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发展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4-25 08:49:10
导语:公共艺术发展问题与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的公共艺术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将公共艺术作为填漏补缺的工具、公共艺术建设过程不合理等问题。提出、分析并解决问题,使公共艺术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满足当地人对民族历史和文化观念的诉求,赋予作品独特创新的艺术感染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公共艺术;问题;对策
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公共艺术逐渐成为现代都市的重要设施,代表着当地重要的民族历史和文化艺术特征。自西方最早的城市美丽运动(CityBeautifulMovement)开始,人们就开始追求城市文化的建设及其美学风格。直到今天,欧洲几乎所有的主要城市,都有着代表本城市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和公共艺术设施。如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和维也纳的约翰•施特劳斯像,它们作为城市的代表性公共艺术,在人们城市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和特殊的地位。
在世界公共艺术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许多城市借着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势头,逐渐重视城市文化的建设和拓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将公共艺术作为空间环境中填漏补缺的工具。绿化、水体和建筑设施是公共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公共艺术与各个要素之间具有相互映衬、辅助和支撑的作用。国内某些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不仅没有体现公共艺术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既定的空间环境也限制了艺术工作者的创作和发挥,场地规划不合理和临时创作的不确定性,使作品的尺度、色彩和结构方式受到极大影响。第二,公共艺术建设过程不合理。现代城市的公共艺术设置以政府决策人和艺术工作者为主导。政府决策人是发包方,艺术工作者是实施者。前者对公共艺术设施的建设起主导作用,后者将城市的民族、政治、宗教和历史等文化要素赋予艺术作品中。一方面,决策方将公共艺术设施作为公共空间环境中填漏补缺的工具,并以盈利为目的;另一方面,实施者将公共艺术的创作和设计作为工程项目和产品,将其作为收益和获利的途径。在这种情形下创造出来的城市公共艺术作品工艺粗糙、造型庸俗、文化内涵匮乏,影响了当地的公共审美环境和生活品质。除此以外,公共艺术是以大众审美需求为前提的艺术创作活动,因此公共艺术的创作过程不能脱离目标受众的融入和参与。随着现代社会体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和改进,政府决策者、艺术工作者和社会大众三方主体的协调统一和有机融合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来说,公共艺术作品的征选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公开征稿。以公告的方式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收公共艺术设计方案,并由评审机构评选出优秀的设计方案。第二种是委托设计。委托指定的艺术工作者对公共空间环境进行公共艺术创作和设计,也由评审机构选择可以开展和实施的设计方案。第三种是直接购买。由评审机构通过讨论决定,购买现成的优秀公共艺术作品,设置于公共环境之中。由此可见,评审机构是保证公共艺术作品创作和设计质量的核心机构。在我国,评审机构的角色主要还是由各地方政府来充当,再就是艺术工作者本人,社会大众参与非常少。在西方很多国家,评审机构是由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公共艺术委员会,其中包括艺术工作者、政府人士和市民代表等。一方面要求评审委员需要具备与艺术作品创作相关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聘请各专业人员负责和参与评选工作,保证作品的学术水平和艺术质量;另一方面,评审委员会需要保证公正,确定评审委员在评选过程中不会受到艺术者本人的声望和地位等因素的影响,并要求对公共艺术作品的设置和创作进行全方位考虑,确保作品的形式内容和审美趣味能够为目标受众所接受,作品的内部结构恰当合理,所用材料符合市场标准等。公共艺术委员会不仅要确立公共艺术作品项目、选择实施者以及审查作品设计方案,还需要积极听取当地民众的意见,使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符合大众审美的需要。
在政府评审机构和艺术工作者的主导下,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要结合空间环境的整体规划和布局,从当地的地理、气候和周边环境设施等方面进行考虑,基于当地人对民族历史和文化观念的诉求,采用创新独特的艺术语言,着重突出作品的形式感。将作品的尺度、色彩和结构方式,结合场地的实际环境条件,并融入特殊创作形式的情感色彩,使公共艺术作品富有艺术感染力和创造力。
总之,公共艺术在城市建设发展中越来越重要,它正以一种独特的创新精神展现现代都市人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公共艺术展现的历史内涵和人文特征,拉近与审美大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体现当地文化与时代精神的高度统一,对提升现代都市精神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洪义.公共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
[2]马钦忠.雕塑空间公共艺术[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作者:李明炅 单位: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声乐艺术发展地位分析
- 下一篇:初中思品社会实践论文
精品范文
10公共卫生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