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高师音乐课的语言艺术
时间:2022-02-10 09:36:00
导语:简述高师音乐课的语言艺术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语言是人们传达信息和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作为课堂教学,主要是运用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语言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教师的语言表达,是教学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通过语言的准确精炼,合符逻辑;语言的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的韵律优美,速度适中;言形配合及教材以外的相关知识的拓展五个方面的论述,深刻细致的阐述了高师音乐理论课堂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语言艺术准确精炼合符逻挥生动形象通俗易懂韵律优美语速适中言形配合拓展
前言
语言是人们传达信息和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作为课堂教学,主要是运用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语言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教师的语言表达,是教学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作为高师的音乐理论教学,相对于其他一些学科而言,其内容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模糊性,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只有反复体会和琢磨,才能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准确、形象、富有激情的教学用语,能够对课堂教学效果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也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增色不少。结合近五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音乐理论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用语的合理使用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准确精炼,合符逻辑
普通话是每个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在教学中,教师尤其要做到能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教师字正腔圆的发音,不但会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的享受,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音乐理论课有时间的限制,而且很乏味,要把知识系统完整地传授给学生,教师的教学用语就必须准确精炼。要抓住教学内容中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地学习和创造。一堂好的音乐理论课,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紧扣教学内容,从激发学生兴趣,到带领学生遨游于音乐的海洋,都应富于逻辑,引人人胜。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精炼的语言可以节约学生很多时间。恰当的用语,适时的点拨,可以帮助学生思维,实现认识的飞跃。对于概念和原理的表述,必须准确,不能错误或含混不清,这是语言科学性的首要要求。
其次是用语要规范,突出特点。含混不清、缺乏准确性的语言将影响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偏差,从而形成错误的判断和推理。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规范化的语言是教师的基本功,它包括教学用语的规范化,即词汇丰富,口齿清楚,语言流畅,逻辑严密,杜绝口头禅。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以概括性的语言、精炼的词汇引导学生,教师在语言运用上,要根据学生情况,使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尽可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知识较丰富,接受力较强的学生要多使用经过提炼的规范化的教学语言,而对于人学时程度较低的学生则宜多使用生动、浅显明了的教学语言。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细致地钻研教材,在课前就做好精心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在备课时就要有组织课堂语言的准备,并选择最好的表达方式。唯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思维保持连贯统一,顺利实现音乐理论教学的环节转换,提高教学效率。
二、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人类的语言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而构成词汇的符合号,而又由词汇和语法逻辑构成一种符号系统,以此来传递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用语言去组织、指导教学,通过语言的表述把音乐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在此,教师的课堂语言的生动、形象、准确和感人是十分重要的,对课堂教学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常使学生有新鲜感,而新鲜的东西又易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注意,从而是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记忆。音乐理论中的很多知识,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它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语言技能技巧,把理论性的东西形象化,让学生喜于接受、乐于听闻,没有流畅而运用自如的语言是不容易做到的。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读,局限于理论而理论的讲课,会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逐渐削弱他们学习的兴趣,当然教学效果也肯定不会好。所以,教师在讲授时,要力求做到化繁琐为简约,化生辟为通俗,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生动,真正快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对于那些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形象生动的例子来对他们进行启发、引导。教师教学中的语言越形象、生动,选用的例子越贴切,学生就越容易理解,这比起一大堆枯燥的纯技术语言,要实用得多。同时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当然,如果脱离教材的内容和实际需要,一味调笑逗乐,那只会给学生以粗俗轻薄油嘴滑舌之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恰当的场合、恰当的时机,巧妙地运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活泼、充满笑声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
三、韵律优美,语速适中
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正是因为有了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各要素的完美结合,才富有它迷人的艺术魅力。我们的课堂教学语言也是如此,如果能够做到音质优美、语速适中、音量适度、停顿合理、语调丰富、语气生动、节奏鲜明,便可以做到美化课堂教学语言,从而提高音乐理论教学的审美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课堂语言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恰到好处地表达教学意图,增进师生间的交流。教师讲课的语言,应该有一定的速度和韵律,那么教师讲课的韵律和语速具体应达到什么程度呢?举例说明,如:过渡性的语言,可采用适中的音量、自如的语气、平稳的声调;讲授教学重点、难点时,可放慢节奏,加强语气,给学生理解、吸收的空间;对富有激情的教学内容,可加快节奏,调整语言的力度,做到抑扬顿挫,感情充沛,变化有效,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因而说,教师韵律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定能把学生带人到课堂情境之中,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言形配合
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除了优美激情的声音之外,还应有与之配合的形体语言。教师的动作、表情、手势等等也是教学中表情达意,诊释知识的语言。教师形体语言和声音语言的和谐运用,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是教学有声语言的必要补充。带着微笑走向课堂,这样会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课堂提问经常而随便,这样会消除师生之间的紧张心理。课堂是一个特殊的场所,它容纳了性情各异,资质不同的许多个体,大学时代的学生已经完全形成了人格取向以及审美特点,当学生答不出问题时或有不同的见解时,要做到耐心指出或给予鼓励,切忌挖苦讽刺,以损害其自尊心。用热情关注的目光注视学生,让表情“表情达意”,靠身姿提高表达力;在“爱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一个平等、互爱、轻松、愉快直至师生间相互需要得到满足的和谐气氛。教师以平等的身分对学生体贴、关心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师生间深厚、良好的情感。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应用自己的态势语言,做到一个手势、一个眼神流露一个信息,用自己特殊的魅力,亲切自然的面容,朴实庄重的行为,热情和善的目光,时动时静的体态,就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唤起相应的情感,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想象力更丰富,记忆力更深刻,并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也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注拓展
教师的课堂语言除要注意以上四点外,还应追求话题的丰富,倘若在教学中教师只能唯书唯上,一些边缘知识不敢拓展(因为不懂),甚至讲了前句就不知道后句如何讲,更甚者学生讲的出来的知识教师不知道,久而久之,就削弱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所以“学无止境”这句话对教师来说也是有用的。在知识大爆发的今天,尤其我们的艺术类学生在人学考试前,对于一些音乐理论知识,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他们需要的是在更高层面的提高。因此,作为一名大学的音乐理论教师,不仅要了解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讲出与之息息相关的话题,而且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音乐常识,都应是大学音乐教师广博学识的涵盖范围。教师博学多识,才能深人浅出地挖掘潜力,触类旁通的训练学生。所以教师必须时刻做生活的有心人,常看电视、听音乐,广泛阅读,拓展知识,开阔眼界,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有了这些“源头活水”,才会有课堂上的鲜活之气。
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就像美妙的音乐作品一样,会给学生带来艺术的享受和美的启迪。它使我们的教学课堂充满情感,使语言美和音乐美达到完美的统一。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能在教学语言上多下功夫,具备了以上的五要素,那么我相信,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一定会更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虽然,教学语言不是蜜,但我们要尽力酿造它的凝聚力,用高超的教学语言创造课堂教学美,使之滋养知识和润泽学生的情感和智慧。
- 上一篇:大学生总结及下学期个人计划
- 下一篇:市委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考核报告
精品范文
10简述教学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