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克斯管艺术表现分析

时间:2022-10-10 02:51:17

导语:萨克斯管艺术表现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萨克斯管艺术表现分析

摘要:《克莱斯顿奏鸣曲》是国内最早一批出现的大型萨克斯管曲目之一,也是世界各个音乐学院萨克斯管专业学生必演奏的曲目之一。本文将通过对《克莱斯坦奏鸣曲》的演奏及探讨,了解作者的创作年代,背景风格和乐曲的特性技法,探索此乐曲在旋律和节奏上的处理。从而对这首奏鸣曲进行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关键词:萨克斯管;克莱斯顿;特点;体会

很多年前美国著名演奏家肯尼金的一首高音萨克斯曲《回家》在中国大陆掀起了广泛热潮,自此动听悠扬的萨克斯音乐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中国人的注意和喜爱。但相比于国外,我国的萨克斯演奏起步晚,现阶段很多人对演奏萨克斯的技术理解有偏差,这就造成了国内表演者想演奏好萨克斯乐曲时存在很多障碍。《克莱斯坦奏鸣曲》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出现的大型萨克斯曲目之一,也是世界各音乐学院萨克斯专业学生必演奏的曲目之一,在中国被萨克斯爱好者广泛演奏,是国内知名度最高的萨克斯作品之一。

一、《克莱斯顿奏鸣曲》的本体研究

保罗•克莱斯顿是著名作曲家,也是优秀的钢琴家。从1932年到1936年年间,创造了近10首作品。1906年10月10日,克莱斯顿出生在纽约的一个意大利移民家庭。中学时代深受肖邦的影响,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都花在了纽约图书馆摘抄乐谱。1939年,克莱斯顿为萨克斯管演奏家利森创作了《中音萨克斯管与钢琴奏鸣曲》也就是《克莱斯顿奏鸣曲》。作为一首近代萨克斯管乐曲,《克莱斯顿奏鸣曲》的乐曲风格与古典乐曲不同,其旋律不同于古典乐曲的稳定。在曲式结构上,它比古典乐曲相对自由。乐曲中的重音出现也更加自由,没有按照古典音乐的拍号重音排列。作为一首近代萨克斯乐曲,《克莱斯顿奏鸣曲》的乐曲风格与古典乐曲不同,其旋律不同于古典乐曲的稳定。在曲式结构上,它比古典乐曲相对自由。相对于古典乐曲较严谨的曲式结构,《克莱斯顿奏鸣曲》中的近代曲式特点更加清晰,其节奏旋律等都不同于古典乐曲的乐思发展。在整部乐曲中多采用三连音,十六分音符和附点音符交替进行的形式。乐曲中的重音出现也更加自由,没有按照古典音乐的拍号重音排列。钢琴伴奏的和声离调频繁,具有强烈的近代作品风格。《克莱斯顿奏鸣曲》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结构,由呈示部,连接部,展开部,再现部和结束部组成。共123个小节。呈示部包含两个主题旋律:精力旺盛的第一主题(主部主题)与流动抒情的第二主题(副部主题)。呈示部开头便以强有力的节奏进入第一主题,第一主题为乐段结构,共8小节,23小节开始为连接部。第36小节起进入展开部。最后,随力度变化,该乐章进入到结束部。第二乐章为并列单二部曲式结构,共47小节。第一小节到第十四小节为A呈示段,由a+a1组成,为对比关系,a1段采用了a的动机,节奏较舒缓。第三乐章为自由变奏曲式结构,这个乐章是整个乐曲中速度最快的乐章,共286小节。总体来说,《克莱斯顿奏鸣曲》是一首表现力十分丰富的作品,发挥出了萨克斯管强劲,抒情等特点。

二、《克莱斯顿奏鸣曲》的音乐处理(以第一乐章为例)

作为一首近现代作品,《克莱斯顿奏鸣曲》不论是乐曲风格还是曲式结构都与古典乐曲不同,这里以第一乐章为例。《克莱斯顿奏鸣曲》第一乐章包含了有很多临时变音记号,难度较大,对演奏者吹奏技术有一定要求,演奏者在吹奏时要注意音准和指法的运用。演奏者在演奏时需要注意吹奏力度。当演奏到第7、8小节时,重音符号出现。演奏者要注意运用气息的爆发力来突出重音。第12和第13小节渐慢逐渐回到原速,演奏者要注意此处的速度变化,注意与钢琴伴奏的协调配合。第20小节出现了波音记号,演奏到此时要注意波音记号的小二度音程关系,同时这一小节还有渐慢的速度标记也要注意表现。从展开部第72小节开始,大量的运用了三连音节奏与速度变化,演奏者在演奏时要做出连续的感觉。(一)超吹。第103小节出现了超高音G。超高音G是整首乐曲中唯一的超出萨克斯管原有音域的音。这对于初涉超高音吹奏概念的演奏者来说也是非常困难的。演奏者要通过改变口腔内空间的形状,来产生不同的音色。从音准,力度,节奏以及快速演奏等方面来看,这种超吹的演奏是非常难表演的。在吹奏《克莱斯顿奏鸣曲》之前,演奏者要事前练习超吹。练习超吹的首要条件是正确的口型和气息,在没有具备良好的口型和气息之前,涉及超吹只会适得其反。同时,还需要具有准确的音高辨别能力,因为在练习超吹时,正确的指法也无法确保萨克斯管发出的声音为正确的。对于初涉超高音的演奏者来说,超吹的音色是一大难题,演奏者要在一开始练习时就注意保持超吹音色与常用的两个半八度音域的音色的统一,以后在完整演奏时才能获得和谐统一的音色。(二)重音。在演奏《克莱斯顿奏鸣曲》时,该曲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变节拍创作手法。因此,如何演奏好改变了节拍强弱规律的节奏重音,也就成了把握其风格特点的关键。对于萨克斯管演奏者来说,想要将节奏重音演奏好,首要就要把它和吐音与跳音等区分开来。重音的关键在于气息而不是舌头。在《克莱斯顿奏鸣曲》中,重音出现在节奏的各个位置,用各种不同的力度来改变节拍原本的强弱规律,从而达到作品预期的艺术效果。第一乐章就很能体现这种特点,在第一乐章中重音以p、mf、f、ff等力度出现,另外除了正拍处的重音,还有处于后半拍的重音,如第一乐章47小节至51小节的重音力度为ff。在演奏第47小节至第51小节的重音时最重要的是力度的保持,如果力度保持不够就会使此部分充满激情的音乐感觉懈怠下来,达不到想要的音乐情绪,演奏者在演奏时可以根据实习情况决定如何保持重音的力度不变,保证乐曲具有强有力的推进力。

三、结语

《克莱斯顿奏鸣曲》是知名度最高的萨克斯管演奏曲目之一,深受广大萨克斯管爱好者的认可。同时,作为一首特点鲜明的近现代作品,它本身也具有极高的探究价值。本文希望通过对《克莱斯顿奏鸣曲》的初步探究,探索此乐曲在旋律和节奏上的处理,可以加深本人对此乐曲的理解与体验,从而可以更好的演奏此乐曲。

[参考文献]

[1]杜银鲛.萨克斯管中外名曲集[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2]布鲁斯•皮尔森.中音萨克斯管[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作者:武颂凯 单位:南京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