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顾委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论文

时间:2022-06-08 02:54:00

导语:中顾委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顾委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中顾委设立的背景;中顾委的设立及历程;中顾委的历史作用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历史的教训--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危害性、“”的爆发给国家在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坏和损失、党没有制定出妥善解决领导人退休的办法、“”后遗留的干部老化问题、顾问委会是向退休制过渡的一个策略、顾问委员会是一个新的东西,是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实际情况建立的、从一开始中顾委的成立邓小平就为其定了调子、邓小平带头实现他的初衷即要求退休、中央顾问委员会经历了十年的风雨历程、顾问委员会的设立是邓小平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挥出的辉煌一笔、实现了新老干部的顺利交替等,具体请详见。

[论文摘要]中央顾问委员会,是由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提出并身体力行,为解决中央领导机构新老交替,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而设立的一种过渡性的领导机构。这一历史性的创举为保持国家稳定和长治久安,维护党的领导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论文关键词]中顾委邓小平设立领导职务终身制接班人

1982年到1992年设立的中央顾问委会,是一代伟人邓小平站在时代的前沿,在正确把握中国政治改革和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特殊国情,做出的一项重要的决策,它的设立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

一、中顾委设立的背景

1、历史的教训--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危害性

“”的爆发给国家在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坏和损失,邓小平亲历并两次被打到,其严重的后果让邓小平也深刻认识到党的权利过分集中,领导制度缺乏制约机制,党内民主性的严重缺失。邓小平开始思考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政治体制。1979年11月在一次高级干部会议上他就曾提出过,我国要实行退休制度,“这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朝气蓬勃的一个大问题。看来顾问制度是一个出路,应该保留,但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退休制度。”[1]1980年9月在会见意大利女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提问如何避免诸如“”这样的历史悲剧重演时,邓小平回答:“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我们过去的一些制度,实际是受了封建主义的影响,包括个人迷信、家长制或家长作风,甚至包括干部职务终身制。我们现在正在研究避免这种现象,准备从改革制度着手。”[2]这就是邓小平要设立中央顾问委会的初衷和重要因素。

同时,由于长期受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束缚和影响,党没有制定出妥善解决领导人退休的办法,加之20世纪50年代个人崇拜主义之风的兴起,实质上国家干部仍是领导职务终身制。表现在:干部连选连任,干部任用历来只上不下,造成权力过分集中,妨碍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的贯彻执行,造成领导班子老化,年老的同志下不去,年轻的干部上不来,这也是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无产阶级政党“一党执政”独掌领导权条件下的一大难题。职务终身制的实际存在,既不符合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国家兴旺发达的要求,造成国家机构臃肿,人员过多,人浮于事,工作效率底下。并且助长了一部分官员的官僚主义作风,使得家长制和特权阶级仍存在于社会主义发展的体内,危害甚大。邓小平正是看到了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弊端,坚决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实行干部退休制度。

2、“”后遗留的干部老化问题

早在1977年邓小平恢复工作后就提醒过大家,由于现在领导干部年龄老化,要注意选出接班人的想法。一次,邓小平在中央党、政、军机关副部长以上干部会议上讲道“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急需培养、选拔一大批合格的人才。这是一个新课题,也是对老同志和高级干部提出的一个责任,就是要认真选好接班人。老干部现在大体上都是60岁左右的人了,60岁出头的恐怕还占多数,精力毕竟不够了,不然为什么有些同志在家里办公呢?为什么不能在办公室顶8个小时呢?”“我们老同志的经验是丰富的,但是在精力这个问题上应该有自知之明。……这是自然规律,没有办法。”邓小平认为“老同志现在的责任很多,第一位的责任是什么?就是认真选拔好接班人”。他还说:“如果党容许我现在退休,今天退休,我马上就退休。这是真话,不是假话。从整个事业看,我现在还不可能退休,我想大家也不会赞成。但是,就我个人的心情来说,确实感到这个问题太重要了。”[3]

3、顾问委会是向退休制过渡的一个策略

邓小平虽然敏锐的认识到如果不实现干部队伍的年轻化,“让老人、病人挡住比较年轻、有干劲,有能力的人的路,不只是四个现代化没有希望,甚至于要涉及到亡党亡国的问题。”[4]但是,“老干部是骨干,处理不能太急,太急了也行不通。”[5]如果要刚恢复工作的老干部一下子退下来,老干部思想上无法接受,而且客观上也会出现干部断档问题,由于的影响,老干部一下子放开也不行,在离职前要选好接班人,接班人在一线顶事,老干部利用自身经验在二线做参谋,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顾委就是邓小平有意识的为解决新老干部顺利交替,培养接班人而采取的史无前例的一种组织形式。

二、中顾委的设立及历程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中央已经设立了纪律检查委员会,正在考虑再设立一个顾问委员会(名称还可以再考虑),连同中央委员会,都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明确规定各自的任务和权限。这样,就可以让一大批原来在中央和国务院工作的老同志,充分利用他们的经验,发挥他们的指导、监督和顾问作用。同时,也便于使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班子更加精干,逐步实现年轻化。”[6]此时,邓小平已经把设立顾问委员会提到了政策性的方面,是他第一次全面的阐述关于中顾委的主张,得到了大部分同志的支持。邓小平真正考虑全面并下决心设立顾问委员会是在党的十二大召开前夕。1982年2月18日,邓小平在会见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及其夫人时说,干部老化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

