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强化党员意识

时间:2022-10-15 03:03:00

导语:论强化党员意识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强化党员意识

内容提要:强化党员意识,是对共产党员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是共产党员永远保持先进性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我们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要在理论哺育中强化党员意识,在自我锤炼中强化党员意识,在投身实践中强化党员意识,在激励引导中强化党员意识,在党内民主中强化党员意识。

关键词:共产党员党员意识先进性建设理论研究

强化党员意识,是对共产党员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是共产党员永远保持先进性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我们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其本质特征就是要求共产党员在思想上、行动上,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党员身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好对国家、人民和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一、强化党员意识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前提

党员意识,就是党员对党的纲领、性质、宗旨以及历史使命应有的观念和认识,是党员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在观念上的反映,是党员思想上的“身份证”和精神上的标志,是广大党员独特的实践行为的产物,是无产阶级整体阶级意志和阶级利益在每个党员身上的集中表现,是影响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因素。强化党员意识,是党的建设的一个根本要求,是保持和提高党的先进性、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思想基础。如果说党的纲领、章程、组织原则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度等制度因素是党组织确立的外在标志的话,那么以对理想、信仰的追求和责任感驱使而积极参与社会改造的意识为核心的党员意识,这一非制度因素则是凝聚他们走到一起,并使组织得以产生发展的内在推动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党员意识是党的灵魂,是党得以存在并发挥强大领导作用的精神保证;是维系党的团结、统一,使之具有强大战斗力的精神纽带。从政党自身的发展和活动看,政党的力量取决于党自身的凝聚力,而凝聚力的强弱,则取决于党员意识的强弱。政党对社会的作用和政党目标的实现,都和政党对公众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大小有密切关系。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更离不开党员的党员意识。如果一个政党的党员普遍存在党员意识薄弱,党员不维护本党的形象和声誉,那么这个政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肯定就强不了。如果相当多党员的党员意识淡化甚至丧失,那么这个政党的有机体就等于没有了灵魂,就要发生“病变”,出现“涣散无力”的现象,甚至有可能形同“空壳”,党组织就难以发挥应有的战斗力和领导作用。这时,维系党员和党组织的,维系党的团结统一的,也就仅仅剩下了一些外在的形式上的东西。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如果党在遇到意外的外在力量冲击时,便会丧失强大的战斗力和聚合力,成为受外力摆布的组织,甚至会很快分裂、瓦解。如果党员意识普遍而严重淡化,就如同内部被蛀空而枯死的树木,一遇到急风暴雨就会马上被刮断;如同发动机失灵而失去驾驭控制的轮船,一遇到惊涛骇浪就会立即覆没。所以,强化党员意识是一个从政党整体层面塑造党员灵魂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这一最基础的党建工作做好了,就会发挥党员应有的作用,使每个共产党员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历史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成为一面先进旗帜。这样,我们的党就能模范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因此,保持党的先进性,一定不能离开强化党员意识这个基本前提。

二、当前党员意识淡化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是有战斗力的。但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党员的党员意识有淡化的倾向。比如,一是忘记了“特殊身份”,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平时看不出来,关键时刻站不出来,危险时候豁不出来;二是太注重“特殊身份”,过于注重自己党员特别党员领导干部,不接受监督,不履行义务,脱离群众,与群众行同路人,甚至热衷于争名逐利,干出有损于群众利益的事,乃至于以权谋私、腐化堕落;三是把自己当成了“党外人士”,长期不参加党组织活动、不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不交纳党费,成为游离于党组织之外的“三不”党员;四是把自己当成党的“局外人”,对党的事业和党的工作缺乏责任感,对维护和发展民族、国家和人民利益缺乏使命感,以为执政是各级党组织的事,先进性是整个党的事,思想懒惰,墨守成规,得过且过,无所作为。这种状况是同我们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是根本不相适应的。

