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人文关怀思想引入党内生活

时间:2022-10-17 09:14:00

导语:将人文关怀思想引入党内生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将人文关怀思想引入党内生活

[摘要]“党员关怀”,就是将“人文关怀思想引入党内生活,通过各级党组织关怀党员、党员间相互关怀等措施,对全体党员进行真情关怀服务。宜昌市点军区的实践表明,“党员关怀”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党员关怀;实现路径;探索与思考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如何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通过更多地关爱党员,激发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调动党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党的活力,促进党内和谐,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是一个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结合宜昌市点军区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推行“党员关怀”工程的成功实践,笔者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认识。

一、“党员关怀”:时代催生的崭新课题

所谓“党员关怀”,就是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将“人文关怀”思想引入党内生活,尊重党员应有的权益和需要,通过各级党组织关怀党员、党组织内党员间相互关怀等措施,对全体党员进行真情关怀服务,使党员充分感受党组织的温暖,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党的先进性。

“党员关怀”是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根据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意见,认真分析当前党建工作实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实践证明,“党员关怀”对新时期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党员关怀”是保持和发挥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前提。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教育始终是基础性、根本性的手段。但是,不能把保持党的先进性仅仅寄托在党员的高度思想自觉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党员的利益需求也在向多样化发展。如果我们党不能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到党内,不能在科学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同时关注党员的权益问题,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其积极性和先锋模范作用,就会影响党的先进性。

第二,“党员关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从基层现状看,党员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很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把“党员奉献社会、谁来关怀党员”的问题提上日程,就成为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三,“党员关怀”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途径。目前,合村并组、村组干部的大幅减少和村党组织集中活动的减少,使农村党员与党组织的紧密型联系越来越演变成松散型关系;随着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等变化,流动党员增多,党员“政治人”的责任越来越难以履行。要切实解决好上述问题,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党员关怀”意识,通过党内帮扶体现党组织这个“党员之家”的温暖,增强党员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把各级党组织建成团结凝聚党员的坚强战斗堡垒,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第四,“党员关怀”是提高党的形象和对群众的吸引力的有效措施。通过党组织内部充满温暖和活力的自身建设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可以有效地增强党在广大群众中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从而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通过“党员关怀”进一步树立党的光辉形象,让群众看到党内生活的人性化、人情味,从而更加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是我们应该采取的重要举措。

二、方式和路径:如何实现“党员关怀”

第一,搭建服务平台,探索服务凝聚党员的载体形式。点军区实施“党员关怀”的基本载体是推行“一站三卡”管理服务模式。“一站”就是建立“党员服务站”。针对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薄弱、服务功能不强、对党员吸引力不够的实际,我们积极筹资新建和改扩建村级阵地,完善了电教室、会议室、活动室、图书室、健身室、党员热线电话等设施,建立“党员服务站”135个,并全天候对党员开放,成为党员学习的场所、活动的场所、寻求救助的场所、反映问题倾诉衷肠的场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党员之家”。“三卡”,就是把全区所有党员按常驻党员、流动党员、特殊党员三类进行分类管理服务,层层建立了常驻党员管理卡、流动党员联系卡、特殊党员关怀卡“三卡”台账,并为每名流动党员和特殊党员确定了至少一名有帮扶能力的党员作为联系关怀人,由党组织和结对联系人共同对党员进行关怀服务。

第二,创新方式方法,探索适应全方位需求的关怀措施。点军区根据党员的实际需求,采取六大措施对党员实施“立体化关怀”:一是亲情关怀;二是思想引导;三是权利保障;四是扶智扶路;五是多办实事;六是扶危济困。六大措施体现了全方位的“党员关怀”,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引导、感情上慰藉、发展上帮助党员,受到党员的热烈欢迎。

第三,完善制度网络,探索有保障联动式的工作机制。重点是建立三大机制:一是建立关怀网络机制。全区“党员关怀”工程坚持区委统一组织领导,搞好统筹协调,调动各方力量,形成了党组织关怀、党员结对关怀、社会力量关怀的关怀网络。二是建立工作运行机制。点军区各级党组织制定完善了党员学习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党员管理监督制度、民主科学决策制度、党员联系帮扶制度等“党员关怀”的制度措施;落实了“党员关怀”责任机制、定期活动机制、组织协调机制、活动保障机制、工作考评机制等;全面建立了“党员关怀”档案,制定了关怀工作总体方案和对每个流动党员、特殊党员的关怀方案,开展了经常性的“党员关怀”活动。三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为推进“党员关怀”工程提供资金保证。

三、探索与思考:“党员关怀”的推进和深化

“党员关怀”工程在点军区产生了极好效果,引起了全区上下的强烈反响。“党员关怀”如何推进和深化?结合全区的实践,笔者认为要强调如下几点:

第一,必须使党内关怀经常化,回答好“党员奉献社会,谁来关怀党员”的问题。笔者提出“党员关怀”概念并在全区推行“党员关怀”工程,这是我们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的大胆探索,是党建工作理念和内容的创新,直接目的是为了从理论和实践上为“党员关怀”破题,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奠基。直面“党员奉献社会、谁来关怀党员”的问题,使党内关怀正常化并形成长效机制,必将为构建和谐的党内关系和和谐的基层党组织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必须把“党员关怀”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创造性地探索和落实。就“党员关怀”的基本力量来说,应是上级党组织及其党员关怀下级党组织及其党员、同一党组织关怀组织内的党员、同一组织内党员间相互关怀、社会各界志愿关怀;就关怀的内容和措施来说,应树立“大关怀”观念,使关怀内容由物质关怀向亲情关怀、政治关怀、思想关怀、精神关怀、发展关怀延伸,关怀方式由扶贫帮困一种方式向全方位关怀转变;就落实和保障措施来说,各级党组织应全面了解党员的实际情况和愿望需求,建立服务党员的平台,探索切合实际的载体形式,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关怀措施。

第三,必须把握“党员关怀”的正确导向,把效果最终体现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促进发展上。“党员关怀”不能为关怀而关怀,其意义不能仅仅停留在给党员献爱心上,更要通过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更好地促进各项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也只有促进了发展,才能为更好地关怀党员创造条件。

第四,必须处理好“党员关怀”和服务群众的关系,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形成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强化“党员关怀”和我们一直开展的关心群众的各项工作不仅不矛盾,而且是更好地服务群众的力量源泉和基本保证。应努力抓好“党员关怀”和服务群众两方面的工作,使二者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形成“群众有难党员帮,党员有难党组织帮”的工作格局,促进党内团结和谐和党群之间的团结和谐,形成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