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关系
时间:2022-11-26 11:25:00
导语: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关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文物是我们民族悠久历史的稀世物证,保护文物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赖以生存、发展、走向未来的文化根基。文物保护是全社会的责任,但首要责任在各级人民政府。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我市文物事业的发展,先后制定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建设若干经济政策的规定》以及《连云港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规定》。市委市政府为了加强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力量,1997年批准成立了海清寺塔、将军崖岩画、孔望山摩崖造像三个文物保护管理所。2006年,又根据文化文物管理体制的需要,在成立三个文物保护管理所的基础上,合并成立了连云港市重点文物保护研究所。2003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建设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连政发[2003]155号文件)明确规定:“继续对博物馆、纪念馆以及文物保护单位举办文化活动的门票收入免征营业税”;“对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各地应在选址、立项、征地、投入等方面给予优惠,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指标优先安排,有关税费给予减免”;“利用文物设施和文物保护单位开展旅游项目的旅游单位,要从每年的景区门票收入中安排不低于10%的比例用于本景区的文物保护,专款专用”;并且明确规定从2004至2008年,市财政每年落实文物征集费20万元,市级文物维修保护、重点文物基础设施建设经费50万元。同时要求各县区要相应做出适当安排。
一、文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
我市历史悠久,文物资源丰富,地面文物古迹近500处。目前,由各级政府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有12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6处。我市的馆藏文物也十分丰富,市、县两级博物馆共有馆藏文物16000余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6500余件。为了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多年来,我市的文物工作者根据国家“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认真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法》,从我们文物工作实际出发,努力做好全市文物的保护工作。几年来,我市文物部门共制定30多个县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抢救保护维修方案。大部分的维修工程已经完成并通过了验收。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我们争取国家投资,先后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望山摩崖造像、将军崖岩画进行锚索抢险加固,对大伊山石棺墓实施环境治理,建立护坡挡土墙,实施玻璃钢架保护工程。2003年,由我市文物部门委托中国文物研究所制订的将军崖岩画、孔望山摩崖造像石刻防风化保护工程设计方案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通过并批准立项,国家文物局投入110万元用于此项目的保护。2005年,我市实施了将军崖岩画、孔望山摩崖造像防风化保护工程,我市的石刻文物保护工作获得重大突破,实现了在我市境内100%国保单位(3处)实施了保护工程,在全国走在前列。在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的支持下,我们争取省拨资金对海清寺塔、郁林观石刻群、东连岛西汉界域刻石、刘志洲山抗金遗址、汉代石刻苑囿图、伊芦山六神台唐代佛教造像、曲阳城遗址、大贤庄遗址、抗日山烈士陵园等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维修保护。与此同时,我市文物部门还利用地方自筹资金对刘少奇旧居、九龙桥、古凤凰城门、文峰塔、钟鼓楼、三元宫、延福观、城隍庙、塔山古道、东亚旅社等一批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文物进行了修缮保护。同时还协助、支持地方政府和部门修建了李汝珍纪念馆、徐福祠等一批反映我市有地方特色文物设施。加强了对爱国主义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的抢救保护。据统计,截止目前,我市共组织实施了30余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总投入1200多万元,其中争取国家、省补助资金用于文物维修、考古、博物馆科技保护等项目资金800多万元,市自筹资金用于文物保护方案设计、课题研究、环境治理、文物维修等项目资金200多万元,一批濒临毁坏的重点文物得到了抢救保护,有的已成为爱国主义、全市党员教育基地。
