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和平与发展的重大价值探讨论文
时间:2022-09-25 05:28:00
导语:邓小平和平与发展的重大价值探讨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文摘要: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问题”的科学论断,充分反映了他对和谐世界的热切期盼。邓小平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建设和谐世界的根本保障,各国多样性文明的共存、互补、交流、合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新型和谐国际关系是推动和谐世界发展强大动力的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在国内建设和谐社会,在国际建设和谐世界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邓小平在2O世纪八十年代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问题”的论断,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站在全球发展的制高点上对时展和国际形势所作的科学判断。对于我们顺应全球范围争取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在国内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在国际努力建设和谐世界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邓小平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理论是对建设和谐世界的热切期盼
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特别是对于诸如时代问题等重大而关系到全局的问题意识是邓小平理论的一大特点。马克思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自己时代的问题,“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时代问题是根本问题。对时代问题的认识是决定着对其他问题认识的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认识。能否准确而及时地发现和把握时代的问题,决定着理论是否具有真理性以及能否正确地指导实践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1.根据世界的新形势和新特点。邓小平果断地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两大问题的新判断所谓时代问题,就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世界范围内、由社会基本矛盾所决定的带有全球性质的战略问题,也是国际社会和全世界人都具有共识的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处在相对平静和缓和的时期,尽管战争的危险始终存在,局部战争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没有爆发出超出地区性局部战争的大规模战争,关于“世界大战不可避免”、“和平只是两次战争的间歇”的判断以及关于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预言都没有成为现实。邓小平根据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和世界形势出现的新特点,果断地抛弃长期固守的传统判断,使用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两大问题的新判断。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圆他多次谈到,现在世界上的问题很多,“但都不像这两个问题关系全局,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③
2.邓小平将当今时代问题概括为和平与发展问题的理论和现实根据
邓小平认为,我们所说的和平,主要是指不打世界大战。他说:“因为我们讲的战争不是小打小闹,是世界战争。”④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局部的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局部战争破坏的只是局部和平。虽然规模大一些的战争还会引起国际关系的紧张和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但是,都影响不了国际和平的大局,改变不了世界和平发展的总趋势。邓小平满怀信心地说:“总起来说,世界和平的力量在发展”,“虽然战争的危险还存在,但是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因而,“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⑥邓小平认为在东西南北这四个字中,南北问题即发展问题“是核心问题”。⑦‘‘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会明了发展问题既是发展中国家自己的责任,也是发达国家的责任。”
3.邓小平科学地论证了和平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邓小平深刻地揭示了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和平的局势,不可能发展;发展是促进和平的重要因素,只有发展才能维护和平,世界和平要通过全球发展来维护。他指出:“现在看来第三次世界大战短时期内不会打。当然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但是可以争取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和平。如果世界和平的力量发展起来,第三世界国家发展起来,可以避免世界大战。”⑨他进而预测:“争取比较长一点的和平时间是可能的。如果下一个世纪五十年里,第三世界包括中国有一个可喜的发展,整个欧洲有一个可喜的发展,我看那个时候可以真正消除战争的危险。”
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问题的科学论述,是一种充满着求实精神和对建设和谐世界热切期盼的新型国际安全观。充分反映了全世界人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的时代主旋律。
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建设和谐世界的
邓小平认为,和谐世界的重要特征是世界的稳定有序,既表现为国际政治的稳定有序,又表现为国际经济的稳定有序,因此,他提出了必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倡议,并将其视为建设和谐世界的根本。
国际秩序是指某一时期国际社会中的国家行为主体(主要是主权国家)之间,围绕一定的目标,在某种利益基础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确立的国际行为准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它所要解答的问题是国际社会要按照什么原则并通过什么手段和机制来处理彼此之间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简要地说,就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和行为规范。国际秩序是由国际关系决定的。国际秩序存在着几种结构模式,即霍布士的敌人角色模式、洛克的竞争对手的角色模式、康德的朋友角色模式、格劳秀斯的国际主义的角色模式等。这些不同的模式对国际关系产生极大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问题,抓住了建设和谐世界的根本。
