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

时间:2022-02-17 10:47:00

导语:略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略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在其丰富内容中蕴涵着的根本立场、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就是它的精神实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对于深入理解、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三个层面作一个初步探讨。

一、从理论主题层面把握: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

理论主题又叫根本问题或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指贯穿于一个理论体系始终、带有关键性和全局性的理论问题,抓住了理论主题,就抓住了一种思想理论的根本和整体,抓住了它的宏观精神实质。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在邓小平看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极其重要、然而又是我们以前没有完全搞清楚的问题。他反复思考、深人研究这个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从而深刻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科学地概括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从而指明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主题。首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同志指出,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但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需要深化。他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在继续前进,我们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也要不断继续下去”。要大胆探索,“特别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前进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同时是由先进文化引导的,是由人民群众推动的等基本原理;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互促进的过程,从而全面而深刻地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本质要求。其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在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上,强调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要始终成为“两个先锋队”、“一个领导核心”、“三个代表”的总目标,赋予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指导思想和任务以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在如何建设党的问题上,提出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提出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一定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一定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回答,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二、从地位作用层面上把握: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

十六大报告深刻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以最凝练的语言道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地位作用,揭示了它的精神实质。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深刻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立党建党中的地位作用。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是走在中国社会发展前列的先进的党。党的先进性最根本的体现,就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的一切活动、一些事业,乃至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都在于这“三个代表”。离开了先进生产力,或者不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共产党的性质就要发生根本性变化,也就失去了立党的物质基础;离开了先进文化,或者不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共产党的性质就要发生根本性变化,就会迷失前进方向;不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的性质也要发生根本性变化,就会蜕化变质,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会出现挫折和失败。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深刻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执政兴国中的地位作用。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赋予的、人民赋予的。我们党能够执政、并且能够执好政的基础,从根本上来说,就在于能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执政的内容和任务,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社会发展;就是要不断建设和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四有”公民,弘扬民族精神;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深刻揭示了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动力作用。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战胜曾经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国内外敌人,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之所以能够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取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之所以经得起各种风浪、磨难的考验,就在于我们党能够始终从根本上促进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此带来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在于我们党能够推动中国文化的进步,由此带来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就在于我们党能够切切实实地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这是我们全部力量的源泉所在,也是我们不断成功和发展的奥秘。

三、从根本要求层面上把握:与时俱进、先进性、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

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三句话,言简意赅,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从实践上看,它提出了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总纲;从理论上看,由于它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最精华、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提炼出来,化为贯彻的根本要求,因而它又深刻地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精髓”又称“活的灵魂”,是指一种理论体系中贯通一切、支配一切的根本特点和属性。列宁和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称作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后来,邓小平把实事求是称作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髓;在十五大报告中,同志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称作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再到后来,当与时俱进的指导作用凸显出来的时候,同志又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称作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思想路线,称作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或活的灵魂,从而使党的思想路线和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观获得了全新而完整的表述。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党更是鲜明地把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起,称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这是因为:第一,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的逻辑起点。从“三个代表”的提出看,它是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同志走上中央主要领导岗位的13年间,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日新月异,改革浪潮风起云涌,知识经济迅速崛起;苏东剧变,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红旗落地,政党舞台起伏跌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困难、矛盾和问题。同时,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两大变化,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八十多年历史发展所取得的全部胜利、成就和进步;另一方面,又集中地反映了我们党今天所面临的全部挑战和考验,对党自身提出许多新的问题。于是,同志关于与时俱进的一系列论断逐渐提出,与此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始形成。第二,与时俱进突出了“三个代表”所体现的时代精神。从“三个代表”的内容看,“三个代表”的三句话,强调了“始终”和“先进”两个词,这两个词,鲜明地体现了“三个代表”的时代精神,决定了我们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与时俱进。否则,我们将落后于时代,将难以始终代表先进。从这种意义上可以说,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孕育和催生了“三个代表”,“三个代表”的丰富内涵,又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坚持与时俱进,才抓住了“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第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决定性因素。同志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第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告诉我们,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既然社会时代、社会历史、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那么,我们就应和着实践的节律,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立于时代的潮头,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把思想理论不断推向前进,把我们党自身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它告诉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就要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它告诉我们,要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先进性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第一,“三个代表”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它从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进步的高度,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内涵和真谛。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基础和根本标志。它体现了党的阶级基础和历史使命的先进性。表明我们党从诞生起,就是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进步、推动生产方式变革、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中流砥柱和决定性力量。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先进性。表明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文化建设,这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先进性。表明我们党无论搞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还是搞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代表和满足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总之,党的先进性从根本上讲,就体现在“三个代表”上。党是否切实坚持了先进性,也要以“三个代表”为标准来衡量。第二,坚持党的先进性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和生死存亡。一个政党能否始终保持自己的生机活力,能否长期执政,归根到底,在于能否与时展方向和趋势相吻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坚持自己的先进性。苏联、东欧共产党垮台的教训,集中到一点,就在于丧失了先进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紧紧抓住了先进性这一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从经济、政治、文化动态发展角度,阐述了党的先进性的本质含义以及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从而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真谛。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第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了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规律。本质和规律是同等程度的范畴。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部联系。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列宁说:规律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认识事物的本质就是认识事物的规律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个论断就体现了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性。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执政为民是其中最基本的规律。它揭示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切剥削阶级政党,都是代表剥削阶级利益,剥削阶级政党的本质决定了它们必然是立党为私。它揭示出,政党、政权兴亡的决定性因素是人心向背。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对中外政党特别是共产党执政的兴亡规律的重要总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中国历史上一个个王朝的覆灭,世界历史上一个个不可一世大帝国的崩溃,当今世界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的下台,都与人心向背的变化有着决定性的关系。它还揭示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我们党正是通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我们党正是相信、依靠人民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才带来了政权的巩固,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如同志所说:“我党8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始终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第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最高表现,鲜明地体现了执政党与人民群众之间本质的价值关系,回答了共产党执政是“为了谁”、“为谁服务”、“满足谁的需要”的问题。这一价值观包含了相互联系的三方面内容。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执政党价值观的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一百五十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无产阶级的政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八十多年来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实践,这是我们党成功执政的根本经验。二是,努力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执政党根本的价值取向。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的出发点和归宿。同志曾经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同志指出,“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三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执政党的最高价值标准。邓小平提出了著名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指出要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他还提出,党应当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判断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最高标准。同志指出:“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最高标准。”人民利益这一最高价值标准,就是“三个有利于”标准在执政党建设和各项实际工作中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