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党的生命与党的“三性”

时间:2022-12-05 05:07:00

导语:论党的生命与党的“三性”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内容提要: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一表述深刻地揭示了党的先进性、阶级性、群众性的“三性”特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生命本质属性。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之魂,党的阶级性是党的生命之根,党的群众性是党的生命之本。它们三者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于党的建设全过程,是党的性质、纲领、宗旨的本质体现。深刻理解党的“三性”特征以及对党的生命本质构成的特殊价值,对于深刻理解同志“三个代表”和“两个不断”重要思想有着巨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共产党党的生命先进性阶级性群众性

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一精典表述,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阶级性、群众性的“三性”特征,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内在的本质属性,是共产党的生命所系,关系党的兴衰荣辱、生死存亡。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三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对于理解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七一”讲话精神,特别是理解同志关于“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的论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党的先进性──党的生命之魂

党的先进性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本质体现。现代政党政治表明,政党的先进性问题是事关一个政党兴衰存亡的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所谓政党的先进性,就是它较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社会利益集团所表现出的突出优势或长处。有了这种优势或长处,才能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凝聚人心,积聚力量,取得“代表”资格,从而带领本阶级(或阶层、利益群体)的群众为实现该政党的政治目标而奋斗。一个没有先进性的政党,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不可能有对历史发展起进步作用的重大价值。

共产党的先进性,深刻反映着工人阶级政党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共产党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先进的工人阶级的政党。共产党的先进性,深刻反映着工人阶级政党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马克思、恩格斯在其为人类社会历史上诞生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同盟”所撰写的纲领──《共产党宣言》中,旗帜鲜明地论述了共产党的先进性特点:共产党由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它“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①

列宁非常重视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并指出革命理论对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作用。列宁指出:党是阶级的先进觉悟的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在《怎么办?》一文中,列宁有两句著名论断:“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这一论断极其深刻地阐明了革命理论与革命运动、与党的先进作用发挥的辩证关系。列宁认为,没有革命理论,革命派就会失去其生存的权利,而且迟早注定要在政治上遭到破产。

同志多次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按照布尔什维克的理论和风格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人认为,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其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党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作为自己最高行动纲领,并带领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为实现其根本利益而奋斗。

同志在“七一”讲话中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判断工人阶级政党先进性和阶级性的根本性标准。他深刻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主要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显然,这是判断党的先进性和阶级性的主要标准。这一论断与列宁在1920年8月提出的,“确定一个党是不是真正工人的政党,不仅要看它是不是由工人组成的,而且要看它是由什么人领导以及它的行动纲领和政治策略的内容如何”②的根本标准,是完全一致的。由此同志指出:“能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符合党员条件,是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这是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保持先进性的必要条件。

同志在审视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我们党在新世纪的历史使命和任务,分析了在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继续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以确保党的先进性之后,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成为新世纪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为新世纪党的建设和加快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新世纪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它从更新的高度,更深的层面上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内在本质,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它体现在党的全部实践之中;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它与每个不同的时代特征相连;党的先进性是发展的。它体现在党领导的轰轰烈烈伟大事业中。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的前提和基础;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的精神力量和保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的出发点和归宿。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它为新世纪永葆党的先进性提供了价值标准和行为价值导向。因此,“三个代表”要求,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与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一致的。同志号召: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并把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统一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统一于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二、党的阶级性──党的生命之根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是它的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征之一,就是它的阶级性。所谓党的阶级性,就是中国共产党以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政党观,政党都是代表一定阶级或阶层或利益集团的利益,并为实现共同政治目标,按一定的组织原则和程序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是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的、以工人阶级作为自己阶级基础的政党。共产党的先进性,首先是以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为基础的。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它既是社会先进生产力的物质载体,也是先进思想文化的物质载体;既是历史上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也是历史上最后的一个阶级。它的最终历史使命,是解放全人类,最终解放自己。这是因为无产阶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私有制和私有观念的天然对立物。它的最高利益和最高理想,是消灭一切剥削阶级,消灭私有制,建立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③可见,无产阶级的这一阶级特性,决定了共产党必须以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否则它不仅失去了代表全体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且也失去了代表全体劳动人民利益的资格,也就自然而然地失去作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的阶级基础。

坚持共产党的无产阶级阶级性的实质,就在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同志深刻指出:我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具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等品格。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为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和组织基础。

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后,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以及社会经济大发展后,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作为工人阶级的对立产物──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阶级的实体已经被消灭了,那工人阶级自然也不存在或者至少也失去了其存在的实际价值了。以此来否定党的阶级基础,否定党的阶级性。这在理论上是荒谬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

