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推进探讨论文
时间:2022-09-21 03:14:00
导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推进探讨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前的学术热点和思想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理论界在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仍需进一步拓宽研究思路,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路径可操作性研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推进路径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
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首先弄清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中国人民大学刘建军教授认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命题,具有特指和泛指两种含义。从党的十七大提出这一重大命题的直接语境来看,它首先具有特指的含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个理论体系的大众化就是在当代中国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可以有广义的涵义,它泛指在当代中国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其中就不仅包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其他方面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大体说来,主要是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是在中国新的历史条件下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问题;另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尤其是最新理论成果的大众化,是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问题。其中,第二个方面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是当前的重点内容和重要任务。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使其为人民群众所认同所掌握,并自觉地运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那么就存在一个对谁普及、普及什么的问题。对于这样一个深层的探讨,有学者提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质和量两个方面的规定性,是马克思主义“化”大众与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统一。他认为,质的规定性是指人民群众,而非特定的文化拥有者、享有者;量的规定性是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求数量的庞大,即推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辐射范围要宽广,要超越政治、经济等因素,跨越职业、年龄、阶层等界限。
有论者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解释,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来看,需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统一中展开。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实际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让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而只有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才能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才能真正为人民群众所掌握,成为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从这个意义来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致的,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结合。
有的学者从过程论的角度来说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仅是一个被普及化、通俗化和民族化的概念。
综上所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丰富,可以从不同角度和层次来说明。但就其内涵本质,学术界并无根本分歧。
二、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方法
巩固当代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战略任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三个鲜明的理论特征,而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必须与具体实际相结合,被广大人民群所接受,才能够实现大众化。因此,如何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成为了学术界的一个热点,学者们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条件和路径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探讨。研究的思路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形式、语言、传播途径等方面展开。第一,有学者认为,一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要赢得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同,通常需要经历四大路径,即教育宣传、社会心理影响、制度公约和公共政策影响,其中教育宣传是一种直接作用途径,其它三种是间接作用途径。事实上,这四种路径往往是综合作用的,应:公务员之家
(1)加大教育宣传力度。
(2)加强公共政策影响。
第二,有学者将实现路径概括为“六进入”,进入学科、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大众文化形式,进入大众文化传媒阵地,进入思想。还有学者认为,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宣传普及的专业性、传播媒介的渗透性、理论教育的主导性,这四点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途径。另外,有学者认为,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普及化,关键的前提是“三个讲清”,首先是讲清现实,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坚实基础;其次是讲清历史,就是讲发展变化,讲前后比较,讲发展道路的选择和必然性;最后是讲情理论。如果这些内容不能在由差别的层次上讲清楚,就谈不上理论的大众化和普及化。
第三,另有学者从理论构建、领导示范、话语方式等方面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具体来说:
在理论构建上,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专家学者要提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学理支撑。同时,要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增强科学理论教育引导群众的作用。
在引导方式上,党员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要扎实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先从武装党员干部入手。广大党员干部是忠实实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靠力量,只有广大党员干部用理论武装起来,然后才能更好地引领和武装广大群众。
在传播方式上,为了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的实际效果,理论宣传要立足于日常生活,贴近群众生活和实践,寓教于乐,与德育于智育,潜移默化地发挥影响。要根据群众获取信息渠道的变化,充分利用各种现代传媒,特别是互联网、电子媒介,广泛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在话语方式上,要避免空洞的说教和陈词滥调的套话,积极运用简单、鲜明、具体的实例和生动活泼的语言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群众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将其转化为大众话语,既简明、扼要又易记。
参考文献:
[1]刘建军.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问题[J].思想教育理论,2008.
[2]赵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实现路径[J].思想教育理论,2008.
[3]孙熙国,路克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与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J].探索,2008.
[4]杨鲜兰.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J].湖北大学学报,2008.
[5]孙熙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个环节[J].思想教育研究,2008.
[6]邱柏.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和过程[J].思想教育理论,2008.
- 上一篇:的唯物史观浅议论文
- 下一篇:邓小平外交思想对马克思理论的贡献浅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