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的讨论

时间:2022-03-15 03:19:21

导语: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的讨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的讨论

【摘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中华传统文化,都是探究人的生存、自由、发展的学问,不是对立的而是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前后相继相通的历史成果。儒学等思想遗产是中国人关于人类生活和世界发展本质和规律的丰富独特的思想体系,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源泉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宜按西方学术传统矮化为伦理科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理所当然、义不容辞地成为它的继承者和弘扬者。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传统文化;儒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适应中国和世界发展的需要,开启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创新和弘扬的新航程。学界正进行热讨论争论,一个核心问题是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都是流淌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是不同历史时代不同地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在我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文化的源头与基础。我们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综合创新,绽放更加灿烂的光芒。这里把一些思考写下来作为讨论。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都是人类文明史的历史成果

按照苏联人的马克思主义观,人们把以儒学为标识的中华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对立起来,和中国的社会主义运动分割开来,也排斥于世界文明发展史之外,否定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基础的一个基本来源。这是一种不符合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历史实际的虚无主义。我们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从人类文明文化多样化发展史上,搞清楚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是19世纪世界进入工业化现代化时代,人类社会思想发展的伟大成果和崭新高峰。它首先是革命的工人阶级的思想体系,是工人阶级实现其解放全人类历史使命的强大理论武器。同时恩格斯在晚年又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层次上进行界定。他指明,他们的学说是“历史科学”,①还把他们的世界观界定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②指出“德国工人运动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者”。③就是说,在他看来,德国社会主义政党的思想理论,和德国传统思想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每个工人政党都是在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进程中形成发展的、不能与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割断,应当是它的继承者和弘扬者。马克思恩格斯正是站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最高点上,在19世纪德国的和欧洲的社会思想文化舞台上,进行变革创新,为人类多样性文明发展贡献了伟大的社会思想体系。可见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它们从来相承相通的、不是对立的,遵照这一思维框架和历史逻辑,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和以儒学为标识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地域的重大成果,不是互相脱离的、对立的,而是相通相融的。因此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政党、中国各族人民的先锋队,从来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以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党的思想理论的重要来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当然继承者和弘扬者。唯物史观认为,一定的思想文化体系是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人们生活条件、社会2关系和社会存在在思想观念上的反映和表现。习精辟阐明:“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④这精辟阐明了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体系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这些思想家2600年前对那时华夏大地人类生活条件、社会关系和社会存在从思想观念上作出了概括与阐述,是人类文明发展在中国农耕时代必然产物和珍贵成果。显然不能够按照西方中心论,否定他们的学术成果和历史地位。陈立夫先生研究儒家思想的著述《四书道贯》,通过系统探讨和论证,把儒学称之为“人类共生共存之原理”。⑤可以说是有其道理的一家之言。在那个人类时代,思想文化学术还没有现代学科理念,没有什么哲学、法学、史学、经济学之类的划分。但是和马克思恩格斯学说有一个共同点,儒学等也是研究与回答自己时代华夏大地上现实的人如何生存、交往和发展的基本问题。世事洞明皆学问。儒学等是反映那个时代人类生活和世界发展的学说,大体也可以看着历史科学。儒学体系和马克思恩格斯学说都是以现实的人为研究对象,是关于人的生存、交往和发展的学问。一个形成于2600年前华夏大地的农耕社会,一个形成于2400年后工业革命时代的西欧资本主义社会。它们在长期发展积淀中会形成了一些表述话语不尽相同的共同理念和共同追求。认为人类文明在19世纪取得的最先进思想文化成果——马克思主义,和历经几千年发展不辍的、概括了那时人类社会生活真谛、是人类五分之一人口文化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完全对立的、互不相干的、不可以融通的,那无异于否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和普世价值。那些掌握传统优秀文化成果的先进中国人,能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吸收过来、运用起来,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实践结合起来,建设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那种认为中华传统文化不是人类思想文化一种基本形态的观点,不懂得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是肤浅的狭隘的、违反人类社会历史实际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作为人类解放和发展的科学,其形成发展有广阔丰富的思想文化来源,是奠立在宽广的深厚的多样化人类文明文化成果之上的。用这一历史观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不难看出,它们必然不是狭隘的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多元的,放眼世界、放眼未来的。早在革命时期,就阐明,中共指导思想的文化理论基础,除了共产主义思想方法,还有中国文化遗产、非马克思主义的外国思想。⑥还说,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实践中,习再次强调,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吸收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以这样一种时代精神,才能够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⑧所以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儒学、道家、墨家等全部传统文化都是研究对象,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进行开掘、继承和弘扬使之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与智慧源泉;同样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伟大成果,也是我们的研究对象,通过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从中提炼和把握它的基本精神、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作为利箭去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的。总的说来,这些都是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的思想文化来源,当然其实际作用会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在今天的世界,我们要推进改革开放、国家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高度,坚持走世界文明发展大道,采取开放的包容的态度,首先对五千年中华历史文明、优秀文化成果,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批判研究和继承发展,同时也认真吸取人类文明的各种优秀成果。这是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必然逻辑,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规律。无论以什么名义,忽视、排斥和拒绝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观点和态度,都是不可取的。有论者认为,中国文化是中为体、西为用、马为魂。人们不禁会问,一个有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大国,在产生于西欧的马克思主义传入以前文化难道是没有灵魂的吗?那它怎么能够生存发展五千多年,曾经成为人类古代历史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显然这个论点,不符合人类世界发展的历史与逻辑。人类社会不是由许多可以拆卸的零部件组装起来的机器,而是一个由现实的人构成的综合创新发展的社会有机体。人们吃下去的是米饭馒头,肉鱼蛋菜,经过啄嚼消化吸收,成长为人的骨肉血脉,而不是长出一个个馒头、一块块肉蛋。当代中国文化,和各种人类文化一样,也是在综合创新中成长起来的精神文化有机体。它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一代一代地植根于自己的思维、生活、社会活动之中、和各种文明的相互交流之中,包括吸收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经过不断地去芜存菁,筛选洗磨,外为中用,精心滋养,辛勤耕耘而在华夏大地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风格、气派和话语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体系,是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心灵世界里生长建设起来的精神家园。必须指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如猛虎添翼,但是这个精神文化有机体叫中华文化。自然“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文化的“根和魂”。⑨

