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启示

时间:2022-12-15 11:20:02

导语: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启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启示

一、“矩之道”的思想内涵

根据《大学》提出“矩之道”,再从后人的释义和发挥,我们可以领会“矩之道”的内涵。(一)“矩之道”是坚持依规办事的行为准则。《大学》这样界定“矩之道”:“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矩之道。”朱熹对“矩”进行训诂式的诠释:“,度也。矩,所以为方也。方者如用曲尺为方者也。”从朱熹简短的训释,我们可以了解“”和“矩”均是古代度量的工具,为“围而度之”;矩,所以为方;矩,度之以求其方。“”最初是度量测量长度之意,引申为衡量、约束的意思;“矩”最初是以曲尺规划为方,引申为行为准则规范。曾仕强认为:“矩之道的‘’字,意思是审度。‘矩’即在法制规矩的许可范围内,自己审慎度量,决定合理的应变。这种审度事物的道理,藉以将心比心,使大家都能够用合乎规矩的方式,叫做矩之道。”这就是说,“矩之道”所倡导的是这样一种道德准则:行为处事切不可“人前一套,背后一套”,道德准则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变化。要统一标准,坚持依规办事,协调上下、前后、左右的关系,维持人的道德力量的平衡。“矩之道”的内在表现为个体内心的衡量标准,对外表现为具体的规章制度。(二)“矩之道”是笃定上行下效的示范之举。“矩之道”注重发挥上者以身作则的道德示范作用。“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矩之道。”朱熹这样注释:“言此三者,上行下效,捷于影响,所谓家齐而国治也。亦可以见人心之所同,而不可使有一夫之不获矣,是以君子必当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间各得分愿,则上下四旁均齐方正,而天下太平矣。”“三者”指涉的是老老、长长、恤孤。“心之所同”表明每个人的心中皆具有明德,皆可趋于善。从老老、长长、恤孤可窥视到人心本善;然而,此本善之心亦有可能会被染污。只要克服这些欲望、习气,才能将人心本具的明德彰显出来。“是以君子必当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作为上者由己及人,推己度物,促使人们各遂其愿,各得其所。在这里朱熹强调了执政者以身作则,垂先示范的必要性。“上行”促进“下效”,“矩之道”强调要充分发挥仁民爱物的和济世安民的示范表率作用,以实现治国、平天下的宏伟大愿。(三)“矩之道”是履行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忠恕之道”是孔子重要思想之一,“矩之道”则是对“忠恕之道”思想的继承和弘扬。“矩之道”指“一是恕道的本义,即推己及人的精神;二是恕道在政治方面的引申义,指君主须以身作则来感召人民,令人民能兴起孝悌等道德价值实践的风气。”这就是说,“矩之道”是孔子恕道在政治领域的运用。“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矩之道。”朱熹注之为:“此覆解上文矩二字之义,如不欲上之无理于我,则必以此度下之心,而亦不敢以此无礼使之。不欲下之不忠于我,则必以此度上之心,而亦不敢不忠事之。至于前后左右,无不皆然,则身之所处,上下、四旁、长短、广狭、彼此如一,而无不方矣。彼同有是心而兴起焉者,又岂有一夫之获哉。”“彼同有是心”这个生民皆有的“是心”换言之就是推己及人之心。要掌握推己及人的原则,并且发扬光大。朱熹认为,从“人心之所同”出发,并加以推广。在这一推广过程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矩之道”的机枢所在。“推己之心以度人,与执矩以度天下的一切方形一样,就是矩之道。换言之,就是推己及人以度天下的美德。”以度己之心以度人,充分彰显了宽容体谅的情怀。同时“矩之道”提出为人要注重换位思考,不应将自己所恶的强加于他人,更应帮助他人不断完善自我。(四)“矩之道”是信守民意为尺的爱民之道。《大学》曾如是云:“诗云:乐之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大学》该句指出治国之道在于“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朱熹这样诠释该句:“言能矩而以民心为己心,则是爱民如子,而民爱之如父母矣。”在朱熹看来,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的方式在于“矩之道”。这就是说,上者为政当想老百姓所思所想,急老百姓之所急。换言之,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是一切上者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归宿。值得留意的是,《大学》引用《诗经》“乐之君子,民之父母”,将上者与下者的关系比拟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上者心系百姓,恰如父母关心子女,此才可谓之为父母官。假若《大学》还在单向地言说上者为民之父母,那么朱熹则在双向上言说:上是百姓之父母,百姓是上者之子女。在双向的互动之下,上者行矩之政,弘扬矩之道,则民心向之,民意仰之;百姓在上者的示范之下,心悦诚服地效法、服从于上者。在矩之道的指引之下,天下于太平之世就不远了。约言之,“矩之道”实际上讲的就是如何行仁,如何调节社会关系。矩之道要求人们坚持依规办事,时刻用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衡量自身,遇事能换位思考以约束和匡正自身言行,正己化人,以上率下,引导公众,服务社会。

二、加强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的必要性

“矩之道”是治国平天下之要道,认为为政者要常修为政之德,依规办事,以上率下,推己及人,民意为尺。这对当前加强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一)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是未来党政干部的后备军,加强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有助于从源头上排污解难,预防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打破腐败的恶性循环。大学生涉世未深,经验不足,缺乏党性锻炼,思想容易困惑浮躁,认识容易出现偏差,明辨是非、抵制诱惑的能力有待提高。发挥矩之道依规办事,垂先示范,推己及人,民意为尺的精神,给大学生注入“反腐疫苗”,增强免疫力。促进大学生培养良好的精神品格,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最大限度地提高防范意识,从源头上保证队伍的纯洁性。(二)适应新形势的迫切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迅速发展的社会形势和不断涌入的新思潮强烈地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社会产品琳琅满目,充斥着各种诱惑,在社会大熔炉的搅拌下,社会的不良风气与潜在毒瘤侵入高校,影响着青年学生,校园里“腐败行为”的危害性更大。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存在功利化现象,认同个人主义,坚持以自我为中心,重视个人利益,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淡化。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的希望,推进反腐工作,建立法治社会,要将法治思维与法治精神植入学生的内心,使其成为行动标杆,指引他们的人生路。总而言之,应当注重借鉴“矩之道”思想精华,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加强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

