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邓小平小康社会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时间:2022-04-13 09:13:00
导语:漫谈邓小平小康社会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文摘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小康社会理论。从实现四个现代化到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从分“两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到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从进入小康社会的总体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面小康,是这个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深入研究这个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小康社会的理论。认真研究、切实运用这个理论,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从实现四个现代化到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
实现现代化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理想。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百余年的血与火的抗争,都是为着实现国家独立与富强。随着新中国的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任务更加突出,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的帷幕在艰难曲折中徐徐拉开。早在过渡时期,党制订了“一化三改”的总路线,把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随着过渡时期的终结,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为了规划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我们党和、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和政策主张,归结起来,就是分“两步走”到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在1954年9月召开的全面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上,就指出:“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与此同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为了使我国摆脱落后和贫困,必须“建立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这是党和国家第一次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问题。至于如何付诸实施,当时正处在初步探索的起点上。时隔十年之后,在1964年12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根据的提议,进一步提出了分两步走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并把原来提法中的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改为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同时把农业现代化放在首位,即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在1975年1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上,重申了这一目标。
上述目标,虽然反映了党和人民急于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但是要用半个世纪走完发达国家几个世纪走过的道路,其艰巨性是难以想象的。况且旧中国是一个极其贫穷落后的国家,因此,四个现代化无法在上个世纪实现也应该是预料之中的事情。现实情况迫使我们必须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战略进行调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和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开始重新思考和规划中国的现代化建设。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首次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新概念,后又把中国式的现代化的第一个阶段性目标定位在“小康水平”、“小康之家”、“小康社会”上。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回答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关于“你们那个四个现代化究竟意味着什么”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旧这篇谈话在收录到《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时,题目就叫《中国本世纪的目标是实现小康》。在这里,既确立了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又同时把它量化了。1980年1月,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到本世纪末,争取国民生产总值每人平均达到一千美元,算个小康水平。"固关于20年翻两番能否实现,国内外有一些担心和疑虑。1984年3月25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作了明确回答。指出“这个目标不会落空”。“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旧在上述论述中,邓小平虽然仍使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提法,但其含义已发生重大变化,不再从完成的意义而是从阶段的意义上来使用,即20世纪末实现的小康目标只是现代化的初步目标,是“最低的目标”,因而也称之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正如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前夕的一次谈话中所指出的:“我们摆在第一位的任务是本世纪末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初步目标,这就是达到小康的水平。”
二、从分“两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到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
我们党提出分“两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是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的。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这种提法一直沿用到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同样的原因,与“小康水平”这个现代化的初步目标的确立相对应,“两步走”也相应地调整为“三步走”。
由“两步走”到“三步走”有一个演变和发展的过程。在党的十二大之前,邓小平对现代化发展战略的规划主要着眼于20世纪末之前。他在提出“中国本世纪的目标是实现小康”的同时,提出要用两个十年实现这一目标。他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实现四个现代化,从今年元旦起,只有二十年,就是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如果四个现代化不在八十年代作出决定性的成绩,那它就等于遭到了挫折。所以,对于我们的建设事业来说,八十年代是决定性的。这个十年把基础搞好了,加上下一个十年,在今后二十年内实现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就可靠,就真正有希望。哟根据上述考虑,党的十二大正式把这个具体目标确定下来,并分解为两步走。但是这个两步不同于以前的两步,是后来“三步走”中的两步。党的十二大之后,随着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的深化,邓小平就把眼光投向了下个世纪中叶,进一步思考在小康的基础上如何继续向前发展。1982年8月21日,邓小平在接见外国客人时首次提出了再花30年到50年时间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构想。1984年10月,邓小平对新设想又作了进一步阐述:“我们第一步是实现翻两番,需要二十年,还有第二步,需要三十年到五十年,恐怕是要五十年至七十年,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两步加起来,正好五十年至七十年。旧1985年4月,邓小平在论述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时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探索了中国怎么搞社会主义。归根到底,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逐步发展中国的经济。第一步,到本世纪末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二步,再花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1987年4月以后,邓小平完整地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并将发展程度由“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改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年的4月30日,邓小平指出:“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痢一番。以一九八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二百五十美元,翻一番,达到五百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一千美元。实现这个目标就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一万亿美元。虽然人均数还很低,但是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个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还说:“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至此,邓小平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最终形成。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肯定了这一思想,用规范的语言表述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一九八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在这里,国民生产总值替换了工农业总产值,体现了中国现代化应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内在要求。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不仅把“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而且提出了包括改革和发展在内的近期和长远的三个奋斗目标,从而使“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更加具体、更加明确。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站在跨世纪发展的高度,把“大三步”具体为“小三步”。报告指出:“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二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从进人小康社会的总体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面小康
党的十六大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小康社会理论。1.在发展程度上,由总体小康推进到全面小康,更加强调发展战略的全面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面发展。伴随着经济总量的两个翻番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的跨越,在经济更加发展、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同时,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类与自然更加协调。这就是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2.在发展目标上,由单项指标演进到综合指标,更加强调社会指标的作用和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四个方面,是个综合性的指标体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及其相适应的社会条件;3.在发展阶段上,把第三步分为前20年和后30年,更加突出地强调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以往实施第一、二步时,由总量翻番到人均翻番已经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在未来的50年内,也还将经历若干个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和必要步骤;4.在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总的要求是,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四新”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强政治、文化建设及其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 上一篇:典权与农村土地流转的契合诠释
- 下一篇:小议新制度经济及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关联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