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领导民主测评推荐探索
时间:2022-10-15 05:21:00
导语:党政领导民主测评推荐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现行的民主测评和民主推荐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迫切需要在内容和程序等诸多方面认真研究解决。
关键词:党政干部;民主测评;民主推荐
中图分类号:D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4)04-0035-02
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和民主推荐,是近年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成果。从贯彻实施《干部任用暂行条例》到《干部任用条例》,这两项制度得到广泛地推行,对促进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两项制度也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迫切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
一、现行民主测评和民主推荐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现行的民主测评和民主推荐在实际操作中主要存在“五个不足”:1.内容设置科学性不足。2.范围界定合理性不足;3.操作程序严密性不足;4.结果运用的权威性不足;5.方法手段实用性不足。
产生上述问题,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思想认识的偏差。主要存在走两个极端:一是不重视。把民主测评和民主推荐仅仅作为一种“程序”,只要“过个场”就行,而缺乏对测评和推荐结果的充分运用和深度开发。二是绝对化。有些干部群众片面地把民主推荐当成选举,简单地把民主推荐结果与群众公认直接划等号,唯票取人。(2)用人机制的制约。在确定考察对象上,过去基本上是自上而下确定,往往是领导点名、书记办公会直接确定考察对象。《干部任用条例》实施后,考察对象要求自下而上确定,即由党委组织部门根据民主推荐结果和党组织推荐意见提出建议名单,再向书记办公会汇报确定。这两种用人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并行,弱化了民主测评和民主推荐应有的地位。(3)民主意识的扭曲。一些干部群众在参与民主测评和民主推荐工作中出现了“扭曲”的心理:一是“功利取向”心理。主要表现在对自己有利的人选极力推荐,对自己不利的就不推荐。二是“送走瘟神”心理。参与者明知推荐或测评者存在严重缺点和重大问题,却抱着只要不在本单位祸害,就心满意足的心态,从而顺水推舟,极力向组织推荐。三是“嫉贤妒能”心理。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人,有的怕比自己才能高的同级、下级超过自己,从而不客观地反映被测评者或被推荐者的真实情况。四是“消极厌烦”心理,由于测评和推荐结果不公开,有些群众认为,干部选拔任用是组织上早已定好了的事,民主测评和民主推荐只是走形式,参不参加都一样,作用不大。(4)不良风气的影响。近年来,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侵蚀干部工作,在民主测评和民主推荐中出现了“拉票”和投“人情票”的现象。
二、规范完善民主测评的对策建议
1.合理界定民主测评的参与人员范围。合理确定参与测评人员范围,要突出广泛性、代表性、知情性、差异性。民主测评县级以上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参与人员不仅应包括同级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及纪委领导成员,人民法院、检察院、党委和政府工作部门、人民团体的主要领导成员、下一级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成员这一基本范围,而且还应有辖区内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派、工商联的主要领导成员和无党派人士、企事业单位、老干部、基层群众代表以及其它需要参加的人员参加,一般不少于“基本范围”的20%。民主测评县级以上地方党委、政府工作部门领导成员的参与人员一般应包括本单位全体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代表、受该工作部门领导或指导的下级单位负责人及其他需要参与的有关人员。其中,测评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部门领导干部,参加人员还应有服务对象代表,一般不少于参加测评总人数的20%,并由测评工作的组织者随机抽样选定。
2.科学设置民主测评内容。一要科学设置测评项目。应按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设置测评项目,并研究制定职位分类办法,规范干部岗位职责,使测评内容设置建立在科学的职位分类和规范的岗位职责基础上,以增强测评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二要科学设置评价等次及其评分标准,对德、能、勤、绩、廉每个项目可分别设“好”、“较好”、“一般”、“差”四个评价等次,进行相应记分。三要注意内容设置的层次性。就主体而言,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部门领导干部要有所区别;就客体而言,一般群众可以简化一些,领导干部可以相对细一点。四要合理确定计分权重。由于参与测评的不同主体对被测评对象分类了解知情的程度不同,其反映干部的真实情况程度也不相同。因此,在计算测评的最后得分时,应坚持和注重相关联原则,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领导干部和参与对象的不同特点,对各个测评项目确定不同的权重比例,合理计算测评分值。
3.完善民主测评程序。应重点完善三个最基本的程序:一是建立民主测评预告制度。根据被测评对象的不同情况,通过适当方式提前三天以上向参加测评人员预告测评内容,以便参加人员有备而来。二是组织开好民主测评大会。会上,应对参加测评的干部群众作好动员,对测评对象情况作详细介绍说明,应坚持被测评对象述职制度,述职可采取口头述职和书面述职两种方式进行,书面述职需提前3天以上将述职报告送达参加测评人员。组织者对测评表的填写要作现场指导,尽量防止出现空白票、无效票等。三是建立健全测评结果反馈制度,及时将测评结果按一定程序和方式向所有参加测评人员反馈。
4.正确分析认定并充分运用民主测评结果。在将所有测评表进行加总,得出被测评对象的总体印象的同时,要分层次分类别统计,并综合分析。特别要重点分析领导班子成员与群众测评结果反差较大、测评结果与组织平时掌握情况反差较大等情况,确保测评结果准确可靠。要科学评定测评等次,测评等次应主要根据民主测评结果来评定。同时,要建立领导干部民主测评档案,并充分运用测评结果,坚持把民主测评的结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评选先进、工作奖惩、岗位调整、职务升降等的重要依据。
5.建立健全民主测评的监督约束机制。要建立健全民主测评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度,有效防止测评对象“拉票”、参加民主测评人员“串票”和负责民主测评工作的组织者暗示、授意、诱导参加测评人员填写测评表,工作人员在统计、汇总测评表中舞弊等扰乱测评秩序的行为。对违反民主测评规定进行的民主测评,其结果不予认定;已经认定的,由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予以纠正。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应认真受理关于党政领导干部民主测评工作中的举报、申诉,坚决制止、纠正违规行为,对违反规定的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直至追究党纪、政纪和法律责任。同时要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的协作,纪检、监察部门应参与民主测评工作的全过程,强化对民主测评工作的全程监督,确保民主测评工作依法规范运行。
6.建立健全广泛、深入、持久开展民主测评工作的长效机制。一是进一步强化民主测评工作的重要地位。应明确规定考察拟提拔干部人选、开展党政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对领导干部进行年度、届中和届末考核、调整不称职和相形见绌的领导干部等情况,都必须进行民主测评,做到对干部“逢提必测、逢考必测、逢调必测”。二是端正用人导向,创造民主测评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形成全社会参与、支持民主测评的浓厚氛围。三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开展民主测评工作提供支持和保证机制。重点要研究制定职位分类办法,明确规定干部的岗位目标和职责,使民主测评的内容设置建立在科学的职位分类和规范的岗位职责基础上,增强群众评价意见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提高干部履行政务职责情况的透明度,在测评前全面公开拟任干部的履历、业绩、德才表现等情况;探索建立工作纪实制、政绩公示制、任期目标责任制等制度,促进领导干部履职过程公开化。四是要探索完善民主测评的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民主测评的效率和质量。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研制民主测评软件系统,改进民主测评的内容设置,探索开展网上测评办法,提高民主测评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度。
- 上一篇:党建三个服务调研报告
- 下一篇: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