邓小平指出:“世界上现在有两件事情要同时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1988年9月,邓小平在同斯里兰卡总统谈话时提出,中国坚定不移的对外政策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现在需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也需要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新的政治秩序就是要结束霸权主义。随着雅尔塔格局崩溃后,世界格局的变动必然要求国际新秩序的相应转变。邓小平强调,现在的国际政治出现了新的情况,由对抗转到对话,由僵持转向合作,由紧张转向缓和,看来应当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问题了。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是关系到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稳定、公正、合理以及全球政治经济有序发展,各国多样性文明和平共存的时代大课题。以往旧的国际秩序的本质特征都是由一、两个或几个大国操纵和垄断国际事务,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无论是拿破仑战争后建立起来的维也纳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都是如此。现在,全球要探索建立的是一种既能反映当今时代特征,又能为各国所接受并付诸实施的国际新秩序。为此,唯有摒弃狭隘的族中心主义眼光,摒除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或条约组织的做法,倡导多极化和国际关系的主化,才能达到目的。从全球政治关系、政治利益和政治发展的角度考察,邓小平主张国际关系新秩序的最主要原则应该是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邓小平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之所以是最有生命力的,是最经得起考验的,是最能够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服务,能够为不同发达程度的国家服务的,这是因为这一原则站在全球政治利益和政治关系协调发展的高度,充分反映了全球政治共性与各族政治个性的兼容性和相关性。因而他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总结国际关系的实践,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要推动和平与发展事业,建立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邓小平认为全球各国都应该确立如下基本信条:第一,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具有多样性,各个国家的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每个国家的人有根据本国国情,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其他国家不得干涉;第二,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当建立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第三,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应作为国际社会中平等的一员参与国际事务,绝不能由少数几个国家垄断和操纵,发展中国家和人有权自行选择和决定他们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制度,中国支持发展中国家对自己的自然资源享有和行使永久主权;第四,各国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友好相处;第五,国与国发生争端,应遵循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通过协商和平解决,不得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第六,发达国家不能用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办法来谋求自己的利益;第七,国际贸易应当建立在平等互利、互通有无的原则基础上,中国支持发展中国家建立各种原料输出国组织,进行反对殖主义和霸权主义的联合斗争;第八,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应当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不得附带任何政治、军事条件,不要求任何特权和借机牟取暴利;第九,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必须实用、有效、廉价和方便。
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两大问题,各国文明具有多样性,必须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指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体现了对各国独立和主权、领土完整的尊重、对各国所选择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发展方法以及发展模式的尊重,完全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因而在国际关系领域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受到了全世界爱好和平与发展的人的拥护和支持,有利于推动世界朝着更加和谐的方向迈进。
三、各国文明多样性是建设和谐世界的强大动力在邓小平看来,和谐世界决不是单一文明的世界,而是各国多样性文明共存、互补、交流、合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新型和谐关系的世界。
多样性文明的存在是人类社会的特质和客观规律,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必然结果,也是人类卓越的创造精神的体现,更是人类社会展示出蓬勃发展生机的活力源泉。尊重不同的文明,维护和发展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使各国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继承和发扬其文化传统,选择自己的政治生活、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交往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这对于尊重各国人的个性自由、对生活的选择权利以及建立起公正合理文明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事业,都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各国多样性文明如何达到和谐的问题,邓小平提出了许多具有可操作性的主张。公务员之家
1.多样性文明应互尊