1982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即将向十二大提交的新党章修正案时,邓小平指出:“顾问委员会,应该说是我们干部领导职务从终身制走向退休制的一种过渡,我们有意识地采取这个办法,使得过渡比较顺利,……顾问委员会是个过渡,这个过渡是必要的,我们选择了史无前例的这种形式,切合我们党的实际。”[7]

在邓小平的努力和直接推动下,1982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大上成立了中央顾问委员会,大会选出了172名中央顾问委员,邓小平当选中顾委主任,薄一波当选为副主任。9月13日,中顾委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邓小平讲话指出:“顾问委员会是一个新的东西,是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实际情况建立的,是解决党的中央领导机构新老交替的一种组织形式。目的是使中央委员会年轻化,同时让一些老同志在退出第一线之后继续发挥一定的作用。”[8]顾问委员会就是这样一个组织。“可以设想,我们再经过10年,最多不要超过15年,取消这个顾问委员会。……顾问委员会今天刚成立,就宣布准备将来取消,这就明确了这个组织的过渡性”[9]同时明确了中顾委的地位即“中央顾问委员会是中央委员会的政治上的助手和参谋。”[10]“中顾委在中央委员会领导下工作”[11],“要注意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不要妨碍中央委员会的工作。”[12]从一开始中顾委的成立邓小平就为其定了调子,顾问委员会始终是一个参谋性机构,是邓小平为废除职务终身制,实现新老交替,进一步发挥老干部作用的一项过渡性措施,其过渡性使命的需要在一段时间内完成。

‘1983年12月,中顾委第二次全体会议在京举行。中共中央书记做了重要讲话。会议一致拥护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主要讨论了在整党中发挥中顾委和中顾委委员的作用问题。1984年10月22日至23日,中顾委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由副主任薄一波,许世友主持。邓小平出席并做了重要讲话指出:“选拔年轻干部是我们顾问委员会的一个重要责任。”[13]“我们老同志在这个问题上要多顾多问,……要说服老一点的同志把位子腾出来,要不年轻干部没有位子呀。两年前我就说过,我希望带头退休,顾问委员会一成立,我就说这是过渡形式。归根到底还是要建立退休制度。因为位子就那么多,老的不腾出位子来,年轻的上不了,事业怎么能兴旺发达。这一点也要学发达国家,有些第三世界国家解决的也比较好。……我们刚进城的时候是年轻的,我45岁,好多同志比我还要年轻一些。1927年底我第一次当中央秘书长时23岁,也是大官啦,啥也不懂,也可以呀!总之选拔年轻干部是我们顾问委员会的一个重要责任。”[14]

1985年6月一些老干部联名写信给中央要求退出中顾委,于9月14日中顾委第四次全体会议讨论了局部调整中顾委成员的问题,拟定了同意这些同志退出中顾委,并增选56位同志进入中顾委的方案,使中顾委的委员基本保持了十二大时确立的人数。这次全会展现了党中央领导层新老交替顺利进行并取得进展的良好局面。

1986年10月13日,中顾委听取了省、市、自治区党顾委的反映,召开了为加强联系和沟通的交流会。会上薄一波围绕怎样做好顾问委员会的工作做了重要讲话,指出顾问委员会的工作方针就是“宜少不宜多,宜虚不宜实;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还提出了“六要六不要”等建议,为顾问委员会工作顺利而有序的开展提供了一致的目标和方向。

1987年党的十三大后,在邓小平,李先念,陈云等人要求半退或全退的影响下,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区一些老干部自愿退出第一线的领导岗位,一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以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实践中逐渐成熟。邓小平带头实现他的初衷即要求退休,1989年9月请求辞去中央军委主席的职务。11月,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接受了邓小平同志的请求。

至1992年,“鉴于党的干部离休、退休制度已全面建立并正在顺利执行,实现新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已取得预期的进展;鉴于中顾委已历时两届,委员们的年事都很高了,已基本上完成了作为一种过渡性组织的任务”[15]10月9日,中顾委第九次全会建议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可以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

至此,党的十四大通过了中顾委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同意关于不再设立中顾委的建议,并对中顾委老同志表示了感谢,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央顾问委员会经历了十年的风雨历程,如邓小平所预想的顺利完成了向干部退休制的转变和新老干部顺利交替的历史使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和作用。

三、中顾委的历史作用

第一,顾问委员会的设立是邓小平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挥出的辉煌一笔,是邓小平思想的体现,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废除了职务终身制,实现了干部退休制度,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方针必须坚持,但是,方法要细密,步骤要稳妥。”[16]顾问制度的建立,首开国家领导人离退休制度之先河,既调动了老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又给了老干部顺利退出领导岗位一个有效的过渡方式,并最终有效根除了职务终身制的弊端。

第二,实现了新老干部的顺利交替,启用了一批高素质的年轻干部,培养了接班人,保证了党和国家的事业后继有人,同时也为当今新老干部顺利交替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政治保证。“干部的新老交替,从组织上保证了我们党的政策的连续性。”[17]即保证了第二代领导集体向以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平稳过渡。

顾问委员会是邓小平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提出并设立的一个独特的领导机构,“在党的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18]它顺应时代的潮流,建立了干部退休制,团结了中青年干部,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保持了党的领导的连续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2][3][4][5][6][7][1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22-415.

[8][9][10][11][12][13][14][17][1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146.

[15]新华月报[Z],1992,(10):28-29.

[19]张同乐.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历史功绩[J].党史博采,19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