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政党现代化研究
时间:2022-12-05 05:21:00
导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政党现代化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十7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作用。”同样,他在“七一”讲话中也曾经指出:“我们要站在时代的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同志的论断,指明了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双重任务:一方面要以自己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实施正确的领导,以保证现代化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必须不断改革执政方式以适应领导现代化进程的需要。中国共产党要真正成为“三个代表”的先进政党,必须顺应潮流,适应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需要,适时调整自身的结构和运作,以便更科学、更有效地影响政权的运作。
一、执政党的现代化
(一)执政党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执政党的现代化,就是执政党适应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需要,适应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而使自身结构、功能、机制和活动方式不断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过程。我们党的现代化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要从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党的建设模式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党的建设的模式,应立足于以下3个方面:第一,执政党的现代化建设,与其执政地位、作用和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政党都不可能从开始建立就拥有在任何情况下都绝对适用的模式,随着社会结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变迁,以往党借以对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进行领导的体制、机制、理论基础、方式方法,以及党自身的运作方式,都需要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做出相应的变革。这将成为给当代执政党建设带来巨大变革要求的革命性因素。第二,执政党现代化的目标应着眼于21世纪中国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文明,党的现代化才能真正适应现代化政党的大趋势。第三,对党的现代化建设的研究必须超越自我体系。在研究中必须坚持既开放又务实的观念与态度,摒弃只注重阶级实质的差别或简单化的比较,而忽视全面的多视角的具体分析研究,应大胆吸取、借鉴、移植世界各国政党经验中蕴含和体现人类政治文明的合理内核,将党的现代化置于更科学和文明的基础上。
从革命党到执政党,从领导计划经济到领导市场经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时代特征和客观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社会转型带来的价值观念变革、社会关系重组、社会利益分化、新兴阶层的兴起,以及参政要求的提高,都对政治体系提出新的要求,使既有的政治权力和政治结构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能否推动社会现代化,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的现代化。因此,处于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的中国共产党,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深化包括党的领导体制的改革以及党自身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执政党建设与现代化发展之间的有效互动已经成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这个机制产生持久效能的关键是党要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全面实现党的现代化。从现代政党发展的角度来看,应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从目前中国社会政治构架来看,党内民主和国家民主构成社会主义民主的两个方面。但是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决定了执政党党内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程度。党的大事也是国家的大事。党内重大问题能够民主决策,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就有了可靠的基础。因此,党内民主先行于人民民主,是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关键,党内民主不健全,其他民主形式都会名存实亡。发展党内民主是多层次、多方面、多途径的,是以实现党的纲领为目的,以引导保护、发挥积极性为出发点,紧密结合党组织的职能和党员的权利、义务而展开的。同志在十7大报告中对新的历史时期发展党内民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第一,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首先,要积极推进党内选举的民主化,使党的各级领导机关的产生和领导干部的选拔真正建立在民主原则的基础上。其次,要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民主渠道,推动和促进党的领导工作民主化的发展。
第二,不断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民主化是党内民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决策科学的前提。要在党的重要方针、政策、制度、决定的形成机制中,把“以多种形式与党员商量,广泛征求、征集党员意见”作为一个重要环节和重要内容,并以严格的制度加以规定和确认。要让参与决策的人畅所欲言,充分发表意见,把各种不同方案都讲出来,在民主的基础上实行正确的集中。
第三,切实加强党内监督。健全党内监督制度,首要任务是改革调整现行的监督领导体制,保证对权力监督制约的实效性。在现行的监督领导体制下,各级纪委既是同级党委的被领导者,又是同级党委的监督者,从实践效果看,这种监督体制弱化了对权力的制约。监督者必须同被监督者的权力、地位相等,才能有其独立性、权威性,才能实现对监督对象的制约。因此,必须对现行的监督体制进行改革调整,建立起与同级党委平行的党内监督机制,实行党的各级纪委直接受上级纪委领导,并对其负责的垂直式监督领导体制。
2.党政关系法治化:体制改革和社会全面进步要求政党制度进行党政关系的调整,党对国家的领导体现于执政权的有效实现,党的执政方式必须要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和法治化的要求。国家权力源于人民意识,在执政过程中,政党发挥的是领导作用而不是替代作用。国家意志可以视为政党意志与人民意志的统一,但其本质仍然是人民意志,而非政党意志。党的领导权主要体现为3种方式:一是通过将其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获得法律的形式实现对国家事务的政治领导,行政、司法机关及社会团体以遵守法律的形式与政党形成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二是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干部,通过干部落实党的政策主张;三是通过设在各机关、组织中的党组织及党员的表率作用和监督保证作用,贯彻党的政策主张。