三、“矩之道”对加强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的启示

《大学》“矩之道”作为我国古代道德教育和个体道德修养的重要原则和方法,对加强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一)主体塑造———发挥模范作用。“矩之道”的基本要求是在上者的率先垂范。因此要以正面示范和表率来做好大学生的反腐倡廉教育。具体而言,首先,教育者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在自身修养上做好示范。“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者要加强品德教育。当然加强品德教育不是停留于言教,更要落实于身教。这就要求教育者加强自律,垂先示范。大学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因此,教育要利用好课堂这个主要阵地,将言教与身教相结合,在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方面,取得主动权、发言权。加强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高校辅导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要牢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守好“责任田”,把好“方向盘”,管好导向之责。为此,辅导员要以身作则,起榜样带头作用,当好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同时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实际,积极反映学生的诉求,及时处理大学生生活、学习、思想上的问题,防微杜渐,将不良倾向扼杀在摇篮中。其次,高校中的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强化政治意识、保持政治定力,努力做到在理论上明白、思想上干净、政治上坚定。要为学生办实事,讲实效。总之,要借助先锋模范的力量,激活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道德感化,从而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最后,作为反腐倡廉教育主体的大学生,要注意发挥主体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接受反腐倡廉的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反腐倡廉教育的实效性。“矩之道”对于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有一定启迪作用,在“矩之道”的指引下,大学生要规范自己的言行,锤炼“求诸己”的习惯,慎独自修,以养成廉洁操守。(二)因势利导———创新教育方式。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性,在大学生中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活动,应因势利导,创新形式,以契合大学生的精神需要,取得他们在心理上的认同。这就是说,针对大学生的反腐倡廉教育当具有两个特征:一是活动形式多样性。高校要发挥主导作用,利用各种资源,举案立教,举办反腐倡廉教育的创新活动。首先,高校应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反腐倡廉”等展开学术活动,如“反腐倡廉讲坛”“反腐倡廉学术会议”,并让大学生主动参与这些学术活动中。在这些学术活动中,大学生感受到当下“反腐倡廉”的严峻性及其长期性,自觉树立起“反腐倡廉”意识。其次,开展“我身边的先锋模范”、“感动校园人物”等评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大学生能够感受自己身边并不乏廉洁现象,整个社会还是充满正能量,由此赢得“反腐倡廉”教育的主动权,提升其实效性。最后,抓住时机,举办各类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烈士墓。通过这些活动,使大学生感受到革命先烈大无畏的革命情怀。只有大力开展“反腐倡廉”,才能维护今天祖国的繁荣昌盛。二是寓教于乐性。针对大学生思维活跃性的特性,在对大学生进行“反腐倡廉”教育时,应寓教于乐性,使大学生乐于接受。这些活动可以包括:一是组织大学生观看中央推出“反腐倡廉”教育宣传片与反腐倡廉题材的电视剧,并在一定条件下要求大学生撰写观后感、组织学生讨论。例如最近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这些“反腐倡廉”电视剧,是对大学生进行“反腐倡廉”的生动教材。二是让大学生自己组织文艺活动。当代多数大学生具有文艺特长,在对大学生进行“反腐倡廉”教育时,应发挥大学生文艺特长,让大学生自己组织文艺活动,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点燃大学生的热情,让大学生通过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领略到“反腐倡廉”在当前有其紧迫性与必要性。(三)齐抓共管———构筑防范体系。依规办事是“矩之道”的一个要点,在新时期开展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与“矩之道”的精神要义。首先,促进立法立规,严加管控。通过政府的立法,严明纪律戒尺,维护法律权威,着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同时,高校还应因“校”制宜,贯彻落实教育政策,扎实推进大学生法治教育建设,完善相应的校纪规则和管理制度,保证各项规矩落地生根,落到实处,贯彻始终。通过政府立法为主,高校法规为辅,合力构建起反腐倡廉教育的法律屏障。同时,学校各级党委要加强领导,把大学生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纳入工作要点。其次,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促进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合力。高校要加强教育,柔性管控。要通过系统完善的教育课程,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促进法律入脑、入心,维护法律的权威。学校宣传部要有效发挥宣传和监督功能,营造清朗的校园环境氛围;各学院要组织学生参加反腐倡廉的教育和培训活动;理论研究部门要加强大学生反腐倡廉理论研究,及时提出新思路和新办法;学生社团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反腐倡廉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最后,要注重监督和反馈机制的建立。“矩之道”强调上者要心系苍生。对于高校而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和反馈机制,让学生有话敢说、有话能说,只有说出有人管,管理方能有效。

总之,要注意形成政府重视,高校协同,师生参与,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格局。构筑一个防范合理有效、防范得力、保障可靠的反腐倡廉教育体系,促进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卓有成效地发展。通过严格细致的工作机制铲除校园腐败之风,共建清朗的校园之风,促进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曾仕强.中道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刘桂标,方世豪.大学中庸[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4]来可泓.大学直解中庸直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赖丽慧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