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日本动漫外交看日本对华文化外交
时间:2022-05-10 10:27:00
导语:小议日本动漫外交看日本对华文化外交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动漫外交对中国大学生对日情结的影响
【内容提要】
日本前外相麻生太郎于2006年4月28日在东京数码大学发表了题为《文化外交新设想》的演讲。他建议日本应当积极开展“动漫外交”,通过推广日本的漫画书和动画片,赢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民众的心。而在2008年03月,现任外相高村正彦正式任命哆啦A梦为“动漫文化大使”,此举无疑是在延续麻生太郎的外交政策。日本外务省希望通过“POP文化”,特别是动漫文化,推销日本,大打文化外交牌的举动引起中国国内的激烈争议。不少人认为由于目前日本动漫一统市场,如不制止日本动漫潮在中国学生间的泛滥,中国下一代必然会“日本化”,形成浓烈的日本情结,从而影响对日政治态度。然而不少动漫爱好者认为,日本动漫并不能改变他们对日态度。那么真相究竟如何?本文希望通过调研与解读相关资料,探求:
一、中国当代大学生热爱日本动漫的行为与其日本情结,对日政治态度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如果存在,相关程度如何;
二、日本动漫外交的效用以及收益率;
三、日本动漫外交对中国外交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动漫外交文化外交情结中国大学生日本情结对日政治态度
(一)文化外交及其作用机理
当前,文化外交成为了许多国家宣传自身文化与政治理念,提高国际软权力的的重要外交手段之一。所谓文化外交,根据李智所著的《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一书所述,是指“主权国家以维护本国文化利益及实现国家对外文化战略目标为目,在一定的对外文化政策指导下,借助文化手段来进行外交活动。”作用机理如下:首先,通过”文化模糊”处理,目标国国民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被增强。而这种文化认同感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以微妙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舆论传播也常从文化视角切入,将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向目标群传播,使目标群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舆论输出中文化因素的激励和感染,从而慢慢接受传播者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其次,借助文化熏染、提高对该国文化的接受度。文化熏染是通过生活环境与文化氛围的潜移默化,使个人在无意识中获得正规教育之外的认知。文化致效就是将要输出的舆论与文化因素进行有效整合,让要表达的舆论披上文化的外衣,促使目标群在本民族文化的惯性思维之下,自然地接受舆论观点。就某种意义而言,舆论传播中的文化致效也是文化意识的战略传播,必然具有很强的熏染性。然而,少数国家也把这种外交方式当成是文化渗透的手段,通过文化传播这种隐蔽的手段来改变他国国民的价值观与政治态度,从而达到影响与控制他国内政甚至颠覆他国的目的。尼克松的经典著作《1999不战而胜》与《真正的和平》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文化外交主要通过建立他国国民对本国文化的情结来实现。那么什么是情结呢?情结是一心理术语,指的是一群重要的无意识组合,或是一种隐藏的神秘的心理状态中,强烈而无意识的冲动。每个心理学理论对于情结的详细定义不同,但不论是弗洛依德体系还是荣格体系的理论都公认情结是非常重要的。情结是探索心理的一种方法,也是重要的理论工具。