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现代化思想

时间:2022-03-18 10:10:00

导语:邓小平现代化思想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邓小平现代化思想

一、邓小平现代化思想是近代中国现代化建设模式演变的必然选择

中华民族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也曾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但近代以来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落伍了。为了改变这一落后面貌和被动挨打的命运,从鸦片战争失败开始,“实现现代化”、“振兴中华”、“富民强国”就一直成为萦绕在中国人民心头最大的愿望和理想。

鸦片战争失败以后,许多志士仁人就开始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探索。从林则徐的“师夷之长技”到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从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到洪仁玕的“资政新篇”,从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维新到孙中山、黄兴的辛亥革命,在中国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上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但是,由于他们把现代化的视角放在了西方的模式上,不能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因而这几代人苦苦追求、舍身奋斗,最终还是以悲壮的失败走下历史的舞台。它尽管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但中华民族的现代化之梦仍旧是久久难圆。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中华民族现代化的历史上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伟大事件,它不仅改变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而且开辟了一条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道路。“改良是补缀的办法,应主张大规模的改造”,唯一可行的是采用“激烈方法的社会主义(列宁主义)”,“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正是在这种“俄式”革命的指引下,通过“武装斗争,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华民族现代化历史上又一伟大的篇章,从新中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起步是稳健的,中国共产党在“以苏为鉴”的口号下,按照既定的模式,不仅顺利地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而且成功地对几亿农民实现了合作化,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党内出现“快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急躁情绪和机械仿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以及“七届二中全会确定的现代化建设模式没有取得战略意义的价值地位”和当时“思想观念上防资本主义的弦崩得太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模式过早地出现了转换,使刚刚起步的中国现代化建设走上了“发育不全”、举步维艰的曲折历程。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这会主义”一直是邓小平反复思考的一个核心问题,作为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之一,邓小平亲自参与了建国30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对这30年的曲折发展,尤其是20年的严重失误,邓小平开始从理论上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并进而考虑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问题。他指出:“我们干革命几十年,搞社会主义三十多年,截至一九七八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只有四五十元,农村的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这叫什么社会主义优越性。”邓小平认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正是基于对这些问题的长期思考,邓小平在1979年3月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率先提出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问题。他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的情况,走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从此,中国真正找到了一条走向繁荣富强的路子。

综观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几次现代化建设思路的演变,实践证明,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就必须从中国自己的国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而任何“西化”或者“苏联模式”的道路都是无法解决中国现代化的出路的。

二、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主要内容

从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过程来看,其发展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人类从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的一般规律就是蕴涵在这绚丽多彩的发展模式之中。邓小平在设计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模式时,从一开始就强调现代化建设要因时因地制宜,各国情况不同,其现代化建设的模式也不同。他指出: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都用一个模式来解决,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模式。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邓小平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着深刻的论述和独特的设计。

首先,邓小平在总结历史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问题。由于“”的严重影响,在中国共产党内很长一段时间里“左”的错误横行,形而上学猖獗,在思维方式上习惯于把讲政治与讲现代化完全对立起来,认为搞现代化就是搞修正主义,搞资本主义复辟。针对这种错误的思想,邓小平在1975年出来主持中央工作时,重新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为了真正把四个现代化建设搞上去,他一方面抓现实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抓科技教育,大力纠正将经济工作与政治工作对立起来的“左”的错误,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他指出:“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不只是当前,恐怕今后长期的工作重点都要放在经济工作上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核心是现代化建设,这是我们解决国际问题、国内问题的最主要的条件。”由此可见,邓小平是从现代化事业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前途,代表着人民的最根本利益,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最主要条件的高度,来认识现代化是“中国最大的政治”这一问题的。实践证明,邓小平这一思想不仅深刻地揭示了现代化建设的科学内涵,而且找到了中国现代化建设前进的方向,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指路明灯。

其次,邓小平一方面反对“贫穷的社会主义”,批判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对立起来,另一方面他又反对把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角度,指出我们讲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宿。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问题上,邓小平多次强调“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中国的现代化是在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没有经历过发达资本主义阶段、率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的,这种现实的国情就决定了我们只能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只能是建设一个“小康之家”。邓小平多次强调我们在建设现代化时要与社会主义联系起来。他指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可分割的两位一体的任务,社会主义规定了现代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实现形式,二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模式。

在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上,一方面,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社会又是一个全面发展进步的社会。他指出,为了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任务很多,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各种任务之间又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如像经济与教育、科学,经济与政治、法律等等,都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在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他方面的建设。邓小平认为:“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最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必须有可靠的保证。一方面,邓小平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角度出发,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另一方面,邓小平还指出,要使中国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必须有可靠的政治保证。“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动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三、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历史意义

邓小平现代化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它紧贴当代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实际,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理论结晶,不但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直接的推进作用,而且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邓小平现代化思想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邓小平现代化思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的认识。它紧紧把握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的发展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课题紧密结合起来,给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带来了蓬勃生机,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在邓小平那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和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是高度统一、融为一体的。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处于低潮的形势下,由于有了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指导,才使中国社会主义在逆境中奋起,才给世界社会主义带来了新的希望。

其次,邓小平现代化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路明灯。邓小平现代化思想为中国的现代化绘制了宏伟蓝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实现国家的富强,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无数志士仁人孜孜以求、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伟大使命。邓小平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于,领导全党实现了工作重心转移,确立了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绘制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从而把中国人民凝聚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极大地推进了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在邓小平现代化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初步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牢了基础。

最后,邓小平现代化思想对发展中国家也有重要借鉴意义。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共同课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世界第三次现代化浪潮中,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把“现代化”作为政府追求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现代化和发展理论。邓小平的现代化思想和中国的发展模式在当今世界独树一帜,已经越来越引起各国学者和政治家的广泛关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大致相同的历史起点,处于大致相同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共同的时代课题,因此,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经验对发展中国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