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同富裕思想和战略指导发展实践

时间:2022-04-23 03:42:00

导语:以共同富裕思想和战略指导发展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以共同富裕思想和战略指导发展实践

摘要: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达到小康水平以后,“共同富裕”将成为我们的“中心课题”,并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怎样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宁夏作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寻求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途径,对于更好地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深刻领会共同富裕思想战略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围绕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而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构想。它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今天的实践,深刻领会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应着重把握以下要点:

一是认清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什么是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上赋予共同富裕以科学的内涵。在共同富裕这个概念中,“富裕”反映了社会对财富的拥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共同”则反映了社会成员对财富的占有方式,是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集中体现。共同富裕包含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方面的特质,从质的规定性上确定了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地位,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

二是明确共同富裕的实现前提。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表明:我们既不能离开共同富裕讲发展生产力,离开了就会导致两极分化;也不能离开发展生产力讲共同富裕,离开了就会导致共同贫困。可见,共同富裕的实现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坚持社会主义,防止两极分化,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牢固的政治保障。

三是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邓小平同志提出,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多数地区和多数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个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的战略构想,是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创新,是共同富裕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一项大政策。怎样把握时机用好这项大政策?邓小平同志又进一步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成为我国在达到小康时实施先富带后富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归结起来,主要包含四个层次:一个总目标———实现共同富裕;一项大政策———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裕、先发展;一条主渠道———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人帮助后富的地区和人,先富带后富,最终共同富;一个大原则———把握适当的力度和时机,解决发展的不平衡和调节贫富悬殊问题。

为了全面、准确地理解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还要在实践中廓清一些重大的理论认识问题:

第一,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和同等富裕。共同富裕与同步富裕之间有着根本的区别,同步富裕是平均主义的表现,追求它只能导致共同贫穷。共同富裕与同等富裕也有重大区别。共同富裕在实施过程中,是以承认差距为主要特征的,必然具有差异伴随性。从我国生产力总体落后、发展又极不平衡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实现共同富裕必然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历史过程。

第二,部分先富与共同富裕之间不是根本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部分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是实现富裕的道路和目标的关系。部分先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是部分先富的最终结果。没有目标,部分先富就会失去方向和归宿;没有道路,共同富裕的目标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具有多角度、多层面的深刻内涵。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看,部分先富政策反映了事物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看,部分先富政策符合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原则及商品经济的内在规律;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视角看,部分先富政策既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又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论、目的论和发展方法论的统一。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实践中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形成了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1995年,同志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中指出:“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思想来统一全党的认识。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绝不能动摇。要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认识和处理地区差距问题,一是要看到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现象。二是要高度重视和采取有效措施正确解决地区差距问题。三是解决地区差距问题需要一个过程。应当把缩小地区差距作为一条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他又说:“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在这里,同志正式提出了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任务。1999年6月,同志指出,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抓紧研究西部地区大开发。目前,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从现在起,这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同志的这一重要讲话,吹响了西部大开发的号角。

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强调实现“五个统筹”。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后,我们党面临着如何统筹兼顾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如何消除地区差别、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社会各阶层差别,以及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等艰巨任务。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协调发展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所以,科学发展观进一步阐明:共同富裕要以人为本;共同富裕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要着重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区域、城乡、不同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等差距较大的问题,促进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欠发达地区实现共同富裕须有新观念、新作为

共同富裕思想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宁夏的GDP增长虽然连续5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连续3年达到两位数以上,但宁夏的现状时刻警醒我们,如果不以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为指导,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加快发展,宁夏与全国的差距将会越拉越大,进而会影响民族地区的团结和稳定,最终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发展是为了更高层次的稳定。实现宁夏的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是发展的先导。观念陈旧、气魄不大、小富即安、小进即满、小打小闹的小农经济思想,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以及畏首畏尾、怕字当头的保守思想等,是制约宁夏发展的主观因素。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要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树立大招商招大商、大市场大开放的新观念,树立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创大业的新观念,树立环境就是竞争力、就是生产力的新观念,树立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新观念,通过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促进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宁夏城乡差异、地域差异大,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统筹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第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保持县域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第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开展科技特派员活动,为乡村和企业送去先进实用技术和人才,提升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层次。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繁荣公益性文化事业,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农村、社区和企业等基层文化建设。以疾病预防控制和农村医疗为重点,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保障水平。第三,西部是国家生态建设的天然屏障,也是生态最脆弱的地区。宁夏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在南部山区实行“少生快富”工程;依法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和文明消费;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生态环境监管。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宁夏要克服区位劣势,走跨越式发展道路,必须把信息化作为重要杠杆。一流的信息化硬件、一流的整体网络布局与一流的软件相匹配的效率高、成本低的信息高速公路,可以跨越时空距离,使区位劣势弱化,使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成倍增加。宁夏不靠海不靠边,又远离都市群,区位劣势明显。宁夏的制造业按照传统发展模式不可能超越上海和广东,但信息化可以使之与最先进的技术结合起来,从而得到改造和提升。因此,建立电子信息商务港是宁夏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宁夏2000年开始推进信息化建设,坚持高起点,形成了比较好的市场,率先建立了西部电子商务港。今后,宁夏的信息化建设还要更上一层楼。

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有“塞上江南”之称的银川市是宁夏的政治、经济、文化、物流、信息和金融中心,是方圆500公里范围内唯一的大城市。自古以来,银川商埠云集,辐射陕甘蒙等周边地区。宁夏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必须抓好大银川建设,一张蓝图干到底,尽快把银川市建设成为西北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

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宁夏实现跨越式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应全面落实放宽市场准入和促进各类企业平等竞争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给予非公有制经济以平等待遇。

把人才强区战略落到实处。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对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宁夏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统计表明,仅1985年至1995年,从宁夏调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就有5000余人。人才的流失就是智慧的流失、财富的流失、经济发展后劲的流失。只有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才能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改革和精简政府机构。建构高效的行政运行体制是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关键。“省级建制,地级规模,县级财政”这句民间口头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宁夏的区情。庞大的管理机构、众多的工作人员,不仅加重了经济负担,削弱了民间资本的积累能力,而且过多的管理层次和重叠的机构又造成政出多门,影响投资环境。因此,精简机构势在必行。宁夏已经在这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2003年进行了改革开放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乡镇区划调整,全区314个乡镇合并为188个,精简工作人员近5000人,精简比例达20%。2004年,又撤消了3个县。今后,还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继续推进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