文物资源是我市旅游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市旅游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为我市的经济注入了活力。纵观我市的旅游工作,我们可以看到,文物是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也是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保护文物是发展文化旅游的前提和基础。旅游业的发展对文物事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市旅游资源中80%以上属于文物资源,特别是旅游景点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重要文物景点。保护好文物资源,也就是保护了旅游资源。几年来,我们加快发展文物旅游事业的步伐,对国保单位孔望山摩崖造像、将军崖岩画、灌云大伊山石棺墓环境进行整治,对文物进行了维修保护,建立了新的防护栏。做出了国保单位藤花落遗址公园、海清寺塔设计方案;建成了东边岛苏马湾界域刻石保护亭、修复了刘少奇旧居。据统计,目前全市已有68处文物保护单位被辟为参观游览场所,占文物保护单位53%,文物与旅游相结合已结成丰硕的成果。
二、遵循文物保护原则,走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文物保护和开发文化旅游必须纳入城市景区建设总体规划,这是做好我市文化旅游工作的关键。
文物与旅游的关系,是当前文物保护与开发工作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我们应该以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去思考和研究。其一反映在有利于文物的利用;其二反映通过旅游,可使文物潜在的经济价值得到实现,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其三反映在为了发展旅游业,吸引更多的游客,政府及旅游部门可以在一些文物单位的环境整治、道路建设等方面有所投入、有所改善;其四反映在随着旅游业的兴旺,人们对文物古迹越来越关心,社会文物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的方式也会多起来;其五反映在旅游业的发展对文物部门的专业保护技术、内部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工作会有更大的促进。
当前,我市的旅游工作在文物的开发方面还缺少一个总体规划,出现了开发无序的现象,已经给文物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由于文物工作有着自身的规律和操作程序,例如国保单位、省保单位的保护方案必须要经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而且在其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不许有任何影响文物保护的建设,如特殊需要则要报上述部门审批批准。所以说,我市的旅游工作应制定出符合我市实际的整体规划并纳入景区建设总体规划,便于文物部门在制定保护方案时积极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文物的有序开发和可持续发展。
(二)尽快出台地方性文物保护条例,以法规形式保证文物工作的正常开展,是做好我市文物工作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我市应尽快制定一系列的有助于文物保护、开发、利用的政策,以保证文物工作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就江苏而言,目前全省只有我市和宿迁等个别市还未出台地方性文物保护条例。我市曾在1998年由原市建委、文化局、园林局等几十个相关部门对此事进行过讨论研究,并形式了讨论稿,事过近十年,因种种原因至今日一直未能公布实施,这是造成我市近年来文物部门与建设部门的矛盾一直比较突出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抓紧出台我市的地方性文物保护条例,并且在条例中按照国家《文物保护法》要求,明确规定在涉及建设规划过程中必须有文物部门参与审批,避免出现文物的建设性破坏现象。在保护条例中还要按照中央有关精神明确在城市维护费中提取2%--5%用于文物保护,凡有文物保护单位的风景区,应按景区收入的一定比例提给文物部门用于文物的保护维修。只有这样,我市的文物安全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文物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才能有一个良性循环。
(三)以开发促进保护,加快展示我市厚重历史文化的步伐,是我市当前做好文物工作的重要任务。
我市文物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具有汉代文物多、古文化遗址多、石质文物多、高等级文物多等特点。如何把我市丰富的文物资源保护好、开发利用好,是当前文物工作的重要任务。根据我市文物保护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当前我市旅游发展状况,拟对以下几处重要文物进行中长期规划发展提出构想:
1、建设藤花落遗址博物馆
藤花落遗址位于市开发区,是江苏省迄今发现的第一座龙山文化城址,是我国迄今发现最重要、最典型的具有内外两重城墙结构的史前城址。它对于整个龙山文化城址的研究乃至国家文明起源、城市的研究,提供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实物资料。被国家评为200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根据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对藤花落遗址考察时提出的“以保护、恢复藤花落遗址的整体格局为目标”的指导意见,结合目前“详规”已通过省文物局批准拟建立藤花落遗址博物馆。现阶段则着重于做好规划设计方案的筹备工作,包括前期测量、立标志牌和界桩保护性工作。在未来的遗址博物馆建设中,应包括在遗址博物馆内展示出土的玉器、石器、陶器、炭化稻粒等文物;建立藤花落遗址保护大厅展示龙山文化城址,台基、房址、灰坑、水沟、水稻田及岳石文化环濠等遗迹并复原部分建筑。从旅游角度可设计开辟藤花落——渔湾——宿城旅游专线。以保护、恢复藤花落遗址的整体格局为目标,整治环境,逐步将藤花落遗址开发为展示其历史文化风貌的文物旅游区,以其独特的风貌和厚重的文化内涵成为我市一处重要的文化场所和旅游景点。
2、规划建设孔望山遗址公园
