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问题分析
时间:2022-07-21 11:41:49
导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问题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把马克思主义明确区分为基本原理和个别结论两个方面的,首先还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自己。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说:“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1]这就是说,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基本原理是他们思想体系中最具有普遍意义、长期起作用的部分,而个别结论只是对具体问题的具体阐述,因时因地而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是会失去时效性的。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这个序言中没有进一步概括阐述《宣言》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不过,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为《宣言》所写的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强调指出:“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个基本思想完全是属于马克思一个人的。”[2]在这里,恩格斯所阐述的《宣言》的基本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这一思想与他在《反杜林论》“引论”中所阐述的基本思想完全相一致。恩格斯说: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伟大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这就是说,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是指: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按照列宁对《宣言》的评价,《宣言》中所表述的基本原理是:“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3]
简而言之,按照列宁的观点,《宣言》中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唯物主义、辩证法、阶级斗争、共产主义的基本理论。后来,列宁在《卡尔•马克思(传略和马克思主义概述)》(1914年)中,全面系统地概括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概述》中,列宁强调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他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概括为四个方面,即“马克思的学说”、“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社会主义”、“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策略”。这里,“马克思的学说”指的就是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4]包括“哲学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主义历史观”、“阶级斗争”四个部分。“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又包括“价值”、“剩余价值”两个部分。很显然,列宁这里是对关于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思想的进一步阐发,这也就是列宁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来说,他们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既各有特点又一脉相承。在谈到他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时候,曾经这样说过: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就一直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中文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考茨基的《阶级斗争》;以及柯卡普著的《社会主义史》。我只取了它四个字:“阶级斗争”,老老实实地来开始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在建党前夕,还指出过,唯物史观是吾党的哲学根据。自那时以来,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在他的思想中占主导地位并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是: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以实践论为核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以社会基本矛盾为核心内容的唯物史观的原理。这些原理,就是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邓小平在谈到“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时候说过,他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他还强调说,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讲的实事求是。在邓小平看来,《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所阐述的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华,也就是属于基本原理层面的东西。
正是这些基本原理引导他登上了马克思主义的殿堂,有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后来领导革命、建设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他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理论中,贯穿其中和作为理论根基的主要是,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革命(改革)和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讲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必须做到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的时候,曾经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两个问题,而不是一个问题。他说,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思想理论研究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具有的基本点,既坚定不移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赋予它们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实践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二、关于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方法论思考
从上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基本原理的思想,所引发的思考主要是,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需要掌握以下方法论原则:第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属世界观层面,是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大家知道,世界观是人们对于世界的总的、根本的观点,其特点一是根本性,一是普遍性。关于世界观的理论,就是关于世界一般规律的结论,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这就是属于基本原理层面的东西。恩格斯说过:“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观点作为理论的基础。”[5]这个“新的科学的观点”,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的”。[6]所以唯物主义历史观就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世界观。列宁对《宣言》的评价,就是认为“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列宁所说的“新的世界观”与恩格斯所说的“新的科学的观点”完全一致,它所内含的科学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层面的东西。这些基本原理,也就是所说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7]所以,考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其根本着眼点,就是世界观。当然,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但是方法论与世界观相比较,毕竟是从属于世界观的第二位的东西,是属于应用层面的东西。第二,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把握和区分具有相对性和层次性。如同自然科学对基本粒子的看法一样,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区分也具有相对性和层次性,这主要取决于划分基本原理的参考系的不同。如对于世界的本质的看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原理就是基本原理;对于世界的发展状况的看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就是基本原理;对于世界的可知性的看法,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原理就是基本原理;对于人类社会的本质的看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原理就是基本原理。就对于人类社会的看法而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等原理,就是基本原理。
不过,这些基本原理与前面从世界的总体来看的基本原理,不是一个层次的东西。这里的关键问题,就是要注意把握问题的参考系,区分层次性和相对性,不能混淆不同层次的基本原理。第三,必须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本质特征。这个问题是说,在马克思所阐述过的诸多思想理论中,哪些是马克思的发明创造,哪些是属于继承前人的东西,需要搞清楚。不能把不属于马克思的思想说成是马克思的思想,也不能把马克思的思想说成别人的思想。要注意划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原则界限,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本质特征,弄清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有一种观点说,阶级斗争理论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因为马克思自己说过阶级斗争不是他的发现。我认为这种看法有失偏颇,需要作具体分析。马克思在1852年给约•魏德迈的信中是讲过这样的话,但是在接着这句话之后,他所讲的则是更为重要的话。马克思说:“我所加上的新内容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8]这三点“新内容”是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与资产阶级阶级斗争学说的本质区别。我们不能因为前人首先提出和涉猎过这个问题,就因此而否定马克思主义在这个方面的新的贡献,进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相关的基本原理。否则,如果按照这种逻辑推论下去,劳动价值论、社会主义学说也不能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了。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当既坚持历史的唯物论,又坚持历史的辩证法。第四,要弄清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领袖人物有诸多相关的论述,大致是两种情况:一是强调二者的并列关系,如前面我们提到的的论述。另一种是强调派生关系,如习在讲到唯物史观和群众路线的关系的时候就说过:“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必须学习和掌握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根本工作方法。”[9]
