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教育思想研究思考
时间:2022-10-27 10:24:00
导语:邓小平教育思想研究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是实施素质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发展的“制高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独立学习是一个现代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素质,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制高点”。
抢占教育现代化的“制高点”,在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地区,就要立足本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多渠道自筹资金、更新教学设备、改善办学条件,达到硬件装备网络化、软件建设系列化,潜件开发利用现代化。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我怀着对这位世纪伟人深切怀念之情,深入学习领会他的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思想,结合我校教育改革的实际,深深地感到这一理论对于促进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他胜利地领导了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使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重新走上正轨之后,根据新的历史时期国内外客观形势发展的要求,从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所作出的英明决策。这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战略方向,是教育改革的总的指导思想。“三个面向”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而面向现代化是基础和核心,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那么什么是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与今天的素质教育是什么关系呢?“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教育所有的部门,将与现代教育不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教学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化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竞争与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的人才的过程。”教育现代化包含着两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规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与目标;二是教育现代化是一个改革、创新、发展的过程。它强调的是过程和行动。而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和方向的确立,是以社会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现代化特征、趋势为依据的。
经济发展需要高层次劳动力,社会分工的复杂需要复杂的教育结构与之适应,教育人口的增加更需扩大教育规模。随着国际贸易投资和技术转让总量的大幅度增加,促使经济竞争、贸易竞争国际化、集团化和区域化,造成人类贫富两极分化日益严重,随着经济竞争的加剧,同时造成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日趋恶化。这对新世纪未来公民的素质提出了全方位的新要求。我国教育把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作为根本目标,并提出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战略任务,这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需要,也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提出了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又提出要“发展基础教育”,做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大力加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决策。
一、教育现代化与素质教育
教育现代化作为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总目标,它根据时代要求提出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而素质教育是实现这一总目标所采取的战略决策,是教育发展阶段中的具体要求和内容。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提高全民族素质,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首先抓中小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把素质教育不断引向深入,向更高层次发展,又离不开现代化教育设备与条件,离不开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离不开现代化的教师队伍和现代化的管理作支柱。所以,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必将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点为:
1、教育现代化具有前瞻性。以未来为导向,认真研究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这正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具有的强烈的时代感和超前性。
2、教育现代化具有全民性。注重落实受教育者机会均等,这是素质教育全面性的思想基础。要促进社会进步,民族振兴,不能单单依靠少数英才,而要全民素质的提高。
3、教育现代化具有人文性。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21世纪是科技的新世纪,可能导致现代人心灵的刻板化,所以更应着力转变成“才”教育为成“人”教育。未来社会是“高技术和高情感的平衡统一。”因为人的心理控制和调节能力是其适应社会生存及获取成功的重要保证,成功的调节自我心理和情感,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是对现代人的基本要求,对于现代人来说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高尚的道德品质是非常重要的素质。而素质教育更注重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
4、现代化教育发展趋势是迈向自由多元化。自由是尊重市场调节机能,多元化是提供多种不同的方式以供选择。未来社会需要大量的各行各业各类型各层次的高素质的人才,教育如何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从实际出发,调整教育结构,更新教育内容、方法,办出有自己特色的学校,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有特长的人才,这是使教育走上素质教育的办学轨道的根本指导思想。
5、现代化教育追求民主开放,重视教育民主。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的充分性。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应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因为学生的人格和情绪支配着他们的认知活动,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研究学生学习规律,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同时,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理解学生需求的多样化,考虑到不同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重视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潜能的开发,使学生在不同的方面获得成功。
6、现代化教育是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的教育。它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素质教育除了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外,应努力提高教育的效益和教育质量,而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和开发则是必由之路。
7、现代化教育是终身教育。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起大教育观,变为学生的考分负责为对学生的一生负责,干今天,想明天,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注重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有机配合,为优化教育的内外部环境做出不懈的努力。
二、提高学校现代化水平,实施高质量的素质教育
1、更新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一次教育思想的深刻变革,这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更新观念,树立起现代化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不破不立,只有深入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用现代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武装广大教师的头脑,才能促进“四个转变”,即①转变为升学服务思想,树立为提高国民素质服务的教育观;②转变考上大学就是龙,考不上大学就是虫的思想,树立为培养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打好基础,行行出状元,个个能成才的人才观;③转变以考分、升学率作为唯一标准衡量学生和老师的教育质量观,树立以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协调发展为综合评价标准的教育质量观;④转变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以传播应试知识和训练应试技能为目的的传统教学观,树立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促进学生各种基本素质协调发展为目的的现代教育观。观念具有先导作用,观念不更新,再好的设备,也只能是一种华而不实的装饰品,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其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也可能偏离正确的方向。因此,教育现代化,首先要化“人”,要更新教育观念。
2、改善条件。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提高学校设备条件水平,需要加大学校环境的影响力度,需要扩展学生活动的时空范围,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设施与环境,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这就必须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增添现代化教育设备,使教育设备和校园环境满足实施素质教育的各种需求。
3、培养队伍。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就没有素质教育的高质量。建设一支现代化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应下大气力抓实抓好。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不仅要抓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还要抓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的更新,教育方式、方法的更新。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飞速建立,使得全球性资源共享正在成为现实。因而未来的人才必须具有以下这样一些基本素质:①能够迅速地获得需要的信息;②能够准确、高效地传递和处理信息;③能够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善于合作。④能够及时合理地调整自己。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将信息技术的学习掌握与应用作为必修内容,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培养“综合型”的未来人才的需要。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熟练操作与有效应用,促进自己的教学能力水平不断提高,促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以适应时展的需要。
4、科学管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不单纯是办学指导思想的转变,更是教育与管理的运行机制的整体转变,这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已证明: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四制”改革,即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岗位责任制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构建为素质教育服务的运行机制是促进学校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基本途径。为素质教育服务的运行机制的构建,主要包括目标导向机制、课程中介机制、竞争激励机制、反馈调控机制等几个方面的系统化。
注:①史根东“创建现代化教学示范学校,推进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教育导刊》1994(1)
②潘克明《运用电化教育促进“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 上一篇:邓小平一国两制研究思考
- 下一篇:邓小平理论的社会主义观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