情结一词原本是精神分析学的概念,作为一般意义上使用情结一词,最先出现在荣格(Jung.C.G.)的文献里。荣格将complex形容为“无意识之中的一个结”。可以将情结想成一群无意识感觉与信念形成的结。这个结可以间接侦测,而表现出的行为则很难理解。在20世纪初,他在进行言语联想的考察中发现,由于情感因素联想会出现显着的延迟,这种不服从意识控制的过程妨碍着联想正常进行;并且认为在潜意识中,存在以一定情感为中心集结着相关的心理内容的心理过程现象。他把这种现象称作“因情感而集结成的(在潜意识中)复合体”。以后就略称为“情结”。日常生活中当潜意识活动强度高于有意识的强度时,这种“情结”作用强势地控制着人的行为。特别对个体人格有较强的控制作用。
(二)日本动漫外交提出的背景,主要措施
日本人及其政府认为动漫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殊的存在形式,可以根据特定的价值标准来设置议程,从而说服他人相信和认同其某些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以促使他们在心理上形成亲日情结,从而产生预期的态度和行为,最终实现文化致效。2006年4月28日,日本前外相麻生太郎在东京数码大学发表了题为《文化外交新设想》的演讲。他建议日本应当积极开展“动漫外交”,通过推广日本的漫画书和动画片,赢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民众的心。2008年03月,日本现任外相高村正彦正式任命哆啦A梦为“动漫文化大使”,而此举无疑是麻生太郎动漫外交政策的延续。
根据麻生的《文化外交新设想》以及外务省的相关政策文件,日本开展动漫外交的背景:首先,作为流行文化,日本动漫对外国公众已经形成巨大影响力。现在是普通老百姓的舆论对一国的外交产生巨大影响的时代,日本希望将这深入大众的拥有坚强力量的流行文化变成公共外交的工具,通过动漫作品传达的意象,使“‘日本’或者‘Japan’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明亮、温暖或者很棒、很酷的感觉”,树立日本美好的外交形象,使其政策在世界范围内更易被接受。其次,日本希望通过其动漫塑造的形象去改变包括中国在内的历史上受其侵略的国家对日本的看法,从而提高其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如,日本是当今的经济大国,却是政治上的侏儒,其希望成为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受到来自亚洲的多国的阻力。最后,为其经济输出开路。中国和亚洲各国志日本经济往来十分频繁,其在亚洲各国的形象影响到其出口量。如:中国也已经成为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日本在中国的形象对其产品在中国的销售有很影响。每当中日关系紧张时,就会有抵制日货的呼声。
在迫切的经济与政治利益双重推动下,此项动漫外交政策的主要措施迅速出台,主要包括:
一、政府和动画制作者召开流行文化交流学习会;任命那些在国际上颇受欢迎的漫画家和游戏作者为“动画文化大使”,并将之派到海外宣传日本流行文化。日本外务省在2007财年预算草案中已经列入了这些相关的费用。
二、开设以海内外新锐漫画家为对象的“日本漫画大奖(InternationalMANGAAward)”。这包括两项“动漫大赏”:
首先是创办以外国漫画家为对象的国际漫画奖“漫画诺贝尔奖”。麻生曾说:“我希望为当今不断涌现出的世界各国的年轻漫画棋手,在漫画起源地的日本设立一个权威的奖项,也就是说设立一个相当于漫画诺贝尔奖的奖项。希望他们以此为契机意识到他们与日本的关系。”
同时,以发掘日本青年映像?动画创造者的作为目标的新奖项的也被提出。据最近的《日本经济新闻》报道,2007年度日本文化厅将拨出4亿4千万日元的预算,用于振兴向动画、CG等媒体艺术。这些预算中包括了对动画、CG等年轻作家的培育和扩张文化厅目前举办的媒体艺术节的费用。
三、通过电视,电台等手段传播日本动漫文化。主要包括:建立一个频道面向海外进行英语广播,并建立一个“一天24小时,一周7天用英语传播日本信息的电视频道播放日本动漫信息”