首先,中国的工人阶级队伍是不断壮大的。中国的工人阶级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而产生的。到19世纪未,我国的近代工人大约只有十几万人。随着资本主义民族工业的发展,到我党建立时,大约已有200多万产业工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我国的工人阶级队伍已发展壮大到800多万人。根据全国统计摘要显示,到1999年底,全国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城镇职工已有2.1亿多人。其中公有制企业职工大约1亿人、城镇企业职工1.1亿人。这还不包括进入大中城市就业的几千万“农民工”(实质上也是工人)。今后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必然还有大批的农民要不断转化为工人,从而使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其次,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在不断发展。中国工人阶级不仅具有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共同的优点和特点,而且还有自己的一些特殊优点。在中国,没有产生工人阶级的贵族,因而最团结;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和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曾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因而富有革命的彻底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大大增强了工人阶级科技文化素质。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仍然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基本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物质文明和现代精神文明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他们是改革和建设的主力军,是党的执政和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坚持、巩固和发展的最重要的阶级基础和政治保证。

第三,中国工人阶级在没有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之前不可能消亡。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没有完成,工人阶级就有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就不可能退出历史舞台。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虽然作为对立的阶级一同产生,但是,资产阶级的消亡和工人阶级的消亡的条件是不同的。工人阶级作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使其在工人阶级夺取政权并对民族资产阶级进行革命性改造的过程中被消灭,阶级斗争不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但是,国际资产阶级仍然存在,国内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仍然存在,不可能像消灭资产阶级那样给予消灭。新的资产阶级分子还会产生。工人阶级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将是一个长时期的艰巨的任务,社会主义制度仍然有被复辟的危险性。因此,不能简单地去理解资产阶级的消灭工人阶级就必然要随着消亡。推翻资产阶级旧政权,摆脱剥削制度,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一起当家作主人,这只是工人阶级解放的第一步。工人阶级还须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大发展,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和丰富的精神食粮,才能逐步实现更加美好的社会。

正如同志所指出的,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日益提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也在发展,党的阶级基础不断增强。“中国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一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对我国工人阶级作出的科学论断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因而也是不能动摇的。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工人阶级的阶级性,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既然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为什么还要让一部分工人下岗失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市场竞争的加剧,必然会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不断淘汰落后的生产力。在改革的攻坚阶段,由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也会产生一部分劳动力的转移,造成工作岗位发生变化,这是必然的,无法避免的。这对一部分工人群众来说在短期内会产生一段时间的阵痛,甚至对某些工人群众的生活带来不稳定。这是改革中必须付出的代价。这并不意味着党就失去了先进性,失去了党的阶级基础。正如同志所指出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些工人群众的工作岗位发生变化。这并没有改变我国工人阶级的地位,而且从长远看有利于提高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发挥工人阶级的优势。”因此,我们必须从全局上、战略的高度上来认识这一问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讲大局、讲团结、讲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而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人翁作用。

三、党的群众性──党的生命之本

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是党的建设一个重大课题。所谓党的群众性,一是指党的组织成员来源的广泛性、多样性;二是指党与群众关系的特殊性。中国共产党不仅来自人民群众,而且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我们党要始终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要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既是对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和巩固党的工人阶级的阶级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

党的阶级性、先进性是建立在广大群众性基础之上的。党和工人阶级只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小部分,而非工人阶级出身的人民群众,例如农民、知识分子等,则占了社会群体的大部分。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没有人民群众中的优秀分子源源不断的参加到党内来,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党的发展壮大就成了一句空话。

建设一个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建党原则。从理论上看,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家早有明确的论述。恩格斯在1881年7月写的《工人党》一文中,就非常明确地指出:“其他阶级的开明人士(他们在英国不像人们要我们相信的那样多)可以加入这个党(指英国工人党,作者注),甚至在证明了自己的忠诚以后,可以在议会里代表这个党。这在各地都是如此。例如,在德国,工人的代表并不是在每一场合下都是真正的工人。”④列宁也指出过,看一个党员是不是真正工人政党,要看由什么人领导以及它的行动和政治策略的内容如何。⑤

早在1939年10月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就明确向全党提出了“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塞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目标和任务。

关于“三个代表”、在“七一”讲话中关于“四个成为”和“两个不断”的重要思想,为新世纪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工人阶级的、先进的、广大群众性的、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从我们党的建设实践上看,把党建设成一个广大群众性的党是中国革命任务和基本国情提出来的迫切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种思想理论都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无论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现代化建设时期,都必须依据中国国情和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探索如何建设工人阶级先锋队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建党的探索过程中,必须解决三个关键性问题:

