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与社会主义论文

时间:2022-08-30 10:18:00

导语:邓小平理论与社会主义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邓小平理论与社会主义论文

20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和拓展,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拥有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理论指南和锐利思想武器。邓小平理论对于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拓展,必将发挥久远性的指导作用。

邓小平理论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充满无限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在现时代的深刻体现和典型展示。它对处于和平与发展时代的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的胜利前进,具有久远性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是充满无限生命力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以它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为指导,探索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规律。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面向新时代回答新问题的伟大科学成果,因而它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在当代世界最重要也是最典型的体现,它的跨世纪的时代价值首先就在于此。

依据不同的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研究不同时代条件下社会主义运动的特殊问题,由此形成不同阶段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依据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矛盾和欧洲工人运动的特点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的社会发展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地总结、研究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经验、新规律,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新的发展阶段——列宁主义阶段。运用马克思主义深入研究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和发展途径,并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道路,创立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中国风格的思想,在中国这块大地上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总之,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和不同历史阶段的新发展,生动活泼地创造着和延续着马克思主义的生命。

由于20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运动内部僵化观念和体制的逐步形成,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特性遭受了严重的制约。社会主义运动史上所以会出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长达20年“左”的错误这样的曲折,原因固然有众多方面,其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关乎全局的原因,就是脱离已经变化了的时代特点和各国的具体实际,抽象地谈论、搬用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理论原则或具体结论,严重地扭曲、窒息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从而导致关于社会主义的理念期待与现实状况之间的强烈反差,导致企图超越现实条件加快社会主义过渡进程,导致一系列急于求成的建设路线和政策,乃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上,陷入了迷惘和困惑。

严重的教训启示我们:要永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发挥马克思主义对于现实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作用,必须面向新的时代,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深入研究现实社会主义面临的新情况和呈现出的新特点。邓小平理论,正是马克思主义面向新时代回答新问题的伟大科学成果,因而它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在当代世界最重要也是最典型的体现。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世界格局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新科技革命和高科技的广泛应用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其巨大的影响,以至向传统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理论提出了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二是世界性战争失去了全面爆发的客观条件,和平与发展逐步代替战争与革命而成为时代的主潮流,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多极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三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内在危机的反省和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经验某种程度的借鉴,实施了若干改革与调整措施,使资本主义制度在具体运作中出现了与自由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阶段许多不同的特点;四是50年代形成的社会主义阵营逐步解体,传统的社会主义理念和实践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如此种种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新变化,如果固守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具体结论和基本原则,则很难作出清晰的梳理和正确的判断,以致不得不陷入迷惘和困惑。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当敢于直面新时代,研究新情况,回答新问题,总结新的实践经验,以寻求社会主义新的生路。邓小平正是这样一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一方面,邓小平非常重视对冷战之后世界新格局的梳理和时代新主题的揭示,透过纷纭芜杂的国际事务现象,抓住世界格局新变化的本质,寻求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契机和基点。由此精辟地指出:当代世界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格局,给中国带来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不仅提供了加快发展的宝贵时间,而且扩大了对外开放的空间。考虑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问题,必须始终立足于这样一个时代背景。另一方面,邓小平非常重视从时代变化的高度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进行深刻的总结,从中透析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问题,梳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思路。明确指出,搞社会主义,只能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不断总结人民群众把社会主义理想具体化的实践经验,来丰富、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上述两个方面——提炼时代主题,总结根本经验,也就是马克思主义面向新时代,回答新问题。自然,它所产生的伟大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也就在既适应时代特征、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新的起点和层面上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生命力。从根本意义上说,邓小平理论是当今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它对处于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必然具有长久性的指导作用和时代价值。

21世纪的时代主题所以仍然是和平与发展,取决于这样几个内在因素:其一,随着世界民主独立力量的发展,一两个超级大国主宰世界的局面将不复存在,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将愈益凸现,并且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这是制约新的世界大战的最重要因素。人类在多极化格局中将赢得更多的和平环境和发展机遇。其二,随着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剧,追求发展特别是寻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人类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将面临着更多的发展课题。其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质的飞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无可回避地必须调整现存的生产关系乃至政治上层建筑,否则难以生存。改革和调整将继续成为21世纪世界发展中的主潮流。人类在改革与调整潮流中将创造更多的相互开放、共同发展的机遇。总之,21世纪的世界,将是沿着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不断前进的世界。处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主义的一切重大战略问题,只能以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则为指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生机勃勃向前发展的最根本保证。

邓小平理论是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学说,是对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基本规律的系统揭示。这些基本规律理论对于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

