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建议论文
时间:2022-09-21 03:35:00
导语: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建议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始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这就又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的总结经验研究新方法提出新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建议
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始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因为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又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所以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提升教学效果必然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要任务。
一、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方法、手段陈旧,学生接受马列主义教育既被动又缺乏兴致。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在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所以,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又与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着密切的联系。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一直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政治信仰教育的主流教学形式,这在科技发展水平不高,教学条件有限的大环境下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处于社会大变革中的青年学生也经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渗透和再塑造,他们接触的经历的越丰富越复杂,越容易使辨别是非能力较弱的他们出现思想认识模糊,甚至政治信仰多元化的趋势。在这种的情况下,教育者还是对其进行单纯的理论说教,并不能解释或澄清他们所思考的各种实际问题,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里,因此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形式必然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此外,据调查显示,目前,近八成的大学生对“两课”的看法是“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但应调整改革,以适应时代变迁”。由此可见,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新需要,其改革事在必行。
(二)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感和实践性,理论与现实脱节,需不断丰富充实。
这主要表现在某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过于依赖教材的内容,将教材原封不动的“讲”给学生,而不进行深加工,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讲课无异于读课文;也有些教师理论讲述透彻深刻,但理论与实践脱节,只是单纯的理论灌输而没有指导意义,导致学生要么听得云里雾里要么觉得枯燥无味而无精打采。当然理论的灌输是必需的,但我们的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而不是用来背诵的,社会在飞速的发展变化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新现象新问题,关心关注世界发展变化的青年一代也在受着这些现象问题的影响和困扰,而他们又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解释这些新形势,这时候正是教其将所学的理论运用于指导实践的最佳机会,所以,教育者有必要在把握好教材的基础上,充实丰富教学内容,把握时代的脉搏和节奏,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真正使学生理解马列主义理论,又会运用其指导实践,自然也会提高其学习兴趣。
二、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建议
(一)积极开拓信仰教育的新方法。
时代的飞速发展,使得信仰教育除了传统的灌输方式之外,还应注意运用高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的等方式,声形图文并茂以达到全方位、多角度的全面教育的效果,使授课内容更具生机和活力。此外,实践教学也是十分必要的,青年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创新意识、参与实践的热情。对此,教育者要顺应青年人的这一成长规律积极主动地联系主题较强的实践基地或服务社会的活动,并对实践内容给予正确的讲解和引导使其于实践中学到真知领会马列主义真谛。最后,把握网络教学这个新模式新载体,加快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建设。使学生在网上能选择到正确的信息,在潜移默化中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
(二)解除学生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加强全面正确认识发达国家的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随之出现的贫富差距悬殊,资源与利益分配失衡等大量不公平现象,以及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诸多不和谐因素的存在,必然带来大学生这一敏感群体的心理震荡与失衡,从而淡漠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而同时,他们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和发展对却知之甚少,看到的更多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优势和表面的东西,并不自觉地将本国出现的问题与他国的优势对比,这样就更容易动摇他们的科学信仰。
所以还应潜移默化的将发达国家历史背景、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基本概况给予全面和客观的介绍,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了解和认识不同历史时期发达国家的基本情况。如此,他们才能对国内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有一个正确合理的认识,从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公务员之家
(三)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适时恰当地通过国际国内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对青年学生进行科学信仰教育。
理论灌输是我们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但同时教育者还应放眼世界,抓住现实生活中最有说服力的事件去解释我们所讲过的理论,如此理论才会显出其生机和活力,才会更令人信服。
如近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犹如海啸一般席卷了全球,震动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危机从美国迅速地影响到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牵连。这个问题是许多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同时也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一个生动典型的例子,通过现实与理论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本次经济危机,表面上看是经济问题,但其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表现,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制度,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进而向学生阐明一个道理:经济危机这种极不合理的现象表明,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暂时的社会制度,它只不过是人类近展历史上较当时各种制度先进的社会制度,人类社会到了今天,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不能成为先进科学的代表,无论在它的意识形态还是其它一些方面,正日益暴露出这种社会制度的没落和阴暗。它必然要为更先进的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
这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了现在资本主义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和宝贵价值,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加强了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教育。
同样,2008年国内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及其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抗震救灾的事件,青年学生们都十分关心并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了其中,对此他们都有着深刻的感受。教师可以利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告诉我们的青年学生:事实再次证明,我们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是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的根本保证,此次抗震救灾取得的胜利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这就正面教育了学生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它正显示出其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始终是我们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走向富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无疑这又是一个极好的马克思主义教育题材。
总之,对青年一代的科学信仰教育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程,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寻找行之有效的途径去教育我们的青年学生,使之能够担当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李晓林.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探析[J].科技信息þ007
[2]朱秀茹,杨飞.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 上一篇:马克思的现代性的全面发展探讨论文
- 下一篇:高校辅导员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