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美术作品探讨

时间:2022-05-20 09:05:00

导语:中国传统美术作品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国传统美术作品探讨

摘要: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美术作品有着丰富的现实内涵。中国传统美术作品的美学基础,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个方面分别研究了中国山水画、农村年画、民间美术作品中蕴含的和谐思想,并发出了以和谐思想为指导、积极开展美术创作的倡议。

关键词:传统美术作品;和谐;美学;因素

一、中国传统美术作品的美学基础

艺术的精髓在于所承载传递的人类文明,艺术的真谛在于求美,而美是和谐。中国艺术的和谐与理性精神是各种美术作品的美学基础。中国文化最高的境界是“和”,对“和”的追求是艺术家通过对中国文化“和”的基本精神的体会并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任何一种艺术创作行为都有着潜在的审美哲学基础,美术创作也不例外。纵观美术发展的历史,无论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现代社会,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潮都推动着美术的发展,美术作品像镜子一样展现了各个时代的特征,同时美术也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更加丰富。美术作品能够以丰富的形象、深刻的内涵反映生动感人的社会生活,折射出作者的哲学观念、审美情趣和伦理道德,反映哲学社会科学等其他领域提出的和谐理念、和谐精神,在很短的时间内影响读者和观众,在潜移默化之中引领和启迪人们的思想,陶冶和激励人们的精神,塑造和培育人们的品格。受古代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美术作品所依存的美学基础很早就有了儒道思想的烙印。以中国山水画为例,山水画诞生的时代正是道家的玄学理论风靡四方的时候。道家的“重心略物”思想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甚至整个中国艺术的重表现而略再现的美学观念和基础。这不但体现在绘画上,甚至作诗为文也将天人之间的灵犀相通视为创作的最高境界。因此在中国山水画里没有必要去探究画面所描绘的是哪个地方,试图寻找作者的视角以及作画立足点的做法也都是对中国山水画的误解。因为这不是中国画的特点,中国山水画家讲究的就是要做到心中容纳天地万物,吞吐自如、来去无阻。

美术创作的思维活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从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到发现其中的美好现象。

2.内心视象的酝酿。

3.审美意象的形成。

在这三个环节中,创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到美的发现,是创作前的准备阶段,感性认识在这个阶段发生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一切认识都要从实践开始,都要从感觉开始。就美术创作的思维过程而言,其功能是把外部的客观事实向创作主体的内部意识转化,转化的全过程是一个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认识过程,又是一次完整的美术创作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国画讲究天人合一、心有万象、天马行空的创作方法最能够体现出这种转化过程。笔墨里渗透的是作者对人生的认识和感触,自然景物只是作者对人生的反思和认识的一种载体,他们的笔墨情趣并不受外界自然的束缚。中国画追求的是神似,笔下的山水往往是似曾相识,与现实中的山水有较大差距。中国画对形象的塑造是为了作者的抒情达意,所以中国画家敢于舍弃对象外在的形态,敢于为了强化作者感情的表达而进行一些恰到好处的艺术夸张。

二、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中的和谐思想

(一)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中国山水画

山水画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中国山水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以及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不但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更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的有机统一。从构图角度看,中国画的画面布局除紧密结合所描述内容的自然位置之外,还讲求平面布局中的色、线、形的变化对比与呼应,讲求虚实、疏密、开合、起伏、繁简、聚散的相生相应。从介质角度看,讲求笔墨是中国画的另一特点,所谓笔墨并不是用具材料上的笔墨,而是作者传情达意的的一种艺术技巧。创作中国画一般使用最富于弹力的毛笔,介质选择了对笔触水分的变化反应最为灵敏的宣纸,充分体现出中国画笔墨变幻无穷、形意和谐的特点。从创作手法看,中国山水画家把笔法看成了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艺术技巧,其目的就是以不同的笔法墨法描画不同的形象,以更好地表现创作者的情感与想法。同时也为了区分主次,创作性地将个性化的构图、装饰化的手法巧妙结合在一起,决不拘泥于特定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二)人与社会的和谐——农村年画