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新发展,西方文化在我国对外开放后产生的广泛影响,影响了部分党员的理想信念;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必然会引发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格局调整,一些党员因为遇到个人具体困难和矛盾而对党产生疏离、怀疑甚至是怨恨的感情;党在和平建设的环境中长期处于执政地位的现实,容易使一些党员陷于某种心理麻木,老党员的不断减少、青年党员和新党员的不断增加,其“代沟”效应会影响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继承弘扬;一些党组织治党不严,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抓得不紧、不实,党的工作方式方法和党建的制度建设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致使一些党员得不到有效的教育和管理,党员队伍的素质下降;党内消极腐败现象的存在和滋长,使一些党组织和党员的形象受到损害,有的党员的光荣感因而逐渐淡漠,有的党员因而对党和党的事业失去信心,有的党员甚至因而走向腐化堕落;有的党员虽然在组织上加入了党,但入党的动机不纯,党员应有的思想根基并不扎实;有的不愿下功夫学习钻研科学理论和党的文件,把学习看作额外负担;有的尽管学了很多理论,懂得不少原理,但缺乏改造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自觉意识。长此以往,党员意识必定日渐淡漠。

三、努力强化党员意识,永葆党的先进性

1、在理论哺育中强化党员意识。任何一种社会意识,都有它的文化底蕴,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的哺育下形成和强化的。共产党的党员意识,是一种科学的先进意识,它与封建意识、资产阶级意识截然相反,与一般公民意识也迥然不同,它的养成更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哺育,只有基于理性的认识才会在实践中自觉地为之奋斗。因此,强化党员意识,最关键的是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武装党员,教育和组织党员认真学习科学理论,经常教育和帮助党员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方法来分析和认识改革开放中所出现及所面临的问题。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会沉淀为党员的思想内核,成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力量源泉。在当前要切实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理论的积极性,最根本的还是要构建切实有效的机制。

首先,要建立党员理论学习的目标体系。要把养成党员意识教育内容纳入理论学习内容的总体安排,突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党的根本任务、根本宗旨,党的纪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党的性质和党员的权利义务等内容,把党员意识教育融化在党员的政治理论教育之中;其次,要区分不同层次和类别,制定党委(党组)中心组、机关干部党员培训轮训、事业单位党员、企业街道和农村党员的日常在职学习制度和培训制度,自学与集体研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学习制度,增强学习的针对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其三,建立学习笔记检查、参学参训考勤、学习责任、学习建档、撰写调研文稿、学习考试和评审、学习考核结果运用等制度,完善“述学、评学、考学”机制。党员个人要结合讨论交流、民主生活会等对自己理论学习态度、内容和效果、存在问题及整改打算向党支部进行自述,建立述学档案;支部党员结合民主评议党员对党员学习的重视程度和自学性、掌握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政策水平、实际运用理论能力进行测评。其四,要健全考试考核制度,完善学习与使用相结合的制度。要将学习考评结果与干部荣誉、升迁结合,与切身利益结合,与组织人事管理结合,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要通过各种有力措施强化理论哺育机制,使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有清楚的认识,对党的性质和宗旨有深刻的认识,在理解并认同党的纲领与任务、认同党员所承担任务与义务的基础上使其内化为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内化为共产党的党员意识,自觉地将它作为一种观念和标准、一种立场和态度、一种规范和尺度、一种追求和选择,做一个自觉坚定的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工人阶级先锋战士。

2、在自我锤炼中强化党员意识。党员意识的锤炼首先要正确认识自我,即自我找准定位,始终保持清醒,避免“自我失控”。党员的先进性不是先天带来的,后天先进性的获得也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缺乏清醒的自我认识,就不可能真正提高对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意义和现实作用的认识。其次要努力改造自我。要做到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因为权力越大并不意味着能力越强,地位越高也不等于思想境界越好,职务越大也并不等于工作水平越高。其三要不断升华自我。崇高的理想是升华自我的“发动机”。每个党员都要以实现党的奋斗目标为己任,敢于面向未来,勇于开拓创新,紧密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观念创新上下功夫,在机制创新上下功夫,在方法创新上下功夫,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新的实际,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多想新点子,多出新思路,多创新经验。其四要实现超越自我。强化党员意识,就是要求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要牢记自己是共产党员,不要把自己混同普通的老百姓,要时时处处按共产党员的标准和条件严格要求自己,都要履行共产党员的职责和义务。焦裕禄“心中只有人民,唯独没有自己”是超越,雷锋“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也是超越,郑培民“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更是超越。这些优秀共产党人给了我们最好的人生启迪,也给了我们每个共产党员不断修身锤炼的动力。