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概念,由此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这是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最重大贡献,是20世纪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最重要成果。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精辟指出,“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讲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论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既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最重要观点,又是形成邓小平理论整个科学体系的基石。按照邓小平和党的十五大的科学预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起码到21世纪中叶,我们都必须致力于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因此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学说,既是邓小平理论的历史价值定位,又是邓小平理论的时代价值定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结束,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不会过时的。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学说,邓小平理论不仅指导着20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而且对于解决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基本问题,必将继续发挥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党的十五大正是从这样的指导思想出发,来设计21世纪初叶乃至更长时间中国社会主义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的。第一,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在中国,真要建设社会主义,那就只能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能从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不能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下的某些错误点出发”。这一论断,为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排除各种干扰,保持清醒头脑,真正地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根本方向。第二,十五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从9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概括,由此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这一论断,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和更加充分的思想准备。第三,十五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作出了进一步科学、准确的揭示,明确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将“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一论断,为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供了根本依据。第四,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系统揭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及其各方面之间的有机统一。这一论断,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各个方面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了,为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基本思路。第五,十五大报告依据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对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作出了新的概括,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由此提出实现经济体制改革新的突破,必须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这一论断,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乃至顺利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以上五个主要方面的理论成就,是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邓小平理论的创造性坚持和发展,这种发展和升华,为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邓小平理论系统揭示了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由此形成的基本理论观点,不仅是我们正确认识和解决前进道路上现实问题的根本依据,而且对于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战略性指导作用。

——社会主义本质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论断,归根到底依据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是消灭阶级,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公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神圣使命的实现,离不开一个基本的前提,这就是生产力的极大解放和发展。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出发而形成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廓清了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不仅是我们在如何认识社会主义问题上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思想理论武器,而且是我们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坚持社会主义的最重要思想理论指南。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坚定科学社会主义信念。而要科学地回答这个根本问题,关键还是在于以邓小平理论作指导,真正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改革动力论。社会主义所以需要改革,归根到底是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还很不完善,还存在着种种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因素。正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出发,邓小平精辟指出,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党的十五大坚持邓小平的改革思想,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实际问题出发,对我国跨世纪改革事业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其中最突出之处是把深化所有制领域的改革作为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作为实现经济体制改革新突破的“突破口”。作这样的认识和部署,根本依据仍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因而公有制经济不可能大而又公、纯而又纯,它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两个主要方面——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重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在实现经济体制改革一系列新的突破的同时,还必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如此种种重要观点,都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对邓小平改革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它是继续推进21世纪各项改革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的逐步形成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逐步确立,归根到底来源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认识和把握。由于是初级阶段,因而不可能一下子走上计划经济道路,经济市场化的发展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由于是社会主义,因而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之上,同时加强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克服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总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运作机制有机地结合起业,在社会主义主干上嫁接现代市场经济机制,这是一个伟大创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不仅仅是解决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有效发展生产力的基本途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建构了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形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报告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关键。

——社会主义全面发展论。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全面发展问题上的创造性贡献在于,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出发,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内容构成和实现途径,从而把全面发展由一种长远的价值目标转变为现实的建设实践。首先,邓小平理论指明,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是高度物质文明、高度精神文明、高度民主政治的有机统一,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决定的。这就要求在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人的素质建设和自由发展,建设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无论是物质文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必须要有高度民主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作为载体和保证,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追求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其次,邓小平理论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包括实行富民政策、通过发展教育提高人的素质、培育“四有”新人等等,这样就把作为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核心内容的人的发展,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社会主义实践过程。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使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学说获得了现实的实现和科学的拓展。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是更加走向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必须更加坚持和实践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思想,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全面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有效途径。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胜利前进的伟大旗帜,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时代内涵,凝聚着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面伟大旗帜,在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进程中必将继续发挥指引方向的作用

旗帜问题至关紧要。邓小平理论所以具有超越世纪的时代价值,归根到底是因为邓小平理论是确保中国社会主义方向和前途的伟大旗帜。

首先,邓小平理论,是科学地总结改革开放新时期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实践经验的结晶,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本质上指明了和保证着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方向。

把生产力的基础作用与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起点上有机地统一起来,并始终不渝地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邓小平理论的一大鲜明特色,也是邓小平理论成为亿万人民共同旗帜的深刻社会原因。一方面,邓小平始终强调,社会主义的首要本质和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必须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之上;另一方面,邓小平一贯坚持,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首先表现在改革把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并实际地转化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出发,邓小平对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给予了非同寻常的重视。他非常善于概括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并将之上升到理论上来指导实践,根据人民群众的主体愿望和实践指向,敏锐地捕捉和把握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契机,不失时机地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邓小平这种坚定而科学的群众路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胜利前进,无疑具有方向性指导意义。

其次,邓小平理论,蕴含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在当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出发点和重要特征。这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强大的生命,是我们在21世纪处理社会主义发展一切重大战略问题的最重要思想武器。

一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机统一并不断坚持的历史。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确立和运用,是寻求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正确道路的先导与保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首先必须高举邓小平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旗帜,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在领导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中国风格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主要包括:(1)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并把这条思想路线与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结合起来,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2)把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逻辑起点,走自己的路,在实践中检验、坚持、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3)把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与实际利益有机地统一起来,在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需要的基础上依靠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和主本力量建设社会主义;(4)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光观察世界,把中国的发展放到世界发展的大氛围中加以考虑,理清世界局势,把握发展机遇。这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不仅是在20世纪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而且是在新世纪的实践中继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基本出发点。

