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继承与发展
时间:2022-07-10 03:27:53
导语: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继承与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开放实践的重要理论来源。采用文献研究法搜集资料并对实事加以分析,明确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为文章提供理论支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将邓小平理论与对外开放的实践相结合突出文章主旨;采用历史归纳法,对邓小平对外开放的理论和实践归纳总结并梳理分析,明确其理论实践对在扩大对外开放方面的启发从而得出结论。在新时代,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提出了国家富强目标,制定了民族复兴的计划,强调要加强经济合作共赢,稳定政治发展,倡导加深文明交流互鉴等一系列重大论断。创新点在于选题具有时代性、研究视角多样,并且将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加以凝练总结,一一对应突出其对对外开放的启发,并深入阐述对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和实践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邓小平;;对外开放;人类文明成果
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开放实践的重要理论渊源。邓小平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经验,深刻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外大势,提出了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战略思想,开启了中国特色对外开放道路。经过40年的伟大实践,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验证了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科学性。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明确中国的发展及开放与世界的关系。邓小平强调,中国与世界的发展相辅相成、联系密切,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也将会为世界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助推世界的发展,使中国迈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二是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窗口试点对外开放模式。把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不断摸索经验,使对外开放的思想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逐渐被更多人接受,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为全方位、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做好先锋示范、打下良好基础。三是既要坚持对外开放又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对外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抵制腐朽思想,坚定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对外开放,吸取外国智力、学习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四是在对外开放时积极调整对外关系。邓小平强调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主张和平共处、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团结各国人民,积极地开展国际间交往,争取到对外开放的有利国际环境,大力开展民间外交活动,加强国际经济交往,努力发展自己、缩小同发达国家的距离。2014年,《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邓小平同志曾经嘱托全党:‘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里,责任重于泰山。”[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以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手中,开拓和创新是对外开放的主题。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结合中国实际,继往开来,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总结对外开放的宝贵经验,开创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局面,丰富了对外开放理论体系,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一、继承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在国际上,二战后,欧亚、美洲等一些国家陆续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世纪中叶,第二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及生产关系的进一步调整,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工人运动逐渐走向高潮。1989年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挫败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使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对自己的道路和前途陷入沉思、犹豫甚至止步状态,也导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在国内方面,我国自建国以来就积极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于苏联模式的失败,我们既有借鉴也有创新,也意识到我国长期没有将发展生产力作为工作重心、片面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等错误决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邓小平反复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明白只有对外开放才能使我国学习到先进的科技成果,积极参与世界发展大势与世界接轨才能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于是在1975年邓小平首次指出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快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引进速度并扩大进出口[3]。1978年,邓小平深刻意识到对外开放对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也在1983年肯定了对外开放带来的积极成果,为了进一步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他坚定不移地致力于扩大对外开放进程、发展积极友好的对外经济关系,也为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自强自立地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1983年,邓小平会见参加北京科学技术政策讨论会的外籍专家时谈到:我国依据具体国情,在反复的实践和摸索中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最终确立了走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模式和道路,并且强调要更加开放。1987年,邓小平提出:我们实行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的政策,是正确的,虽然只有八年多的实践,但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就,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真正活跃起来,因此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将会是稳定的,对外开放理论是立足于实践、总结成功经验、失败时期和挫折时期的教训后提出的,是我党历史上一项正确而伟大的决策。在邓小平反复强调“实事求是”时,领略其中精髓强调“实干”。2012年以来,多次反复强调“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我们应该“撸起袖子加油干”,大家齐心协力,一同努力,为国家富强繁荣昌盛而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改革开放离不开党的领导,从确立原则到制定方案再到措施的落实,都是党在成长中立足于实践,从国情出发,踏实肯干,不断探索寻求科学的方式和理念,一边完善自我一边提升领导改革开放的本领、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指出,实干才能梦想成真,推进改革开放重在落实。我们回首过去、审视现在、展望未来,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纸上谈兵最终会耽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大好前程,只有立足实践、脚踏实地地实践才会使国家富强、民族兴旺,才能将蓝图变为现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大家共同努力拼搏奋斗就是这项事业前进的最强动力。
