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探究论文
时间:2022-02-03 05:17:00
导语:邓小平理论探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为基础,重新确立经济工作中“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一贯强调实事求是是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违反这一根本点,实际上就是违反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实际上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反映。
1977年4月,邓小平尚未恢复工作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此后,他在出来工作后的多次讲话中一再提醒全党同志要解放思想,恢复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78年,当理论界开展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时,邓小平及其他中央领导积极倡导和推动了这一场解放思想的大讨论,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高度评价了这一大讨论的重大意义。经过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到恢复和确立,并且将这一重要思想贯彻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时中国的事实是什么呢?这就是国民经济仍处在崩溃的“边缘”,与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比五十年代时还要大,还要明显,周边四小龙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迅速崛起对中国造成很大的潜在的威胁,人民群众在“”中受到的伤害急需得到疗治和补偿,等等。面对这样的“事实”,“是”在那里?如何去“求”?邓小平的答案是“摸索”,在摸索中“求是”。他坦率地承认,“苏联搞社会主义,从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算起,已经六十三年了,但是怎么搞社会主义,它也吹不起牛皮。我们确实还缺乏经验。也许现在我们才认真地摸索一条比较好的道路”。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提出了改革一切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任务。怎么改?邓小平认为,“在全国的统一方案拿出来以前,可以先从局部做起,从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做起。逐步推开。中央各部门要允许和鼓励它们进行这种实验。实验中间会出现各种矛盾。这样,我们才能进步得比较快”。③根据这一精神,中央决定选择一定的地区作为试点。1980年,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划出一定的区域作为经济特区。特区实验极大地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也为内地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1992年,邓小平又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④在“事实”中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唯物主义理论基础。
二、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的统一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原理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十多年里,邓小平一直是改革开放的倡导者、总设计师。他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对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实践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巨大变化。因此,即使出现了“六四”风波之后,邓小平仍清醒地指出,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不但要坚持,而且要做得更好、更稳定、甚至更快,“我们的一些基本提法,从发展战略到方针政策,包括改革开放,都是对的。要说不够,就是改革开放得还不够”。⑤但是,邓小平又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的辩证统一,反对那种离开四项基本原则谈改革开放,谈“四化”建设的错误观点。他说,“我们干四个现代化,人们都说好,但有些人脑子里的四化同我们的脑子里的四化不同。他们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我们的发展道路。他又说,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政策的两个基本点,这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的。”⑥
三、根本制度与具体制度、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辩证法
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是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制度,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结论。根本制度规定并体现着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及方向。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如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则是根本制度的体现。把根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加以区分,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的一大贡献。这种区分,一方面说明了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只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而不是否定或取消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另一方面则说明了改革的必要性。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辩证关系,1986年邓小平从对立统一的角度阐述说:“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不搞政治体制改革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当然,政治体制改革也要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不能照搬西方的,不能搞自由化。”⑦
四、“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这其中包含着邓小平的努力。进入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指出,近30年经过几次波折,特别是“”吃了好多苦头,始终没有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现在要横下一条心来,始终如一,毫不动摇地搞经济建设。1986年底的学潮结束后,邓小平说“我们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要保证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变,保证整个政策不变,对内开放、对外开放的政策不变。如果这些都变了,我们要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在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就没有希望了。”⑧经过几年的反复实践,党的十三大终于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重点论”,“两个基本点”抓住了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的关系突出了“两点论”。“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⑨
五、变与不变的辩证法
辩证法强调事物都是不断地发展运动,因而总是要“变”,但又要保持一定质的稳定,因而又是“不变”的。邓小平结合改革开放中的实际问题,论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法。变与不变要从基本的路线方针来说,不能仅从个别的、局部的东西来说。在1986年底的学潮之后,国内外有人怀疑我党的政策变了,邓小平说:“总的讲、我们有四个不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变,一心一意搞四个现代化建设不变,对外开放政策不变,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方针不变。我们的改革和开放都将继续进行下去。”101989年,邓小平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说:“我们原来制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照样干下去,坚定不移地干下去。除了个别语言有的需要变动一下,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政策都不变。”11可见,不变是指基本路线、方针要保持稳定,变则指个别具体措施要根据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综上所述,邓小平作为政治家和战略家,他的历史使命决定邓小平理论不是按章节写的系统的理论专著,而是用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实事求是”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从经济建设“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到建立经济特区,邓小平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又进一步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实际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以自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实践,为每一个共产党人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注释:
①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54页。
②《目前的形势和任务》,《邓小平文选》第2卷,250-251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150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④《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372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⑤(《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3卷307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⑥《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邓小平文选》第3卷204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⑦《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176页、178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⑧《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3卷,218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⑨《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370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0}《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文选》第3卷211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1}《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3卷307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论文关键词]实事求是对立统一体制改革两点论重点论
[论文摘要]邓小平理论是建立在邓小平长期参与党的重要决策,长期参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并且把马列主义、思想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有机结合的产物。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的辩证法,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也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邓小平以自己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实践,为每一个共产党人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 上一篇:法律思想探析论文
- 下一篇:邓小平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