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精神探讨论文

时间:2022-09-21 05:23:00

导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精神探讨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精神探讨论文

摘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本性和实践品格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的文本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基础,要在崭新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将文本研究和现实研究结合起来,寻求文本研究与现实研究的互动与平衡。哲学创新要注意开放性和批判性的原则。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实现;原则

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人的创造性思维水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启发和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最大限度发掘人的智能、释放人的能动性。

一、实践观的实质是推崇创新精神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的特征,内在地包含着对创新精神的肯定。实践活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也是人类的存在方式和发展基础。人类实践既是一种物质运动的客观过程,又是主体能动性、创造性活动。创造性地实践活动不仅创造了人类自己,而且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原始生产力到现代生产力、由游牧经济向现代知识经济时代迈进。人类的进化、文明的提高、民族的盛衰,都与创造力的发展息息相关。人类的发展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创造史,创造性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实质规定性。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发点的实践观,推崇创新、提倡发展。

二、辩证否定观的思想灵魂是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实不是简单的描述,而是以一种审视和批判的态度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出评价。它力求客观地把握世界,并渴望创造性地改变世界。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又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性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所谓批判性、革命性,就是人们对现成的事物现象、思想观念、理论知识提出怀疑批评,并通过科学研究和探索,寻找到科学真谛,实现思想理论的革新和对现存事物的改造。批判性和怀疑性本身只是辩证的思维方法,创造性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和目的。马克思还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理解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善于在科学研究中,用批判性和怀疑性的眼光审视周围世界,从不盲从和崇拜任何东西,才创造性地建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和开放性精神,才使它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

三、辩证发展观与创新观之间和谐统一

一方面,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与创新是内在统一的。恩格斯说过:“甚至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自我更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生命之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故步自封的哲学,它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往真理的道路;它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前人的优秀思想成果,并且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深化、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同时代一起前进,反映时代精神,推动历史前进。公务员之家

四、普遍联系观点贯穿着创新思维方法

创造活动是为了探求客观世界及其规律,这离不开世界观的指导,离不开科学的思维方法。“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作为人类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科学思维方式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从历史上看,哲学的发展,总是意味着人的思想的解放。哲学首先是“头脑的解放”,即解放思想的学问,而思想的解放,又从来是启动和引导整个解放事业,从而成为“解放的头脑”。人类社会的一切发展、一切进步、一切革新,首先要解放头脑。只有解脱精神束缚,才能有创造的动力和创造的能力。因此,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里的理论思维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这一论断无论对一个民族还是对每个人,都是真理。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是人们思维优化的重要途径。

辩证思维普遍联系的观点有利于思维的不断拓展,提高思维的综合性、灵活性和跳跃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内部的任何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它们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环、一个结,联系是客观事物所具有的属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揭示的客观世界所固有的联系,已被现代科学的一系列新发现和新突破充分证实。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以及它们矛盾运动的规律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它说明要创造就要善于联系,富于想象,就要树立事物普遍联系的思想。只有如此,才会使思想开阔,视野远大,善于从看似毫不相关、互不相同的事物中,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联系思维的特点是:(1)整体性。即从宏观整体以及部分之间的联系去考察对象,在思维中再现对象联系之网上的每个环节,因而能够准确地把握对象的本质和规律。(2)多向性。由于任何一个事物都是多方面、多层次的结构体,因而人们必须从不同角度研究对象的多层次、多方面的联系。(3)开放性。由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人们要想达到思维有序,就必须敞开思维大门,加强与来自不同方向、不同形式的思维信息的交流,吞吐大量信息,激发创造活力。(4)动态性。由于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因此人们的思维必须追踪对象运动的轨迹,才能把握和预测对象的本质、规律。

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使我们能够把表面看来毫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更全面更真实更确切地认识复杂事物,从而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性。运用辩证的、联系的思维有意识地或自觉地运用类比、联想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才能扩展我们的视野,才能认识各种复杂事物的规律性。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法,是不能从整体的、联系的和运动发展的以及矛盾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其他的思维方式要么一筹莫展,要么就会顾此失彼。

五、唯有求实才能确保思维价值性的实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既肯定物质决定精神,彻底地坚持了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又指出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承认物质世界的可知性,认为人们的思维必须也能够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才能在新的事实、新的对象面前,用新的思路去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在创造活动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创造性不是脱离实际的奇思奇想,而应尊重实践,注重实证,不崇拜任何权威和教条,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念,在求实中创新。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为了背诵马克思主义哲学个别词句,而是通过哲学思维熏陶和教育,使思维方式统一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全面地、联系地、动态地、发展地认识、分析、解决问题,使我们在实践中能够超越日常经验的狭隘界限和原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的框架,突破原有知识与观念的限制和束缚,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从大量、繁杂的经验材料中,抽取出认识对象的本质、规律,预测其发展方向和趋势。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和实践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人自身潜能。为个体参与竞争和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开展创造性活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