对于中国这个与其有宿怨的国家,则着重在地方电视台播放动画等文化产品,推广日本最受欢迎的动画与流行歌曲: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日本外务省拨款24亿日元从动漫制作商手中购买动画片播放版权,将这些动画片免费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电视台播放,并决定在2006年度预算案中,增加对华宣传费用11.6亿日元,使对华宣传总预算达到31.1亿日元。新增款项将主要用于在中国各大电台、电视台播放日本的流行歌曲和日产动画片。日本外务省在解释这一投资时说,他们希望这样的柔性宣传可以减少中国青年对日本的不信任感,进而增进中国青少年对日本的认识。
四、日本政府从补充预算中拨款20亿日元,国际交流基金会等机构出资80亿日元,建立日本100亿日元的“日中21世纪基金”,然后使用这笔基金所得的利息收入每年约2亿日元,进行以下活动:
①中日学生交流活动。从2006年9月起,政府每年拨款100亿美元资助1100名中国学生在日本家庭中生活一段时间,亲身体验日本文化。日本政府另外还向日中友好会馆拨款5亿日元用于中国高中生的短期赴日交流,如“动漫文化交流实习生”计划,也就是说让当地的学生接受一定时间的实习,在大使馆或总领事馆从事文化交流的工作。还有与CCTV合作的“中日文化小信使”等系列活动;
②让参与日中交流的双方政府机关、非政府组织、企业团体和个人共同建立一个联络网,促进相互间的信息交流,培养两国交流的接班人才。外务省的“InvitationProgramtoJapanforJournalistsInterestedinAnime”计划便是其中一个重要计划;
③在中国各地的公立图书馆和大学内开设“日本信息据点”,介绍日本文化、出借日本图书,而且还将展示日本引以为傲的网络技术,并邀请活跃在中国的日本留学生和企业人员参与介绍日本的活动;
五、在外务省设立了“海外交流审议会”。会长由丰田汽车副会长的张富士夫担任,其目的是构筑民间人士与外务省良好的互惠关系,意欲通过日本大型企业、文化机构或者是广告公司向目标国输出诸如动漫等文化产品。
六、彻底强化日语教育的方针。“对于由动漫对日语产生兴趣的各国国民来说,我想,对日语降低接受日本语能力测试的难度,在各国推行示范的日语教室,制作标准教科书等等,使国际交流基金会作为日语教育的推广者能够真正地重新出发等措施是有利于我国的文化价值观的推广的。”
七、同时,日本本土资金也加紧建设属于自己的动漫媒体网络:如方舟盛世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就是日本世界社、日本岛本株式会社、日本盘亚株式会社三方委任“中国地区指定宣传公司”,负责日本总部、中国总、各地区在中国地区的宣传、策划、制作、、活动组办等。甚至连在电影业及出版业举足轻重的“角川集团”也积极发展在华传媒网络:①、在2005年大手入股香港洲立集团,成立该集团最大股东,目的是利用该集团发行日本动漫电影及作多媒体合作(如制作电影、发行DVD/VCD、制作及发行游戏、出版等)并进行有力的宣传。②、2005年角川与香港的新华传媒合资1亿港元,建立“新华角川”去开拓中国内地市场。③、2007年日本角川控股(KadokawaHoldings)旗下的角川映画,也与新华传媒集团在内地正式成立合资公司。首要任务是在3年内在内地大城市建立20座电影城。意在通过进一步强化“香港角川”桥头堡的作用,再行全面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中国星传媒机构双方也正在就版权引进方面的事宜进行谈判。此外,在中国的网络销售也被纳入到角川的视野。目前,角川映画正在和国家版权局、中国网络版权联盟等进行密切的接触。另外,角川书店还为其下属子公司特别设立了总额为20亿日圆的动画专门基金。该基金里也包含日本政策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投资,据说将在今后5年内投资35部TV动画或剧场动画。
(三)国人对日本动漫外交的争议
一石激起千层浪,日本的动漫外交政策引起了国人的激烈争论:
