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现代技术境遇

时间:2022-10-24 09:13:09

导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现代技术境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现代技术境遇

一、技术发展与教育的现代化

历史唯物主义对技术发展进行考察之后得出结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随着现代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发生着巨大改变,以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渗透力最强而著称的信息技术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移动通信、触屏媒体、数字电影、数字杂志、数字广播等成为一种新兴大众媒介,正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尤其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如网络云课堂、电子书包、电子双板、微课堂、MOOC、翻转课堂等前沿性教育技术媒体的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课堂也呈现出信息化、智能化、多元化等趋势。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学习环境突破时空限制,教学内容无限延伸,学习形式强调自主、协作和个别化等特点,引起了教育环境、教育资源、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以及教育手段的变革,从而促进了教育技术理论体系、实践体系和人员队伍的变化与发展。现代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离不开一定技术的支撑,而对技术在教育中有效应用情况的研究形成了教育技术学这门新兴学科。所谓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的本质在于协调人与技术之间的矛盾,即如何利用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服务,而不是对技术的滥用。现代教育技术主要包含三种技术形式:一是现代媒体技术,即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教育媒体,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二是现代传媒技术,即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也就是传媒教学法,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三是教学系统设计技术,即优化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也就是教学设计,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智能形态技术。网络、3G智能手机、云技术、互动电视、数字广播等新媒体技术的发明和推广,给现代教育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网络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中文期刊、教育视频、教育游戏、电子书籍、网络课程、网络讲堂、网络课件等,一方面为教育者提供了丰富的可利用资源,但另一方面又带来了“快餐文化”、“电脑思维”、信息压力、有害信息等不良影响。手持式移动媒体的大量使用,如支持无线上网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AD、笔记本电脑以及移动电话、电子辞典、学习机、电子阅读器等,加上网络的覆盖、Wi-Fi技术的产生,给移动学习、移动课堂带来了极大便利。通过移动手机或移动电脑,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收看教育节目,查找教育信息;通过腾讯QQ、微信、微博、人人网客户端,实现即时性或非即时性互动交流。云计算,尤其是大数据的运用,使网络学习成本大大降低,计算机资源使用模式也得以改变。以网络课程为例,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简称MOOCs,也称“慕课”)新潮也迅速席卷全球,我国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通过网络共享平台课程建立了一系列“基础”课程视频,对实体大学的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教育部的“爱课程”网大型教育平台,向公众提供了众多的网络公开课资源,而来自各开放大学和教育机构的网络教育、远程数字教育等则提供了各类网络公开课服务。基于在线教育的特点和优势,近年来网络课堂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各类新兴的网校及相关网站也不断涌现。显然,这代表着网络学校已经逐渐走进大众的生活并成为一种学习的主流趋势。因此很多人开始接受网络课堂授课形式,特别是白领一族和大学生们。但如果只注重网络课堂的使用,而忽视现实课堂的主体性作用,很难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将网络课堂与现实课堂成功结合起来的则是翻转课堂模式(FlippedClassroomModel),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在家里观看教师事先录好或是从网上下载的讲课视频以及拓展学习资料,而课堂时间则用来开展答疑解惑、探索、交流讨论等相关学习活动,很好地实现交互式学习,体现主动式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

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优势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是“教育主体在一定社会环境中,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授给教育客体的活动,其实质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内容的教育”。这里探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理论培训以及与教学、培训、学习的内容科学整合的问题。从静态角度,其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借鉴问题;从动态角度,其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堂及培训学习的全过程。现代技术在教育学中的成功应用,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带来了方法和技术上的启示。第一,有利于把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生动化和形象化,增强教学的趣味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材有大量的概念和原理,这些概念和原理很抽象,如果仅单纯地进行讲述和文字表达,就会让学生感觉十分枯燥和空洞乏味,难以激起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但如果运用多媒体通过色彩逼真、证据确凿的图表,情感丰富的音响等手段,充分发挥多种感觉器官协同刺激神经系统的协调作用,可以把书本知识变为动态、立体、有声有色,使抽象深奥的问题变得形象深刻,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第二,有利于创造生动活泼有效的教学情境,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人、物、声、色、景融合在一起,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使传统教学中根本无法展示的许多东西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促使感官发挥各自功能,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如身临其境,由此创造的生动活泼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习情感,形成学习动机,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第三,有利于实行双向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可以通过屏幕呈现教学内容、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获得强烈的心理体验,形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独立思考的机会增多,学生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思考、讨论并做出回答。多媒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回答及时迅速地给出判断,便于课堂的及时反馈,实现师生之间知识和信息的双向交流与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网络课堂下学生能利用自己课余时间,在网上观看理论课教师录好的视频,针对视频中的理论讲授适当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可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理论讲授课堂变成讨论课堂。这种“翻转课堂”模式正适应了当代“衔着鼠标长大”的“90后”大学生“崇尚尊重、自由、民主、平等,不喜欢强迫的灌输、生硬的解释和直接的训斥”等特点,使得师生之间能够进行良好互动,并通过这种有效探讨来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理论,“澄清模糊认识,坚定理想信念”;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进度也不会因为课堂讨论环节过多而受影响。

三、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技术困境

高技术使用也给理论课教师带来了一定挑战,主要表现在:对技术运用不熟练,对学生了解不透彻,对时事宣传不及时,对情境教育不彻底等方面。第一,对技术运用不熟练。尽管国内、国外已经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涉及各个学科的视频,但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可以直接用的视频却非常少,大多数视频都需要经过重新剪辑和加工。只有教师不断加强专业学习,将教学内容内化于心,才能善于联想,善于把教学内容与日常所见的各种视频联系起来。目前,我国每年生产的用于普及科学知识的专题片数量很少,在制作水平上也远远落后于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因此,我们不能把眼光局限在国内,而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引进一切国外优秀的科教片。既然涉及到国外教学片,那么就应当有所选择,同时那些没有字幕或者没有中文翻译的科教片又对教师外语水平提出了很高要求。而这些视频的剪辑、加工等工作又对教师掌握和运用相关的电脑多媒体技术,包括从网络上获取各种资源的技术和使用视频处理的软件的技术提出了巨大挑战。第二,对学生了解不深入。传统课堂变为网络课堂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频率越来越少,除了在线交流以及课堂讨论,剩下见面的时间也就是考试时在考场上能见到。而社会心理学认为沟通次数与师生间的相互理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室人数众多,一般好几个专业同时进行,由于经常见面,教师还能记住少量同学的姓名、专业等,但网络课堂上缺乏相应的沟通次数,对于学生的相貌、姓名、专业及其它情况也只能通过课堂讨论时才能完全熟悉,要想掌握其思想动向,更是甚为艰难。加之互联网上各种思想鱼目混杂,也有境外敌对势力散布的各种谣言,怎样准确掌握学生思想动向,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者们不得不深刻考虑的问题。第三,对时事宣传不及时。网络视频往往在上课之前就已经录好,对于最新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难以在视频中进行更新,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大打折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除了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外,还应当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向学生传播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思想观念。“思想领域的矛盾和斗争错综复杂,有时还表现得相当激烈。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会去占领”,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任重而道远。第四,对情境教育不彻底。一定的情境教育对于学生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教师的个人品质、修养水平、理论功底,以及对学生错误思想的及时纠偏,还有相应的以情动人之情感教育等,在网络课堂中难以得到真正体现,而且课上讨论也无法使学生立即接受该教师的教学内容。同时,没有身临其境的教学活动,方便了学生在观看视频时走神、开小差,或做其他事情,比封闭式课堂效果更差。

作者:刘喆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