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反腐倡廉形势和任务研究

时间:2022-09-19 11:12:45

导语:高校反腐倡廉形势和任务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反腐倡廉形势和任务研究

摘要:高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主阵地,近年来呈现出腐败现象多发、易发,发生腐败案件人群和领域相对集中的态势,造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高校腐败问题的形成,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个人思想观念的转变有着密切联系,高校内部自身存在的相应问题也有一定影响。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形势不容乐观,面临的任务比较艰巨。

关键词:高校;反腐倡廉;形势和任务

高校一直被认为是清正廉洁之地,但近几年高校的腐败案件却不断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视和关注。高校的腐败不仅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而且严重破坏了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和对思想文化的主导作用,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何有效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为高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组织保障,使其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挥有效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当前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不断加大反腐力度,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的高压态势,一大批贪腐官员落马,官场风气和政治生态逐渐向好。然而,近年来高校腐败案件多发、易发的现象却未能得到根本遏制,呈现出了领域和人群相对集中的特点。高校腐败现象接连发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1.高校腐败案件呈现出多发易发的趋势据中纪委、监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被中纪委通报的101位高校领导中,2013年被查处的高校领导干部为18人,一年之后增加到42人。2015年,全国有42所高校66名校领导被中纪委点名通报,有9人被“双开”。2016年情况有所好转,但也不容乐观。根据《法制日报》记者逐条统计的信息发现:2016年,该报总计通报了27名高校领导干部,执纪审查15人次、党纪处分17人次,其中5人在一年中既被执纪审查又被党纪处分。[1]从中纪委、监察部公布的数据和媒体报道的高校腐败案件中可以看出,高校的腐败案件,涵盖了本科院校、高职专科院校等不同的类别和层次;覆盖了基建项目、物资采购、招生招聘、经费管理、校办企业、学术诚信等多个领域和环节;涉及到党政一把手、重要部门中层干部、辅导员和一般教职工等不同身份和级别的领导干部。总体来看,当前高校腐败案件呈现出多发、易发的趋势。2.高校腐败问题呈现出领域和人群相对集中的特点高校腐败问题的易发领域和多发人群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招生方面。近年来,随着高考“阳光招生”政策的施行,以往招生录取中的违纪违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但随着高校在自主招收研究生、本科生保送读研、艺体特长生考试等方面自主权的不断扩大,导致在负责这些具体工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中出现了暗箱操作、徇私舞弊、收受现金和礼品、敲诈索贿等腐败行为。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宗物资采购方面。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新校区建设等重大项目不断上马,个别开发商为承揽学校工程项目,不惜花重金行贿,从而导致个别高校领导出现了收受贿赂、贪污腐败的行为。另外,仪器设备招标、办公用品采购、教学资料购买等环节也是高校腐败问题发生的“重灾区”。三是教育教学管理和学术科研方面。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极少数分管领导和辅导员在学生入党、奖学金评选、贫困生补贴认定等事项中出现了滥用职权和违规操作的现象。在科研管理上,存在个别教师为了谋取私利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进行学术造假、学历学位造假的现象,也出现个别科研人员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行为。

二、当前高校反腐倡廉有关问题产生的原因

高校发生的腐败现象,不仅影响着自身的和谐发展,同时也对其在社会中的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探讨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而预测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有着重要意义。当前高校反腐倡廉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着多方面的原因:1.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贪污腐败的风险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昔日的“象牙塔”开始越来越紧密地融入到经济和社会环境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促使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的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一些人变得越来越只重视当前利益和物质上的享受,从而忽视了长久利益和价值层面上的追求。同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给高校发展的活力与生机的同时,又使其比较容易服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片面地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决定高校的发展方向,从而调整高校自身的内部管理和教学,加上大部分高校面临经费紧张、资源匮乏、教师待遇不高等问题,使得部分高校不得不想方设法地去创收,从而在外部环境上为其腐败提供了可能。2.思想观念的转变导致违纪违规行为出现高校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接轨的过程中,对传统和单一的校园文化氛围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观念乘虚而入;贫富差距加大、收入不公、贪污腐化等各种社会现象的存在,加上高校教职工收入分配多元化的问题,造成了一些领导干部的心理不平衡,从而为他们进行腐败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在部分高校中,存在个别领导干部只注重教学科研,而忽视法律政策学习的情况,导致其法治意识淡薄;一些领导干部对腐败现象警惕性不高,不能抵挡住外部“糖衣炮弹”的攻击,最后变成了功利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一些科研项目主持人认为“项目是自己凭实力获得的,就应该拥有对项目配套资金的自主使用权”,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就导致了他们在涉及资金使用的事项上违反纪律和条例。此外,在一些高校中,仍然存在传统的领导特权、任人唯亲等思想观念,这就容易让有的领导干部听不进群众意见,习惯于搞“一言堂”,进而导致民主集中制得不到有效落实,民主监督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3.高校自身内部建设存在相应的问题一是高校反腐倡廉教育机制不完善。党的十八大以后,高校反腐倡廉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然存在部分高校领导和教职工对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内容没有针对性、方法缺乏创新、投入保障力度跟不上等问题。二是制度建设相对较好但执行不到位。尽管当前高校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方面已经获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缺乏制度意识、制度本身不够合理、制度宣传不力等原因,导致依然存在着有章不循、执规不严的情况。三是高校内部管理中存在薄弱环节。高校平时更多注重学生和教师管理,在工程建设、大型设备的采购、校属产业经营等环节的管理力度上相对薄弱,导致在这些环节的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四是高校的权力过度集中,监督不到位。随着高校独立法人地位的确立,高校在研究生招录、新进人员招聘、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的自主权办学权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在合理分配和配套的科学内部管理机制建设方面相对滞后,这就容易导致某些分管领导干部出现违规违纪的行为。

