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线上交易趋势探究

时间:2022-12-08 02:57:18

导语:艺术作品线上交易趋势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艺术作品线上交易趋势探究

摘要:本文专注于研究2019年至2020年间当代艺术作品(主要是绘画)的交易情况。通过走访、调研全国各地的40家画廊,以采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以各家画廊的相关负责人为主要访谈对象,着重分析线下展览、交易的局限性以及当代艺术作品越来越容易在线上达成交易的原因。为确保本文参考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将选取大量数据进行变量分析,这些变量参数主要为受访画廊的规模、类型和年限。

关键词:当代艺术;艺术市场;线上交易

2011年以来,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整体一直都处于低潮态势,今年的疫情更使其雪上加霜。由于疫情影响,许多业内人士将目光转向线上,并在其中探索艺术品市场新的可能性。本文着重分析艺术品线上交易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方式、结果等,探究中国艺术品市场,尤其是当代艺术领域线上交易的未来前景。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比对,自2011年以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低迷状态持续至今。究其根本原因,不仅在于受众所具备的美学意识和审美水平良莠不齐,更多则是因为中国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固有化,即国内的大部分画廊基本遵循一个模式:看展—拍卖。但是由于疫情的到来,使得买家无法亲临其境、去品味画作的艺术魅力,因此画作的主人就需要联合画廊主办者共同推进线上宣传画作的能力,这意味着“电子画廊”的应运而生。尽管“电子画廊”只是一种手段,从实质上来说,实体画廊的地位依然稳固,而“线上”画廊模式却为艺术品市场整体带来了疫情时代的全新经济渠道。

一、疫情之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应对策略

2019年至2020年的疫情期间,国内外近六成的画廊因经营不善而濒临破产。上海知名画廊——ARTMENGSPACE孟空间相关负责人孟祥俐就表示,疫情时期经营画廊绝非易事。孟祥俐指出:“人们的足不出户导致了一整年的辛苦筹备全部化为泡影,这是我个人的损失,也是许多同行的心痛所在。因为画廊负责人都知道,画廊的生意全在于受众的身临其境,去和这些不同画家、不同流派的画作进行精神上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走近一幅画,从而萌生成为其主人的想法。虽然线上画廊的成效不错,但其实我们整体的销售额度还是较之往年有所亏损。”全国的艺术博览会在疫情影响下的举办频次骤减;而艺博会是艺术市场中重要的信息集合、作品展示、交易流通的平台;因此,其数量的减少对艺术市场造成的冲击显而易见。但正如诸多其他行业所做的那样,中国的艺术市场也在积极寻求新的可能性。于是,人们不可避免地把目光转向线上,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成熟的运作体系,还期望长久地发展下去。其实在互联网时代,疫情的到来不过是对艺术品的线上交易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而线上画廊的构想早已出现,只是还未普及,只是在疫情的风口浪尖上,画廊的生存其实已和线上模式的推行息息相关。因为线上画廊可以有效地规避人流量大、画廊现场承载受众数量有限的客观局限,也能够站在画廊视角为受众普及画廊的展览主题,而受众则可以快速地从各个角度欣赏到平时可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够得以欣赏的名画。正是在这种时代大潮下,绝大多数画廊主选择入驻已有的互联网大平台,而非再自建平台。因为大型平台的集合力量是垄断性的,它可以提供数量庞大的客户群体。据南京“逸空间”画廊负责人提供数据显示:“我们仅在线上的半年试运营期就已经达到了500万元的营业额,而且这只是在顺便兼顾的情况下,如果专注于线上运营,营业额可以达到3000万元到5000万元。”虽然上述营业额中还没有减去各种成本,也是不完全统计,只是一家画廊的数据,但从2020年的大量媒体报道和行业研究数据不难发现,艺术市场各级主体对于线上交易的前景是普遍看好的。另外,还有部分画廊主并没有直接表示对线上经营的积极态度,但是他们大多承认,互联网在未来是一个确定无疑的重要角色,艺术品的线上交易会成为艺术市场的另一条腿,与线下的艺术品经营保持互助、互补发展的、并行共强的关系。

