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当代企业价值

时间:2022-09-17 11:31:17

导语: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当代企业价值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当代企业价值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工业化生产方式推进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问题。在市场经济中,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企业承担生态文明建设主体责任的重要指引。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内涵为起点,归纳了其基本特征,并以宝钢为例具体剖析了我国钢铁企业的生态责任现状,依据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生态环境问题,这对于自然、人类和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发展变革;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内涵与主要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内涵马克思主义中的生态思想是对“人类同自然的和解和人类本身的和解”思想的拓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本质上不是要解决生态问题,而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因此,可以从人类、自然和社会三个角度进一步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

1.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自然界是人类物质生活资料的来源,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离不开自然。自然界为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提供了两类物质资料,一类是天然的生活资料,另一类是天然的生产资料。马克思说:“一个存在物如果在自身之外没有自己的自然界,就不是自然存在物,就不能参加自然界的生活。”历史的产生是依靠于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实现的,在人类对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出了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些方式反过来又推动了人类经济社会向前发展。

2.人类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说过,“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绝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血肉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自然之中的”。由此可以看出,人的肉体和人类身上展现出的动物特征都充分显示出人类将永远无法脱离自然界而独立生存和发展。人类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通过物质生产活动实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实现了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最终创造了人类社会。

3.人与自然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整体。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人类的实践活动对自然界的依赖性。人类要想实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就一定离不开对自然界进行客观的实践活动,而这一活动又要以自然界的存在为客观前提。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必然会和社会、自然之间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这种密不可分的联系就构成了复杂的相互影响的网络关系。要想在这种关系中追求人与自然之间有序、和谐发展,就要改变其中不合理的生产关系。环境问题的源头是社会问题,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因此,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产生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的产生是人类实践劳动所导致的。要想从源头上治理生态问题,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对生产方式和生产制度进行变革,只有改善了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制度,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可持续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要特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基于实践唯物主义思想而形成的理论体系,是关于生态问题的基本观点和理解,依据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要思想和内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在实践基础之上产生并且发展起来的,实践是人与自然实现统一的前提,具备了实践性的特征;其次,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对旧的自然观和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状况进行了批判,克服了旧自然观中的不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又具有了批判性;最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始终以人为中心,把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最终的目标,是以人为中心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具有实践性、批判性和以人为中心的基本特征。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企业的应用———以宝钢为例

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而这一建设离不开理论指导。因此,在生态文明问题上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和生态建设之间的联系,而生态建设离不开对生产方式和生产制度的变革。在我国,变革主要通过各行业体现出来,本文主要借由钢铁行业中的典型企业———宝钢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当代企业的指导意义和主要影响。(一)宝钢概况宝钢自成立以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技术领先优势,积极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另外,宝钢作为钢铁行业的龙头企业,主动承担社会环保责任,是首家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钢铁企业,十分重视环境经营,并形成了绿色采购管理体系。在我国去产能、降成本的背景下,了多项改革措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二)宝钢生态责任履行现状企业的生产和环境之间是辩证统一的,环境是企业进行生产的前提和基础,自然环境为企业的生产提供了大量资源与能源,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与来源。但是,自然环境也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制约了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宝钢正是认识到了这一严峻现状,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思想作为企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指导思想,并做出了一系列的举措。具体如下:

1.发展理念的变革。在追求建设“美丽中国”的远大目标下,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十分重视,宝钢面对当今的发展方向,由传统的发展理念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理念,构建了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这一体系主要包括环境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等,并主动开展内部审查以及进行管理成果评价,主动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进行改进。以能源和环境的结合改善为目标,对能源和环境管理体系采取统一化管理。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指引下,宝钢变革了思维方式,转变了发展理念,正确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

2.发展方式的变革。要想实现绿色、循环和低碳的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对资源消耗型的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必要的变革。在环境成本控制方法上,宝钢最初只采用了事后控制的单一目标管理方法,由此导致环境成本控制效率低且缺乏全面系统性,没有对生产前后的环节进行同样的监控与管理。但宝钢通过变革发展方式,采用绿色产业链,运用以生命周期为基础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通过对每一阶段的成本进行分析和控制,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环境成本并减少环境的负荷量,是对传统方法的有效创新,是缓和资源紧张、减少污染、实现生态化生产方式的重要途径。

3.信息披露的变革。近几年,宝钢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指导下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是卓有成效的,环境投入逐渐增加,污染排放逐步减少。环境信息披露在形式上更加多样详细;在披露内容上,减少了语言性的描述,增加了数据性的内容。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企业履行生态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旧的自然观中对于企业与自然的关系研究不充分,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创新,并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指导下明确企业的生态责任,从而可以平衡企业、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下的企业生态责任研究,增强了企业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和承担生态责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包含了企业生态责任理念,这种理念回答了企业为什么要履行生态责任以及如何履行的问题,对当代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而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通过以上论证,对于生态问题,党和国家不仅在理论上进行了完善与发展,并且在实践层面也在不断探索如何正确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国家指导企业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变革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贯彻落实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总布局中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新时代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1.

[2]李崇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现实意义[J].湖南社会科学,2011(01):15-21.

[3]董云飞.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4]董强,万少东.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特征[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05):5-7.

[5]褚海萍.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在中国[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83-87.

[6]尹夏兰.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视域下的企业生态责任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4.

[7]张彬.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5.

作者:梁超 单位:河北经贸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