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艺术歌曲价值分析

时间:2022-08-23 03:09:12

导语:古诗词艺术歌曲价值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古诗词艺术歌曲价值分析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古诗词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是文学美与音乐美的巧妙融合,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的摩擦碰撞出来的火花。从现有文献表明,关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前人大多都在研究古诗词的艺术歌曲创作、音乐美学等方面,并没有从演唱风格、演唱技巧和艺术表现特征等方面作全面、深层次的研究探索。由此笔者致力于总结古诗词艺术在声乐学习中的应用价值,更深层次的让大众领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弘扬和传承中国古诗词文化。

一、古诗词艺术歌曲概述

古诗词艺术歌曲,顾名思义,就是以中国古诗词为歌词所创作的艺术歌曲,它结合了文学美和音乐美,古诗词是文学美,艺术歌曲是音乐美,将音乐化的古诗词与文学化的艺术形象地融为一体。随着音乐界、文学界对古诗词以及艺术歌曲的重点研究,古诗词艺术歌曲已成为中国艺术歌曲中不可或缺的独特歌曲体裁。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

在歌词内容上,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歌词全都来源于中国古诗词文学。曲作者通过将自己的主观情感和词作者的客观情感完美融合起来,表达自己广泛的内心世界,如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花非花》的词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下江陵》的词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在歌曲结构上,古诗词艺术歌曲大多篇幅不长,短小精悍,简洁明了,曲风独特,抒情性极高,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很好的保持了古诗词的原汁原味。如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花非花》就是一首民族调式歌曲,曲作者在旋律声部采用了唐代《清平调》的曲式,使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风格,短短四句里“起承转合”,衬托出本曲神秘、朦胧的曲风,还原了诗人对过往美好事物的留恋与惋惜。在音乐风格上,独具一格。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音乐表现手法与古诗词描述的意境巧妙融合,具有意境美、情境美,给人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之感。如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花非花》淳朴淡雅,如梦如幻,若即若离,渲染了一种朦胧美的意境和诗人对自由和平的美好向往的情感;《下江陵》全曲感情基调平稳悠扬,把诗人的感性和理性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

三、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声乐学习中的应用价值

(一)演唱的前期准备。明确古诗词意蕴。前面提到了古诗词艺术歌曲是音乐美与文学美的结合,想要成功演绎一首古诗词艺术歌曲首先要建立在对歌词意蕴的充分理解上,所以每个声乐爱好者在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之前,应该要先对其歌词意蕴进行分析。面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做到真正的“咬文嚼字”,要抓住歌词想表达的主旨,领悟其中真谛,这也是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灵魂部分。换句话说,明白了古诗词的涵义就相当于了解了古诗词艺术歌曲歌词的意蕴。明确作品创作的背景。任何一首完整的歌曲都是词曲作者在当下生活的情感产物。因此,声乐爱好者想要将一首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情感通过音乐表达出来,还应该了解词作者的生活遭遇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等等,才能在演唱过程中比较娴熟的演绎出歌曲的风格与情感,与听众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获得理想的演唱效果。(二)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技法分析。吐字咬字。声乐演唱是语言与音乐的有机结合,是语言的音乐化。咬字发音是每个声乐爱好者在演绎古诗词艺术歌曲时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字头短,韵母长,字尾清”是咬字发音的一大要领,很多演唱者因为自身咬字基本常识不过关,在演唱过程中吐字含糊不清,导致听众听不清所唱内容,把中文歌听成了外文歌。因此,演唱者在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前必须要反复朗读歌词,认真领会歌词的语气、声调和要表达的感情,进而去分析每句歌词的断句、换气、节奏,仔细推敲每字每句,每个音节、字母,甚至是标点符号,做到真正的“咬文嚼字”,使学生清晰地咬住字头、字腹、字尾,掌握精准的发音。气息与声韵的运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大多是一字一音或一字多音,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控制好自己的气息与情绪,调整好声音状态,把握声带的松弛、亮暗程度。歌唱时“以韵母为主,声母为辅”,口腔咽按照“竖、立、圆”的准则,气沉丹田,位置和气息不要变化太大。声乐演唱的另一准则是字正腔圆。“字正”指的是咬字要准,字与字之间的衔接要连贯,“腔圆”指的是腔调婉转圆润。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任一音素发不准,就会改变字的意思。为此,应从以下三点突破:第一,韵母发音准确,字与字之间衔接要自然;第二,保持高位置发音,将声音挂眉心,保证声音的通透性;第三,运用气息达到腔体的共鸣,利用放松下巴,腹部用力和抬高上颚等方法演唱歌曲。音色、音量的控制。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感情色彩可以通过不同的音色来表现。艺术歌曲与歌剧演唱不同,歌剧在演唱过程中音量时大时小,可依据人物情绪起伏和剧情发展变化。当表现内心澎湃时,歌剧往往用“宽、厚、大、亮”的声音特征来演绎,而艺术歌曲截然相反,它着重体现演唱者的内在修养,所以在演唱艺术歌曲时,要掌握作品旋律线条的起伏变化,控制气息,做到轻重适度,这是每个演唱者必须具备的演唱素质。如果说歌剧是波涛汹涌,那么艺术歌曲就是细水长流了,这也象征着中国古诗词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把握速度与节奏。速度与节奏也是重要的音乐表现手段之一。速度是指一首歌曲中音乐的快与慢,它直接影响了此歌曲的音乐风格与音乐情感,所以在演唱歌曲之前,演唱者应养成看谱子上速度标记的好习惯,准确掌握歌曲风格和情感。节奏是把时值不一的音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一首完整的歌曲由很多个不同的节奏型组成,每个节奏型代表的含义也就有所不同。面对不同的节奏型,稳定的速度和节奏是演唱好一首作品的关键,因此要把握好谱面上的速度、节奏,忠于原作和演唱风格的准确性,同时在处理休止符号时应做到“声断气不断,音断意不断”。

四、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社会影响及其现实价值

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凝固的结晶,经过后期的创作,发展成为古诗词艺术歌曲,反映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民族特色、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审美理念。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借鉴了欧洲的作曲技巧,并融入了本民族特有的语言文字,中西合璧,将中国古诗词上升到了音乐境界,成为声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独特的歌曲体裁。由此,现实价值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概论:声乐学习方面。学习古诗词艺术歌曲不仅可以提高声乐爱好者的专业素质,还可以提高其文学修养和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因此,声乐爱好者在声乐学习中,不仅要有扎实的演唱功底,还要加强声乐语言的训练,认真领会诗词的意蕴,展现出作品的民族风格和韵味,这也是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精髓所在。理论研究方面。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将中国古典诗词的声韵与西方作曲技巧完美结合,使听众既能体会本民族的传统韵味,又能感受到西方的浪漫主义音乐色彩,起到了西学东用,以古喻今的作用。在歌曲创作方面,古诗词艺术歌曲极大地还原词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心情感和描绘的意境,保证了古诗词的原汁原味。文化传承方面。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所谓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古诗词在西方浪漫主义作曲技巧的基础上的发展,也是在发展中国原有的古典诗词声韵的过程中继承。因此,当今的声乐爱好者应在前人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研究古诗词艺术歌曲,致力于将具有本民族音乐特色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发扬光大。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参考文献:

[1]黄自.黄自歌曲选集[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3]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4]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5]李涛.中国诗词歌曲演唱研究[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11.

[6]余甲方.中国近代音乐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7]张锦华.声乐表演教程[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8.

[8]黄玉娇,吴海萱.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以《花非花》为例[J].文艺生活,2012,(01).

[9]丁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5,(04).

[10]王晓迪.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年.

作者:张想 邱斯晗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