二、中华传统文化包含着人类生活与世界发展逻辑的世界观

哲学作为对世界和人类社会生活的观念形态的表现,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能不形成多种不同学术形态。我们的现代哲学教研主要是搬用苏联人教科书开展的,因而对中华传统的哲学成果是忽视与否定的。“”中更发生过对儒学的最大规模的极端主义的批判和摧残。最近有研究者按照西方学术传统,把儒学定义为伦理科学。归根到底,还是不敢认同中华传统文化、儒学是哲学的、有世界意义的思维。这不并是一种辩证的实践的世界观。人类社会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社会科学作为学术认知体系,本来就是对整个世界与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进行研究的学说。历史地看,在古典农耕社会官僚君主体制,为生产方式落后、社会交往不畅,文化形态简陋所限,人们对当时中国人的思维活动、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的观察和研究都有历史的局限、不够宽广深入,也不能不形成巨大差别。所以对中国的儒学,不能套用西方学科分类的思维和现代西方哲学那种观念体系来判断与研究。我们的先贤对那时中国人的生存、思维、活动、交往方式等进行了广泛的深刻的独特的思考与概括。儒学提出了以“仁学”为核心的关于人生和世界发展的认知体系,阐明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个中华民族精神的基因和历史观、国家观、社会观、价值观体系,同时也不断吸收融入域外的思想文化成果不断丰富发展,并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等许多方面给出相当周密的持续的研究与阐述,包涵着诸多对于宇宙世界和人类生活本质与规律睿智的深邃的认识成果。所以老子,孔子、墨子都是中国古代形态的思想家哲学家。在现今时代,总结与继承中华传统文化,运用现代科学的新成果、新方法,开展比较研究、互鉴创新是完全必要的。但是不能够把古代当成现代,把中国当成欧洲,我们既不可以现代文化学术水准去苛求前人,也不能够把马克思主义降低到2600年前古代文化学术的水平。但是以西方中心论思维,照搬现代西方学术传统,来评断中国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与世界意义,先验地把儒学限定为伦理科学,阉割和矮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内涵、独特创造和历史地位,是中国人不能够接受的。一些人很看重学术的名分。冠以哲学名称的就是至高无上的。其实学科的划分与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哲学在西方历史上曾经被理解成人类知识发展的最高产物,是对世界总看法的“太上科学”。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就据此肆意贬斥中国哲学。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世界认识与研究的深化拓展,关于哲学界定本身也出现重大变迁。法国现代哲学家德里达说过,世界观不是去历史的客观思维,而是一种特定时空的“个人的声音”。金岳霖先生留学英国剑桥大学时说过,“哲学是概念游戏”。所以在欧美国家里,一百个哲学家就会有一百种世界观。中国人对哲学一直有自己的独到的深邃的理解。冯友兰先生1990年写成的《中国现代哲学史》一书,总结中国学人的认识成果,认为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是对于人生底,有系统底,反思底思想;对人类起着提高精神境界的建设性深远重大的作用。所以冯先生特别把宋代大儒张横渠的立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本书的总结。⑩这是多么高尚的人生精神境界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人们从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理念和奋斗实践中不难窥见其思想基因和精神光芒。我们要从世界文明发展互动融合的维度,来总结和开掘、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哲学思想真谛。要摆脱虚无主义的态度,具体地历史地认识与评价传统文化的科学地位和思想价值,坚定学术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精神。20世纪里,中国的许多哲人冒着巨大的阻力,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工作。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就向学界提出用中国人的哲学思维成果和话语,来阐明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学术任务。20年过去了,这个理论课题进展甚微。今天,习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奋斗中,从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再次强调了开掘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任务:要研究和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11我们学术界要坚定地担负起这个中国学术发展的重要时代课题。党中央和习还带头进行继承、开掘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的工作。他提出首先要开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些时代价值。122014年10月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里,他对上述概括又做出更加完备的表述:“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13这里他特别补充强调了中国人“讲辩证”的重要思想,意义重大深远。我们的先哲,几千年来通过持续不断的思考与求索积淀的丰富思想文化遗产,是一个取之不尽的思想宝库和智慧源泉。今天我们应当向党中央看齐,联系历史实践和适应现实需要,努力开掘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思想成果和道德精髓,丰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文化力量。中国共产党人走的是一条返本开新之路,而不是某些人说的什么“儒化中国”。比如,中华民族传统哲学思想里就包含着社会主义理想的基因。