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
时间:2022-06-05 10:30:32
导语: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国度,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构成部分。进入到近代社会以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不断传播并在革命当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之间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碰撞,两者之间的结合也成为了必然的发展其实。当前国内外在中华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问题上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但是在新时期,这种结合也面临着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所以还是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
1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
1.1结合的必要性分析。1840年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坚船利炮下,被迫打开了中国大门,但是在当时中国的技术层面落后,制度层面又处于封建社会统治时期。在先进西方文化的影响下,由于我国封建传统文化的根深低谷,导致缺乏先进思想武器的中国人在一次次的抵抗当中失败。在认识到中国在思想指导方面存在有不足之处之后,便开始向西方寻求先进的就过真理。先后从西方国家的武器库当中引入了进化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天赋人权、进化论等,但是这些思想和我国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和取得成立,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得到论证,也得到中国人的认同。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当中,民族危机和文化危机都是切实存在的,文化危机则是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推动文化转型的必然需要。近代中国在早期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冲突,内外和外来文化冲突等,西方的侵略从最初的物质侵略上升为文化侵略,内在的冲突、外来文化等都让传统文化的转型变得更加尖锐,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可以认定为文化危机和民族危机同等重要。文化转型也应当积极承担起民族转型的重要指导作用,也应当为民族危机的解决指明方向、明确主题。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想要在中国得到发展和传播还比需要借助于传统的中国文化。就如同恩格斯所说:“每个国家在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必须要穿起本民族的服装。[2]”马克思主义归根结底还是产生于西方国家,所以并不能完全解决中国社会当中存在的不少问题,必须要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要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应当从形式到内容都要进行结合。1.2结合的可能性分析。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之间虽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相似和共通指出。我国的传统文化所依赖的土壤是农耕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文化所以来的土壤相差了一个时代,但是两者都代表着人类社会文化。在任何事务研究的过程当中应当遵循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3]。比如在哲学世界观方面,传统文化当中也有一些典型的唯物论代表人物,如王夫之、荀子等,王充和韩非子则是看到了物质生活在生活中所起到的基础性作用,这些自然还无法称之为唯物观,但是也有不少的相似指出。另外,传统哲学思想中肯定了主观能动特点以及重视实践的观点都和马克思哲学思想当中的实践和认识论相关观点十分相似。在社会理想方面,儒家指出构建大同社会,也成为人民的憧憬生活环境。马克思主义则是主张构建起共产主义社会。民本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绵延不绝,如“民为贵,社稷为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这些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当中,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等相关的观点具备很大的共同之处。两者之间所具备的这些共同点,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找到了合适的文化土壤,也极大地消解了接受外来文化的那种隔离感。
2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具体方法分析
2.1内容上的结合方法。2.1.1加速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发展进程。当前不仅经济实现了全球化,连文化也有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文化的发展也逐渐突破了地域限制,走向世界。民族文化之所以具备特殊的民族性特点,是因为不同民族在文化、思想、生活环境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反映的价值体系和人际关系也都比较特殊。马克思主意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就是我国传统文化存在的具体事实。我国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情况结合最为典型的代表,也是成功的典范。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发展,让其不仅仅是一个看起来很高端的理论,而是切实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2.1.2推动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传统文化,顾名思义,其中所涉及的文化都是精神、艺术、制度和风俗等,但是传统并不是固定不变,而是需要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有所改变,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丰富的过程,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像是一个时代相传的民族风貌文化。当前,我们正处于现代化发展背景阶段,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都需要对其进行革新。要将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起来,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第一,必须要正视传统文化,肯定其在我国文化体系当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历史上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即虚无主义和复古主义。不管是哪种观点都过于偏激和片面,属于极端主义思想,都不利于明确现代文化体系当中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对待传统文化必须要采用辩证的思想,坚持发展的观点,让其消极的一面得到有效清除。第二,需要结合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目标,推动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发展要求,这也是我国文化改革的新要求。当前,我们推崇各种各样的创新方式,不管是外来文化还是传统文化都不例外。2.2形式上的结合方法。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之间的结合和融合发展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这方面,中国共产党人也一直在不停的努力。几代国家领导人也读十分关注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文化发展观念。以当前主席所提出的相关文化发展观念为例分析。在2013年,主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给予肯定,认为其博大精深,需要掌握和学习其中的各种不同的思想精华,对于形成和培养正确的三观意义重大,学习历史可以知得失、知兴替以及看成败;学习诗歌则可以人灵秀、情飞扬、志气高昂等;学习伦理则是可以辨是非、懂荣辱和知廉耻等,不能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远远地抛在我们的身后。2014年,在孔子诞辰2565周年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一直都是优秀传统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弘扬者。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包含了丰富的道德理论、教化和哲学思想、道德理念等,也为人类改造世界等提供积极的指导。总体上来看,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在形式上的结合,可以采用相关规范文件、会议精神等形式进行明确,将其以文本的形式进行传播,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两者结合发展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
3结语
纵观当今的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之间的结合发展是今后文化转型和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两者结合发展的路径进行分析可以为今后相关理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刘倩.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方式[J].福建质量管理,2016(19):
[2]刘旭,吕春晓,王明真.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传统文化结合研究[J].山西青年,2016(23):
[3]杨扬.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当代实践[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8):43-44.
作者:赵静 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
- 上一篇:谈谈邓小平改革智慧
-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