二、继承邓小平“对外开放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实质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中华民族要实现强起来的目标
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步子越走越稳健之后,世界上对我国有两种不同的评论:一种认为我国是在放弃社会主义,另一种则认为不会放弃。邓小平强调,我国对外开放的目的就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邓小平以长远、全面的眼光分析到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并不违反社会主义的原则,因为我们一方面始终坚持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则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我们坚定地走对外开放的道路,归根到底就是要发展生产力;昔日落后挨打的惨痛教训,鞭策我们避免重蹈覆辙,更加坚定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想要使我国摆脱贫困落后的状态,就必须搞活经济、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发展也有了新的历史方位。这意味着我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如今强起来的时代飞跃。我国要实现强起来,需要建设强有力的执政党,要以“三个永远”作为最高要求和衡量标准,牢记我党宗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需要在经济发展方面提高质量要求,在更高层次更高平台上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寻求可持续发展;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及人民福祉,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维护国家稳定、调动人民积极性;需要加强国防实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坚持富国强军相统一,确保我国的发展有一个安定的环境;需要增强文化自信,不仅要汲取他国优秀文化精髓,更要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获得弘扬和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
三、继承邓小平渐进式开放的战略,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国的对外开放采取了多种形式如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等,实践证明,我国渐进式的开放战略不仅是正确的,更是成功的。因此我们应当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内向型经济转为外向型,向国际市场迈进,发展同其他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在邓小平渐进式对外开放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国际上广泛的回应和认同。“‘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4]500,顺应了时展的要求,反映了我国及沿线各国加快发展的美好意愿,调动了沿线各地的积极性,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沿线各国经济、科技、人文、安全等领域的合作。“努力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共同营造良好环境”。[4]502“共建”“一带一路”是经济合作倡议。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推动力、促进我国的繁荣强盛。指出,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积极主动谋划全方位对外开放、东中西联动发展,要做开放型经济的建设者,在创新中激活经济、寻求世界经济出路,对内对外同步开放。切实推进思想统一、落实各项具体措施、统筹协调、推进关键项目实施、推进金融创新、加强人文合作、舆论宣传、加强安全保障等,要在对外开放中赢得主动权,积极主动顺应全球经济发展潮流大势。2019年4月,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指出,多方努力合作共建“一带一路”为各国经济增长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打造了加强国际合作的发展平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且我们将会扩大“一带一路”朋友圈,构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推动各方合作走深走实、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经济发展福利惠及各国人民。
四、继承邓小平“对外开放要坚持独立
自主、自力更生”基本原则,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们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分析现状、着眼于未来与大局。党指出我们要依据自己的实际、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不能将自己处于封闭的状态和孤立的地位,要重视对外开放、广泛同国际打交道、趋利避害,参考国际方案,结合自身实际,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来解决我国在建设、发展、开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以独立自主的心态,形成中国自己的模式,自力更生解决我国的问题。邓小平强调我们要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带来的东西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影响,我们应该采取“扬弃”的方式,学习、借鉴优秀的东西,摒弃糟粕的方面,将先进、优秀的方面应用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独立自主地把外来的积极成分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发展成为自己的、有中国特色的东西。1982年5月,邓小平在会见利比里亚元首时,他谈到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并且要在独立的基础上对外开放、争取外援,利用国际资金技术,帮助我国发展经济,解决困难,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对外开放作为我国长期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邓小平强调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华民族要实现强起来的目标。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但经历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浴血奋战,在每一次战争与变革中,无处不展现着中华民族对伟大复兴的期待与向往。他强调中华儿女应该谨记历史教训、审视现在、放眼未来,有充足的信心与能力建设好国家、发展好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强调,大家要紧密团结、一心奋斗、自强不息,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弘扬中国文化、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中外民族的了解和理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做贡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环境,让世界人民共享中国梦实现带来的福利。
五、继承了邓小平大胆吸收借鉴人类
