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透析

时间:2022-04-20 06:33:00

导语: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透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透析

论文关键词:邓小平;全面发展;解放;满足需要;协调发展

论文摘要: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表现在人的解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满足人的需要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动力,为了人类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必须走共同富裕和协调发展的道路。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的探索和论述认为:“在未来的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没有固定的职业,每个人都可以随自己的心愿在任何部门内发展,都能通晓整个的生产系统;”“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邓小平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共产党的任务就是要实现“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这个精神原则。邓小平非常注重调动人的积极性,在他的理论中贯穿着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研究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对于今天我们用科学的发展观作指导,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人的解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要获得自由和发展,一方面要通过社会的改革甚至变革,另一方面要通过自己的斗争,最终使人获得解放,使其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邓小平在粉碎“”,第三次复出后不久,面对“两个凡是”,尖锐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要“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号召人民要从思想上解放自己,旗帜鲜明、满腔热情地支持真理标准的讨论,从而在此基础上重新确立和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髓。要坚持马列主义的科学体系,特别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他第一次把这个问题与党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提到了战略的高度,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要求人们转变观念,实事求是地正确对待过去、现在和未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归宿和目的,两者是内在统一的。为人们自身的解放和主体性的发挥奠定了思想基础,为通过制度改革使人们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和人的全面发展做了必要的准备。

“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人是生活在具体的社会制度下的人,其行为活动要受到制度的制约。为此,邓小平深刻地指出,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好的,但在一些具体制度上由于照搬苏联模式,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过时的甚至错误的地方。他说:“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从制度上解除人的外在束缚,解放人,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改革的本质要求。在具体实践中,他大力提倡下放权力。“农村改革是权力下放,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要权力下放,下放给企业,下放给基层,同时广泛调动工人和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管理,实现管理民主化。”人还是那些人,地还是那些地,但由于人与物之间找到了契合点,进行了重新结合,人从旧体制中解放出来,他们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效益很快就上来了。因而出现了全国农村、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等的日益变化,过去不敢说的、不敢干的,敢说敢干了,过去不敢想的也敢想、甚至敢干了,人们开始出现了从没有过的热情和精神面貌,表现了从旧思想旧制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的喜悦,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开始了新的生活。

二、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商—满足人的需要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人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更是社会发展的目的。需要产生动机,有动机,人的积极性才能得到调动,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社会生产力才能发展,人也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所以,满足人的需要是促进人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邓小平始终把满足人们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指出要满足人的利益需求,整个社会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生产力为最根本任务。“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到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堪’翔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最根本的因素,还是经济增长速度,而且要体现在人民的生活逐步好起来。”明确了发展生产力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邓小平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将人民利益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标准。由此,邓小平直接提出了衡量一切政策制定及其实践的得失的标准是“人民利益”。他指出一个国家的“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否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作为衡量做得对和不对的标准”,并最终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把标准的最终落脚点放在“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上。而且,邓小平还以思想家的睿智,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结合起来,大胆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可见,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邓小平始终坚持着马克思主义对“人”的终极关怀精神,人民利益至高无上,并把它作为自己理论发展的出发点和核心目的,并且与新时代和社会制度结合起来,指出了一个制度的优越性在于不断满足人们的需要,努力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共同富裕—和谐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许多本质区别,其中一个根本区别,就是社会主义坚持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基础上的,其生产的根本目的、动机和实质是剩余价值,是追求资本价值的无限增殖,而工人阶级由于劳动力价值是他们取得生活资料数量的最高界限,这就必然造成一方面是资产阶级的财富日益扩大,另一方面是无产阶级的状况日趋恶化。尽管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的生活水平会在资本获得更多剩余价值的前提下得到改善和提高,但从他们的社会地位、就业状况、精神生活等整体来看,仍然趋于贫困,特别是与资产阶级所获得的增长更快的剩余价值和利润相比,差距在扩大,生.活水平在下降,人们很难得到自由,更难说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创造和享有物质财富的制度。只有在这个制度下,社会生产的目的才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对人的尊重和关怀、人人平等的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正如列宁所说:“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广泛推行和真正支配根据科学原则进行的产品的社会生产和分配,以便使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这一点。而且我们知道,社会主义一定会实现这一点,而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困难和它的全部力量也就在于了解这个真理。”所以,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和其他所有剥削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而不仅仅是一种理想和道义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一根本原则。1990年,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就强调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卷,“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还指出:“有人担心我们的改革会导致资本主义,这是肯定不会的,只要我们坚持两条,就会保证不会导致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倒退,一是要始终坚持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占绝对主导地位;二是每走一步都注意不使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也就是要走全国各地区、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富裕,”等等,体现了邓小平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不仅是要尊重和关心个人的需要,更重要的对整个人类的尊重和关怀,关心的是人类的全面发展。

邓小平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不仅是满足人的物质的需求,而是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以及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协调发展。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现代文明条件下,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和高度发展的文化教育,为人的发展注人了新的内容,分享人类科学文化的成果,提高文化生活水平愈来愈成为人们的共同需要。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共同富裕的主要内容,同样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今天,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正在成为人们新的发展理念。其核心都是“以人为本”,是对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必须强调人类自身的利益、价值和需要,重视人的生存和生活,在处理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的关系时,我们同样要充分考虑自然和社会、自身的利益和需要,这才能真正实现整个人类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人类变得越来越美好。理论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邓小平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