“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一词,是五百年前欧洲人发明的,表达了欧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基础上,把那时劳动群众的这种向往奋斗概括为共产主义,并给出系统阐明与科学论证,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组成部分。中国的儒学,早在2600年前的《礼记-礼运》中就提出了人类未来的美好社会应当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具体设想,一为大同世界,在那里,财产共有,人人平等,社会和谐。低一个层次的是小康社会,在那里,社会井然有序,治理有效,国泰民安,千百年来这些都是中国人民追求的目标。这些都体现了经济生产富庶、社会公平正义、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我们党吸取与创新这个思想成果,把中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第一步目标定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鼓舞、激励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又用新的思想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我们应当总结发扬这些经验,把创造创新深入下去,让社会主义历史的实际的与中华传统文化衔接起来,建设时代进程和民族特色融为一体的、实践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社会共同体。再比如,人类的辩证思维。过去跟着苏联人教科书,只讲德国人黑格尔的辩证法定律,而不研究和教学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十分发达智慧深邃、独具特色的辩证思维遗产。人们看到,春秋战国时代的老子《道德经》、孙子《孙子兵法》的辩证法思想,已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广泛流传。这些年的研究总结又有很多新的开掘。习特别强调了“讲辩证”和“尚和合”的时代价值,很需要结合历史和现实实践来深入研究与阐明。在发展成为中心任务的历史时期,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的时代,有论者还固守对立统一规律是为你死我活斗争的理解。仇必仇到底。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不是这样的。儒学一直主张和为贵,和而不同,张横渠说过,“仇必和而解”。就是说斗来斗去,最后大家还是要宽仁包容、妥协合作,建设国家、发展社会、富裕人民。马克思阐明,“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14这表明在辩证思维方面中华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们看到,我们党正是依据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吸取中华优秀思想遗产以及人类文明成果,正确深刻把握运用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运动规律,创造了诸如,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各种资源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分配制度,党领导的民主协商、多党合作的制度,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贯彻双百方针繁荣发展科技艺术的政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和实践;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等等前无古人的新思维、新理念、新战略。我们党在新时代的这些历史性独创,让中华文化讲辩证、尚和合等卓越思想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推进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和协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实践表明,我国传统哲学思想遗产,是极为丰富的,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面对大发展大变革的当代中国与世界,我们要提高认识,打开视野,解放思想,扎实工作,在运用马列与借鉴西学的基础上,通过时代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去创建弘扬中国传统、体现中国精神、充满中国智慧、形成中国话语、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作用缺乏充分认识乃至视而不见,至今还有论者认为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为落后反动的思想文化招魂扬帆,是为复辟封建主义摇旗呐喊。这完全违背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唯物史观和历史主义,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根本否定。早在20世纪40年代,已经深刻阐明,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并不是颂古非今。在新时期,我们党更充分认定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习精辟阐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15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的部署,踏实深入的工作,让与时俱进的中华文化,活跃思维,丰富精神,推动学术,增进教育,滋养素质,更好地成为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和思想智慧。认识儒学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必须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经济社会形态发展是一个自然史过程。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并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其应用的作用。