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唯物史观

时间:2022-02-17 10:55:00

导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唯物史观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唯物史观

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是科学思想赖以形成的前提。一种思想能不能称得上是科学思想,基本前提在于其世界观、方法论是否科学。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新的挑战和新的历史使命,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的历史性课题,解决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切实做到执政兴国的重大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性深深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唯物史观,是对唯物史观的坚持和运用、继承和发展,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深入分析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唯物史观深厚底蕴的丰富内涵,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其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严谨性和系统性,提高和增强学习贯彻它的自觉性。

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的准确体现

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首要的大事是确定执政兴国的基本出发点。这个出发点从现实社会生活的层面上讲,必须使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满足人民的需要。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穷更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就必须发展生产力。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进步的最终动力是生产力,列宁说;社会关系决定于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于生产力,即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在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时。首先运用和阐发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指出“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们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不同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为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了广阔的道路。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如果它们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那就必然要发生调整和变革。

按照唯物史观原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回答什么是“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的问题。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由此可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我们党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解决执政党建设问题的准确体现。执政党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共产党人应当自觉地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为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唯物史观关子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辩证关系基本原理的创新体现

从广义文化的概念理解“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含义,文化则包括了物质生产、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文明进步,这是执政党的全部历史责任。从狭义文化的概念理解“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含义,应该理解为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基本原理的创新体现。在阐述“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科学内涵时,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基本原理论述了两个文明的关系,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全党同志必须全面把握两个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阐明两个文明相互关系并定义了发展先进文明的概念基础上;阐述了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科学内涵:“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提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科学地回答了包括科学在内的社会意识的发展方向同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相互关系问题。一定社会的文化是由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所决定的,同时又对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先进的文化可以促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腐朽没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甚至把它拉向后退。我们党一贯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就是一贯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文化建设,二是思想道德建设。我们党要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首先就要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的代表。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党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一系列战略、策略都体现了这,点。其次,我们党要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还必须成为先进思想道德的代表。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理论观点,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道德观念,正是体现了我们党的先进性。党必须运用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制度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为科学技术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充分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打主动仗,使整个文化建设得到健康发展,进而保证和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的充分体现。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究竟代表什么人的利益问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必须切实回答的根本问题。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物史观认定的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社会大多数成员的总和,在阶级社会中包括所有促进社会发展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不同的国家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构成,但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原理的含义是,在参与历史活动的一切人中,人民群众对于历史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出发,认为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而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方式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承认历史上杰出人物的重要作用,但认为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只有人民群众,首先是占人口大多数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正是从这一基本原理出发,同志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立党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的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按照党的宗旨和建党原则,阐述了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科学内涵: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