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加工技艺对课程思政的启示

时间:2022-02-06 11:05:08

导语:木材加工技艺对课程思政的启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木材加工技艺对课程思政的启示

作为一门传统的工艺,木工技艺流传久远。由于早期的人们,居所多由木质结构建造,且日常生产生活中使用的器具、家具等也多有木材构建,使得木工技艺的发展逐步繁盛。木制房屋、木制家具、木制工具等对于尺寸的精度把控十分严苛,这也使木工工匠在进行设计、修整木料的过程中尺寸的控制必须具备较高的水平,由此逐渐形成了精工细作、精益求精的木工工匠精神。木工工匠是依靠手工工艺完成木料的凿、刨、铲、锯等工序,生产的周期较长,加之木质建筑、家具、器具等多呈现形态多样、造型复杂、工艺独特等特点,使其技艺难以在当前智能化、自动化、流水化生产现况中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因此木工技艺面临着技艺的流失与传承的困难,需要全社会付诸努力来促进其传承与发展,而如何实现木工工匠精神与人们的思想理念融合发展并形成协同效应,成为有关工匠精神方面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设置与开展的关键。《木工技艺传承人口述史研究》一书(金晖编著,人民出版社出版)以土家族木工建筑的发展为背景,阐述了木工技艺传承的相关概念,围绕木工工艺的传承方式、规矩、掌握流程展开深入探讨,以木工技艺传承人的经验为根基,通过其口述木工技艺的具体内容与操作流程,探讨了木工工匠在进行材料甄选、设计思路、传承理念、工匠精神等方面的具体内容,为实现木工工匠精神与人们思想理念的同向同行提供了有效的思路与方法。课程思政本质属于教育,目的是实现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理念相互关联。该书系统阐述了木工技艺的传承方式与传承理念,旨在使传统文化的教育保持与思想政治观念的高度吻合,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吸收木工技艺长期形成的工匠精神,使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的融合精益求精,从而不断探索出专业课程设置的创新思路,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该书分四部分讲述了木工技艺的发展历程、匠人的技艺传承方式、能工巧匠的安身立命法则、木工技艺的职业操守等内容,围绕正确的思想理念的设置,从严谨的技艺流程与严肃的技艺传承规则方面切入,深入探讨了木工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强调了匠人应当遵从的技法准则与职业操守,以木工技艺传承的全流程亲身参与为背景,对传统文化相关课程的设置与教育方式的选用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木工技艺属于传统的手工业,从业人员经验的增加与丰富往往不是靠着具有系统文字记录的内容,而是靠着言传手教的方式获得技艺的要领,并接续传承,这也是木工技艺传承面临被阻断的主要原因。该书从木工技艺的特点入手,阐明了木工工匠们是在大量的实践中获知设计与建造的丰富经验,在生活日常中不断思考并逐步完善自身工艺技法,由此才逐步形成了娴熟高超的工艺技能;由于娴熟的技艺留存于工匠的内心中,很难用言语进行勾勒或表达,这也使木工工艺的记录面临困难,因此木工技艺的传承多依靠言传手教的方式展开。该书简要阐述了木工技艺传承的发展历史与相关历程,阐述了木工技艺传承面临的诸多问题与挑战。由于木工工匠的经营往往以家庭为单位展开,因此传承结构往往以家庭为单位,并于内部进行传承。该书从家庭中兄弟之间对木工技艺的传承特点为背景,讲述了木工技术在堂兄堂弟之间传承的普遍现象,从年龄、沟通交流、思想意识等方面分析了家庭之中木工技艺多在兄弟之间传承的主要原因。木工技艺的传承并不只是局限于以家庭为单位,通过拜师学艺的方式实现木工技艺与工匠精神的传承也是主要方式。该书简要阐述了木工匠人进行拜师的简要流程,讲述了木工匠人通过拜师学艺的方式逐步实现对技能掌握的发展历程,探讨了木工技艺学习由简入繁、由基础到高阶的过程,指出在技艺传承的初级阶段匠人需要克服基础技艺的乏味实操,逐步实现将基础的操作方式熟化为自身的基本技能,且能够忍受单调的学习过程;明确了木工技艺对于传承人所带来的回报,讲述了技艺人通过拜师学艺实现养家糊口的转变过程,同时强调了工匠精神并不只是局限于技能对于养家的作用,更是职业精神的升华。将抽象的职业操守与追求精益求精的思想理念建立关联,阐述了木工艺人通过将抽象的理念物化为技艺的仪式,从而融合立德、求精的精神,使技艺的工匠精神得以流传。探讨了隔代传承在木工工匠手艺继承方面的具体表现。由于技艺的精通与掌握需要经过漫长的磨练,因此能工巧匠的数量极少,肯定了能工巧匠手艺的高超,同时也肯定了精湛的技艺对于手艺人实现安家置业的保障。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木工工匠技艺与精神的传承更是如此。该书从木工工匠的传承规则入手,探讨了如何在技艺传承中秉持固有的原则。

