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道自然思想思考研究
时间:2022-10-27 11:04:00
导语:马克思人道自然思想思考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马克思关于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这一思想充分体现了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与人的主体地位的统一;人的内在尺度和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在马克思看来,只有变革旧的生产方式,实现共产主义才能人道的支配自然。马克思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其实质是一种人、自然与社会和谐思想。今天重温马克思关于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对于我们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人道的支配自然;和谐社会思想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等于共产主义三位一体的”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马克思关于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这一思想的实质是一种人、自然与社会和谐思想。今天对马克思“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进行重新挖掘和梳理,对于我们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体现了自然的优先地位与人的主体性地位的统一
马克思关于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既肯定了自然的优先地位,又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地位,充分体现了主体与客体、自然的优先地位与人的主体性地位的统一。
1.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肯定了自然的优先地位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关于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充分肯定了外部自然的优先地位以及人类劳动实践所受的制约性。尽管在马克思看来,感性的世界不是开天辟地以来就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但是这个以社会为中介的世界同时也是一个在历史上先于一切人类社会而存在的自然世界。因此承认社会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绝不能否认外部世界的优先地位。自然是社会存在的前提。因为“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马克思这一思想不仅表达在早期的著作中,而且贯穿在后期的著作中。
在马克思看来,自然界是人类的母体,没有自然界的先行的进化和发展的过程,就不会有人类的产生。同时人类要靠自然界而生活,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资料的来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紧密相关的前提。马克思指出:“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在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马克思认为,自然界不仅仅是作为有机的或无机的物质出现,而且是作为独立的生命体,作为主体——客体而出现,对生命的追求是人与自然的共同的本质;人之所以能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不仅是由于物本身就是人的活动的对象化,而且由于物本身也像人同它发生关系那样同人发生关系。人类必须与自然进行人道的交往,否则就会损害自己的无机身体,破坏自己生命的自然基础。
在马克思看来,不仅人离不开自然,人类社会的财富也离不开自然,自然是人类社会财富的源泉,是生产力的要素。“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用来实现自己的劳动、在其中开展劳动、由其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人要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是以自然界的存在为前提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简言之,种种商品,是自然物质和劳动这两种要素的结合。……人在生产中只能像自然本身那样发挥作用,就是说,只能改变物质的形态。不仅如此,它在这种改变形态的劳动中还要经常依靠自然力的帮助。因此,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惟一源泉。正像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马克思正是从对自然界优先地位这一基本认识出发,要求我们人类对自然进行人道的支配。马克思强调支配自然的人道性,表明人的主体性作用的发挥,人的一切实践活动的进行都必须以承认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为前提。
2.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地位
马克思关于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强调人类支配自然的必要性,从而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地位。所谓主体性是指人作为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本质力量的外化,并从主体地位出发以各种方式掌握客体,使客体为主体服务的功能特性,包括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认为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它们之间结成一种主客体关系。因此“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这总是一样的,这里已经出现了统一”。主体和客体、人和自然本来就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既然人类对自然的支配是毋庸置疑的事实,那么,不言而喻,人是支配自然的主体,自然界则相对地处于客体地位。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始终渗透着一种人的主体性;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始终是起主导作用的一方。但是马克思不是从一般意义上讲人是主体,而是把社会实践作为考察历史主体的出发点。他认为,虽然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但是他不单是一个自然的人,而且还是一个社会的人。人之成为主体,不是来自人的本能或人的自然属性,而是来自人的社会实践。主体是一个支配一切自然力的那种活动出现在生产过程中的人,即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是“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人类”“现实的人”是实践的主体、认识的主体,是历史活动的主体。