这就是说,由基本原理派生出方法。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也要作具体分析。立场和方法都是世界观的具体体现。立场是人们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的立足点。这个立足点,从根本上讲是由人们的世界观所决定的。方法具有工具性特征,是世界观功能的具体体现。方法论意义上的方法,是最高层次的方法,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方法就是方法论意义上的方法,是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相统一的方法论,它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具体方法、实践艺术等,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运用和具体体现。观点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观点可以区分为具体观点和一般观点。对具体事物的具体看法,就是具体观点;对具有世界观意义的看法,属于一般看法。这种一般看法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就是具有基本原理性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观点,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列宁说,马克思的观点极其彻底而严整,“这些观点总起来就构成作为世界各文明国家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纲领的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10]所以对观点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世界观层次上的观点才是属于基本原理性质的东西。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在发展问题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创新和发展。就科学发展观来说,就是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层面的理论观点。第五,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立足整体性,注重宏观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顾名思义,就是具有根本意义上的原理,因此概括性的层次性越高,普遍性就越高,越易于把握和运用。邓小平说: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的话说,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迷信大本子。迷信大本子,那是形式主义。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概括,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精和管用。这也是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最重要的方法论原则之一。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概述
恩格斯当年曾经把黑格尔哲学体系比作一座宏伟的建筑物大厦,说只要“深入到大厦里面去,那就会发现无数的珍宝,这些珍宝就是在今天也还保持充分的价值”。[11]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集两千多年来人类文明发展之大成,吸收了包括黑格尔哲学在内的“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变革,更是珍宝无数,具有世界历史性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一系列原理中最根本、最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的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珍宝”中之“珍宝”。这里,我们只是做一些概述。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具有基础性的内容,科学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这一原理,阐明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揭示了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运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社会不过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特殊形态和特殊领域,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科学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科学回答了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唯物辩证法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根本观点,“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12]同时又是“最完备最深刻最无片面性的关于发展的学说”。[13]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主要从事物的内在矛盾方面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主要从表现形式方面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之间的内在联系。否定之否定规律主要从事物发展的趋势方面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其他规律和范畴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补充和展开,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和补充。唯物辩证法向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提供了“最好的工具和最锐利的武器”。[1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科学的社会实践为特征的能动的反映论。它揭示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逐步深化和提高,是人类认识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真理与谬误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一个由必然到自由、并且表现为人类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历史性过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原理,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根本前提出发,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阐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的更替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即统一性和多样性、必然性与历史选择性、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改革是推动社会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个人在历史上具有重要作用,唯物史观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一致性。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在肯定古典经济学提出的劳动创造价值的科学命题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理论,从分析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入手,从交换价值引申出价值,提出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马克思从质的方面分析了价值实体,揭示了价值的本质,阐明商品的价值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商品交换本质上是价值交换、劳动交换。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马克思进一步阐明了价值形式的发展、货币的起源和本质、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形成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马克思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及其作用,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论证了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向资本转化的基础,进而阐明了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马克思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揭示了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资本积累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走向灭亡是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资本的增殖职能是在运动过程中实现的,资本的运动过程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剩余价值分割的过程是利润向平均利润的转化过程,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同时也揭示了商品经济和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列宁创立的垄断资本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重大发展。这一科学理论,阐明了垄断的形成和实质,即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即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进而发展到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垄断在自由竞争中形成并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而产生,但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垄断具有向资本主义更高阶段过渡的性质,即金融资本和国家政权日益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但是并没有根本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范围内进行的自我扬弃,也为社会主义准备着更充分的物质条件,使社会主义不可避免地取代资本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亦即科学共产主义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表现,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两大基石。科学社会主义原理阐明了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及其一般规律、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战略和策略、共产主义和全人类解放及人的发展、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科学揭示了从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
作者:石云霞工作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上一篇:思想新进展研究
-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性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