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反腐倡廉论文
时间:2022-05-29 09:47:59
导语:国家审计反腐倡廉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通过国家审计正常开展揭露腐败
审计能够对在经济过程中的违法违纪的风险和问题着重予以关注,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揭示功能,主要体现在: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能够客观公正地反映问题、揭露重大违法违纪案件;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是国家审计的根本目的,从而更容易发现国有资产流失情况,从而揭示腐败行为;国家审计涉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面,这些领域项目多、涉及资金量大,也是腐败的高发区域;国家审计涉及的层次也在逐步提高,2014年经济责任审计细则的出台,就为审计反腐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对“领导腐败”也起到了良好的制约作用。审计始终把发现重大违法违纪线索作为实际工作的重中之重,2014年,审计署移送案件2300多件,挽回经济损失2400多亿元,在反腐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运用国家审计结果完善机制抵御腐败
“审计风暴”曾让民众对审计的惩治腐败的功能寄予厚望,但随后,却出现了屡审屡犯、屡犯屡审,其根源就在于体制的弊端没有根本消除。在国家管理过程中,一个合理、完善的制度是抵御腐败的重要防线。如果只是单纯依靠查处腐败行为、处理腐败分子,对反腐工作的推动力是远远不够的。审计“免疫系统”理论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查出问题、发现问题,还要结合实际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揭露体制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完善体制机制。2013年,审计推动建立健全制度3800多项,从而有效地促进制度和机制的完善,构筑起一条抵御腐败的坚实防线。
(三)通过国家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廉洁自律促进形成
廉政文化氛围使审计人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意识,依法审计、文明审计,不断强化职业责任和审计服务意识。通过廉政教育,形成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更好的为反腐工作服务,真正发挥国家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
二、国家审计在腐败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惩治力度不强
近年来加大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严惩了一批犯罪分子,但也暴露出国家审计问责不够、追责力度不强等问题。比如公共权力未得到有效监督,或者明明已经“有效监督”了,却无法进行应有的惩治,屡审屡犯,屡犯屡审。
(二)腐败治理监督合作机制不健全
纪检、司法、监察、审计和国家预防腐败局在总体上处于各干各的状态,未实现信息共享,未建立日常沟通协调机制,未形成统一的合力。国家审计在反腐中发挥着“急先锋”的作用,通过审计及时发现官员贪污腐败的线索,然后移交给公安、纪委、检察院等机关处理。但是,相关法律没有对信息传递时间与内容,信息保真的措施和传递过程中出现泄密事件如何补救、泄密人员该受到何种惩罚,法律均无详细规定。
(三)审计公告制度不完善
审计公告可以将国家审计发现的问题或者值得推广的做法公之于众,它可以揭露浪费、舞弊、腐败等违法违纪行为,让更多人监督被单位的整改情况,提高制度约束力,将审计对象置于“阳光下”。而我国审计公告制度尚不成熟,近几年来,我国公布的审计结果只占总数的很少一部分,远没有达到社会所期望的水平。
(四)审计机关人员自身素质低下,廉洁自律意识差
当前,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工财务收支审计层面,对于计算机审计,云技术熟练运用的审计人员少之又少,与审计大数据时代脱节。同时审计机关的廉政文化教育缺失,没有形成良好的廉政自律的氛围。
(五)国家审计模式的固有局限性
我国国家审计属于行政型审计模式,审计的三方关系人中单方独立,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受到限制,公众也对国家审计的独立性表示疑问。一项全国性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有88%的受访者认为,审计受政府其他权力部门的干预较多,审计的独立性有待加强。
三、新形势下提升国家审计整治腐败的途径
(一)适应审计新环境,调整审计工作的方向和范围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审计机关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工作中心和党政领导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热、难、焦”点问题开展审计监督,全力推进“四个全覆盖”。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通过审计,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促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政府投资审计全覆盖,加大对重大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力度,着力构建政府投资立体审计新模式,确保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全覆盖;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内容,重点关注政策落实、财政、土地、节能减排、社会建设和编制等方面情况,积极探索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方法和途径,促进领导干部依法履职、依法行政;专项资金审计全覆盖,加强民生资金审计,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在实处;扎实开展资源环境审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审计工作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在当前的形势下,关键在于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成效,核心在于推进全覆盖的强度、力度和深度,全方位的抵制腐败。