部分国人认为日本此举意在通过占领动漫市场,从而垄断话语权,在中国新一代中培养浓烈日本情结,让这些认同日本价值观的亲日分子,影响中国的对日政策。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就曾在中日问题上多次提出“有必要增加留日的中学生,以便培养更多的亲日派”。反对人士宣称对日本动漫废寝忘食的痴迷者们,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也逐渐接受了日本的文化和价值理念。他们欣赏《灌篮高手》的好勇斗狠,认同《爱情白皮书》中的勾心斗角,衷情《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冷漠凶残,甚至于许多人脑海里的中国文化,如西游、三国等的概念,更多是来源于日本的漫画和电子游戏,当前由不少动漫迷掀起的盲目学习日语及日本文化的热潮也是这种政策效用的极佳例证:甚至连前外相麻生也曾说“想想为什么,电视上播放的动画片的主题歌是日语的,因此,对日语感兴趣的孩子就自然地增加了……。日本的流行文化引起了人们跟以前完全不同的对日语的兴趣。”
日本动漫,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传播日本主流意识和价值观念的锐利武器:前几年,日本出版了《中国入门》以肆意歪曲历史、丑化中国人为主要内容的漫画书。《中国入门》不但否认南京大屠杀,为罪恶昭彰的日本731细菌部队翻案,还称中国的思想、文学、艺术、科学等都“毫无吸引人之处。令人吃惊的是,面对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这样充满鄙视、煽动仇恨的漫画既没有引起日本动漫界的反思,也没有引起日本普通民众的批评与反对,且一上市就连续保持日本4个月最畅销书记录。这些赤裸裸宣扬狭隘民族意识、为历史罪责翻案的漫画,会通过日本政府的着力推销,毒害亚太各国的下一代。
另一方面,不少动漫爱好者认为即使他们接受日本动漫,也不代表认同日本的价值观。而且由于日本对于中日间争端的解决毫无具有诚意的实际行动,他们对日的政治态度也不会因为动漫而改变。他们宣称采用两分法对待此问题。具体说来,就是在这些热爱日本动漫的人的观念中,把动漫或流行文化中的歌曲、影视作品客观化了,把这些作品与孕育他们的日本文化环境剥离开来,在他们欣赏这个作品的时候,不会想到日本这个国家的概念。根据国际先驱报报道,一个动漫迷、大三女生小蕾说,“本身我对政治不是很有热情,不过该有的民族自尊和是非观念我肯定是有的。日本在某些方面太过于野心勃勃,甚至不顾最基本的道德和是非观,总之对日本政治我是很失望的。”
的确,一方面,日本动漫在中国已经培养了相当多的爱好者,但是,中国青年对于日本右翼分子过当行为的激烈反应却也反映了中国新一代的强烈的爱国心。例如,小泉03年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致使成千上万的中国青年参加了一系列反日示威,麻生忽视历史事实,意欲升级自卫队,更改宪法第九条等的极右言论也招来中国青年反对的声音。而且,据国际先驱导报报道,中国部分大学生已经形成成熟的对日观念,日本的文化输出政策或许很难奏效。2004年,日本主要媒体的8位总编辑来到清华大学,与清华大学的学生进行座谈。日方把这个活动作为一次公关的机会。8位总编辑一边倒地声讨中国当前过于高涨的民族情绪。在听完学生们的提问之后,这8位总编辑的脸色都很难看,“因为几乎所有的提问,都是与中日关系敏感问题有关的”。陪同访问的一位日本外交官说,尽管8位总编辑在造访之前,对于中国年轻人的反日情绪有所估计,但是他们没有想到中国学生们如此地“冷静”。2005年岁末,曾经采访此事的一位日本驻华记者在回忆起来的时候说,“冷静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对于日本的对华宣传来说,情绪是可以平息或者煽动的,但是冷静意味着中国年轻人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对日观念。当时有一个感觉,日本需要更多地向中国派出这样的代表团。”他说,这不但是对中国年轻人的公关,而且也要让日本政要知道,中日关系并非他们所理解的那样稳定。
那么,究竟被视为中国精英的当代大学生是否会由于动漫外交而产生日本情结,而他们又是否会如日本所愿,进而产生亲日的政治倾向,影响日中关系呢?
