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技术研究论文
时间:2022-01-22 07:54:00
导语:艺术技术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提到艺术,人们就自然会想到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电影、戏剧等等。而对于在这些领域稍有建树的人,都会被冠子“家”的称号,如“作家”、“画家”、“歌唱家”、“音乐家”、“舞蹈家”等等。可是对于技术领域就不同了,包括被西方美学界列入“六大艺术”之首的建筑也无此殊荣,即使是卓有建树的大家,也不过冠子“专家”或“师”之类的称谓。在人们的观念中,艺术与技术,一个是上层建筑、一个是经济基础。1988年版的《辞海》就对艺术的作了这样的定义:“艺术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进步的革命的艺术,具有认识社会生活和鼓舞、教育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按此定义,建筑显然就被排斥在艺术之外了,因为建筑不可能具有“鼓舞、教育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更不可能有“革命的建筑”。《辞海》对技术的定义是:“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如电工技术、激光技术、作物栽培技术、育种技术等。”这一虚一实的诠释,不仅把艺术与技术截然分开了,而且使两者之间出现了高低上下之别。其实作为生产力要素的技术,也同样具有“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而且比艺术更为直接。不过这不是本文的议题。本文要讨论的是艺术与技术之间的联系,而且着重讨论艺术之技术。笔者认为,如果从技能和技巧的角度切入,艺术与技术完全是一回事,不但艺术中更多的都属于技术,而且技术达到了一定的造诣就成为了艺术。笔者以为,所谓艺术,就是一切具有审美价值和给人审美享受的创造。例如造汽车、建房子都是技术,但富有审美价值的设计即是艺术。
文学、书画、音乐、舞蹈、电影、戏剧都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艺术。对文学艺术圈之外的人而言,一篇小说、一幅字画、一首歌曲、一部电影就是艺术,电影、戏剧演员在演出时的嬉笑怒骂也都可以称之谓“艺术”。可是在艺术圈之内,他们的作品和表演是否具有艺术价值就另当别论了。这就是因为艺术也有技术和艺术之分,而且只有在圈内,在内行之中,人们才能划分出它们之间的界限。例如在外行的眼里,只要发表了一定数量文学作品的人,就可以称之为“作家”了,至于他作品的水平如何,一般都难以判定。但文学圈里的专家们就很容易作出比较客观的判断,尽管在评判中会有争议。判断的标准就是看他的创作是处哪个阶段?有多少是技术层面的劳动?有多少进入了艺术层面,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后者便是作品的艺术价值之所在。这是因为在文学艺术创作中,作家的大量的劳动都是处在技术层面的技能操作。一般而言,一个具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的人,一旦掌握了某种文体的写作常规,也就把握了这种文体写作的技能,就可以写作了。但这只是走进文学大门的第一步,是从外行转入内行的初级阶段,如同司机从驾校结业仅仅是取得了开车的资格,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司机,还需要一个过程,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作家入行之后的第二阶段是提高阶段,或称“自我突破”阶段。所谓提高和自我突破阶段,就是作家把作为基本功的技能转化为技巧的阶段。一个作家,只有当他的基本技能转化为技巧,这才算实际上进入艺术创造阶段,他的作品也才可能真正具有艺术价值。许多作家所以凡庸,就是始终进入不了这个阶段。尽管他们也写出了不少的作品,但他们始终还只是一个“熟练工”。
演员的表演也大多是技术层面的东西而不能称为艺术。比如“演谁像谁”,这在外行人看来是件了不起的事,其实这不过是演员的基本功,是基本技能而已,如果不是“演谁像谁”,就根本不具备当演员的资格。
其实任何行当都包含了技术和艺术两个层面,即使是简单劳动中的低级的技术,也可以升华为艺术。以说话为例,把意思表达清楚,没有语法错误,这是包括孩子在内的所有没有语言障碍的人都能熟练掌握的技术,可是要把相同意思的话语表达得生动感人,如演讲、朗诵或写成诗,就上升为艺术层面了。又如烹饪。烹饪是一种最为大众化的简单劳动,其基本技能几乎人人都可以掌握,但烹饪却可以造就大师。所谓的名师、大厨,就是那些把简单低级的烹饪技术升华到了艺术层面的人们。技术如果不升华,就永远只是技术,是操作方法和技能。那么,“最伟大的发明者和最勤勉的摹仿者或学徒之间,只有程度是的分别,”而并非技术与艺术的分别。