第一是要不要农民。中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是中国国情中最基本的要素和最大的特点,是中国式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基础和突破口,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突破口,也是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基石。我们党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的革命道路,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必然有大批的农民加入到共产党内来。1928年就在《井岗山的斗争》的汇报中提到革命根据地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份的党”。当时的实际情况是:1928年工人党员在党员中的比例占10%,到1929年占7%,1930年则减少到5.5%,而农民出身的党员占75%。对于这一问题当时在党内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和尖锐的斗争。在党内“左”的思想影响下,有些共产党人或党的组织提出了“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加入共产党”的口号。共产国际在我党“六大”前后,也出现过“唯成份论”。“有不少党部把非无产阶级非半无产阶级出身的成份,无差别地当作阶级异已分子和暗探一样对待”。⑥这一问题一直到1935年的瓦窑堡会议上才最后解决。党的瓦堡会议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他应该大量吸收先进的工人雇农入党,造成党内的工人骨干。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因此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不问他们的阶级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共产党。一切在民族革命与土地革命中的英勇战士,都应该吸收入党,担负起党在各方面的工作。”⑦这个决定,充分体现了从思想上建党而不是从成份上建党的重要思想,为党的发展壮大和革命事业的成功提供了组织保障和政治支持。

第二是要不要知识分子。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参加到抗日革命队伍中来。这时党内、军内都出现了“恐惧知识分子甚至排斥知识分子的心理。许多我们办的学校还不敢放手地大量地招收青年学生。许多地方党部,还不愿意吸收知识分子入党。”因此,1939年12月1日,党中央和同志专门向全党发出了“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号召,指出“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中央要求各级党委和全党同志,“严重地注意这个问题。”⑧随后又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强调:“革命力量的组织和革命事业的建设,离开革命的知识分子的参加,是不能成功的。”事实上,从共产党的创建到当代,党的领袖人物,绝大多数都出身于知识分子。正是由于他们的理论创造和革命实践努力,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不朽功勋。即使在阶级斗争中的狂热年代里,还发出了“老九不能走”的呼声。对知识分子问题的科学认识,直到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指出,我国的知识分子“总的说来,他们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因此也可以说,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他们与体力劳动者的区别,只是社会分工不同。从事体力劳动的,从事脑力劳动的,都是社会的劳动者。”这是党对知识分子政策的一个具有纲领性意义的讲话,标志着知识分子阶级属性问题得以真正解决。随着科技的大发展,知识分子在工人队伍和党的队伍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此将大大提高工人阶级和全党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增强党的生机和活力。

第三是要不要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这是一个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争论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六个社会阶层”。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践者和受益者。他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在自己先富起的同时也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同志指出:“把新的社会阶层中具备共产党员条件下的优秀分子吸收到我们党内来,符合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也有利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⑨

允许农民、知识分子(建国前的)和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意味着党的成份多样化,党的群众性不断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党的性质,但不是决定性因素,也不会因此影响党的先进性。看一个人是否真正入党,不仅要看组织,而且更要注意思想上入党,要看党的纲领、理论、路线是否正确。允许工人阶级之外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这是我们党有信心、有力量的表现。

有人说讲党的“群众性”就意味着否定党的阶级性,建设“全民党”,非也!列宁明确反对“全民党”的建党路线。他非常明确地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甚至先进阶级,即无产阶级,也不能建立一个包括整个阶级的政党,更不用说包括全体人民了”。⑩他强调,党只能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否则,党就失去了自己的阶级性和先进性,不成其为无产阶级政党了。世界政党政治表明,任何政党都不可能成为全民党而抹煞自己的阶级属性。因为任何政党都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一定的利益集团的,而不可能成为全民党。虽然有的政党出自自己的特殊利益而自称是全民党,其实不过是欲盖弥彰而巳。

四、党的先进性、阶级性和群众性的辩证统一

党的先进性、阶级性、群众性互为条件、相互联系、互相促进,它们统一于党的建设的全过程,也统一于党的现代化进程之中,是党的性质、纲领、宗旨的本质体现。

党的先进性是建立在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和群众基础广泛性基础之上的。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其先进性始终以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为坚定的基础。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在发展,党的先进性也必然增强。我们党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先进性也必然以人民群众的巨大创造力和旺兴的生命力为坚实的基础。随着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日益提高,党的先进性同样必然增强,这就为永葆党的先进性创造了十分重要的条件。

党的阶级性、群众性必须以党的先进性为前提。没有先进性的党,就失去了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核心价值,它就不可能是真正的工人阶级政党,也不可能真正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所以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既从形式上也从内容上突出了党的先进性,对增强党的创造力和凝聚力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持,为我们党今后建设成为“两个先锋队”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重要保证。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二版,第1卷,第285页。

②⑤《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中文第二版,第39卷,第24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二版,第2卷,第26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第19卷306页。

⑥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2?1933)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第613页。

⑦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4--1935)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1版,第620页。

⑧:《大量吸收知识分子》(1939年12月1日)

⑨《学习、研究、参考》(京)2001、10、12

⑩《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中文第二版,第11卷第362-3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