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邓小平应对国际风云变幻的战略和策略方针
时间:2022-04-17 01:38:00
导语:试论邓小平应对国际风云变幻的战略和策略方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冷静观察、稳住阵脚、韬光养晦、决不当头的战略方针,是邓小平从1989年3月到1990年这段非常时期提出的,这条战略方针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和中华民族斗争智慧的结晶,它充分体现了这位大战略家沉稳坚毅、刚柔相济的伟大品格和中华民族历史伟人的独特风采。
战略,是一种对策选择,是政治家在历史转折的重大关头的一种趋利避害的选择。在重大历史关头,做出什么选择,取决于政治家的胆识,魄力、经验和智慧。邓小平这一方针是在特殊的国际环境下,做出的适应特殊环境的应对决策。
一、战略方针的提出
1989年前后,世界局势出现了大转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发生了严重的政治风波;西方反华势力对中国施加压力。一时间,世界上刮起最嚣张的反社会主义的风潮。面对这最严重的形势,中国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既能顶住西方大国的巨大压力,又能不丧失难得的发展机遇,显然事关重大,对此,邓小平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韬光养晦、决不当头的战略方针。
冷静观察,是分析风云变幻国际形势的前提。邓小平一再告诫全党,对形势的分析“要冷静、冷静、再冷静”①。要通过冷静观察,全面准确把握形势:第一,他认为“东欧的事情对我们说来并不感到意外,迟早要出现的”。一是因为“问题首先出在内部”②。二是西方国家到处“煽动动乱,实际上是搞强权政治、霸权主义,要控制这些国家,把过去不能控制的国家纳入他们的势力范围”。邓小平认为“看清了这一点,就有助于认清问题的本质”③。第二,他认为“现在的问题不是苏联的旗帜倒不倒,苏联肯定要乱,而是中国的旗帜倒不倒”④。而中国由于“我们的基础好,是几十年打出来的”⑤,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又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这样一个国家随便就能打倒了?不可能,不但国内没有人有这个本领,国际上也没有人有这个本领。”⑥第三,国际局势对中国的影响,虽然有消极、严峻的一面,但“不能看成一团漆黑,不能认为形势恶化到多么严重的地步,不能把我们说成是处于多么不利的地位,实际情况并不尽然。世界上矛盾多得很,大得很,一些深刻的矛盾刚刚暴露出来,我们可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要善于把握”⑦。邓小平紧紧抓住问题本质,在不利中看到有利,在困难中看到光明,这种全面而辩证的形势观,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增强了信心和勇气,也为我们的外交斗争指明了方向。
稳住阵脚,是保证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政治基础。只有稳住阵脚,才使中国以不变应付万变。早在苏东剧变初起,邓小平就及时提醒全党,苏东混乱不可避免,中国要稳住阵脚。首先是要坚持社会主义不动摇。中国“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谁也压不垮我们。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⑧其次是要“认真地真正地把改革开放搞下去。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希望。”⑨邓小平认为,只有通过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国家才能一步步富强起来,人民生活才能一步步改善”⑩。这样人民才会真正拥护我们,中国才会真正稳住阵脚。
沉着应付,是我们面对国际风云变幻的策略原则。苏东剧变后,冷战虽然结束,但个别西方大国的当政者,从冷战思维出发,把中国看作是最大的潜在对手,继续采取各种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和强大。邓小平认为,对待这种情况,感情用事不行,草率从事不妥,遇事要沉着应付。他一再指出,对严峻的局势“我们要泰然处之,不受他们挑动”。⑾现在虽然西方国家对我们戒心很大,但“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要友好往来,朋友还要交,但心中要有数”。“过头的话不要讲,过头的事不要做”⑿。只有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地应付各种事变,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做到“有理、有利、有节”,才能抓住时机,变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
二、韬光养晦,决不当头,驾驭中国航船
从邓小平战略思想的内容、国际斗争成效来看,韬光养晦,决不当头,是在国际风浪中驾驭中国航船的一个关键问题。
韬光养晦,是中华民族传统政治智慧的一个经典表述,蕴含着丰富内涵。所谓“韬光”指掩藏志向、才华;所谓“养晦”,指卧心尝胆、隐居待时。韬光养晦与善于藏拙并用,内容更丰富。藏拙,即隐藏短处,不以示人。其常作为自谦、自慎、自警,其用意是说在逆境或不利情况下,既要善于掩藏、收敛自己的远大志向和斗争锋芒,又要注意不要把自己的弱点暴露给对手。