艺术是技术的升华
技术与艺术是相互联系的,技术是艺术的基础,艺术是技术的升华,但二者有着显著的不同。它们的不同在于:技术是可以传授的,而艺术不能。艺术的获得靠的是自己的悟性,这悟性来自天赋和在摹仿学习中的心领神会。例如所谓领导艺术,指的不是“怎么当领导”,而是“怎么当好的领导”。前者指的是作为一名领导者在领导岗位上必须熟练地把握的常规,即基本的操作方法和程序,抑或叫官场游戏规则。这属于技术层面的东西,完全可以通过学习和摹仿从文本或从他人的言传身教中获得。但是,要具备卓越的领导才能,就上升到了艺术的境界,它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反映,其中包括人格魅力与天赋。这是难以具体传授的。又如绘画,老师可以教会你各种基本技能,可以“画什么像什么”,可是作品意境的创造完全是画家个人的创意,体现着作者在绘画艺术方面的悟性。通俗地说,艺术是别人教不会的,能教会的是技术。这一点康德在他的《判断力批判》中说得很清楚。康德说:艺术不能通过摹仿去学习,科学却可以通过摹仿去学习;只有在艺术的领域里才有天才,在科学的领域却没有。例如牛顿可以把他的最重要的科学发明传授给旁人,而荷马却无法教会旁人写出他的那样伟大的诗篇。但是,康德不认为技术里也有艺术。康德认为艺术是天赋的才能,而“天才是艺术的才能,不是科学的才能”。
康德的天才论来源于柏拉图的灵感说。柏拉图说:“凡是高明的诗人,无论在史诗或抒情诗方面,都不是凭技艺来做成他们的优美的诗歌,而是因为他们得到灵感,有神力凭附着。”柏拉图的灵感说是不可取的。但是,如果我们把天赋理解为康德所说的“一种天生的心理的能力”,一种个人的生理素质,那么天赋就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就是为什么没有接受过专门训练的瞎子阿炳能够创作出传世的音乐作品,为什么连2+2=4都不懂的舟舟能够指挥一个庞大的乐队的原因所在。在技术和艺术领域,我们都会发现某些人对某种技艺特别的敏感,一学就会,一点就通。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个“灵犀”就是悟性。但悟性不完全是天赋,更多的是后天的学习与训练。一个人为什么对某种技艺特别敏感,是他(她)的智能结构所决定的,而智能结构又是由其智力素质组合而成,其中的智力素质有遗传的因素,也可以后天养成。我所说的悟性,指的就是人的智能构成。一个人之所以适合于某种领域而不适合某种领域,是智能结构使然;而同一个老师的几个学生之所以会有高低不同之分,则是因为智能结构中的智力素质要素的差异,其中包括天赋。
艺术的价值在于创造
艺术不能靠摹仿而存在,一味的摹仿就把艺术等同于游戏了,像那些摹仿秀。游戏不过是为了消耗过剩的精力,而艺术家是“希望通过他的创作来影响旁人”,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艺术既反映社会生活而又影响社会生活,这就是艺术与游戏的本质区别。文艺家的艺术生涯大多起源于摹仿,但反映他们成就的只能是他们在超越了技术层面模仿之后的创造。因为只有这种创造才是艺术。对作家而言,写得出诗、写得出小说,并不意味着他们有了艺术创造,只能说他们已经开始艺术创造,就象是进入了科研的实验阶段,最终要看对他们的成果鉴定,而鉴定的标准就是有没有创新。对演员而言,你就是上演了一百部戏,如果依然停留在表演的技术层面而无创新,你就永远只是一名演员而已。所谓演员,也就是从事演出的人员。更传统的称谓是“艺人”,即从事艺术的人。
艺术的价值在于创造,创造就是创新。要创新,最基本的是要从艺术的技术层面凸出,努力超越自我。同时,还要努力超越业内的水平,甚至更高。只有不断突破,不断超越,才能不断创新。本文之所以要讨论艺术与技术,并提出艺术中有技术,而且大量的是技术的浅见,目的就是提醒文艺家要注意到这一点,绝不可误把技术当作了艺术,要进入真正的艺术层面去创造,成就自己,也为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作出贡献。如果艺术家和艺术圈内的人们也把技术当作了艺术,那么,这就不仅是艺术家的浅薄,也是艺术的悲哀了。
[论文关键词]艺术技术升华悟性
[论文摘要]艺术和技术是相互联系的两个层面,技术中有艺术,艺术中也有技术,但技术不等于艺术。技术是艺术的基础,艺术是技术的升华,即使一般的简单的技术也可以升华为艺术,同时,艺术中也包含了大量的技术,文艺工作者绝不可以技术充艺术,降低艺术的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