比如,仁义礼智信,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五常”,是我国农耕经济政治社会数千年里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一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自发社会秩序。我国的古代儒学把这种自发生成的社会秩序概括为“三纲五常”,用以实现治国安邦、天下安宁。20世纪中期,现代奥地利学者哈耶克,也提出“自发社会秩序原理”,从社会政治规律的探索上看,和儒学的思想是彼此相通的、相互印证的。脱离历史条件地用现代的民主自由法治的社会体制和社会秩序去评价与否定儒学思想,违背社会发展历史逻辑。为古代“三纲五常”社会秩序造成的种种弊病和苦难负责的,首先和主要是那时的君主官僚统治,把这些当作脏水统统泼到儒学的头上,进而全盘否定儒学的历史作用,不符合历史实际,也不公正。中华传统文化这些持续的深刻的巨大的历史作用,在现代,一个显著表现就是成为中国共产党创立与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和文化滋养。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能够成功带领中国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人民共和国,开展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几十年时间把中国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始终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肥壤沃土、代表中国人民意愿、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吸取世界文明成果,以现代最先进的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造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解放发展改革开放的强大思想法宝和精神力量。这个客观的社会历史事实,已经为愈来愈多的国际朋友所理解、所认同。1988年德国著名政治家、原社会主席、政府总理施密特先生访华会见邓小平讨论中国改革开放现代化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时,他用自己的理解给出回答,就在于中共是“孔孟之道的党”。16他实际上是说,中国发展的成功,从思想文化精神道德上说,在于中共领导忠诚地继承、弘扬和践行了天下为公、以民为本、实事求是,自强不息、以和为贵等等这些中华文明最优秀的成果。美国著名国际战略学家布热津斯基也持有类似看法。他认为,在中国,多少个世纪以来,一种相当深奥的大众哲学曾经起着十分重要的聚合作用.儒家思想深深地渗透和牢牢地扎根于中国社会,植根于人们的思想.中国领导人给中国带来一场真正的文化革命:把人们的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文化观融为一体。17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家基辛格最近出版的《论中国》也写道,“讲起话来像孔圣人那样自然优雅,极富智慧。”中共领导人的包容心和道德使命感,使中国社会在经历重大挫折之后,仍能重回正轨,并勇于创新,及时吸收外部先进技术成果和发展经验。如果中共能够继续扩展自身的包容性,使社会更具活力,那么中国的发展模式无疑会取得更大的成就。18研究欧美高层人士的评价,也是一种从世界看中国。人们看到,这些评价是依据对历史事实和现实实践的深刻考察和分析而独立做出的。欧美不是铁板一块。总有一些人士对中国某些问题给出求实的公正的评价。既然传统文化的威力、智慧与作用,连一些外国高层人士都直言不讳的谈论和认同,那么中国人为什么要妄自菲薄、视而不见、甚至不许研究、宣传和弘扬呢,这是很不应当的。我们一定要向党中央看齐,秉持唯物史观,坚持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敢于说出真话、道出真相,这样就能够使自己更加自尊、更加自信、更加自觉,把中华传统文化的学术研究提到新水平。比如,儒学的一个核心价值理念,就是以民为本,崇尚仁爱。而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观点和价值取向,也是实现人的解放、自由、全面发展,打造自由人联合体。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把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和中华传统文化这些珍贵遗产开发继承、融为一体,在革命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观点和路线。党的十八大阐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确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更阐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提出,“人民幸福是衡量改革发展成效的标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扎实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一系列工作,加大了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实事的步伐,日益落实让发展成果更大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要求。这增强了人民对党的信赖,焕发了人民创新创业的热情、攻坚克难的智慧、迎接挑战的勇气,充分彰显了以民为本这个思想利器的威力与活力。在这一基础上,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总结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指导原则。实践表明,重民本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翻译成今天的语言就是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这是贯串我们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一条红线,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根本保证,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时代的民族的伟大创造。习最近在联合国讲话中阐明,“缺乏道德的市场,难以撑起世界繁荣发展的大夏。”