(四)调研显示:日本动漫的中国市场份额
如前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动漫外交政策是以高度的市场占有率为依托的。那么目前日本动漫的中国市场占有率是多少呢?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公布的数据,去年整个动漫产业占日本GDP的比例已经超过了16%,全世界播放的动漫作品有60%以上来自日本。而且,除动漫本身外,由动漫衍生出的文具、玩具、游戏软件和服装等已经在全球形成一个巨大的日本动漫产业链。与此同时,中国本土动漫却只占有国内市场的10%,并且不少中国热门动漫的风格与内容与日本的动漫十分相似。究竟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呢?我们对《漫友》以及《动漫周刊》两家位于销售排行榜前列,月销售量达百万份的主要动漫纸质媒体及其大学生读者做了调查,并在置信水平为90%下做假设检验分析,验证其市场占有率数据的准确性,我们发现:
两家媒体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对日本动漫资讯的报道,且其比例远远高于其它地区的报道,达到69.23%,大大增加了日本动漫对大学生进行影响的几率(见下图)。然而,这两间媒体均没有接受日方的投资,可见原因主要是市场读者的需求。
大学生中喜欢看日本动漫的同学占相当大的比例,达到73。84%。
对于动漫产品的消费,大学生显得比较理性,大部分的学生不会购买相关产品或杂志,就算选择购买的学生消费的数额也不高,集中在50元以下,但是这也有可能是学生本身总体消费水平不高的原因。
综上,同时经过假设检验分析,可以看出在强势的宣传下,保守估计日本占中国内地动漫市场约73.54%的份额,而中国(包括内地与香港)所占份额远远少于日本。
(五)对于日本动漫外交的实证分析------传导机制的效用分析
然而,日本动漫占领了我国动漫市场的半壁江山必然会导致当代大学生的亲日政治态度吗?我们认为,由于文化外交的作用方式不同于以往传统的外交方式,以及其传导机制的复杂性,文化外交的效果必须通过具体的调查与分析才能得出比较接近事实的结论。从美韩对日的文化外交的不同效果中可见一斑:上世纪60年代日本存在强烈的反美心理,爆发了多次学生示威,许多示威者要求结束美日军事同盟,他们喊的口号是“美国佬滚回去”。但是经过美国的文化输出策略,日本终形成了“跟着强者走”的外交政策.。美国成功地培育出了一个亲美的日本。然而尽管韩流改变了日本国民对韩国人的看法,但由于存在严重的政治障碍,日韩关系还是越来越僵,韩国的文化外交面对的是尴尬的拒韩的大和。因此,我们共计抽取105份调查问卷,以调查大学生对日本动漫的喜爱程度,日本文化以及价值观认同程度以及大学生对中日关系问题上的认识,并进一步探究这三种因素之间的联系,结果如下:
对日动漫喜爱程度:
从表中可以看出,喜爱日本动漫的同学不在少数,有78%之多,这些同学对动漫的热爱程度大多在3-5之间,水平较高。
对日文化认同方面:
同时,调查显示有52%的同学会把动漫中宣扬的价值观作为生活中的信条,48%的同学则不会把动漫中宣扬的价值观作为生活中的信条,而在这些同学中,大部分的同学(86.36%)只是接受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部分,如团结友爱,坚定的信念,不要轻易放弃,爱友情,正义等,只有13.64%的同学对价值观差不多全盘接受,显示了日本动漫虽对大学生有较大影响,但是同学们都会以理性态度考虑是否接受其宣扬的价值观。
综上,根据行为学以及心理学的相关概念可以从表上看出,喜爱动漫的大学生对日本文化趋同度不高,表现得相当理性。
对日政治态度方面:
图表1喜欢动漫人的答案
图表2不喜欢动漫人的答案
喜欢动漫的同学中,可以看出喜欢动漫的人当中绝大部分人对日本都是处于比较希望了解和无所谓状态中,很希望了解和不想了解的人都相对较较少。
不喜欢动漫的同学中,和喜欢动漫的人相比较而言,与喜欢动漫的人相同的是大部分的人都是处于比较希望了解日本和无所谓了解状态中,也有一小部分的人是不想了解的。不同的是不喜欢动漫的人中,没有人是很希望了解日本的。综上,大部分学生比较希望了解日本,但是日本动漫对当代大学生希望了解日本的愿望影响不大。
调查显示大部分同学对于这个问题比较关心,有46%的同学对日本政府对待历史态度不满,但是仍然对抵制问题持理性态度,有20%的同学则对日本持有强烈的对抗情绪,只有14%的同学符合日本政府的期望,对日持较温和态度。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的同学对此问题比较关注,也认为这些权益属于中国,只有极少数同学认为那也是日本的权益,76%的同学坚持尽量以和平的方式争取,但是认为应采取强硬态度的同学也不在少数,有17%之多。
图表3喜欢动漫的人对日本的好感度大小
图表4不喜欢动漫的人对日本的好感度大小
在喜欢动漫的同学中,有87.3%的人对日本的好感度是中等和偏下的,其中35.6%的人是中等程度,只有10.3%的人(9人)是中等偏上的。不喜欢动漫的同学当中,绝大部分(86.7%)的人对于日本的好感度都较低,甚至少部分人(6.7%)一点好感都没有,而仅仅有6.7%的人处于中等的好感。综上所述:.虽然动漫对于改变人们对日本的好感会有一定的积极的作用,但是大部份同学对日态度都停留在较低水平。
那么社会上所担忧的所谓“喜爱----〉文化认同----〉对日政治态度”的传导机制是否成立,效用如何呢?
