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艺术发展策略探析

时间:2022-03-12 11:06:26

导语:合唱艺术发展策略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合唱艺术发展策略探析

摘要:合唱艺术有利于提高国民文化素养,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团队凝聚力,引导人们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长期以来,我们对合唱艺术进行着艰难的探索,合唱也对各个时期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助推力,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此前我国合唱艺术发展进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面临着一些挑战,基于此,本文以合唱艺术发展现实意义为基础,总结分析现阶段我国合唱艺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新时期合唱艺术发展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合唱艺术;意义;问题;策略

合唱艺术起源于西方,从鸦片战争开始逐渐引入我国。[1]经“五四”运动的推动,合唱艺术在我国范围内得到一定的推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合唱艺术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在为“两个一百年”目标努力奋斗、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合唱艺术欣欣向荣,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一些挑战,值得我们思索。

一、新时期发展合唱艺术的意义

(一)合唱艺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激发了凝聚力。众所周知,合唱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它要求参与人员具有较好的音乐基础、演唱能力与配合能力,能够灵活掌握各类音乐节奏。一直以来,合唱艺术是一种艺术感较强的表现方式,对声音协调度要求较高。[2]合唱艺术具有显著的群众性、社会性、广泛性等独有特征,能够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艺术需求,陶冶情操,激发斗志,净化心灵。(二)合唱艺术生动完美地诠释了集体主义精神。从学生到工人,从儿童到老人,从职员到军人,从喧嚣的城市街头到静怡的田间,从边缘的海岛沙滩到金碧辉煌的音乐大厅,合唱艺术营造出了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愉悦、团结友爱、追求美好生活的浓厚社会氛围。合唱艺术引导人们摈弃自身杂念,开阔心胸,对生活充满希望,合唱中那些丰富的和声、优美的旋律和变化无穷的声部,让人们想象到人性的真善美。(三)合唱艺术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合唱艺术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向心力的肥沃土壤,其充分彰显了爱国主义精神、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凝聚力,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促使合唱艺术在和谐社会中得以有效延伸。

二、新时期合唱艺术的发展现状

在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基础上,我国合唱艺术繁荣发展,在各个大型合唱比赛活动中,合唱艺术形式备受好评。在合唱活动中,人们所选择的歌曲题材新颖,已经不再局限于以前的歌曲名目,而是敢于演绎新的创作作品。同时,合唱队伍的表演形式得到很大的创新,不少作品融入舞蹈,服装加以点缀,并配上设计的合唱动作,舞台灯光动静结合,使得观众眼前一亮。另外,合唱艺术在唱法上的多样性凸显,演唱者演唱水平、风格与记忆能力均得到明显提升。然而,在合唱艺术繁荣发展的同时,依然存在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一)作品陈旧。新时期,作品陈旧已经成为了影响我国合唱艺术的“瓶颈”,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合唱艺术难以得到充分发展。[3]对十六届青歌赛合唱比赛进行分析可知,虽然参赛队伍呈现了很多新作品,但是改编手法单一、形式相似的情况十分普遍。例如大多数参赛团队都在作品中添加du、da、ba等衬词演唱流行音乐伴唱段落,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作品的内涵和生动性,但是并未因曲而异或集合曲目自身特征加入相对应的伴唱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原曲的意境,造成了全曲风格不统一的情况。这一情况充分表明了改编人员并未灵活、巧妙地运用音乐艺术技法来增强合唱效果。虽然现阶段很多专家的相关批评正改变着这一情况,但是问题的实际存在却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二)缺少优秀的合唱指挥。现阶段,除了专业合唱队、艺术院校和音乐院校设立了专业的合唱指挥外,大多数高校、中小学合唱的指挥均是由学校音乐教师兼职担任的,企事业单位的合唱队伍指挥普遍是业余爱好者或艺术院校毕业的艺术人员,并不是专业指挥。这一情况较为普遍,这主要是因为社会大众对合唱指挥存在错误认识。在社会大众眼里,合唱指挥只是在合唱过程中打打拍子,统一节奏,技术含量较低。然而事实上,合唱对指挥的要求较高。如果不配备专业的合唱指挥,合唱队伍的水平将难以提高。在十五届、十六届青歌赛合唱比赛中,大多数合唱队伍因指挥水平较低而被淘汰。在比赛中脱颖而出的队伍,往往同指挥具有密切的关系。换言之,专业、优秀的合唱指挥是合唱队伍水平提高的重大保障,如果不重视培养优秀的合唱指挥,我国合唱艺术将难以得到充分发展。(三)强烈的参赛获奖心态。现阶段,各种合唱比赛频繁举行,合唱艺术综合实力并未得到有效提升,大多数合唱团普遍水平较低。更关键的是,合唱艺术的大众参与性显著,具有其他音乐形式所不具备的普及音乐艺术、增强大众音乐素养的优势。[4]然而,现实中这一优势并未得到充分表现,合唱仍然是少数人参与的活动。合唱艺术若一味地追求比赛奖项,便脱离了合唱艺术的真实形态和精神意义。目前不少参赛队伍组团参与比赛,只是为了获奖,比赛完成后合唱队伍也没有开展日常排练和演唱训练。如此一来,通过参与合唱提高队伍整体音乐水平和人文素养,激发全民音乐兴趣和合唱积极性,进而提高大众艺术修养的目的也就未能得到很好实现,参赛投入的各种人力、物力与财力也并未得到理想的回报。