这就是说,中华思想文化注重道德伦理、价值观建设与教育的传统与成果,对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说,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力量和智慧。发展市场经济,既要用好“看不见的手”也要用好“看得见的手”,我们坚持辩证思维把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有机统一起来,建设起富有成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8年的经济-金融危机证明,全球化、金融化时代的市场经济需要进行巨大变革创新。斯密写作《国富论》之前先写作《道德情操论》表明,他认为,市场成功的运行,需要人们保持道德情操。作为市场主体的人,是经济人也应当是道德人;企业家要担当社会责任,管理者要有良好操守。近年来世界许多学人都大声疾呼,新时代企业家需要提升伦理道德水平,增强社会责任心,政府和社会都要落实以民为本,推进包容性发展。就是说需要一种道德的民本的市场。人们知道,中国自秦代以来,有统一的疆土、货币、文字、交通、度量衡,商品货币经济一直比较发达。儒家针对商业经营活动实际,提出开展道德礼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教育,倡导以义取利、义利相兼的精神,对商品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21世纪,我们要弘扬传统文化的伦理观与价值观成果,去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繁荣经济,发展社会,推进公正、造福人民,同时也秉持优秀文化道德,积极参与世界经济治理,塑造符合人性道德和社会担当的新型企业,新经济人,为建设兼顾效率公平、繁荣兴旺发达的国际经济社会大厦,做出中国人的奉献。儒学创造并坚持推行的政治哲学和行政伦理也是闻名世界的。它素来提倡,以德治国、以礼育人,以文化人。它阐明,政者正也。为政,要居之无倦,行之以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等等。事实表明,在儒学道德教化规制下,对皇家和官宦的道德教化、礼义培育一直在持续进行发挥其可能的作用。明代开始建立了“经筵”制度。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专门编写了“经筵”教本《帝鉴图说》,精选了117个正反面治国理政的案例,看图说话地讲解国家兴衰存亡的道理。清代继承了这个制度,同治朝确定了15个专题,以南书房张之万等编写的《治平宝鉴》为教本,还结合宋、元、明、清四代帝王的治国理政故事,教授如何弘扬道德、遵行礼义,躬亲朝政的道理。这些道德礼义教育和安排,在古典君主政治下难以贯彻始终处处尽意,但不能因此忽视它的积极意义。比如,有研究者指出,唐朝的良相,优秀还清廉,甚至清贫。据《贞观政要》,岑文本住房低矮潮湿,戴胄居室“弊陋”,文彦博、魏征死后,唐太宗才知道两家都没有正厅。据《资治通鉴》,姚崇无宅第,寓居罔极寺(后改兴唐寺)。王夫之《读通鉴论》则说,“开元之世,以清贞位宰相者三:宋璟清而劲,卢怀慎清而慎,张九龄清而和”。19有研究者还指出,清代道光年间,统治昏庸,吏治腐败,人所供认。但就是在这样的时期,还是出现了以陶澍、林则徐、张亮基、胡林翼、左宗棠、张之洞等当朝多名高官大吏,保持清正廉洁的业绩。20原因是多方面的。坚持对官吏的道德仁义教化与考核是重要一条。以某些孔孟之徒说的仁义道德,干的男盗女娼,来完全否认儒学仁义道德思想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这些经验应当珍视。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创造和建设的干部学习培训制度、党校与干部学校教育制度等,和儒家倡导与秉持的吏治选拔培养考核在制度文化上是一脉相承的。在新时期,应当殷鉴历史经验,适应今天的情况,不断加以完善创新,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把以德治党和以规治党结合起来,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历史智慧资鉴。中华民族历史上就是一个崇尚和平的国家,形成有丰富的促进世界和平、各国友好交往的思想资源与文化传统。比如,一贯倡导讲信修睦、协和万邦,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衷共济,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太平,反对“强国必霸”等等。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是天下并不太平,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成为显著时代特点,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平、发展、合作、平等、共赢、包容、绿色的地球,日益成为人类社会追求的共同目标。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第二大经济体,一定要从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高度,认识与开掘、继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这方面的思想成果、实践经验、优秀传统,为维护世界持久和平,推进共同发展担负好应尽的义务,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奚广庆 单位:国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776.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241.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258.

④.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4-02.

⑤四书道贯[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1.677.

⑥文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6.191.

⑦选集:第2[M].人民出版社,708、534.

⑧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169.

⑨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2-21.

⑩中国现代哲学史[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238、24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