首先,我们对日本文化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以及对日政治态度分别作出方差分析,以检验对动漫的喜爱这一因素是否对日本文化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以及对日政治态度有影响,我们得出以下結果:
对日本文化价值观的认同程度
上图显示,组间差异源较大,而且对动漫的喜爱程度对于对日文化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影响的显著性远远低于正常的0.05的水平,也就是说,对动漫的喜爱这一因素对日本文化价值观的认同程度是有影响的。
对日本政治态度和日本政治态度的期望的程度
上图显示,虽然自变量对于对日政治态度与日本政府期望相符的程度影响的显著性低于正常的0.05的水平,但由于组内差异源很大,所以代表性不强,也就是说,对动漫的喜爱这一因素对对日政治态度与日本政府期望相符的程度的影响并不确定。
为了检验其具体的影响程度,我们对以下变量作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1.自变量:喜爱日本动漫的程度
因变量:日本文化价值观认同的程度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经过调整后的相关程度仅约为0.35,相关程度并不是很高,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它们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为
y=2.447771325+0.403908935x,这说明对日本动漫的热爱程度每增加1%,对日本的文化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就增加0.403908935%。
2.自变量:日本文化价值观认同程度
因变量:对日本政治态度与日本政府期望相符的程度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经过调整后的相关程度仅约为0.009,相关程度比较低,回归方程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它们之间关系,也就是说日本文化价值观认同程度对于对日政治态度与日本政府期望相符的程度的影响不大。
3.自变量:喜爱日本动漫的程度
因变量:对日本政治态度与日本政府期望相符的程度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经过调整后的相关程度仅约为0.0085,相关程度比较低,回归方程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它们之间关系,也就是说喜爱日本动漫的程度对于对日政治态度与日本政府期望相符的程度的影响不大。
综上,到目前为止,动漫外交的作用机制在大学生中的效用尚未表现出来,也就是所谓的“喜爱----〉文化认同----〉对日政治态度”机制基本上对大学生影响较少,大规模的动漫攻势与投入或许会带来大量的经济收益,但是单从政治上来说,效益在短期内难以回本。即使跳出作用机制的藩篱,直接考虑日本动漫对于对日本政治态度的影响,也是收效不大的。
对于日本如此的大张旗鼓地“推广”动漫文化的公共外交,但是却收效甚微,我认为政治始终是日本无法绕过去的症结。日本媒体对2006年日本对华公共外交的成果持观望态度。不少媒体表示,尽管2006年是日本政府早早定下的“日中观光交流年”,但是到底在两国民众的舆论能够改善多少,恐怕就不是公共外交所能简单解决的。外交的核心是政策,而不是包装。如果没有一个改善的诚意和实际行动,单靠包装是不行的。
(六)日本动漫外交對中国的启示
那么日本的动漫外交对中国有何启示?
