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壁画艺术发展新思路

时间:2022-08-21 10:00:33

导语:当代壁画艺术发展新思路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当代壁画艺术发展新思路

一、当代壁画艺术的文化性、商品性和公共性

壁画首先是墙壁上的艺术,是用绘制、雕塑或其他造型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上制作的画。它是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它的装饰和美化功能使它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当代壁画作为创作者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而形成的精神产品,具有文化性;而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具有使用价值的艺术作品在完成后即从壁画家手中转移到投资者手中,完成交换的过程,具有突出的商品性;壁画家从投资者手中获得了报酬,实现了其劳动价值;与此同时,这一壁画作品得以与公众见面,成为一种公共的消费品,实现了最终的价值。因此,当代壁画艺术是文化性、商品性和公共性的结合体。

二、当代壁画艺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壁画是人类绘画史上最初创、最古老的艺术,中国壁画曾代表了中国古代绘画最辉煌的成就。但近百年来却逐渐衰微、近乎寂灭。当代壁画创作与教学,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断层上重新起步、再度崛起的。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认为社会精神现象和政治现象及其发展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中国当代壁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推动它发展的终极原因和重要动力也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具体讲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综观中国当代壁画艺术可以发现,从时间上看,1979年首都机场壁画群的完成,是“壁画复兴”的象征。随着经济建设的繁荣,1980年至1987年掀起了一股壁画热潮。由于建筑规模的收缩,1988年开始,中国壁画再次陷入低谷。1992年后,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式提出,经济发展进入加速期,建筑规模不断发展,壁画也在缓慢复苏,逐渐走上平稳发展的轨道。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经济持续稳定的上升,为城乡环境建设的改造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条件,建筑业逐步升温,为壁画艺术造就了一个空前广阔的需求天地。从区域上看,目前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壁画发展水平较高,如北京、上海、深圳、山东、辽宁、湖北等地,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广大农村壁画发展水平整体看则低于发达地区。国家的大型建筑区域对壁画的需求多,如中华世纪坛、地铁、中国歌剧院等。从作品上看,近两年,壁画大展上作品的突出特征是大,甚至可称为绘画的工程,大型壁画已经占据了公共艺术的半壁江山,壁画大展上的作品气势磅礴、制作优良,让人感到作者在精力、财力物力方面的用心良苦。中国的壁画事业前途光明,这也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好例证。总体上讲,当代壁画艺术的发展与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公共壁画艺术的新策略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可以说,这为当代壁画艺术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一)恰当把握当代壁画的思想性、公共性和艺术性壁画艺术是公众艺术,跻身于广大公众聚集的环境场所,因此必须具有与广大公众可以交流的语言。它的公共性决定了其公益性,公益性又决定了壁画艺术题材有益社会风化和手法的雅俗共赏。健康高尚的思想性,能为多数观众所接受的表现形式,是壁画构思的出发点。鲜明的时代创新精神、民族艺术特色、国际化艺术水准是我们公共壁画艺术创作的时代要求。从壁画家创作的特点和经验看,壁画家本着谨慎、认真、平常心、不浮躁的、技艺精湛的工作态度,保证作品质量优良,艺术臻于完美,这才是壁画艺术的最重要的生存之道。

(二)当代壁画艺术发展的产业化模式:目前。当代壁画艺术向着大型化、国际化、公共艺术化的方向发展,壁画家在完成设计构思后,作品的呈现还要靠电脑设计和制作厂家的技术水平。这每一项内容壁画家都要亲自组织完成,这是“强者的艺术”,设计兼施工还不算,最难的是与投资方和制作方的就合同的协调关系,和临时问题的应对能力,这远远超出了普通壁画家个人的能力范畴。也就是说,壁画作品最终的实现效果已不再仅仅取决于壁画家个人的创作能力和技艺水平了,壁画家在从最初的完成壁画的过程中逐渐地摸索,到一个壁画工程接着又一个壁画工程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一条龙”的产业链模式,这是当代市场经济自然规律下的必然产物。但谁能保证这一链条的各个环节的可靠性呢?辛苦设计的稿子没有被采用,可是前期投入已经很多,如制图、三D效果图、这些相应的费用就只有自己拿了,这直接影响壁画家的创作情绪和劳动成果。因此,壁画艺术走向市场必然与架上绘画“画家+画廊”的简单商业模式不同,需要形成由多方参与的跨行业的产业链模式,也就是需要经营管理。

