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更好地发挥工青妇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时间:2022-02-17 10:55:00

导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更好地发挥工青妇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更好地发挥工青妇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组织,是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在新世纪新阶段,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更好地发挥工青妇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对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工青妇组织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基本经验

近年来,各级工青妇组织在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发挥自身优势,吸引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共同奋斗,较好地发挥了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

——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工青妇工作,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工人运动理论、青年运动理论和妇女运动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不断提高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在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把工青妇工作放到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中思考和部署,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建功立业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切入点,积极推进载体建设。

——把竭诚为群众服务作为工青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树立维权意识,依法保护和发展群众的权益和利益,重视引导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真正把广大群众凝聚在党和政府的周围。

——通过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广泛持久的学习实践活动,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工青妇干部队伍,为充分发挥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工青妇组织的自身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工青妇工作的新路子,不断增强工青妇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以上这些经验,应结合新的实际在今后的工青妇工作中始终坚持运用。

二、工青妇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工青妇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出现了新的情况。

一是不同社会群体对党群关系的认同感存在差别。

社会群体对党群关系的认同往往是以党的方针政策给自己带来利益、实惠的多少来衡量和评价的。新形势下,广大群众,特别是私营企业主、外资企业雇员、个体工商户等新社会阶层人员普遍感到党的方针政策合民心、顺民意,为他们施展才能提供了空间和舞台,党群关系是好的。那些经济效益好、职工收入高的企业,或工作稳定、收入不断增长的机关、学校、科研部门,职工群众心平气顺,普遍反映党群关系也是好的。但在困难企业困难职工中,由于职工群众生活困难,有些人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这部分职工群众对于改革形成的利益格局,想不通,怨气大。据辽宁等地工会调查:困难国有企业职工认为,自身作为国家和企业的主人翁地位得不到保证;尤其是一些特困工人,心理难以承受,与党和政府的感情逐渐疏远。

二是下岗失业职工精神压力和生活负担沉重,群体性事件有所增长。

近些年来,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困难家庭数量明显增多。据统计,到2002年底,全国享受低保救济金的人数已达到2054万人,加上未纳入低保范围的545.5万城市贫困人口,两项共计2599.5万人。因生活困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逐年上升。以2002年为例,在参与群体性事件的288.1万人中,居第一位的是工人,占37%。其余依次为农民、城镇居民、离退休人员、教师和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成因比较复杂,但干部腐败和作风不正的问题往往是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

三是人民群众整体素质和民主意识的提高,对干部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年来,人民群众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意识逐年增强,对执政党的党员干部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他们期望党员干部能真正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又有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期望党员干部勤政、廉洁,具有民主作风,能深人群众,了解民意,在决策时真正代表和维护群众利益;期望党员干部能为他们参与社会事务、从事经济活动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因此,对少数干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做派以及滥用职权和腐败行为深恶痛绝,这成为影响党群关系的重要因素。

四是部分职工群众受到错误价值观的影响,理想信念发生偏差。

当前,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西方敌对势力没有放松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企图通过各种渗透广泛传播一些西方的价值观;国内思想领域中一些错误倾向及淡化政治信仰、崇尚自我、贪图个人享受的观念也在日益侵蚀着各类社会群体。一些职工群众和青年学生在信念和信仰上发生动摇,对党和社会主义失去信心。一些群众对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后某些重大政策措施的调整存在不同看法和疑虑。面对思想文化领域的复杂形势,一些地方、部门的领导干部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放松了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对群众的各种看法和疑虑缺乏人情人理、令人信服的解释,这也是造成一些群众信仰方面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

三、当前工青妇工作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和主要问题

1.工青妇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有所减弱。

工青妇组织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一方面应积极了解和反映广大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另一方面也应在群众中做好思想教育和释疑解惑工作,团结群众共同完成党的任务。但是,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工青妇组织淡忘了群众的需要。它们面对群众正常利益受损害的情况,不是积极维护群众利益,而是以说教的方式让群众接受利益受损的事实。有些工青妇组织的干部认为,目前群众工作的难点在于去说服“改革的受害者”,使他们理解和拥护改革。面对这个“悖论”,群团干部很难有所作为。一些团干部反映,目前青年工作中,出现了“团跟党走,青年不跟团走”的现象。

此外,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供给逐步市场化后,群众依靠所隶属的群众组织来获得某种福利的方式发生改变,也使得群众组织的影响力有所下降。一些基层工会的负责人反映说:“工会以前可以决定工人分房、医疗与养老等方面的事务,对工人自然有影响力。可是,现在的工会有什么权力?拿什么影响和团结工人群众?”

