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政策思想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辉煌发展

时间:2022-03-21 04:01:00

导语:论邓小平政策思想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辉煌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邓小平政策思想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辉煌发展

摘要:邓小平政策思想即邓小平个人的政策思想,它是广义的邓小平政策思想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本文从邓小平政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科学体系、基本特征、历史地位、制定思想、执行思想、评价思想、稳定思想、发展思想探讨的邓小平政策思想,对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构建中国特色的政策科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辉煌发展

关键词:邓小平政策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政策科学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就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了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主要成果,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趋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邓小平理论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新领域,涵盖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教育、文化等方面,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道路、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发展战略、领导核心、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新的科学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研究邓小平政策思想,既可以从广义的角度,也可以从狭义的角度去进行。广义的邓小平政策思想包括邓小平个人的政策思想和在这些思想指导下所形成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在我们党和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政策理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狭义的邓小平政策思想即邓小平个人的政策思想,它是广义的邓小平政策思想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本文主要探讨狭义的邓小平政策思想。

一、邓小平政策思想的形成与历史发展过程

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出现过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过时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全盘否定马克思主义;二是教条主义,企图从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中去寻找社会主义建设的现成答案。邓小平批评了这两种倾向,旗帜鲜明地指出:“老祖宗不能丢啊!”丢了就是背叛,就会葬送社会主义;强调要敢于讲“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讲“新话”,否则就是思想僵化,也会葬送社会主义。邓小平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继承、坚持同发展、创新辩证地统一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进入了新境界,达到了新高度。

综观邓小平参加革命的人生历程以及对政策问题的认识和论述,结合党的历史发展阶段,将邓小平政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1924—1952年,作为党的重要的地方和军队的负责人,邓小平在这个阶段关注得最多的是如何贯彻执行中央制定的政策;二是1952—1965年,这个阶段邓小平已调中央工作,成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直接参与或领导一系列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其政策思想也随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突出体现为关于政策制定问题的论述;三是1966—1976年,这个阶段邓小平大部分时间被剥夺了工作的权利,并处于被批判的境地,唯有1975年的全面整顿,集中反映了他在这个时期的政策思想,其侧重点是强调落实政策;四是1977—1997年,这个阶段邓小平众望所归,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和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政策思想获得了比以往任何阶段都更为丰富的新发展,而且表现出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强调政策创新、强调政策稳定。

二、邓小平政策思想的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综观邓小平的全部理论活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探索,可以看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主题。这是因为:第一,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邓小平又多次提出,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认为这是最根本的经验教训。可以说,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逐渐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规划,“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制定,等等,都是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展开的。第二,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是邓小平理论中最具有创造性的部分。它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实际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观。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最主要、最突出的表现就在这里。邓小平政策思想就是在这一理论主导下思考问题、判断问题、提出问题的。邓小平政策思想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完整体系,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政策一般论,即邓小平关于政策的作用、功能、本质、特征、结构等问题的基本观点;第二层次是政策过程论,即邓小平关于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价、稳定、发展等过程的论述;第三层次是现实政策论,即邓小平关于政治、经济、文教、科技、社会等领域的具体政策主张。

三、邓小平政策思想的基本特征

邓小平政策思想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鲜明的时代性,表现为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的准确分析,对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判断,以及对当代中国思变思富的社情民意的深刻把握;二是长远的战略性,表现为凡事从战略考虑,坚持从大局出发和“大手笔”的风格等;三是强烈的务实性,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注重实践,讲求实效等;四是深厚的人民性,强调人民利益是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是保证政策实现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是政策好坏的评价者和判断者,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倡精神等;五是辨证的统一性,例如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既要争论又不搞争论,既要防“左”又要反右等。

四、邓小平政策思想的历史地位

邓小平政策思想是政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从继承方面来看,邓小平和都强调,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既要有总政策,也要有基本政策,还要有各项具体政策,制定政策要坚持实事求是,执行政策要坚决果断,评价政策要坚持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并把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检验政策好坏的最高标准;从发展方面来看,如果说政策思想是一个以政治革命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那么,邓小平政策思想则是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并在政策制定、执行、评价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同时邓小平政策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是一种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也就是个别与一般、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邓小平理论是邓小平政策思想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邓小平政策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在政策领域的具体运用。再次邓小平政策思想是当代中国政策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制定和执行各项政策的指导思想。