二、画廊线下经营的成本分析

艺术品线上交易态势繁盛,线下经营成本的高昂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尽管线上艺术品交易模式日臻成熟,不断完善,但线下交易模式依旧为主体。又因传统的艺术品交易模式确实存在成本较大的问题,这便决定了疫情期间画廊艺术会受到重创。一般情况下,线下画廊最主要的成本花费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场地租金是首要的,一间画廊的实体店对所处地段的要求通常很高,处在距离城市中心较远的郊区没有顾客流量,而在城市中心或艺术产业集中区——如艺术区、文化产业园等,这又会极大地增加租金成本。第二,定期举办展览是每家画廊在宣传推广过程中的重心活动,通常它的耗资较大,但收效也非常显著。而在疫情影响下,许多画廊停止了展览计划,原因也非常简单——所消耗的财力没有太多的降低,而所获得的收益却大打折扣。在艺术市场这么一个需要公开性和流动性的领域内,停止展览、宣传和推广相当于自断生计,画廊由此失去的不只有金钱利益,还有更多在业内发声的机会,这些机会对于画廊的连续性运作来说至关重要。第三,画廊要为艺术家制作画册或进行线下沙龙以及其他宣传活动。基本上,一场完整的画廊交流艺术展需要具备充足的前期准备工作:知名画家的出席、沙龙对话活动的举办以及买家与卖家的商讨与议价,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甚至有画廊相关负责人认为,一场成功的画廊交易活动,需要数十万元的艺术经费。当然,由于画廊与画廊之间的定位不同,这一指标仅为参考。总而言之,在少有交易达成的情况下,画廊的运作举步维艰。运营问题实质上就是费用问题,而线上的运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画廊业以上的几点困境。事实上,大多数画廊并不会在人气萧疏的时期直接撤走实体店内的作品以节省租金费用,因为租金在疫情的特殊时期会相应降低,但是画廊会暂时关闭实体店,以节约水电费等的杂项支出。

三、当代艺术作品线上交易的可能性

许多画廊将重心转向线上,开办自己的线上店面,以及寻找各种可以入驻的线上平台,尽可能地增加画廊的曝光度和浏览量。许多画廊还对人员数量进行了裁减,以减少薪资成本。大部分画廊主认为,顾客在线下与艺术作品的面对面交流是很重要的,画廊内的装潢、灯光和色调和作品总是浑然一体,以加强观者的亲身体验,尤其是一些带有立体性的作品,单纯的平面图片无法完全体现它们的质感。但在疫情的重压下,许多画廊主还是无法拒绝线上低廉的宣传成本和巨大的客源量的诱惑。在线上举办展览也容易得多,画廊不仅可以免去雇佣策展人的佣金,同时将复杂的店内装饰工作转换为图片的排版与文案的构思,这省去了繁重的财力和劳力支出。相应地,顾客群体浏览起来也更加便捷。但是有些艺术品商人指出,线上艺术作品的被浏览次数很多,但真正能达成交易的数量相比之前线下要更少,这可能与画廊主所推崇的“线下体验感”有关,也与一级、二级市场原有的线上业务占比有关——已经比较成熟的拍卖公司可以很容易地建立线上交易系统,而一级市场中的画廊更多的仅是利用互联网的高速流动性进行展示和推广。价格较高的艺术品起初很少能顺利地在线上达成交易,因为大多数藏家还是深受“眼见为实”的传统影响,而且线上的图片确实不如线下展览那样容易触动人心。但是随着线上交易趋势不可阻挡的发展,这一上限已经逐渐升高——一般来说,5万元左右的艺术品在线上达成交易不成问题。这主要体现在目前国内当代艺术的画家均为青壮年,他们由于还处在艺术创作初期的探索阶段,其作品质量还不是很稳定,因此,画作的成交均价较低也是常理之中。

四、结语

当代艺术作品的创作者、经营者和受众普遍较为年轻,更容易接受和融入线上交易这一潮流。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尤其是当代艺术作品的线上交易未来可期。尤其在疫情的推动下,线上交易模式的推行能够很好地与线下艺术交易模式形成互补,而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也将由此逐步发展完善,并形成一个成熟、开放、透明、国际化的新体系。

参考文献:

[1][荷兰]奥拉夫•维尔苏斯,何卿.艺术品如何定价:价格在当代艺术市场中的象征意义[M].江苏:译林出版社,2017:1-297.

[2]何建华,陈志强.艺术市场大趋势[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9:1-235.

[3]陶小军,王菡薇.艺术市场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1-233.

作者:王茜葳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