文明成果的思想,提出文明交流互鉴共存1979年11月,邓小平谈到四个现代化的实现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对外开放政策,依靠自身努力的同时,不可能离开国际合作,他强调要充分利用世界先进成果,摸索经验,逐步克服、解决我国在发展中的问题。1983年邓小平提出,我们要善于利用外国智力,学习先进经验、技术,扩大对外开放。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目光要长远,策略要全面,不断加强资金、技术、市场等多方面合作交流,积极吸收、借鉴国内外文明成果,对内搞活经济、对外扩大开放,一方面中国经济健康迅速发展,为国内政治、文化等方面积极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和坚固的后盾,同时也为世界经济、世界和平作出了有力的贡献。1988年,邓小平在会见“九十年代的中国与世界”国际会议全体与会者时强调,我国要想摆脱贫困落后的状态、谋求发展,光靠自身的力量是不行的,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努力扩大对外开放,不仅仅是发展国际间的友好交往,更是要吸收国际经验,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形成中国特色的模式和方案。在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总设计师邓小平多次强调要汲取人类文明成果,而如今我国对外开放取得瞩目的成就,也离不开的正确领导和决策,他提出要文明交流、互鉴共存。“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5],强调,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丰富了人类精神生活,激发了人类文明创造的活力,使我们的未来更有开创性、选择性。2014年3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中总结到,我国5000多年的中华文化,不仅展现的是中华儿女的智慧结晶,更是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与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的结果。我们要从不同的文明中去汲取优秀的成分,发展、弘扬我国优秀的文明,而且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去理解、包容各国文明,加强文明的交流与互鉴,为世界各国人们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共同应对世界问题,维护世界各国的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和进步。强调,在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中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学习、消化、融合和创新,促进对外开放质量的提升,推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六、继承了邓小平全方位对外开放和点面结合的策略,提出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以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向内陆推进的全方位多层次、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新世纪加入WTO是我国对外开放深化的体现。1979年7月和1980年5月我国先后在深圳、珠海、汕头市和厦门试办经济特区,1988年4月全国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正式批准海南岛建省、办经济特区。1984年5月,我国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我国先后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进一步扩大了沿海开放区域。同年,邓小平强调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虽然只是一个实验,但这几年的实践证明,这项决策是正确的,我们要以谦虚的态度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在1990年6月2日正式批准发展并开放上海浦东新区。在浦东地区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特区的政策。1992年,以邓小平的南方视察发表的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全方位扩大开放区域。2001年中国加入WTO。由此可见,邓小平采取了以全方位和点面结合的策略完善了对外开放的方式,不断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邓小平全方位点面结合对外开放的基础上,继承发展后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强调,当今各国相互依存、彼此影响,我们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努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发展平等互利、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间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各国协调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秩序、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促进共同进步。也十分重视建立气候变化治理机制,要求我国树立正确的义利观,鼓励各国积极广泛参与、提高公众意识、引领绿色发展、强化务实有效的行动保障,促进经济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共同营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2017年1月,在联合国总部的演讲中,他强调:“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6],和平与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心愿,我们始终在为这项任务不懈努力,我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打造伙伴关系、支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建共享的决心将始终不渝,致力于与广大成员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分析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各国联系更加密切,依存度日益加深,和平与发展依旧是时代主题,但当下局势中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突出,我们共同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独自应付,因此我们着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大环境,倡导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提供宝贵经验。
七、结语
对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推动了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步伐。他提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激发全民创新的活力和生产实践的积极性;实行民族振兴战略提出实现中华民族强起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加强沿线经济文化的联动,推进文明的交流互鉴,善于以全局的、长远的目光看待世界大局,倡导开放包容的全球视野,把握世界变换局势,增进各国友谊,加强国际间合作,实现共赢共享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化对外开放合作,才能将世界各国命运联结在一起,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回顾历史,封闭与落后并存,开放与兴盛相伴,只有实干才能创造和改变,对外开放才能使我国得到发展和进步,我们要坚定不移的稳固对外开放的步伐。珍惜现在,创新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在的带领下,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维护世界和平。展望未来,世界的潮流是和平与发展,也是包容和互鉴,更是共建和共享,只有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才能共创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
作者:田瑞欣 蒋朝莉 单位: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上一篇:基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探析
- 下一篇: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