第三,邓小平理论,是对当代中国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断走向富裕、民主、文明的新形象的总设计。理论是形象的灵魂,旗帜就是形象。在新世纪征途上,只有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才能确保我们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新形象不衰朽。

注重对当代中国形象的设计,首先是执政党形象的设计,党的领导集体形象的设计,这可以说是邓小平战略思想的突出体现。当代中国改革开放、自强不息的新形象,是邓小平总体设计并全力加以塑造的。在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经历了国内政治风波的严峻考验之后,邓小平更加把党和国家的形象问题提到关系社会主义命运的严肃的政治高度。他反复强调:“新的中央领导机构要使人民感到面貌一新,感到是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班子。这是最重要的一条”。“无论如何要给国际上、给人民一个改革开放的形象,这十分重要”。邓小平把党的领导集体的形象的设计郑重地作为自己的“政治交代”。(《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6页、315-316页、301页)有了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具有改革开放形象的领导集体,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形象也就有了根本保证,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也就有了坚实根基。

历史证明了邓小平的高瞻远瞩和远见卓识。正是由于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十多年的实践中坚定不移贯彻执行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在国际社会和全国人民面前卓有成效地树立起改革开放和自强不息的新形象,才使我们的党和国家屡经考验而愈益坚强,历尽困难而愈益充满信心,有力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21世纪的光明前景。

邓小平理论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邓小平理论作出了多方面的丰富和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特色。这一理论与实践交互作用的过程,深刻展示了邓小平理论的时代价值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新发展,生动活泼地创造着和延续着马克思主义的生命。作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同样内在地具有发展的本质和要求:它既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创造性丰富和发展,又必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自身。邓小平理论的时代性、实践性及其发展本质,决定了它既不会因为它的创始人去世而终止,更不会因为时间的更替而枯竭。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邓小平之后对邓小平理论作出了多方面的丰富和发展,正是邓小平理论发展本质和时代价值的生动体现。

对任何一种科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都只能以客观存在的条件和事实为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政治家的过人之处,在于他们能够依据一定的社会条件,运用前人科学理论的精髓和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能动地推动现实实践的发展,从而使前人的科学理论得以丰富和发展,创造性地推向前进。离开现实的条件和客观依据,侈谈丰富和发展,那只能是一种臆造,最终阉割科学理论的灵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依据于三个方面的客观条件。

一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格局。以邓小平为榜样,历来注重对国际大势的分析,善于站在国际格局新变化的制高点上把握国内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他反复强调,只有了解天下大势,才能谋好国内大局。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们党许多关于国际格局新变化的科学分析,以及在国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方面所作出的相应决策,正是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善于深透地了解天下大势、把握国际格局的结果。

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邓小平理论,在新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这是一种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反复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这就为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根本指导思想地位、制定我国跨世纪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十五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深入拓展的实践反复证明,正是由于以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旗帜鲜明而又脚踏实地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并作出新的深入的阐发,才真正地用邓小平理论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卓有成效地贯彻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向前进。

三是改革攻坚阶段和发展关键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稳定面临新的情况,以市场经济为启动力量的经济社会转型正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在这样一个重要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一些深层的社会矛盾愈益凸显,人民群众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也极为关注。继承邓小平的遗志和风格,一贯把深入地研究新情况、回答新问题、解决新矛盾作为党的领导集体的历史使命。无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建构,还是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抑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直至应对严峻挑战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建党思想,都注重从剖析社会问题和矛盾出发,从理清人民群众的情绪出发。由此,更为深层地贯彻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路线,更加主动地顺应了社会变革趋势和人民群众意愿。这可以说是我国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能够顺利跨进21世纪并展现出蓬勃发展态势的重要保证。

在新的实践中,坚持、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特色。

第一,鲜明的时代特征。也像邓小平一样,十分注重对世纪之交国际格局新变化、新趋势的研究,并以此来拓展全党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视野,引导人们善于站在时代的高度,用世界的眼光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加快国内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第二,深入的求实精神。谙熟地把握住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十分注重在深入的调查研究之中求实、求是,根据新的实践经验把邓小平理论不断推向前进。他深刻指出:“理论是什么?理论就是对实践的总结。一切科学的理论,总是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自己。”(《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纪念邓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

第三,全面的大局意识。善于从大局的高度分析形势,认识问题,统一思想,鼓舞民心,这是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坚持的重要原则。20世纪九十年代后半期以来,根据邓小平理论和新的社会实际,反复要求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稳定,加快发展”的大局。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他又进一步强调:“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就是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各个方面相互配合,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四,精辟的规律揭示。坚持和丰富邓小平理论,也十分注重对社会主义建设基本规律的揭示,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系统阐述。他关于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基本规律的探索和揭示,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军事、党的建设、对外关系等众多方面,充满务实、辩证、开拓精神,多角度、深层面地把邓小平理论推向前进。

党在新征途上所取得的新认识、新经验、新理论,是邓小平理论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发展,它深刻昭示: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在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21世纪的中国社会主义必将愈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