执政党实行依法执政要有宪法和法律依据,但客观地说,目前执政党依法执政所能依据的主要是规范国家运作形式的法律规定,只靠这些法律还解决不了执政党如何领导国家政权运作的法律依据问题,也难以有效地避免执政党不规范的执政行为。为此,应尽快考虑制定党政关系法,通过科学地界定执政党对国家权力机关领导权限以及领导方式,把党同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相互关系,把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具体原则与方式,以及如何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等方面的内容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从法律的制定上保证执政党对国家权力机关实行依法领导和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3.党务管理的科学化:第一,在党务管理中要积极引入和运用现代科技的新成果、新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党的工作的科学性。在党的各级组织中进行决策时,可以运用系统工程的运筹学理论和系统方法的优化原则、整体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可靠性原则、预测性原则,以增强决策的正确性;在党员干部队伍管理中,可以运用系统控制论的原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提高管理的预见性、规范性、科学性;在党员教育中,可以利用各种先进的影像技术、传媒技术来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质量;在党风治理中,可以运用控制论基本原理和方法,标本兼治,探索和形成切实有效的党风建设新途径。
第二,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与市场机制相融合,坚持科学可行的原则,大胆借鉴、引入市场经济机制中有利于增强党的活力、有利于党建总目标实现的原则、方法,这是党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把市场经济效益原则引入党建工作中,坚持效益、效率观念,实实在在地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抓党建,摒弃形式主义。衡量党建优劣成败的标准是看党建工作是否为国家的全面建设做出了贡献,是否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否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把竞争原则引入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引入干部管理,就是要实行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陈规陋习;祛除“裙带作风”、“长官意志”乃至“买官卖官”等封建制度的残余影响。通过竞争,优胜劣汰,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把自主性、平等性原则作为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准则。这有利于在党内形成民主与平等的氛围。党内生活活跃的关键在于党员都关心党的生活,这就必须要培养党员平等的观念,倡导党内事务分开化。把平等性、自主性引入党内政治生活,能有效激发党的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主人翁意识,克服“一言堂”、“家长制”等现象,从而增强党的生机和活力,更好地贯彻民主集中制。
4.自身建设的开放性: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我们几乎对所有外来的东西都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一概排斥,从而使自己变得日益狭隘封闭、教条僵化。改革开放以来,旧的思想观念仍紧紧地束缚着党的建设。其实,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包括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乃至政党建设方面的都应该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都可以而且应该互相借鉴。在政党建设方面,我们应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善于向朋友和对手学习,敢于大胆借鉴和吸纳国外政党建设的合理因素和营养成分,探索现代政党的发展规律。因为一个封闭的党是经不起任何政治风浪的。我们既要总结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也要研究资产阶级政党的历史,各国政党的活动既有各自的特殊性,也有其共同的规律,我们在坚持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的同时,不应该把一些共性的东西说成是资产阶级政党的,把相当一些属于全人类共同的政治财富都划归到资产阶级政党的名下,.从而使自己的理论空间变得狭小、堵塞,这对我们党的发展和党的现代化建设是有害无益的。
二、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
(一)实现党的执政方式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共产党执政的实践证明,一党长期执政,其执政的合理性不仅取决于它代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同时也取决于执政方式的合理科学和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认可。不能简单地认为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人民的支持。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执政方式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必须明确,要真正建立起科学的、现代化的执政方式,需要经过长期不断探索,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市场经济建立起来以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新的执政方式一时还难以建立和完善,这就使得党在实现对国家和社会领导的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协调的地方。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已经向现代化大步迈进,作为执政党,必须首先实现执政方式的现代化,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和活动方式。这是我国现代化深入发展必须提出的、也是必须认真加以解决的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实现党的执政方式的现代化是党的执政规律的内在要求。实现党的执政方式的现代化要坚持和体现民主原则,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也就谈不上党的执政地位的长久巩固。坚持民主原则是政治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党的先进性的基本要求,更是“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实现党的执政方式的现代化,就是要建立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最及时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要求的制度和体制,能够通过科学的途径和方式,集中全体人民和全党的智慧,整合各阶层和群体的利益,使执政党进行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实现党的执政方式的现代化要坚持中国特色。我们建设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善党的领导,实现执政方式的现代化,必须处理好吸收借鉴与保持中国特色的关系。改善党的执政方式,是实现党发挥作用方式的现代化和科学化,而不是削弱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所以,必须坚持党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能把党的执政方式的现代化错误地理解为西方国家资产阶级议会政党政治化。实现党的执政方式的现代化,要处理好党的执政方式中制度变迁、体制创新与党的自身建设传统方式的关系。实现党的执政方式的现代化,主要是进行党的领导制度的改革创新,但是制度建设无论如何重要,也不能只顾一点而不及其余。