(二)加快与立法、司法部门协调配合的法制建设
反腐倡廉工作离不开审计与立法、司法机关之间地配合与协作,但相关法律并没有对此做出规定。因此,应尽快制定这方面的法律,尤其对于审计人员向其他部门移交被审计项目的时间和流程做出详细的规定,并在移交过程中严格保守秘密,对于没有及时移交或泄密造成的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有些案件存在着违纪违法行为交错的情况,审计机关需要积极配合纪检、监察部门,发挥其优势,运用其熟练的专业知识,及时发现线索,找到案件突破口,提高工作效率。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审计以权力监督来制约权力,是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应更广泛的参与国家治理和法治监督,覆盖国家立法、司法的全过程,形成社会主义完备的监督体系和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深层次推进国家治理和依法治国的能力优化,在反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推进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从手工账务审计到计算机审计的发展,大幅提高了审计精准度和效率,开创了审计的新时代,十八大四中全会提出审计全覆盖,将成为指导未来审计工作的总纲,也必将开启审计新时代,这需要新方法和新思路。审计也已进入大数据时代。首先,大数据审计可以帮助审计从离散向连续过渡、从微观向宏观过渡,强化审计监督功能;其次,积极推进对重要行业、部门的联网审计,尝试跨行业、跨部门的数据关联分析,提高数字化管理能力和水平;再次,积极探索在实践中运用大数据技术的途径,利用大数据加强总体分析、系统研究,实施疑点筛查、精准打击,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模拟仿真、智能分析等新技术应用,发挥审计的监督的作用,全面打击腐败。
(四)完善审计公告制度,增强审计公告透明度将审计结果公之于众,才能及时有效地发挥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审计公告对腐败的揭露功能。应克服审计结果公告范围小地缺陷,在不涉及国家安全和国家秘密的情况下,尽可能将所有审计项目的结果向社会公告,提高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同时加大公众监督的范围。加大审计结果公告的力度和范围能够将问题置于人民监督下,加强制度的约束力,从而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同时应明确审计公告程序,进一步完善审计公告法律体系,提高公告的监督效果,提升制度约束力。对涉及重大腐败的案件建立特别公告制度,及时公布整改结果,增强处理案件的透明度,并对案件中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深入剖析,找出制度上的漏洞,从源头上扼杀腐败。
(五)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是审计质量提升的前提条件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一是坚持把学习作为提升能力的重要基础,积极引导审计人员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注重培养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做到讲全局、谋全局、懂全局;二是坚持把培训作为提升能力的重要手段,不断健全分层分类培训体系,完善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三是坚持把实践作为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重视多岗位锻炼干部,在审计实施中做到科学调配审计人员、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实现优势互补、知识互通、经验互鉴,将每次审计实践转化为审计人员丰富知识、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的过程,务求培养更多的“四手”人才和骨干人才。四是加强廉政文化教育,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注重深化教育内容,把廉政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党纪国法教育以及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使审计人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意识,做到立审为公、执审为民;通过强化党纪国法教育,让审计人员知法、懂法、守法,做到依法审计、文明审计;通过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审计人员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不断强化职业责任和审计服务意识。通过廉政教育,在全局营造“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腐败治理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综合性系统工程,而国家审计是对腐败行为进行有效监督的重要手段。国家审计应立足于审计监督基本职能,通过改进和完善审计反腐的法律体系,增强审计反腐的约束力、监督力和惩治力,通过完善审计公告制度建立审计治腐的公民参与机制,树立良好职业形象,推动全方位的国家腐败治理。并在新的审计环境下扩大审计范围,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实现审计工作和监督的全覆盖,满足国家反腐治理的现实需求。
作者:姜玲玲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会计学院
- 上一篇:国有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 下一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