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艺术古典与现代的碰撞
时间:2022-12-24 02:54:43
导语:大提琴艺术古典与现代的碰撞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纵观古今,大提琴这门艺术似乎走入了多元化的时期,既有古典艺术严谨肃穆,如同艺术的殿堂让人仰望;又有现代艺术的深入狂放,不拘一格,随和而生动。增加了音乐的多样性和多元性,那些新鲜的曲目如同一股清流,给我们的感官带来了全新的感受。
【关键词】大提琴;古典;现代;碰撞;融合
一、乐色方面的碰撞
大提琴在乐队中,它是次中音和低音弦乐器,大提琴那低沉、悠扬的乐音,使我从儿时起便每日离不开它,那时候是一种任务,每天练琴,从夕阳西下到夜深人静。一练起来就是几个时辰,童子功便随着我成长,从每日应付的课业到天长日久的习惯养成,大提琴伴随在我身边,当人到中年之后,每每心情低落时候,拉上一曲古典名曲,让人忘却了一切烦恼。一组组古典乐曲用它那优美而低沉的乐声征服了无数的听众的心,它不同于钢琴的高山流水般的清脆悦耳,如飞瀑,如清流。一串串的在指尖跳跃;也不同于小提琴那轻快、高亢,仿佛玩弄于手指尖的乐曲带着几许轻快和急速。让人抓也抓不住的天籁之音。它那独有的乐感,经典的曲目,在大提琴的琴弦上流淌,博大而从容,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轮美奂而又舒适安详的世界。巴赫的无伴奏组曲显示了轻柔的、适度的乐感;舒曼的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展示了缓慢而活泼的乐感;勃拉姆斯大提琴奏鸣曲第一号e小调、第二号F大调那种活泼的、热情的、深情的乐感;那些世界级的大师们创作的曲目或低沉、或高亢、或活泼,而无论怎么样,历经岁月的洗礼,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每当乐曲响起,都赋予大提琴一种新的魅力,让人陶醉的其中,久久难忘。我最喜欢的是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也是无数大提琴演奏家以及发烧友的最爱,在这组曲中,从一到六,C大调灿烂,d小调悲伤而强烈,G大调非常明亮,c小调黑暗,D大调耀眼如灿烂的太阳,降E大调庄严而不透明。相对于古典大提琴的大多数曲目,都给人典雅华美、隆重而祥和的感觉;而现代音乐和古典音乐的不同,跳跃是它的主旋律,更彰显个性。就像摇滚乐,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有的时候却过于自由、跳脱,娱乐性更强一些,和古典音乐的柔和大相径同。如《殇》,它原来的名字叫《光影》,这段乐曲以悲情作为主调,动人而哀婉,如诉如泣,过于悲伤,而演奏它的是英格兰300年来最杰出的大提琴家,据说匈牙利著名的大提琴家名为史塔克听过之后,曾经说过,把所有复杂的感情都放入乐曲中,过于哀伤,不会命长,而不幸言中,42岁杰奎琳就病逝身亡。那么,该如何界定呢,古典音乐悲伤而不忧郁,典雅而不伤情,给人以美的享受。现代音乐过于强调悲情的调子,以至于变成了哀伤的音乐。虽然直击心弦,却让人落泪。强调自我,彰显个性。这就是大提琴古典和现代的不同了。
二、表现的形式上的碰撞
古典曲目追求整体的和谐统一和现代音乐追求自由个性方面的碰撞。古典音乐大提琴乐曲大都是教堂音乐,他们是室内乐,交响乐,歌剧音乐,祥和庄重。而现代音乐更喜欢以自由为主题,充满个性的背景,以增加其娱乐性。而大提琴作为乐队的主要表现乐器来说,它和钢琴、圆号、黑管、小提琴、中提琴等其他的管乐器,要表现出中高低不同的乐音,形成和谐的和声,突出了整体性。而现代大提琴有电子大提琴,用自由的节拍,不规则的节奏来表现乐感。强调个人的感情。古典是传统,现代是潮流,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古典也力图融入现代,现在音乐中也少不了古典音乐的渗入和融合,这是大势所趋,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有碰撞就会最终融合。并且,古典大提琴音乐和现代大提琴音乐的结合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三、古典与现代的融合
来自奥地利的金铸纯、钱瑜(Michael Kern)、范晔(Eric Van),他们是Burgenland州立Joseph Haydn音乐学院。因为对音乐充满了热情,找到了古典和爵士两种音乐风格的平衡点。再从上面提到的乔治•克拉姆,他曾在柏林学习了一年,在1955年10月写下了《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它的和声以及旋律盖提亚变奏手法上,可以看出有马勒、德彪西、巴托克早期的浪漫主义的风格的影响,是典型的现代和古典结合的结晶。在这里,我们要提到中国的女子十二乐坊,他们的表现手法和演奏的方式既有古典的影子,又有流行曲调的乐感。She的《不想长大》中,有些旋律里面有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蔡依林的《离人节》,也来自肖邦的《离别曲》,she的《波斯猫》,也有科特尔比的《波斯市场》,她们把古典的严肃的演出,变成了现代的不羁的表现。而且观众也可以随意的鼓掌。
综上所述,古典和现代互相影响,互相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古典音乐并没有被我们摒弃,而是旧貌换新颜,音乐人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而现代音乐也汲取了古典大提琴音乐的精华,拥有了更强的生命力。
作者:王翔 单位:吉林省艺术学院
- 上一篇: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艺术浅析
- 下一篇:艺术与信仰融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