2.工青妇组织在作风建设和运行机制方面存在机关化、行政化倾向。

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但是,工青妇的一些基层组织和干部却未能主动适应这种变化,习惯于陈旧的工作方式和方法,甚至出现了机关化、行政化倾向,背离了工青妇组织的性质,背离了工青妇工作中多年形成的优良传统。其结果是感情上与群众淡了,距离上与群众远了,群众的意见、要求、呼声不能及时反映到各级党组织,党的方针政策在有的地方和部门也不能及时为广大群众所掌握。

3.部分工青妇干部的素质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需要。

从全国来看,广大工青妇干部总体上是好的,是有战斗力的。但也确有相当一部分工青妇干部的素质跟不上当前党的群众工作的需要,从而影响了工青妇工作的质量。以工会组织为例:一是干部年龄偏大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据全国总工会2002年对3个省市总工会机关干部年龄结构状况的调查,35岁以下的干部分别为18%、13.3%和22.7%,46岁以上的干部分别占52.4%、55.7%和57.1%;据对4个县市总工会机关的调查,35岁以下的干部占33.3%,46岁以上的干部占42.4%;据对5家国有企业工会的调查,35岁以下的工会干部占20%,46岁以上的工会干部占45.7%。二是干部的文化程度相对偏低。据统计,全国县以上工会专职干部中,具有大专(含)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4.8%,其中具有本科(含)以上学历的只占11.9%;在全国基层工会干部中,具有大专(含)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6.9%,其中本科(含)以上学历的只占7.2%;私营企业工会干部的文化程度更低。三是干部的专业结构不尽合理。掌握劳动法律、劳动工资、社会保障、劳动保护知识及懂得宏观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较少。在3个省总工会机关,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326名干部中,无一人学习过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学习劳动保护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各1人,学习法律、经济管理和财会专业的也只占很小比例。四是部分干部缺乏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特别是一些年龄偏大的干部习惯于沿袭旧的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茫然不知所措,缺乏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地打开工作局面的魄力。妇联及团的各级组织中也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类似情况。

4.工青妇组织建设滞后,妨碍了桥梁和纽带作用的正常发挥。

近几年,工青妇基层组织建设落后于改革发展的步伐,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有些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工青妇组织缺乏应有的地位和权威。目前,有相当多的企事业单位在改制+改组中,对工青妇组织进行了机构调整。有些企业把工会、团委与党委合并,削弱了企业工会、共青团的作用;有些单位把工青妇工作部门当作“三类科室”或“安置基地”,工青妇干部倍受冷落;还有一些地方的工青妇干部,政治待遇和工作条件长期得不到保障,专职人员大量流失。二是有些单位的工青妇组织形同虚设,发挥不出作用。这有工青妇干部对自身工作的定位缺乏正确认识的原因,也有工青妇干部自身合法权益得不到法律保护,以至于不敢大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原因。三是工青妇基层组织不能充分有效地覆盖到各种新的城镇劳动群体中。如民工群体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理应成为工会吸收会员的对象。但目前的工会基层组织却没有覆盖到这个日益扩大的群体。四是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工青妇组织存在较大阻力。有些地方的党政领导认为,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组建工青妇组织,可能会挫伤私营企业主投资的积极性。一些私营企业主认为,在自己的厂子里建立工青妇组织,尤其是成立工会,等于“花钱买婆婆”。一些外国及台商独资企业,对建立工青妇组织的要求更是反感和抵触。据上海市总工会调查,目前在沪开业投产的1万家外商投资企业中,建立工会的不到30%,建立团组织的比例更小。

四、进一步推动工青妇工作的思考

1.加强和改进党对工青妇组织的领导,为其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各级党委要定期听取同级工青妇组织的工作汇报,定期研究分析群众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推进工青妇组织与同级政府或所在行政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和协商制度;支持他们参与相关法规、政策和制度的制定,帮助工青妇协调与社会各方的关系。建立与完善党委领导、行政支持、齐抓共管、群众参与的工青妇工作新格局。党组织要支持工青妇组织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对于工青妇组织具体事务的介入,要有所侧重、有所选择,逐步实现对工青妇组织的领导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从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从监督性管理转向指导性管理,使工青妇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增强主动性,体现群众性。

