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艺术歌曲对声乐教学的影响

时间:2022-08-23 03:12:07

导语:早期艺术歌曲对声乐教学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早期艺术歌曲对声乐教学的影响

摘要:中国早期艺术歌曲是我国声乐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当时创作的很多经典之作至今仍在流传,对今天的音乐创作仍然有很深的影响,对于高校声乐教学来说是一笔重要的资源。本文从我国早期艺术歌曲入手,分析中国早期艺术歌曲对高校声乐教学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早期艺术歌曲;高校声乐;发展;影响

艺术歌曲是由奥地利著名浪漫主义音乐大师舒伯特的作品而确立的一种音乐体裁,是由诗歌和音乐结合在一起共同表达艺术内涵,具有强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由于艺术歌曲的组成形式是诗歌和音乐,在我国一直被看做是严肃而高雅的音乐,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乐坛诞生了一批优秀的艺术歌曲,如《渔光曲》《我住长江头》《长城谣》等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至今仍是我国各大艺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资源和教材。

一、中国早期艺术歌曲

(一)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内涵。艺术歌曲兼具诗歌与旋律的巧妙之处,它曲式结构严谨、作品主题深刻、音乐内容丰富,以浪漫抒情为主要风格,以独唱配合钢琴协奏为主要形式,歌者的肢体语言较少,表演色彩较淡,主要以演唱风格为主要特征。这一音乐体裁转入我国后,与我国本土文化相结合衍生,我国艺术家创作出的艺术歌曲更加贴近生活,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传达出词、曲作者对社会、生活的历史责任感。(二)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发展过程。艺术歌曲在20世纪初传入我国,最初在新式学堂中以学堂歌的形式出现,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在听觉上较为单薄,有钢琴协奏的学堂歌数量极少,歌曲旋律重复,伴奏手法单一,乐曲较为单薄,还不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艺术歌曲。进入20世纪20年代,经过“”思潮爆发,中国艺术歌曲应时代的需求登上历史舞台,以青主作曲的《大江东去》为标志,标志着我国音乐艺术家开始对我国早期艺术歌曲的探索。当时的艺术歌曲更多地借鉴西方作曲技法,曲风中蕴含着浓厚的西方艺术气息。在时代社会的影响下,更多的表现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对“民主”“科学”的向往和推崇。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艺术歌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音乐艺术领域孕育出新一批词、曲作家。如冼星海等人不仅掌握西方作曲技法,还深谙我国民族音乐内涵,他们的作品中有了更深的民族特色烙印,赋予我国艺术歌曲更深的民族意义,整体上运用古诗词和现代诗词更多,偏向抒情和表达人文主义精神,在情感上更加符合国人的特征,音乐技法上也更精致。