三、新时期合唱艺术的发展策略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喜欢合唱这种艺术形式,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愈加突显。曾说:“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5]我们应借助文艺作品进行真善美的传递,并对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予以宣传,让人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与道德荣誉感进一步增强,对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展开追求。随着合唱活动的广泛开展,将合唱的社会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针对现阶段我国合唱事业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强合唱作品创作力度。首先,应在中国合唱创作队伍的建设上加大力度。[6]现阶段,从事合唱创作工作往往无法取得较高的经济报酬,且在音乐界中合唱创作者也未有较高的地位,由此也就使我国急缺专门从事合唱创作的作曲家,特别是年轻作曲家。正是由于专业作曲家的匮乏,使得合唱思维在合唱作品中并不多见,一般都是旋律与和声、声部相配合而已,而事实上,全方位的立体思维才是合唱作品真正所需的。为此,我们应集众人智慧,寻求有效方法,将专业合唱作曲家特别是年轻作曲家吸引到合唱创作队伍中来,不断创新我国的合唱作品,促进合唱作品创作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其次,更新合唱的创作观念。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需要将表面的语言与技法问题解决好,另一方面还应在其他问题上作进一步加强,包括人性思维、民族思维、本体思维和立体思维等。我们应当看到,我们的合唱创作同国外还有很大一段差距,但同时我们所拥有的优势也是其他各国所不具备的。我国各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丰厚、风土人情各具特色,我们在进行合唱创作时可将其作为丰富的素材。所以,我们的合唱创作人员应将国外合唱创作方面的理念与经验引入我国,对合唱创作观念予以更新,在作品创作上充分利用丰富的民间音乐素材,不断提高作品质量。另外,可将国外合唱作品引进来。现阶段,单调、一般化是我国合唱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究其原因在于部分作曲家没有接触到大量的合唱作品,对国内外的合唱经典作品知之甚少,缺乏广阔的专业视角,在把握世界合唱艺术发展动态上也存在不到位的情况,因此创作的作品未将时代性特征充分体现出来。将国外作品,尤其是西方传统和现代优秀合唱作品引进来,可使我国合唱作品单一的现状发生改变,让合唱作品更加丰富多样。所以,我们需要专业人才与机构来负责收集和研究外国合唱作品,并对其进行翻译和出版发行,从而进一步增强中外合唱团间的演出和乐谱交流,促进我国合唱作品创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二)地方与高校结合,提高业余合唱指挥水平。有机结合高校与地方,能够将高校专业合唱指挥教师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让地方业余合唱指挥能够了解他们的排练心得和有效训练方法,切实提高地方合唱指挥水平。而要达到这一效果,可长年采取举办学习班、训练班的方式,也可借助本地区合唱比赛进行深入沟通交流。以笔者所在地区为例,首届合唱节于2016年1月成功开幕,各个高校的合唱指挥老师和各县区合唱指挥在合唱节期间相互学习交流,将本市的合唱事业推向一个新高潮;同时,在一些拥有雄厚师资力量的高校设立了“合唱指挥学习班”与“合唱指挥大师班”,并保证充足的时间,每年召开一届,每届时间为半月或一月,通过组织该活动,大幅提高了各地市业余合唱指挥的水平。合唱指挥通过参加合唱比赛提高了自身水平,而参加“合唱指挥学习班”又让这一水平得到了进一步增强,进而显著提高了当地的合唱指挥水平。与此同时,更要展开积极的交流沟通。高校合唱指挥可定期指导业余合唱团,对新曲目进行排练;各业余团体也要经常进行互动交流,对不同指挥的长处予以学习借鉴。[7](三)加大对合唱事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首先,给予经费支持。我国大多数合唱团均为群众自发组织的,缺少经费保障。所以针对那些组织完备、拥有稳定团员、固定训练时间和高水平的合唱团,政府应每年向其划拨一部分经费,支持其各项活动开展,让其潜心于合唱演练而不用为经费问题犯愁。同时,奖励成绩突出的合唱团,以其为样板,普及、提高本地区的合唱水平。其次,给予政策支持,争取在国内组建几支高水平的专业合唱队伍,负责提高和普及合唱。而近年来,不断增多的国际交流,让一部分人认清了差距,也认识到将职业合唱团解散非常可惜,于是开始呼吁建立一支能引领中国合唱的专业合唱团,将中国合唱艺术带向一个更高的层次。最后,国家相关部门应对合唱艺术展开大力宣传,让广大群众对合唱艺术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国的合唱艺术发展。

参考文献:

[1]魏伦基.关于我国新时期合唱艺术发展多元化的探讨[J].大众文艺,2016(15):102—105.

[2]吴小丽.探究中国新时期合唱艺术发展的多元化———评《合唱艺术》[J].新闻爱好者,2017(5):58—59.

[3]郭煜.中国近代音乐思潮影响下的合唱艺术发展(二)———20世纪20~40年代音乐思潮影响下的合唱艺术发展[J].金山,2016(12):1140—1143.

[4]吴勃.以群众合唱艺术指导社区文化发展策略探讨[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1):58—59.

[5]王晶晶.浅谈广场群众合唱艺术的现状与发展模式[D].河北师范大学,2016.

[6]唐婷,王育霖.我国当前合唱艺术发展及合唱指挥人才培养的问题[J].北方音乐,2015(10):52—53.

[7]陈晶晶.群众合唱艺术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J].群文天地,2016(9):178—178.

作者:郭睿 单位:成都体育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