2.全面推进工青妇工作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建构社会化的群团组织新格局。

——推进理论创新。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总结工青妇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青妇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理性思考、科学分析和新的理论概括,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工人运动理论、青年运动理论和妇女运动理论,使之更好地指导群团工作。

——推进管理体制创新。一是在重视做好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工青妇组织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做好非公有制企事业单位的工青妇组织建设;二是把基层群众组织建设纳入基层党组织配套建设和城乡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统一规划中,使工青妇工作覆盖到乡镇、街道、社区和经济开发区及高新技术园区;三是搞好国有和集体改制单位工青妇组织的整顿、重建和巩固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和防止在机构改革和行政区划调整中,工青妇组织被弱化和边缘化的倾向。

——推进运行机制创新。比如,创新工青妇工作的评价机制,创新调查研究机制,创新科学决策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创新民主管理机制,创新宏观参与机制等。加强工青妇工作的机制建设,有助于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方式更具有科学性,更带有根本性。

——推进工作方法创新。根据工青妇组织整体结构上由纵向型向网络型转变的现状,大力推进工青妇工作方法的创新。当前,尤其要进一步转变单纯靠会议、文件和活动指导工作的方式方法,努力克服机关化、行政化倾向,探索工青妇工作方法从行政推动型向社会推动型转变的新路子。

3.着力加强组织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能担负时代重任的高素质的工青妇干部队伍。

一是要进一步发扬民主,畅通民意渠道,积极稳妥地推进工青妇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通过干部制度改革和引进市场用人机制,实行优胜汰劣,不断改善工青妇组织干部队伍的年龄、知识和能力结构。按规定配备足够数量的工青妇工作骨干队伍。要营造有利于工青妇干部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对政治坚定、思想解放、群众观念强、敢于为群众说话办事的干部,应及时选配和充实到工青妇工作的领导岗位。二是要加大对工青妇干部的培养教育力度。坚决落实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工作部署,从实际出发,制定和规范工青妇干部教育培训制度。要明确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建立培训档案,进行跟踪考核,保证培训的数量和质量。三是要加强调查研究,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青妇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广大工青妇干部应进一步密切与群众的联系,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意愿和要求,满腔热情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四是要充分借鉴国外社会团体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的成功经验,积极引导和支持志愿者队伍建设。逐步建立社会人力资源数据库,协调、调动、发挥各种人才的作用,形成专职与业余结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工青妇工作者队伍。

4.进一步强化工青妇组织的群众性,不断增强对群众重大利益的维护职能。

利用群众组织的力量来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是群众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强化工青妇组织的维护职能,使其切实成为群众合法利益的代言人与保护伞,才能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当前,强化工青妇组织的维权职能,最紧要的在于确立关系群众重大切身利益的否决权。在深化改革中,由于种种原因会造成部分群众利益的损害。为了尽可能把这种损害程度降到最低限度,应充分发挥工青妇组织作为群众合法利益代言人和保护人的作用,赋予它们在关系到群众切身重大利益决策方面的否决权。对涉及群众就业、分配、社会保障、劳动保护、受教育等方面的重要决策,实行群团组织的一票否决权制度。这样才能使政府部门出台的有关政策更加符合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使工青妇组织的维权职能落到实处,才能使广大群众真实地感受到主人翁地位。与此相适应,要建立工青妇干部的保护机制,使工青妇干部在维护群众利益时不致给自身带来利益损害。

5.适当加大财力投入,为工青妇组织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

工青妇组织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需要在建设工作载体、设计工作项目、开辟文化活动阵地等方面做更多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应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工青妇开展工作的需要,在财政预算中相应地增加工青妇工作经费。特别是县以下工青妇机构,也要把开展活动和培训的经费列入预算,并解决好办公、交通、通讯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可考虑借鉴国外的有效作法,把政府列支的用于群众工作的部分经费改为群众团体发展资助基金,并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间接规范工青妇组织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党的群众工作。

总之,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工青妇工作,更好地发挥其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加强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客观需要。工青妇工作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认真研究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不断寻找新办法,探索新路子,总结新经验,努力开创工青妇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