五、邓小平政策思想中的政策制定思想

邓小平的政策制定思想包括:一是正确的思想路线是制定正确政策的前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精髓,是邓小平进行科学决策、制定各项政策的思想基础。二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同志所说:邓小平“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1]三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政策制定方法。邓小平指出,党的正确的路线、政策是从群众中来的,是反映群众的要求的,是合乎群众的实际的,群众的正确意见和建议是我们制定政策的基础。四是完善以民主化科学化为核心的政策制定体制。制定政策一定要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来进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决策体制,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根本保证。五是政策制定要以历史经验为重要依据。邓小平强调,这些经验既包括正面的经验,也包括反面的经验;既要立足本国的经验,又要借鉴别国的经验;而且还要及时总结现实的经验。

六、邓小平政策思想中的执行思想

邓小平的政策执行思想包括:一是高度重视政策的贯彻执行。邓小平指出,“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如果下面不很好执行,那有什么用呢?”[2],于是他反复强调,“对于党和国家的政策和任务,必须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去贯彻执行”[3]。二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政策执行原则。把坚定的原则性与具体的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执行政策,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政策执行中的运用,也是邓小平高超的政策执行艺术的生动体现。三是中央权威与地方自主权相统一的政策执行体制。邓小平认为,我国“议行合一”的体制非常有利于政策的贯彻执行,在这种体制下,一方面中央要有权威,另一方面又要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四是重视试验、不搞强迫、鼓励创新的政策执行手段。这是邓小平政策执行思想最富有创造性的一大特色。五是政策最终执行与否,关键在人。邓小平指出,“政治路线确立了,要由人来具体地贯彻执行。由什么样的人来执行,是由赞成党的政治路线的人,还是由不赞成的人,或者是由持中间态度的人来执行,结果不一样。”[4]

七、邓小平政策思想中的评价思想

邓小平的政策评价思想包括:一是政策评价的重要意义。政策评价是判断政策正确与否及其正确程度的基本途径,是决定政策继续与否的重要依据,是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由之路。二是实践是检验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政策来源于实践,又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实践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5]。三是“三个有利于”的政策评价标准。邓小平认为实践是检验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这是从根本意义上说的,或者说是从方法论层面上讲的。那么,在实践中如何衡量一项政策是对还是不对、正确还是错误、先进还是落后呢?邓小平又在实践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政策评价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实践标准的展开和具体化,政策评价必须坚持实践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统一。四是“不搞争论”的政策评价方式。这是邓小平的“一大发明”,它由敢试敢闯、允许看、不搞争论、让事实说话四个方面共同构成,其实质依然是尊重实践。

八、邓小平政策思想中的稳定思想

邓小平的政策稳定思想包括:一是只有政策稳定才能有发展。邓小平强调,保持政策稳定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条件,是维护政局稳定、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他说:“中国发展的条件,关键是政局稳定。第二条,就是现行政策不变。”[6]即“一个政局稳定,一个政策稳定,两个稳定。”[7]二是政策稳定反映党的稳定,党的稳定有利于政策稳定,同时也反映政策的稳定。三是政策不变就是稳定。邓小平指出,政策不变主要是指大政方针和基本政策不变,“确定现行政策会不会发生变化的主要根据是,现行政策对不对,对国家来说对不对,对人民来说对不对”。[8]四是政策的连续性是政策稳定的动态表现。邓小平指出,“政策是否有连续性,主要看两条。首先是看政策本身对不对,这是最重要的。……其次要看执行政策的人。”[9]

九、邓小平政策思想中的发展思想

邓小平的政策发展思想包括:一是政策在变化中发展。政策稳定和政策不变是相对的,政策发展变化是绝对的、必然的,一成不变的政策是不存在的;政策总是不变中有变,变中蕴含着不变,在不断变化中发展。二是政策发展的主要原因。政策是从实践中产生的,而实践又是向前发展的,政策也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向前发展。同时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政策也将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而发展。另外政策发展还是政策运动规律的客观要求。三是政策发展的基本形式。主要有新旧政策更替,政策补充、修正、调整、完善以及政策的法律化等。四是政策创新与政策发展。

政策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创新是政策发展的动力,离开了创新,政策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也就没有独具特色的邓小平政策思想。

参考文献:

[1]:《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16页

[2]《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3页

[3]《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6页

[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1页

[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页

[6]《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6页

[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7页

[8]《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3页

[9]《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