工匠精神追求严谨的态度,这种态度不仅适用于技法的传承,对于其他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也具有启示意义。木工的操作需要借助精准的度量工具进行设计,并结合熟练的砍、削、刨、锯、凿等方式剔除木材冗余的部分,留下匠人心中的设计形象,由此也可以看出,木工匠人更多地是要明确如何剔除多余的内容,使精华部分得以保留,严格遵从木工操作过程中的斧子、刻刀、凿子、锯子、尺子等工具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对于提升自身技艺水平的重要意义。木制品的成型过程如同是在塑造艺术品,其塑造过程并不是随意雕琢,而是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并遵从一定的理念,且具备科学合理的设计思维。工匠精神在木工技艺中形成并不断演变,但其精神的更高层面对于文化教育与引导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探寻出适宜优秀传统技艺循环传承的道路也是当前我国传统文化教育所关注的重点,该书从传承的多种循环方式入手,注重工匠艺人对于巧妙工艺的操作方法与流程的详细阐述,结合木工工匠的口述内容,对传统工艺的实施流程进行了详细记录,依此来促进工匠精神以物化的内容得以长效保存,同时为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设置与创新发展提供了思路。由于不同区域的文化、民俗、生活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木工工匠在进行木料选材与工艺设计方面遵循因地制宜的思维。该书围绕不同区域的气候条件、林木资源及木材属性对选材的要点展开了具体的分析,强调了熟练的工匠技人应该更加灵活地进行木材设计与加工,致力于实现木质建筑、木制品与当地典型文化的融合。注重遵从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肯定了文化传承、技法传承的重要意义,倡导应当尊师重道,推动工匠精神不断流传;结合木工技艺传承人的口述内容,对木工建筑的设计思路与构建方式进行了具体剖析,阐释了木工在进行房屋构建过程中的诸多理念,强调了福运、财运、平安等寓意在木工建造中的具体表现,以此来展现传承人在进行艺术设计中的灵活构思。以土家族世代生活的环境为背景,围绕当地的地貌构成,介绍了当地木质建筑的形态特点及建筑风格,从木工工匠的建筑技法与构思特点方面阐释了技艺传承人对技法进行传承的主要途径。

工匠精神重在对产品的不断雕琢、完善,使产品不断得到升华,体现了工匠的精益求精的态度与追求完美的执着,因此,工匠精神包含锲而不舍的精神。该书从木工工匠技艺传承的时空节点切入,结合传承在时空久远方面的表现,阐释了工匠精神的难能可贵,同时对于工匠精神多呈线性结构进行代代相传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剖析;正是因为工匠精神的执着,使其不仅适用于木工技艺的传承,甚至能跨越行业之间进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该书从赤脚医生与木匠之间的技艺精髓方面的互通入手,介绍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业在文化精髓与职业操守方面的共同表现,盛赞了娴熟技艺与高贵品德融合下的工匠艺人,同时对于艺德双馨技艺传承人的德艺传承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设置需要充分考虑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引导下能够大放异彩。探索将木工工匠精神在敬业、精益、专注、创新方面的突出表现融合进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设计当中,将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融合进传统文化当中,让敬业奉献、精益求精、专注技艺、创新发展能够基于正确理念引导,这样才能真正让工匠精神发挥有效的启示意义。木工工匠作一种职业,曾经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农耕时代的结束,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动,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作为木工工匠所具备的精神指引与寄托——工匠精神永不过时,在进行实现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设置过程中,要实现专业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的协同发展,更应该充分把握新时代下的发展特点,汲取木工工匠精神的精髓,促进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精雕细琢,真正做到将工匠精神落地实施,同时能够使其在新时代下不断传承。

作者:陈庆勤 曾丽英 单位:江西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