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传统道德思想的融合
时间:2022-03-15 03:24:31
导语: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传统道德思想的融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唯物主义观点,其核心在于实现人的自由发展,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中国的传统道德观是能够融合在一起的。中国的传统道德强调的是坚持人道主义,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能够实现人的主观能动性,从更加理性的角度去分析道德,去规范人们的道德品质。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中国传统道德的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的发展,摆脱的影响。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中国传统道德;融合;理论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中国传统道德思想具有内在的契合与相通性。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的传统道德也有近几千年的历史,二者在人道主义、公平正义方面具有相同的观点,二者融合能够很好地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在人道主义方面,马克思主义强调人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强调人的价值,强调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孔子强调仁爱,从而突出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其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者又是可以融合的。在集体主义原则上,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强调的是坚持以公有制为基础,消除私有制,实现人类的解放,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在我国传统道德观中,强调的是“天下为公”,强调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在公平正义方面,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强调公平的重要性,坚持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我国传统道德观中,孔子强调重义轻利,二者又实现了融合。马克思主义坚持人道主义和集体主义原则,能够站在人的逻辑上思考问题,对人进行人文关怀,尊重人的价值,使人能够得到全面发展,能够在社会中做出更多的贡献,这些与中国传统道德思想是一致的。在孔子的学说中,主要强调的是人性,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需要用“仁”来统筹,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达到和谐共生,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能够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国古代道德思想强调以和为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强调和而不同的观点,这与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念是相同的。在集体主义原则上,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念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了批判,认为私有制完全是以价值来衡量的,完全磨灭了人性,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以金钱来衡量一切利益关系的,而且歪曲了道德衡量的标准,在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念中,强调的是全人类的解放,人类可以为社会做贡献,而且一切要以社会发展为主,一切为了集体,集体的利益大于个人的利益,当集体的利益实现了,个人的利益才能够得以保障。在我国传统的道德思想中,有天下为公的思想,其要求以集体的利益为重,这与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念是相互契合的。在公平正义方面,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念强调对利益问题的正确理解,能够促进社会公平,强调公平正义原则,强调个人利益的必要性,同时强调社会利益和社会价值,强调社会利益要与个人利益统一起来,在孔子的学说中也坚持利益的重要性,但是,利益的获得要在义的基础上,这与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念是相互契合的。
二、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中国传统道德思想融合的局限性与超越性
(一)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对中国传统道德观的超越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强调的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原则,是一种站在无产阶级角度的道德观,其广泛地应用于中华民族的道德建设中,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其与中国的传统道德观相比,具有更加科学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中国传统道德观强调要尊重自然,强调对自然的顺从,是一种被动的思想观念,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念,是对中国传统道德观的超越。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中国传统道德观都强调“天下为公”,但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所强调的“公”的范围更加明确,将人类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公”,而中国传统道德中“公”的概念比较模糊。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天下为公是维系在一定的关系上的,是在军权、父权的纽带下形成的,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念能够全面地站在无产阶级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为全人类的利益着想,能够从社会的生产关系角度去思考,从而能够促进全社会的发展,为中国建设和革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传统的中国道德思想也具有丰富的内涵,但是,其思想还是过于保守,其受到中庸思想的影响,因此,看待问题还是不够客观,从而制约了人的思想,使人的思想不能得到发展和创新,从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而且,其在道德的深远度上远远不及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念,因此,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念是对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超越。
(二)坚定价值引领,合理批判继承
我国一直都比较重视公民道德建设,将公民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在,我国的文化已经实现了发展与繁荣,公民的道德建设会作为一项比较重要的任务,因此,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更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念作为我们的引导观念,促进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通过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念的批判,从中分析我国传统道德观念的可取之处,通过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念中可取之处的继承,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公民的道德的提高。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是否能够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应用,很大程度上在于我国是否需求其引导,在于其对我国的社会道德建设的关键性,因此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念摆在观念部分,使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与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念能够在意识形态上达成一致。在建设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时候,应该坚持唯物主义的观念,运用马克思主义相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我国现存的道德问题,从而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我国的道德问题,寻找到更好的出路,为建设我国社会道德寻找到更好的路径。在建设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时候,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念,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人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关键作用,体现出人的主体价值,要充分站在人的立场去制定原则。人是社会的产物,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所以,在建设中国社会主义道德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能够和谐。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念,并不是一味地按照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中的指示去做,而是要坚持文化的多样性,实现文化的包容与共存,实现中国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朝着更加繁荣的方向发展。在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念中吸取经验,对中国的传统道德进行合理的分析,我国的传统道德观念有先进的方面,同时也存在不足,应该结合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念,促进我国传统道德观念的革新,使我国传统道德观念的内容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让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念作为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有力补充。
三、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中国传统道德思想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宣扬不存在永恒的道德论,中国传统道德思想还是比较保守,不够客观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其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决定着社会存在,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生产和交换是两个必然的步骤,在生产和交换的过程中,道德起到了约束的作用,能够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并对生产和生活起到规范作用。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念并不是独立的,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其受到社会的制约,从而能够突破唯心主义的束缚。而且,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是站在无产阶级的角度出发的,是将旧资本主义的道德观念进行革新,从而形成新的道德观,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能够将资本主义中优秀的道德成果吸收,遵循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但是,也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拜金主义。无产阶级是在资产阶级的对立中成长的,其主要强调的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能够实现广大劳动人民的基本利益。而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就存在一定的保守性,这种保守性制约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念与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融合,在集体主义原则方面,中国还是沿用固有的血缘纽带,分析亲疏关系,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集体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强调公平正义,实现自由平等,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自由平等是有约束条件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公平是一个历史问题,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封建社会时期,资产阶级坚持公平正义原则在于推翻封建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将私有制消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不断完善,人类将逐步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将逐步地实现公平。中国的自由平等还没有达到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念中的等级,其自由是相对的,中国有着固有的等级观念,导致中国的自由平等只是相对的,导致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念不能与中国传统道德思想融合在一起。
四、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中国传统道德思想融合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中国传统道德思想融合过程中存在问题,最根本的还在于固有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在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中强调的集体主义是比较全面的,其实现了社会主义,并且其目标是朝着共产主义的方向发展。但是,在中国传统道德思想中的集体主义就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那是因为在我国的古代坚持的是中央集权制度,而且,我国在汉代经过了宗法制的统治,人们坚持权力至上,并且我国特别重视血缘纽带关系,这就造成了我国的集体主义是片面的集体主义,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天下为公,人们在集体面前更加倾向血缘等亲疏关系,导致我国的集体主义原则还不能透彻地落实。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强调人道主义,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在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就把人道主义作为核心的理念,尊重人的权利和尊严,在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中强调的是民为贵、君为轻,将仁爱的观念进行拓展,从而能够实现人道,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念坚持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因此具有先进性。而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中,强调以和为贵,在《中庸》和《老子》中都强调和为贵的思想,这样的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孔子的中庸思想强调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并且强调和而不同的思想,强调文化的多样性,实现道德体系的多元化,实现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汉代时期,形成天人合一的思想,表达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强调万物之间都需要和谐共生,但是这种中庸的思想却限制了人们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作者:刘佳宁 朱方长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文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研究[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3(01).
[2]周辉.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中国传统道德观的“合”与“分”[J].学术论坛,2013(07).
[3]王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研究述评[J].创新,2012(04).
[4]刘孜勤,李莉.论科学发展观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解放功用——以传统道德的继承为视角[J].前沿,2011(06).
[5]罗国杰.批判继承中国古代优秀传统道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J].高校理论战线,2013(01).
-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的讨论
- 下一篇: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中节水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