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把人与自然联系起来的是人的实践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或人的生产劳动是人有意识地改造自然、变革自然,把自然变为人化的自然,并生产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活动。劳动是人用以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本方式。“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作为有用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劳动实践活动的成败得失取决于人,取决于人的主体性和性质、大小及其发挥。人的主体性是人们在实践中改造、变革自然和社会所表现出来的特性。马克思认为,以实践为本质特征的主体性,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把外部自然纳入主体活动的范围,使自然这个“人的无机身体”变成“人的身体”,使自然两重化为自在自然和属人自然,并不断地变自在自然为属人自然。主体在实践中把部分自然纳入社会领域的同时,又在变革社会历史本身。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状态。从社会实践去理解,这种主体性不是主观性,正如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一样,主体性是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从社会实践去理解,这种主体性不是直观性,它体现主体实践地变革事物的能动性、创造性。马克思既肯定自然的优先地位,又强调人的主体性地位,表明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必须人道的支配自然,以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近代以来工业社会的不人道的占有自然,业已造成了重大生态问题。这说明人类正确处理好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与人的主体性地位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事实上生态危机的产生与解决都与人的主体性有密切关系。人类要最终摆脱生存困境,必须确立科学合理的主体性原则,在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人道的对待自然,人道的支配自然。
二、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体现了人的内在尺度与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
在马克思看来,对自然的人道的支配绝不是类似于主奴关系那样的绝对的占有自然,而是在尊重自然规律基础上的合理控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主体的对象化和对象的主体化的统一;是人的内在尺度和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即要在尊重自然的外在尺度前提下实现人的内在尺度。马克思的这一思想为我们人类主体在如何把握改造自然客体的程度上指明了方向。
1.按照人的内在尺度人道的支配自然
马克思关于人道的支配自然的思想不仅强调自然界的优先地位,更强调从人的主体性地位出发,通过劳动实践按照人的内在尺度人道的支配自然。坚持人的主体性地位就是把主体性作为人的根本存在方式,并从主体人的内在尺度出发,以主体的方式来对待和把握世界,使世界按照人的方式存在。
马克思认为,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从主体的人出发,依照主体的本性、目的和需要行动,即按照人的内在尺度去人道的支配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象性关系。人类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有能动性的人的存在物,是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具有社会性的特殊的对象性存在物。人区别于自然的主要特征就在于,他从对自然的改造中获得了社会性的本质力量,形成了改造世界的内在尺度。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可以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用自己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人善于按照自然界的规律支配自然界,把自然界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通过对自然界进行改造,使自然界表现为人的作品和现实,表现为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人类按照人的目的、需要去对自然进行人道的支配,要求按照美的法则来塑造对象性的自然界;要求通过劳动建立起人与自然关系。从而把自然界改造成为符合人的本质的环境世界,使自然客体发生恰好符合于主体目的、需要的变化,满足主体的人的需要。
2.尊重自然的外在尺度和自然规律人道的支配自然
马克思强调支配自然的人道性表明人的主体性作用的发挥不是无限度的、无条件的,而是有限度的。马克思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要求人类尊重自然的外在尺度和自然规律人道的支配自然。
为什么人类必须尊重自然的外在尺度和自然规律人道的支配自然?因为人的主体性是主观性与客观性、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他的欲望的对象是作为不依赖于他的对象而存在于他之外的。”即人的主体性是包含受动性在内的能动性。主体的对象性活动作用于客体,必须要受客体的制约和限制。也正因为主体的活动具有受动性,才激发主体通过改造客体的能动活动来掌握客体并获取自由。马克思说:“人作为对象性的、感性的存在物,是一个受动的存在物:因为它感到自己是受动的,所以是一个有激情的存在物。”因此,能动性以受动性为前提,改造客体、影响客体以受客体制约,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只有受动性而无能动性,那就根本不会有主体性;只有能动性而无受动性,则是一种脱离实际的能动性,只能导致实践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导致实践活动的失败。
所以马克思特别强调必须尊重自然客体的外在尺度和自然规律“人道的占有自然”,自然的外在尺度是人的内在尺度的前提或极限。因为对自然的支配和控制动机毕竟包含着人对自然限制的突破和超越。在自然的外在尺度范围内,人的行动才能不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超出自然的外在尺度的限制,人的内在尺度最终也不可能得到满足。所以“我们支配自然界,决不是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以及站在自然界之外来支配自然那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脑髓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支配都在于我们胜过其他一切被造物,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因为人对自然界的支配不是在自然外面支配自然,而是作为自然的一部分的人通过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来支配,而且据此人会感觉到,而且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进而通过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只有尊重规律、认识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提高人类人道的支配自然的能力。所以马克思强调,只有当人行为的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的时候,人和自然之间才能达到和谐。否则就会如马克思所说:“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
当代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的产生,显然是人类未能正确处理好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关系。片面强调人的主体性的发挥,不顾自然界对人的活动的先在性和客观制约性,不遵循自然界规律,无节制、无理智地征服和掠夺自然资源的结果。所以积极寻找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和办法就成为人类的共同任务。
三、人道的支配自然以变革旧的生产方式,实现共产主义为前提