在国际风云突变、西方反社会主义势力一度甚嚣尘上的特殊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强调韬光养晦并以此告诫全党,这是在严峻的形势下争取和创造战略主动性的方针。其目的是:它既有收敛锋芒、含而不露的大智慧,又有卧心尝胆、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大韬略,可以说是把中国古代军事谋略思想运用于当今中国外交的一个范例。说明邓小平既有深厚的战略思想素养,又有丰富的中国古文化素养,是一位炉火纯青的大政治家和大战略家。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要韬光养晦,就必须“决不当头”。邓小平之所以把不当头作为一项根本国策.这是从中国政治家的明智的战略选择,又是当代历史教训的总结。首先,“当了绝无好处,许多主动都失掉了”。邓小平清醒地认识到:在东西方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和西强我弱的情况下出面扛旗当头,那就意味着中国将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进行全面的对立和抗衔,意味着中国将承担难以胜任的责任和承受更多的压力,意味着中国外交和中国发展的战略空间将大大缩小。这对中国和世界也都无益
其次,“中国力量有限,作用也有限”,“这个头我们当不起”。今天的中国作为政治大国,确实具有抗压的本事和向来不信邪的斗争风骨,但今天的中国毕竟还不具备制约西方大国霸权主义和影响国际局势的足够经济实力,今天的中国必须集中精力于自身的发展和壮大。而不去当头。
邓小平强调韬光养晦,决不当头,其基本精神即在于:不为国际风云的变幻而迷惑自己的前进方向;不为外部的挑动刺激而锋芒毕露分散自己的精力;不为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要求失去冷静的头脑,去承担力不胜任的负担,这样做是为了保证中国航船的正确方向。这是中国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可靠基石,是中国能够在世界上有所作为的现实途径,更是中华民族能够在21世纪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自己应有贡献的英明选择。
“只要历史证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够了,别国的社会制度如何我们管不了。”⒀邓小平的这一论断,可谓当代中国国际战略的至理名言,是驾驭中国航船的根本思想。
三、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保证中国21世纪的发展
杰出的战略家总是善于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总是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久远大计而思谋划策,运筹帷幄。正如古代先哲所言:“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城。”邓小平从中国的长远着想,深谋远虑,他他把中国跨世纪发展战略的实现看成是中华民族的久远大计,把发展经济看成是中国的大局和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他说,先把经济搞上去,一切都好办。现在就是要硬着头皮把经济搞上去,就这么一个大局,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他说: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大增长速度,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邓小平的这些论断包含强烈的机遇意识。长远目标和眼前目标结合。
世界历史进程表明,一个民族能否自强不息,善于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确是一个民族盛衰成败的关键所在,古今中外,抓住机遇,迎头奋发,落后可以一跃而为先进;丧失机遇,无所作为,先进也会沦为落后。在邓小平看来,机遇本身就是中国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的战略利益所在,命运悠关所在。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在国际斗争的风浪中,在处理中国同西方大国的矛盾冲突上,非常注重沉着应付,举措得当,反对感情用事,锋芒毕露,非常注重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斗争精神与斗争艺术的统一。邓小平既善于斗争,又懂得妥协;即把握时机,讲究分寸,又不损害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目的是为了使中国人民抓住机遇,使中国在21世纪加快发展。
可以说,正是如此强烈的历史机遇意识,使邓小平能够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成就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也使他本人创作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乐章,为中国也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 上一篇:邓小平文艺思想小论
- 下一篇:试论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