孔望山是我市文化内涵丰富且文物景点比较集中的地方,有被誉为“九州崖佛第一尊”的孔望山摩崖造像,有十余处古迹分布在山体的周围。2000年至2003年,由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市文管办、市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孔望山摩崖造像、汉代东海庙遗址及孔望山古城进行了全面的考古调查、发掘工作。目的是为了全面研究该遗址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对孔望山摩崖造像及布局的重新审核和“东海庙”遗址的探寻。目前已取得重要成果:①完成了对孔望山摩崖造像群及龙洞石刻实测、拓片、绘图、照相等基础工作,获得完整系统的资料。②对孔望山古城有了新的认识:始建于宋代,依山而建,为军事设施。③山顶部分的杯盘刻石附近发现有目前国内唯一汉代承露盘遗址。④“东海庙”遗址发掘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发现有汉至东晋的建筑遗迹和文物。孔望山是一处研究性、观赏性、趣味性较强的场所。在未来规划建设中应以孔望山东南面为主,规划构想主要体现游览、休闲功能。在西南面历史文化保护区内拟建成“庙址”保护厅、设计营造摩崖造像、象石、石蟾蜍、杯盘刻石、龙洞等处景点供游人观赏。
3、进一步做好海清寺塔的保护开发工作。
近年来,市文管办累计投入200多万元,对海清寺塔进行建设,取得较大成效,已建成了海清寺塔文物保护管理所办公用房,山门,铺设了6300平方米的草坪,种植了龙柏、樱花、金镶玉竹等400余种花木,淘洗了古井、放生池,铺设了海清寺塔院外水泥道路150米,使海清寺塔的建设初具规模。为了配合全市的旅游工作,加强对文物的保护,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布署,目前我市文物与宗教部门联合对海清寺塔进行保护性开发,力争建成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文化旅游景点。
4、注重民间博物馆建设,打造一批反映我市地域文化的博物馆群。
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我市博物馆事业建设进一步加强。目前市博物馆新馆已对外开放,市民俗博物馆已进行维修筹建阶段。与此同时,县级博物馆建设也得到进一步发展。赣榆县文华园已投入使用,有馆舍面积200多平方米,东海县博物馆新增加馆舍面积600平方米,灌南、灌云县博物馆新馆建设也进入规划设计中。在大力发展公益博物馆事业的同时,正确引导和规范民间合法收藏行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有条件地允许文物进入市场流通。正确处理国家保护和民间收藏的关系。鼓励扶持民间文物单位的兴办。2003年以来,我们批准成立了民办性质的市民俗博物馆、市海洋博物馆、赣榆县宏梁博物馆、连云港市天马水晶博物馆、连云港市卫华水晶博物馆。作为国有文物事业的补充,民间博物馆的兴起,填补了我市没有民间博物馆的空白,更重要是为我市文物管理部门提出了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对文物事业的研究和探索。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较充分地反映出我市地域文化特色,同时也能为游客提供有兴趣的去处。
5、打造历史街区,提升旅游品位。
现代社会的旅游者不仅仅局限于游览名山大川,人们旅游目标已逐渐转向到一个城市的古老街区去探古寻幽。
我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新浦区南大门南城镇已有千年历史;民主路两侧许多建筑具有中西合璧的风格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所建;海州区的中大街、东大街两侧古建筑曾经是连成一片;我市著名的历史重镇——灌云县板浦镇至今还部分保存着汪家大院和方家大院的故址,所有这些都是我市不可再生的文物资源,同时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目前,文物部门应抓紧督促当地政府尽快拿出古城区的保护规划,推进保护性开发的进程。
①南城街区
南城镇历史上称为凤凰城,因时代和建制的变化,其间或称之为郁州、东海城、苍梧城,均为府、州、县的治所,它比海州得名早百年,比云台山得名早千年。
凤凰城民间俗称南城,因历史上凤凰城与墟沟的北城相对而言,称之为南城。南城在宋明两代作过整修,城廓13里,墙高2丈2尺5寸,城铺25个,城门3座。南门匾额为“古凤凰城”,东门为“蓬瀛拱卫”,北门为“秀邑云台”。唐贞观13年,魏征巡视东海要塞登凤凰城,执笔题书“宁海门”三字,勒石立于南门之石,此石现存市博物馆中。
凤凰街南门至北门大约有1500米,街道属官道宽约4米,板石横铺,中间一条竖石路脊(龙脊)上,至今还保留有明显痕迹的古车辙。
街道两侧的古建筑,青砖灰瓦,斗拱出檐,临街而往两边延伸。规模较大的有江家大院、武家大院、侯府和号称九十九间半的两宅互通院,院院有古井,宅宅有后花园,保持前店后坊(仓)、中宅后花园模式的中华民族传统城镇住宅文化。每个大院的堂屋,均为金字屋架,横檩竖椽,楠木板壁间山,青砖铺地。
经调查,南城现有古井400余眼,构造各异,有方口井、长口井;有高井台、低井台、无井台。有钱人家用花岗岩做井台,环以雕花、铸饰、古井的位置一致,一般设在住宅的后进。有两个大户因财运争斗而以后院深井之水冲前院峰火台的传说。最著名的井是匡衡井,传说匡衡曾为避战乱而流落到南城暂居,此井就是以纪念“凿壁偷光”而成名的“安东侯”匡衡为筑。
南城历经千年风雨,古建筑已旧迹斑驳,不少门窗子扇已朽烂,临街的廊檐已残缺不全,还有为数不少的古民居只剩下墙框。南城古街亟待保护,亟待修缮,这里是研究古代乡里闾巷文化的最好标本和基地,也是南城旅游开发条件最好的人文景观俱全的景点。
②新浦民主路街区
位于新浦区北半部的民主路,原名中山路,清末民初始渐形成,长约1500米,宽12米,是新浦地区近现代商业的发源地,街贯东西,蜿蜒曲折。原沿街两侧旧式店铺鳞次栉比,多为中西合璧式建筑,这里许多民国时期的建筑凝聚了特定年代的时尚和特色,有的至今风韵犹存。民国建筑风格是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一个特别的流派。在那个风云变幻,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年代,建筑上表现出“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中西合璧风格。现民主路沿街两侧仅存的十几处建筑中不乏民国时期建筑作品中的上乘之作,这都为老城区的改造、扩建、打造民主路新品牌留以借鉴,也为一个城市建筑文化文脉的延续,新建筑与老建筑之间的衔接以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 上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 下一篇:科学发展观理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