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时间:2022-11-26 11:24:00
导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中央文化干部管理学院学习期间,有幸聆听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先生的讲课,获益匪浅,使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作为一个省会城市主管“非遗”保护工作的副局长必须要做好研究,提高认识,勤于思考,讲究方法,这样做工作才能抓到点子上。下面结合我市实际,谈一谈当前“非遗”保护需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一、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在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中,都展出了大量的实物,所以有人就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是保护这些实物,把实物收集来就是做好了“非遗”保护工作。同时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传承人口头传授的,与物质关系不大。二者都有偏颇。所以必须弄清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通过物质介质来保护和传承的,并非全是通过传承人口头传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要保护这些物质介质,更要保护传承人,实施活态保护。今年6月6日石家庄市政府办公厅命名了一批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6月9日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这些都是实施活态保护的重要举措。在工作中,要注意文化遗产的不单一性,防止单纯文化碎片的保护。注重文化整体性理念,不要人为地把它撕裂开来,单独将其中一部分作为一种类型的文化遗产保护,那样,形式上实现了保护,实际上却破坏了文化固有的整体风貌和遗产的价值。
二、原生态和发展的关系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维持原生态呢,还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呢?这是我们常遇到的一个问题。现代化进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冲击是难以阻挡的,现代的交通、通讯工具,大众传媒带来的通俗文化,现代的生活方式不断地改变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环境”的改变,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失去了“实用价值”。有了机器纺织的价格便宜的棉布,谁还愿意手工纺纱织布?手工生产的粗棉布,除了用来制作工艺品,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用处?在现代社会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不再是主流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不再是表达思想感情的主要方式。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必须在保护与发展之间需求一种平衡。既要尽可能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汁原味,又要适时进行改进和发展,因为原生态是相对的,而且原生态未必就比次生态好。《井陉拉花》等民间舞蹈就是在保留传统特点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才更加熠熠生辉的。
三、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一些被保护的民间传统技艺已脱离了原有的轨道,手工技艺变成了机械生产,工艺品成了批量生产出来的商品,这固然不好。但是,不能利用的保护也是没有意义的。我认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未必非搞商业开发,那样有可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原有的文化内涵和神韵,可以考虑从其创意和思维等方面进行开发利用,如,将非遗项目制成动漫片就是一种很好的开发利用。无极剪纸在保护中研制了许多新产品,制作了精美的外包装,这也是一种开发。因此,无限度的开发利用和过分的强调原生态都是不可取的。
做好非遗保护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理清并处理好多种关系,以上所谈,仅是一家之言,不揣浅陋,就正于方家。
- 上一篇:国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 下一篇: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关系
相关文章
精品范文
10非物质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