邓小平认为,文明具有多样性,多样性文明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下和尊卑之分,不同文明只有相互尊重,才能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他尖锐地批评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指出他们动不动就干涉别国内政,干涉别国的社会制度,是一种极不负政治责任的做法。他说:“要求全世界所有国家都照搬美、英、法的模式是办不到的。世界上那么多伊斯兰国家就根本不可能实行美国的所谓主制度,穆斯林人口占了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华人共和国不会向美国学习资本主义制度,中国人口也占了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还有非洲,非洲统一组织的强烈的普遍的呼声就是要求别国不要干涉他们的内政。这是世界局势的一个大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西方发达国家坚持干涉别国内政,干涉别国的社会制度,那就会形成国际动乱,特别是第三世界不发达国家的动乱。第三世界国家要求有稳定的政治环境来摆脱贫困。政治不安定,谁还有精力搞饭吃?更谈不上发展了。”
多样性文明的互尊,最根本的是要尊重各国的主权。邓小平认为,当代中国的主权利益高于一切。维护国家的独立、安全和主权是当代中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和出发点,是中国最核心的政治利益,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定不移的立场。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其国家利益核心是主权。没有了主权,一个国家也就谈不上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了。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主权就更为重要了。1989年12月,邓小平会见以樱内义雄为团长的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访华团时说:“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对这一点我们比过去更清楚了。西方的一些国家拿什么人权、什么社会主义制度不合理不合法等做幌子,实际上是要损害我们的国权。”同年,他还对尼克松说:“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针对西方国家
1989年6月以后对中国实行的制裁行为,邓小平深有感慨地说:“真正说起来,国权比人权重要得多。贫弱国家、第三世界国家的国权经常被他们侵犯。他们那一套人权、自由、主,是维护恃强凌弱的强国、富国的利益,维护霸权主义者、强权主义者利益的。”在涉及国家主权的问题上,邓小平坚持寸步不让,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在同英国谈判香港问题时,他明确指出:“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宣布对香港行使主权,结束了英国对香港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统治,从此香港成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香港问题开始成为中国的内部事务。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标志着中国人朝着祖国统一的伟大目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战略构想的重大胜利。这是一个用和平方式解决重大国际问题的成功范例。
2.多样性文明应互让
邓小平认为,各国在利益上发生矛盾冲突,是正常的和在所难免的,只要相互做出让步,就能解决矛盾,达到互利和共赢的目的。他针对中国和美国的关系说:“两国相处,要彼此尊重对方,尽可能照顾对方,这样来解决纠葛。只照顾一方是不行的。双方都让点步,总能找到好的都可以接受的办法。”谈到中国和印度两国的边界问题时,邓小平说:“你们让一点,我们让一点,就解决了嘛。——我们和好多国家解决了边界问题,解决的办法无非是双方相互让步。”对于中国和日本在钓鱼岛的争议问题,与东南亚一些国家关于南沙群岛的争议问题,邓小平都认为:“有些国际上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这样的问题,要从尊重现实出发,找条新的路子来解决。”圆.
3.多样性文明应互信
邓小平认为,要建立和谐世界,很重要的是要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相互信任,才能进行有效的对话和沟通,并在此基础上增进了解,建立友谊。对于中国和印度如何建立和谐关系,邓小平说,中印两国是近邻,“不相互了解,不建立友谊是不行的。”对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关系,邓小平指出,只有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才能加强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第三世界各国的发展。邓小平说:“要加强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合作,也就是南南合作。第三世界国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前景是很好的。”
4.多样性文明应互利
邓小平认为,各国多样性文明都有自己的优势,只有相互学习和合作,才能达到互利的目的。他在谈到中国与El本合作产生的互利作用时说:“看得远些广些,有利于我们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不是只对一方有利,而是对双方、对两国、对两国人民都有利。”嚣谈到中国和印度的合作和互利关系时,邓小平说:“在贸易、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还可以做很多事情。发展往来,增进了解和友谊,双方合作仍然有广阔的前景。我们希望自己发达,也希望你们发达。”国对于南南合作的重要性,邓小平指出:“南南之间还要进行合作。在可能的范围内,通过这种合作总能解决一些问题。
这些年来第三世界有一些发展,各国都有一些好的东西,可以相互交流和合作。改变国际经济秩序,首先是解决南北关系问题,同时要采取新途径加强南南之间的合作。”在邓小平看来,各国多样性文明之间的合作和互利是全方位的,“我们欢迎发达国家与我们合作,也欢迎发展中国家相互之间的合作,这后一种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所有发展中国家应该改善相互之间的关系,加强相互之问的合作。”
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探索,体现了预测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趋势的正确的前瞻意识、对建设美好和谐世界的重大的责任意识以及促进各国多样性文明发展的强烈的全局意识。总书记在联合国成立6O周年首脑会议上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构想,无疑是对邓小平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要努力建设和谐世界,重温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的科学论断,无疑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指导意义以及实际可操作性的重要价值。
- 上一篇:探究初中数学作业批改论文
- 下一篇:枸杞多糖的开发和合理应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