二、中国早期艺术歌曲对高校声乐教学的影响

(一)对教学理念的革新。在艺术歌曲进入我国音乐领域前,我国的声乐教育相较于乐曲等流传几千年的“乐”方面的教育非常单薄,几乎没有体系,也没有业内公认的教学理念和形式,是早期艺术歌曲的出现,改变了我国声乐教育的形态。艺术歌曲在西方是一种采用美声唱法来演唱的声乐形式,而美声唱法在西方的历史悠久已经形成业内普通认可的教学理念和形式。有了艺术歌曲作品,还引入了美声唱法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如何让这些舶来品本土化、民族化就是相对简单的事情了,这也是“拿来主义”的优势。当时我国音乐艺术家们就致力于将美声唱法和民族声乐相结合,既不盲目模仿西方技法,也不抱着民族声乐故步自封,为我国声乐教育理念开辟了新的方向,确立了科学的声乐教学理念。(二)对教学内容的丰富。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我国北京、南京等地陆续建立起专业的音乐院校,我国高等声乐教育逐步走向正规,为今天的中国声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当时的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就是一门必修课程,直到今天也是如此。艺术形式是从民族的艺术土壤中开出的绚烂花朵,其中必然带有浓厚的民族特征,美声唱法也是如此。就歌唱语言层面来讲,拉丁语系几乎每个辅音都配着元音,不存在单独的元音,这与汉语有着极大的差别,我国演唱者受语言影响在咬字方面受到限制,在有关文化等方面的风格展示和感情抒发更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而我国早期艺术歌曲融合了西方技法和我国民族艺术,从语言和情感抒发上更容易让我国演唱者接受,因此当时高校声乐教学的最佳方案是用美声唱法演唱我国早期艺术歌曲,既能提高声乐教学效率和质量,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传播。现如今高校声乐教学中仍然采用这部分早期艺术歌曲,不仅因为它们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时代缩影,一种民族精神的载体,更因为它们是我国艺术歌曲领域中的经典作品,学习声乐的学生们理应熟练掌握。因此,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如今的音乐院校中,中国早期艺术歌曲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和材料。(三)对演唱技法的完善。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歌曲中的歌词、节奏、情感、表达方式与演唱者熟悉的文化和生活贴合程度越高,演唱技法的学习和提高的效果越好。美声唱法从发源上来看,与西方艺术歌曲是最契合的,无论是歌唱语言、伴奏、风格都是最适合的,那么对于高校声乐学生来说在通过西方艺术歌曲学习美声唱法时最好同步学习西方语言。例如意大利语,因为就契合度的角度来讲这两者结合起来演唱效果和技法提升效果最佳,但这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容易,学习一门语言本身就需要漫长的过程,更何况还要学习语言背后的文化,再通过语言和文化相结合来理解西方艺术歌曲。而我国早期艺术歌曲则规避了语言、风格等方面的问题。我国艺术家曾对当时的艺术歌曲进行系统的调整,从歌词的平仄、韵脚,句子的长短、节奏等方面都进行了更符合国人习惯的修改,歌曲内容、情感也都采用古诗词和现代诗词,演唱者更加熟悉和容易理解歌曲。因此相对于西方歌曲而言,我国早期艺术歌曲更适宜声乐学习者演唱,天生的适宜和熟悉能够帮助演唱技法得到快速且稳定的提升。(四)对音乐修养的提升。我国声乐学习者在学习美声唱法时,非常容易陷入一种“唯技术论”的误区之中,因为这是一种外来演唱方式,就像国人在学习英语时一样,过多注重技法而忽略其中蕴含的文化和情感,会形成演唱者的瓶颈,无法对声乐演唱进行更多的提高。而将我国早期艺术歌曲作为主要声乐学习对象可以帮助演唱者走出“唯技术论”的误区。我国早期艺术歌曲中以古诗词作为内容的艺术歌曲本身是由文言文书写的,行文中自带深意,有很多借景抒情、借物咏志的片段,对这些片段的深意挖掘的过程,能够有效提升演唱者的文化修养,帮助提升演唱者对歌曲的理解。以现代诗词或现实社会为内容的艺术歌曲本身反映了历史史实,这段历史距离演唱者并不遥远,很多方面的内容都可以帮助演唱者更深刻的了解这段历史,了解作者在歌曲中投入的情感。例如《黄河大合唱》单纯学习这首歌曲,与了解历史后再来演绎这首歌曲时演唱者的情感和状态是截然不同的,而黄河是真实存在的,当演唱者站在黄河岸边面对汹涌奔腾的河水时会对这首歌曲有更加深刻的体验。西安交响乐团在黄河岸边的《黄河大合唱》也比以任何一次室内演唱更加震撼人心,这些体验都是帮助演唱者提升音乐素养的最佳路径。(五)对传统文化的继承。随着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文化入侵现象日趋明显,对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保护措施只是将这些濒危文化留存下来,但无人继承和发扬,这些文化只会失活,所以必须开辟出新的保卫阵地来挽救这些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2018年上半年央视陆续推出《国家宝藏》和《经典咏流传》两档文化纪录节目,从历史故事、国家文物和古诗词与音乐的结合两方面来激发现代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追逐,是国家守卫文化阵地的措施。我国早期艺术歌曲多是词、曲作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后,在西方艺术歌曲的技法基础上进行创作的,这些歌曲从技法到内容,再到风格都呈现出浓厚民族传统色彩,不仅演唱者可以通过学习早期艺术歌曲来欣赏和体验传统文化,歌曲的聆听着也可以通过这些歌曲了解到这些原本不知道的古诗词和现代诗词,并在聆听和欣赏过程中对它们心生喜爱,也是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新方式,能够有效推动当今传统文化的普及。

三、结语

在当代高校声乐教学中,我国早期艺术歌曲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在声乐教学中从多个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音乐领域工作者应当向先辈们学习,扎根于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将更多的外来技法、艺术形式本土化,为高校声乐教学提供更多的资源,推动我国音乐领域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森.中国早期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探析[J].艺术教育,2017,(13):62-63.

[2]丁婧.中国早期艺术歌曲协作钢琴对欧洲艺术歌曲的借鉴与变延[J].艺术评鉴,2017,(14):54-57.

[3]张晓阳.我国早期艺术歌曲对我国专业声乐教学的价值探究[J].黄河之声,2017,(15):50.

[4]郝建红.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应用于声乐教学中的回顾与展望[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06):115-116.

作者:黄进 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