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实践坚持理论创新论文

时间:2022-05-23 05:54:00

导语:立足实践坚持理论创新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立足实践坚持理论创新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指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分析、批判中国传统哲学,对之进行创造性转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发展史上的崭新阶段、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协调运行的基础上、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等,具体请详见。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指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分析、批判中国传统哲学,对之进行创造性转换,使之上升到现代哲学;同时,用经过分析、批判的中国传统哲学去创造性地理解、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使之具有“民族形式”。也就是说,我们应对中国传统哲学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读,同时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中国式解读,这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作为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同各个民族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转化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才能真正发挥自己“改变世界”的功能。就中国而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同当前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发展史上的崭新阶段,它总结和吸取了先进的科学成果、思想文化精粹,代表着现代哲学发展的主流。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站在它的时代之外,而是对它的时代实质的知识,每个人都是它那个时代的产儿,它是被把握的思想中的它的时代。马克思有句名言:“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文明的灵魂。”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洋溢着时代精神,与时俱进是其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辩证性和科学性决定了与时俱进是其本质要求。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以及科学发展观的产生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产物。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做到以人民为本,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本,以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以人为本,应始终坚持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理解人、发展人的价值观念,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承认并尊重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历史的创造者,依靠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去促进发展,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创新精神。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协调运行的基础上。因此,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统一,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又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好扶贫、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经济社会发展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和社会的承受力。社会发展是经济、政治、生态、文化及环境协调推进的过程。当代中国的小康社会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建设,既要实现现代化,又要注重生态环境建设。社会发展是通过社会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实现的,也只有全面和协调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兼顾,就是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就是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协调好改革和发展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的稳定,实现社会的全面和谐。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我们不仅要继承马克思主义,还要更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其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一个半世纪以前只是少数先进的人们所遵循的世界观成长为今天世界性的哲学思潮,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不是那种狭隘的宗派,而是始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抱着一种博大的开放胸襟。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上的开放性并不意味着它在本质上持折衷主义的立场,它在批判谬误、捍卫和发展真理上的原则立场是有目共睹的。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进入了更加崭新的历史时期。面临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和怎样建设现代化这一新的时代课题,以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我们应当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立足当代中国新的实践坚持理论创新,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进方向,大力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大业。所谓“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方军:《迈向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研究》2000年第1期。

[2]孙大爽:《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要求》,2007年1月。

[3]白钢:《马克思主义哲学未来发展的四大走向》。

[4]朱晨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价值与启示》,苏州大学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