年画是我国农村特有的传统民间美术形式,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它植根于民间,土生土长,集中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和勤劳智慧,凝结了广大劳动人民淳朴的思想感情,以通俗的绘画语言表达了人们喜庆的审美情趣,长期以来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点。在表现手法上,年画通过概括、象征、寓意和浪漫主义手法来体现主题,构图完整、饱满、匀称,造型夸张、粗壮、朴实;线条简练,挺拔流畅;色彩艳丽,对比强烈,富有装饰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许多耕织图,将各种人物、动物、风景等打破时空局限,大小疏密、穿插布局,画面整体完整、气氛活跃、生动而不杂乱。大幅全景式的年画常采用鸟瞰式构图,画面有众多的人物、景物和情节,气势宏伟壮观,结构庞大复杂。这种产生于人民大众中间的美术形式以丰富的内容、风格和样式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民众朴素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要求,达到了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也从一个侧面展现出人与社会共同进步的和谐景象。

(三)人与人的和谐——民间美术

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繁多,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除了前文提到的年画外,还有剪纸、风筝、玩具、刺绣等,这些艺术作品中无一例外地都含有美术的元素。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创造,存在于劳动群众生活的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其作品质朴纯真地倾注着人民群众个人的感情信仰和随心所欲的个性,具有信手拈来的随意性艺术特点。在民间,这些形式活泼、内涵丰富的小工艺品经常作为心意的载体在人与人之间传递、交流,增进了人们之间的感情,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和睦发展。另一方面,民间美术所透漏出来的是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即推崇阴阳调和、刚柔相济、物极必反、相生相克的周而复始的分合哲理。因此在生死凶吉、道德美丑、得与失等观念上,都讲转化与联系,以乐观态度、平常之心看待未来与客观世界,以此来借物寄情,歌颂生命,传送情爱,交流情感等,这本身就体现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情感。

改革开放后的当代中国美术由封闭走向了开放,由单一走向了多元。在这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里,中国美术面临的是比以往更为开放的社会环境,虽然在经济发展中艺术受到商品化的巨大冲击,但经济成分的多样性也使中国美术的表现形式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格局。除了美术作品之外,文学艺术的其他表现形式如书法、摄影、电影电视等都可以从不同方面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示和谐理念、和谐思想、和谐精神。最典型的莫过于名为“篆书之美”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了。该作品以篆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了中国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符合体育图标易识别、易记忆、易使用的要求。由于对“拓片”这个典型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本身具有的强烈的黑白对比效果的巧妙运用,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显示出了鲜明的运动特征、优雅的运动美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达到了“形”与“意”的和谐统一。

三、结束语

和谐的文化氛围是和谐社会存在的基础,而文学艺术作品在倡导和谐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民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文学艺术更应该发挥其独特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做出积极贡献。文艺繁荣,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在全球化的环境下,我们要在纵向继承和横向整合基础上勇于创新,既要承传延续传统艺术的审美优势和特点,又要努力创造富有时代感的鲜活的内容和形式,实现有艺术的思想与有思想的艺术的和谐统一。面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伟大号召,我们美术工作者应该积极投身火热的生活,自觉把创作活动扎根于人民生活的沃土,颂扬优秀人物,礼赞传统美德,传播和谐理念,以思想性强、艺术性佳的美术作品,让人们在美的享受中受到鼓舞,在情感的共鸣中得到启迪。

参考文献:

[1]李福顺.中国美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刘菊亭.论工笔花鸟画的意象色彩[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2).

[3]林逸鹏.废纸论[J].国画家,2001,(06).

[4]李泽厚.美的里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5]王萍.真与美的内涵[J].北方论丛,2006,(04).

[6]吴清,陈汗青.论传统美术与哲学思想[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

[7]牛乐.关于美学、美育、美术及相关问题的思考[J].兰州学刊,2004,(02).

[8]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