(二)实现党的执政方式的现代化,是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历史重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对于我党在新世纪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新时期实现执政方式的现代化必须科学配置执政党与政权的职能。我国执政党与政权的职能配置内容大致如下:第一是反映民意与利益综合职能,具体表现为执政党制定纲领政策职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把人民的具体利益要求、现实困难等整合成为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及政策。第二是政治灌输与教育职能,具体表现为执政党对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进行政治意识的教育,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把党的认识转变为人民的认识。第三是政治录用与遴选干部职能,具体表现为执政党对干部的培养、调配和推荐功能。第四是监督服务职能,即执政党组织群众对党员干部、国家机关以及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服务的功能。
2.新时期实现执政方式的现代化首先是执政方式运行的法治化。第一,执政方式运行的法治化意味着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至高无上,执政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它必须是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典范,其行为依据和活动空间都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范。第二,执政方式运行的法治化客观上要求执政党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实现其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执政;党要尊重和支持人大依法行使其职权;党关于国家事务的重大决策提交全国人大经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党依法向人大推荐国家机关重要干部;规范执政党在国家权力机关内的政治活动内容与方式等。第三,执政方式运行的法治化意味着以明确完善的法律来界定科学分工的党政职权及其运行的程序。这样,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不是国家与社会各项具体事务的直接管理者,而主要是在法律的范围内履行其纲领政策功能、组织功能、教育与灌输功能等,从而实现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三、执政党的现代化与执政方式现代化的关系
党的现代化和执政方式现代化是新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全面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途径,民主政治是它们的核心内容。党的现代化是内容,执政方式现代化是外在表现形式,没有党自身的现代化,就谈不上执政方式现代化。党的现代化通过执政方式现代化起作用,执政方式现代化是党自身现代化的必然结果。
(一)党的现代化是执政方式现代化的前提和保证。判断一个党的执政方式是否科学;最根本的是要看这种方式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规律。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没有科学的理论就没有正确的行动。只有以党的现代化为基础,构建关于执政方式系统完善的理论,才能形成一整套具体的制度而指导党的领导实践。党的执政方式只有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现代化的要求确立,其运行机制才能符合民主、科学、高效的原则,与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等的各项制度有机结合,相互协调、互相促进,才能表现出较高的制度化、现代化水平。
(二)执政方式的现代化是党的现代化的客观要求。由于中国共产党既是工人阶绿政党,又是13亿人口的执政党,这一双重身份要求共产党必须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以自身的现代化实现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在客观上就要求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以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实现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实现党的领导的现代化,要在许多方面根据党的现代化的要求重新进行分析认识,进行一次党的观念上的解放,从政党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的角度,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阔胸襟,拓展自己的理论空间和视野,构建执政方式的理论体系,以恰当的方式准确、全面、及时地代表和表达民意,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三)党的现代化和执政方式的现代化都是“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同志的“三个代表”理论从根本上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与党的现代化、执政方式现代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一个新的理论高度上达到了中国社会现代化与党的现代化、执政方式现代化的有机统一。这就要求:一方面党要坚定不移地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党也要正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给党自身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自觉地改革和完善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要求的运作机制和执政方式,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和执政方式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否则,我们党就无法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肩负起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也就无法做到“三个代表”。
《决策探索》
- 上一篇: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探索
- 下一篇: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