三、当前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任务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高度出发,对如何建设廉洁政治、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作出了相应部署,提出了“必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2]的明确要求,这一战略部署为高校在新形势下更科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提供了重要依据。1.加强思想引导和廉洁教育,促成主观上“不想腐”高校要在职业道德教育、师德师风教育,法治思想教育等方面探索建立多方位、立体化的廉洁自律教育体系,努力在学校中营造出浓厚的廉洁自律氛围,引导领导干部和教职工崇尚廉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一是完善廉洁教育机制。结合高校的特点,建立健全党委负总责、纪委抓协调、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抓具体实施的廉洁教育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将廉洁教育同教学、管理等工作联系起来的制度,推动廉洁教育常态化。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廉洁教育。高校廉洁教育对象主要是党政领导干部和普通教职工两类群体。在具体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区分对象和层次,进而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注重对党政干部开展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教育,注重对教职工进行师德师风和职业道德教育,从而增强高校廉洁教育的针对性。三是打造校园廉洁特色文化。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纳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充分利用党员活动室、道德讲堂等场所,丰富廉洁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强化廉洁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有效运用校报校刊、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现有资源,不断拓宽廉洁教育的载体。依托高校自身优势,建立廉政文化研究中心,鼓励教职工创作廉洁文化作品,努力打造高校廉洁文化品牌和特色。2.加大打击和惩治腐败力度,促成行动上“不敢腐”《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六条规定:“党组织和党员违章和其他党内法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违和国家政策,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危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依照规定应当给予纪律处理或者处分的,都必须受到追究”。[3]高校要树立“敢腐必惩”决心,切实加大打击和惩治腐败力度。一是要明确反腐倡廉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高校党委要严格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旗帜鲜明地领导和支持纪检监察部门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工作,不断提高纪检监察部门履职尽责能力。高校纪检监察部门要紧紧围绕“监督执纪问责”,明确部门的职责定位,突出本门的主业主责,加强自身能力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等,更好地发挥纪委作为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的职能作用,为高校发展保驾护航。二是要加强纪检监察部门办案的能力水平。在高校实际的反腐工作中,虽然纪检和监察部门对腐败案件有权进行查处,但实际并没有能完全地承担起相应的职责,从而使其工作效率大打折扣。高校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业务学习、强化办案实践,不断提升依法依纪办案水平与能力。三是要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畅通案件举报渠道,强化案件线索管理,坚持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高校领导干部违纪违规行为。结合高校实际,要聚焦违反政治、组织人事纪律、贪污受贿、失职渎职案件以及侵害师生利益、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八项规定”问题的违纪违法案件,紧盯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有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党员干部,形成惩治腐败的有力震慑,坚决遏制腐败多发易发态势,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3.完善反腐倡廉体制机制建设,促成客观上“不能腐”高校反腐倡廉建设要更多依靠完善体制机制来实现。一是建立廉政风险监控机制。在高校建立廉政风险监控制度,认真及时地开展廉政风险信息的收集、评价和反馈,是预防腐败现象的重要一环。通过建立高校廉政风险点的评估和预警机制,可以对教职工及时进行相应的警示教育,让他们能够从思想上巩固防线,从而在行动上抵制腐败行为;同时,这样做也便于纪检机关获得有关信息,提前开展反腐败相关工作。二是健全查信办案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问题线索主动发现和及时查处机制,认真把“通过信访举报、日常检查、专项治理、内部审计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线索。严格规范举报线索管理和审查,落实问题线索集中管理、集体排查、分层督办制度”[4]的要求贯彻落实到高校反腐败日常工作当中。同时,进一步推动实施多部门合作查办案件的机制。三是探索建立高校“巡察”工作机制。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规定:“党的市(地、州、盟)和县(市、区、旗)委员会建立巡察制度,设立巡察机构,对所管理的党组织进行巡察监督。”[5]巡察制度必将为反腐倡廉工作注入新的动力。在征得上级有关部门同意的情况下,高校可探索建立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对校内巡察工作进行集中统一领导,同时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拟定巡察工作制度、制定具体巡察方案、组织开展巡察工作等日常工作的高校巡察工作机制,把巡察监督落实到高校中层及以下单位,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高校的反腐倡廉建设不仅是学校的任务,也是社会的要求。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教育的导向性,把腐败的问题扼杀在萌芽中,切实发挥惩治腐败的震慑力,让反腐工作的“高压线”充电带电,努力构建科学的体制机制,把腐败案件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反腐倡廉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要真抓实干,常抓不懈,为高校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作者:范亚光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陈磊.中纪委官网去年通报27名高校领导干部社科院蓝皮书分析称高校腐败窝案串案多发[N].法制日报,2017-01-12(05).

[2]吕薇洲.筑牢思想和制度防线提升拒腐防变能力[N].光明日报,2016-12-23(03).

[3]中共中央.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4]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意见[EB/OL].(2017-6-25)[2017-7-12].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144/201410/177312.html.

[5]新华社授权.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2017年7月1日修改)[N].光明日报,2017-07-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