3、在投身实践中强化党员意识。党员意识只有通过完成本职工作以达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际行为,只有在与群众的相互比较中才能得到彰显,只要在与人民的联系和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才能得到升华。强化党员意识,就要积极投身于党的实践活动。首先是党内生活的实践。共产党员要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方面的实践活动,如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参加党内干部的选举和罢免,讨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通过参加这些实践活动,能够不断增强党性观念、执政意识和参与党内事务的能力。其次是党领导人民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通过参加这样的实践活动,一方面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我们党执政为民、为社会进步做出的重大贡献,感受到人民群众对我们党执政的拥护与支持,增强自己作为执政党党员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通过与人民群众共同实践,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反映群众呼声,使自己成为党与群众联系的纽带,进而增强对党的事业的责任感,有助于强化执政意识。党员积极参与改造社会的实践是党员意识和党员价值的体现形式和实现形式。如果一个党员不能把自己认同的理想与信仰化为实际行动,就不可能真正履行党员义务和责任,也就失去了作为一名党员的真正意义。这就要求每一位党员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中,站在改革开放的第一线,身体力行,埋头苦干,取得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以适应不断发展着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真正发挥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

4、在激励引导中强化党员意识。要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党员的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受到净化,灵魂得到洗礼。首先,要建立视觉识别监督机制,必须让党员先把身份主动亮出来。党员要佩带印有“共产党员”字样的胸卡、胸牌、胸徽,行政执法部门和服务群众的窗口单位要设立“共产党员服务窗口”,机关和事业单位要设立“共产党员桌牌”,企业要设立“共产党员示范岗”、“共产党员机台”,商业部门要设立“共产党员柜台”,社区和农村的无职党员要设立“共产党员责任岗”等,在岗位上叫响“我是共产党员”,使之成为党员干部的座右铭和行动坐标,主动接受党内和党外的监督。其次,要建立典型引导机制,宣传党员先进标杆。一个先进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做好党员先进典型的选、树、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才能使党员学有榜样、赶有方向。要建立典型引导机制,以选“好”树“牢”为目标,按照“符合要求、组织信任、群众公认、优中选优”的原则,由基层党组织提名推荐,经组织部门考核把关,党委班子讨论决定,树立一批符合先进性具体要求、体现时代特征和岗位特色、具有鲜明人格魅力的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党员先进典型。其三,要建立考评约束机制,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和奖惩激励机制,是激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的内在动力。基层党组织要根据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党员的岗位特点,科学确立党员履行岗位职责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考核内容,对党员保持先进性情况进行考评。同时,结合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定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其四,要建立顺畅的党员出口机制。对于经过考评不合格的党员,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对经教育确实不符合党员条件的,根据有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置,畅通党员队伍的出口,形成党员队伍能进能出、吐故纳新、自我纯洁、保持活力的机制,为强化党员意识提供组织保障。

5、在党内民主中强化党员意识。党内民主的实质在于全体党员一律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和处理党内事务。它强调的是党员在党内的主体地位,是党员的民主权利,使党员能够在平等的基础上发表对党内事务的看法,具有决定党内重大问题的权利。党内民主能够激发党员对自己角色的自我认同,激发广大党员的创造性、积极性,形成对党内事务的主动参与。如党内选举有助于保证党的新陈代谢,并使这种新陈代谢符合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意志;党内事务公开有助于破除党内的神秘主义和专断;党内意见表达自由有助于党员参与党内决策,并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所以,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维护党员在党组织中的主体地位,就成为强化党员意识的关键性环节之一。

发展党内民主,关键是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一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畅通和扩展党内民主渠道,发挥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使之切实享有党章赋予的参与党内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权利和机会。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充分调动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团结一致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坚持民主集中制,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建立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使民主集中制制度化、规范化、具体化、程序化,把民主集中制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发展党内民主,核心是要树立党员在党内的权利主体地位,并围绕着这一核心,进行体制和制度建设。党内民主的制度建设,是指通过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和制度,严格执行党的纪律,使党内民主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的环境,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加强代表同选举单位党员的联系,听取和反映党员的意见和建议等。党内民主的这些要素,都将有力地推动、促进和保障党员意识的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