首先,根据李智《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所有传播活动必然会产生文化上的影响,但是单靠文化外交是不够的,还要在实际上作出相应的负责任的行动才能得到各国的认可。一个国家国民的政治态度不会被轻易改变,而是经过良久的潜移默化,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影响国要具有真正的政治魅力,在国际事务上,表现出良好的信誉,积极承担国际义务。其传播的文化是科学的,顺应历史进步潮流的,才可以达到目的。所以我国在文化外交上要明确目标,不仅仅是传播文化产品,在传播文化产品的同时要注意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做一个负责任的国家。
其次,日本动漫灵活的传播技巧以及日本新颖独特的外交策略,对我们如何借助传媒去影响他人情结,如何巧妙地展开和实施舆论攻略,如何博取大众的情结认同和舆论支持等,无疑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与世界文化产业大国相比,我国文化产业还是弱势产业,尤其是加入WTO之后,国外的一些大型文化产业集团纷纷抢滩中国,想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和先发优势,从我国的文化市场上获取巨大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日本动漫外交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美国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发展文化产业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如何发挥我们的资源优势,变文化资源大国为文化产业强国,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二、以文促情,强化“文暖”的意识渗透功能。日本动漫的传播致效,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传播中文化力辐射对意识形态的渗透功能,即在具体的舆论传播中借助文化信息的交流和渗透,从而可以影响目标群体原有的观念认知,最终让对方理解和认同已方的价值观.我们要掌握舆论传播的主动权,就必须重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强大吸引力的作用,让优秀的中华文化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标识和窗口。如2006年1至2月,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与中国上海博物馆合作举办的特别书法展“书法之宝――日本与中国”,日本明仁天皇和皇后也前往参观,《日本经济新闻》,《中国文化导报》等日本媒体纷纷赞赏说,这次书法展意味着中日关系出现“三战阵地”、“文暖”。随后,“女子十二乐坊”,“遣唐使墓展览”以及《千里走单骑》,《无极》等影片的上映,有效地推动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较好地收到了“以文促情”,“以文暖化政冷”的效果。
三、知己知彼,找准中外文化的交互点。要达成舆论传播的预期效果,必须加强对传播主客体基本的文化认知,为文化致效策略的制定提供信息储备。.不仅要准确判断目标群体的核心准则和价值信仰,同时,还必须明确各自的文化共性和特性,如民风民俗、宗教、语言习惯、艺术表现形式、民族心理等等,针对具体的目标群体和预期目的,进行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确保有效信息进入传播渠道,争取与目标群在文化上的最大贴近性。以日本漫画大师宫崎骏的长篇著作《风之谷》为例,作品中跨越重任和生死的追寻之旅,不仅体现出作者对人类和自然的深层哲学思考,同时也是作者对环境保护和人文主义长期不断深入探索的结晶。其间,被广泛认同的儒家、道家等诸多观点,无不在这部漫画中得到了深刻地体现.人类文化的交互点无限放大,从而提升了《风之谷》在中国的接受度。
四、注重草根文化,强化全民的外宣意识。非洲有一条格言::文化始于人民,人民在创造自身和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创造了文化。从最广泛和最具体的意义来讲,文化使人们塑造了自己的生活。在日本,从青年到成人,不同年龄阶层都有属于自己年龄段的漫画,民众对动漫的狂热,加之政府对“原生态”漫画创作的鼓励政策,催生出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平民漫画”的涌现与蔓延。即使是孩子,也可以在东京都城站台那面贴满白纸的墙上,挥舞手中的笔“创造”自己心目中的机器猫。日本动漫的平民化发展,彻底打破了只有大师才能创造动漫精品的神话。这对我们的启示是:要增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一定要将其根植于广大的人民群众,要唤醒民众的参与意识,强化民众的外宣意识,不断壮大“草根文化”的力量。
- 上一篇:信用证软条款的鉴别与防范诠释
- 下一篇:小议佤族经济社会的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