马克思关于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是同人的全面发展和变革生产关系紧密相关的。马克思认为只有借助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变革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道的支配自然的目标。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一个特征是人对自然的征服和统治,即“把物质生产变成在科学的帮助下对自然力的统治”。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下,当人作为自由劳动者出现的时候,当人与人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关系获得了巨大发展的时候,人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也达到前所未能的程度。“与这个社会阶段相比,以前的一切社会阶段都只表现为人类的地方性发展和对自然的崇拜。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才不过是人的对象,不过是有用物。”自然从被崇拜的对象降低为有用物之后,人与自然的关系被倒转过来,人才开始肆意破坏自然界,从而给自己的生存带来危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而城市化的发展又破坏了农业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循环关系,造成了环境的恶化,极大地危害了工人的健康。“资本主义生产……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这样,它同时就破坏城市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农村工人的精神生活。”因此,马克思说:“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按他利用自然力的程度使他服从一种真正的专制,而不管社会组织怎样。”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环境问题的揭露和分析,认为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环境问题的根源是只考虑眼前利益和直接利益的传统的生产方式,“到目前为止存在过的一切生产方式,都只在于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那些只是在以后才显现出来的,由于逐渐的重复和积累才发生作用的进一步的结果,是完全被忽视的。”按照马克思的看法,人对自然的支配不是生态问题的原因,生态问题只是由对待自然的资本主义方式所引起的,是与资本主义当今的主宰、统治自然分不开的。因此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单是依靠认识是不够的。这还需要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连在一起的我们今天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更”。变革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消除劳动的异化,是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途径。
2.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人道的支配自然
马克思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预言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生产力冲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束缚,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并认为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人道的支配自然。
马克思认为:对自然的人道的占有要求不再损坏自然而是按照事物的内在尺度和外在尺度来支配自然。这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不仅能改变原来在私有财产条件下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且能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面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在这里马克思强调了异化的扬弃和人与物的颠倒关系的复位,并不是导致一种新的人对自然和对象的支配和奴役,而是人与自然(对象)关系的真正解决。同时共产主义也是自然界向人的生成。自然界通过人类的生产活动变成完全属人的自然界,而人只有作为社会的人才能真正人道的支配自然。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实现了自然界的真正复活的社会。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因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的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劳动量,要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却受到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至此,我们可以比较完整地理解马克思提出的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的轮廓。马克思关于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其实质是一种人、自然与社会和谐思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要求人道的支配自然,反对非人道的占有自然。马克思既肯定了自然界的优先地位,又强调人与动物之间的本质区别。人要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发挥入自身的主体性作用,去改造具有优先地位的自然界,通过外化活动展示自己的本质力量,从而在外部对象上注入自己的主体性。当然人的这种主体性作用的发挥不是无条件的,而是受外在自然规律的制约和外在尺度的限制。只有在外在的自然尺度范围内,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作用,按照人的内在尺度达到人道的支配自然的目标。而这一目标唯有通过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消灭了私有制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这样我们终于理解马克思提出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是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变革、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联系在一起的。
马克思提出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对于我们解决生态问题具有重要启示。生态危机的产生只能说明在私有制被消灭之前的工业社会里,对自然的支配和占有是不人道的。这种非人道的占有自然,仅把自然作为满足人类生存需求及欲望的占有物对待,这就必然在实践上导致了人类实践活动的无限度性和破坏性,最终必然导致人类生存危机和生态危机的发生。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一个已经消灭了私有制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应该把实现人道的支配自然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作为目标。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党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正是实践马克思关于人道的支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伦理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 上一篇:马克思人道主义承接思考
- 下一篇:危机意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