1.壁画产业链的组成与相互关系:壁画产业条中包括了创作方、经营方、生产方、建筑方、投资方、管理方等相互关联的参与方。壁画艺术家是创作方的主体,作为产业链中的一环,它要求壁画艺术家一方面要具有把握宏观气势的构想力,一方面又要具备完成一件巨作所必须的技能(包括指导助手,组织各种协作的工匠的能力)。这种“团队作战”创作壁画的新方式是当代壁画艺术发展的主要趋向。与以往单打独斗的创作模式相比,今后壁画家在整个产业链中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营方是产业链的主体,是构筑起整个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它包括各种从事文化艺术产业经营的公司组织,如装饰公司、广告公司、文化传媒公司等等。它从投资方承接壁画项目,组织创作方和生产方完成项目制作。在市场上,我们感到,在这个环节上龙头企业、知名品牌还没有形成,这是产业链中比较薄弱的一环。只有经营方有组织地发展壮大起来,壁画产业才能真正让更多壁画家受益。生产方是从事各类壁画材料制作、加工的生产厂家。当代壁画材料的广泛性及工艺复杂性,使壁画制作必然要走向现代化的大规模生产。这些变化在为壁画家创作提供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对创作者对材料的了解程度和对材料的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符合以上要求的厂家已有很多,壁画家只提供设计稿,厂家就直接可以制作和安装了,厂家的安装人员也具备理解作品意图的素质。从客观上看,要先有建筑再考虑公共环境意识,先解决生存问题后考虑审美需求。建筑师、画家于一身的时代已过去了,这个曾经辉煌的历史瞬间会给当代人什么样的启迪呢?当代欧美发达国家的建筑师对当代艺术和艺术史的研究和掌握很专业,他们对建筑师的艺术素质培养很重视,例如现在加拿大对建筑师的认用是索定意大利人的。国内建筑学院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也逐渐加强。目前,随着国内经济的繁荣发展和人们对建筑造型艺术整体要求的逐步提高,建筑初始对公共壁画、雕塑艺术的要求和考虑也正式提到日程,物质化丰富的年代对各种专业都要求达到精、专的标准,世界壁画的历史古老而又伟大的前提下,赋予了当代壁画家繁重的历史责任感和更多的机遇、挑战。有需求才有投资、有投资就需要有回报、有投资才有生产经营。社会对壁画艺术的精神需求及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产生了各种投资方。建筑物的所有者、使用者都有可能成为投资方,投资方不仅是社会资金,国家的公益建设资金更是壁画投资的重要来源。优秀的作品往往是对艺术创作真诚交流的基础上产生的,投资方给予创作方充分的创作空间,而创作方则在自己创作的基础上满足投资方和大众的审美需求。政府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以及专业的壁画组织是市场的管理方。1984年中国美协成立了壁画艺术委员会、2004年又成立了中国壁画学会。它们通过组织交流、展览、评奖等活动,使壁画家得以沟通信息、相互借鉴,并且通过宣传,引起社会对壁画的广泛关注和了解。作为市场的管理方,应将壁画创作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内容,如价格的计算方法、付款方式、壁画的权利归属问题等作统一的、明确的规定,保护各方的合法利益。一旦条件成熟还可以建立起市场准入制度,如资格认定制、艺术的评议制度、艺术监理制度等。

2.壁画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有市场就有竞争,市场竞争要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在不完善的市场中,在不发达的产业中,无序的竞争导致壁画作品的价格与价值背离。一方面低价格导致低水平作品泛滥,高价格未必能获得高水平的作品;另一方面,高水平作品体现不出市场价值。市场参与方的增加,带来的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复杂性。最终完成的作品所有权属于谁、著作权又究竟属于谁?一旦产生纠纷如何认定。虽然有《著作权法》对作者的著作权进行保护,但在目前来讲它对壁画作品的所能起到的保护作用相对较弱,《赤壁之战》的判决结果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当代壁画的流通过程是通过市场一次交易完成的,不存在再次交易的问题,也就不能象一般绘画作品那样通过收藏这一途径得到有效保护。法律和收藏这两条路都行不通,那么当代壁画作品该如何保护呢?目前,从各个方面看国内的壁画发展的大环境都很优良,只是各种管理制度需要条理化、规范化。与发达国家的情况相比,我国的壁画产业也正逐步地、自发地形成统一的市场流通链条,这正符合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然发展规律,也是我国社会发展下的必然产物,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推动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1世纪必将是中国公共壁画文艺复兴的伟大时代,中国当代壁画艺术也将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用理念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用制度衡量我们创作的成果,让我们广大的壁画工作者积极投身到改革的洪流中,共同谱写一曲时代的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