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县区公共图书馆建设思考

时间:2022-11-25 04:23:00

导语:新时期县区公共图书馆建设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时期县区公共图书馆建设思考

论文提要本文结合本馆工作实践就县区公共图书馆在新时期如何适应社会,巩固、发展基础设施和文化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其文化、教育职能更好地为新农村和社区文化生活服务,提出自己的见解。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地不断丰富,精神生活品位逐步提高,人们为了适应现代生活,需要不断地获取信息以构筑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然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县区地方政府现阶段就很难顾及公共图书馆等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建设。各地旧城区改造,房地产开发及招商引资又迫使县区公共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必须为经济建设让路,使部分公共图书馆从县城文化、经济、政治中心走向偏离人群的城郊,县区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发展缓慢。针对诸如此类的问题,笔者结合本馆实际情况,就县区公共图书馆建设谈谈自己的想法。

1、县区公共图书馆应充分认识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让人民群众了解图书馆,认识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的优势使之成为人民心目中“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学校,这是新时期县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群众基础。

县区公共图书馆是最贴近百姓、体系完备、免费服务的机构,读者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社会地位的限制而原则上免费地享受服务(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图联94年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阐述的)。县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决定了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区建设中,必将起到缓解社会矛盾、缩小社会差距,提高人民综合素质,推进城市化建设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地域差距不断拉大,城乡差别不断加深、社会收入差异明显,这就形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和谐现象,必将给我国社会发展稳定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党和政府提出了对“三农问题”的强烈关注,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文化部做出了“送书下乡”、“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举措,在县区公共图书馆创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分中心,开办免费的技术职能培训、专业技术讲座、网络信息查询等服务,来提高人民综合素质,增强人民的就业能力和生存技能。公共图书馆所开展的服务对缓解社会矛盾、缩小社会差距起着独特的作用,这种作用是其它社会机构很难做到的。

在我国公共图书馆实践中,县区公共图书馆具有从事社会教育职能,一方面有计划、有目的的购置文献书刊引导社会阅读,促使人民自觉学习,营造学习型社会,树立“爱国、勤奋、自强”的社会风尚。另一方面,开办免费德育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增强人民的社会适应能力与生存能力,努力消除社会生活中的不和谐。县区公共图书馆通过书刊、讲座使人民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使人民认识到图书馆不仅是弘扬健康的社会文化、传播先进文化风尚的主阵地,还是人民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最自由和及时获取知识的文献中心。

同时,县区公共图书馆具有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作用。古朴、典雅具有知识殿堂之称的公共图书馆建筑,充分体现了城镇居民的精神面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是公共图书馆的一项重要职能,公共图书馆有着向人民进行文化展示、文化教育、文化交流、文化休闲的作用。优雅读书环境更能突出和提高城市居民的文明素养和文化修养。县区公共图书馆不仅帮助人民获得生产技能,还使人民群众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提升,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起这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保障人民提高自身修养的学习权力。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人文精神和乡土文化。县区公共图书馆是展示地方文化魅力和城市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

2、新时期县区公共图书馆应转变观念,深入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将自己融与市场经济体系中去,多途径发展县区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新时期赋予公共图书馆重要的职责。

县区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是公共图书馆开展各项活动基础。近年来,虽然国民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值以二位数增长,但是地方财政支出还相当困难。特别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区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能维持现状已十分艰难。在我省26个县(28个县级市)中,有七个县图书馆馆舍面积不足一千平方米,有好几个县图书馆仅有二百多平方米,年购书经费不足万元。当前,旧城区改造和招商引资又全面铺开,房地产开发已成为拉动地方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举措。而大部分县区公共图书馆都在城区中心占有很高的潜在的经济价值地块,这既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潜在经济资源,也是县区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萎缩的主要原因。县区公共图书馆应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主动发展自身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经济建设为中心急需规划发展城区基础建设,而县区财政支出又很困难的情况下,难以顾及公益文化事业的建设,致使公益文化基础设施的萎缩也是常有的。县区公共图书馆被动的发展模式,"等、靠、要"或"上面帮一点、地方给一点、自己筹一点"的三点思维方式,很可能错失发展县区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使基础设施较薄弱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陷入困境。县区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条例”,深入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以“创业、创新、创优”的思维方式主动地维护和发展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

近年来,东海县公共图书馆紧紧抓住旧城区改造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图书馆所在城区的潜在经济价值,千方百计扩大县图书馆建设规模。早在一九九八年底,为了赶上住房改革的末班车,我馆利用县馆老馆区1.9亩土地进行市场运作,通过集资建房建造了面积近三千平方米居民住宅楼,在职工得利的情况下,我馆在县城中心增添了200多平方米的商业用房,每年为县图书馆增加可观的房屋租赁收入。2002年初,我馆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一不等二不靠,利用县图书馆地理潜在价值,在县图书馆原有仿古业务楼北面主动拆除十间沿街出租房,又建造了3300平方米的六层图书馆综合业务楼,于2003年初交付使用。底层商业用房租赁费一次转让收回资金一百三十万元。虽然现在我馆负有近五十万元的债务,却为我馆争创了五百余万元的固定资产。建设规模的扩大改善了我馆基础设施,增添了房屋租赁收入,进一步巩固了我馆活动阵地,促进了县公共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

3、县区公共图书馆要认清社会环境,了解读者群体,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

新时期,特别是我们经济欠发达地区,大部分县公共图书馆的经费都十分困难,经费中除去人员工资所剩无几,图书专项购置经费大约在2~5万元之间,事业经费、办公经费都少得可怜。因此要认清社会环境,要清醒认识自身与省、市级公共图书馆的差距(包括县级市图书馆)。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因政府财政积累较好,同时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化社会初步显现及多层次知识结构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迫使省、市级政府加大对公共图书馆书刊购置经费的投入。而县级公共图书馆因地方政府财政积累较薄弱,经济发展为粗放型经济产业、信息化需求还不甚强烈。更主要的原因是低层次知识结构的读者群体,阅读愿望还很薄弱。虽说城市建设速度较快,县城住宅小区发展迅速,读者群体迅速壮大而且呈现“农村包围城市”的现状,但市民看书阅报欲望不强,制约了地方政府对县公共图书馆图书专项购置经费的投入,制约了县级公益文化事业的发展。根据江苏省公共图书馆年度统计数字,2005年与2000年相比:县级市公共图书馆馆舍面积平均增加1700平方米、购书经费平均增加15万元、购书量平均增加7030册,最好的县级市公共图书馆昆山市馆馆舍面积增加16000平方米达18600平方米(成为全国最大县级市馆),购书经费增加120万元;县级公共图书馆馆舍面积平均增加仅为100平方米,实际全省26个县级公共图书馆只有5个县馆馆舍增加,扣除增加部分实际县馆馆舍面积平均减少750平方米,购书经费平均减少1.36万元、购书量平均减少600册,最好的县级公共图书馆丰县馆馆舍面积虽说增加6913平方米达8000平方米、购书经费却减少18.5万元维持在4万元。区公共图书馆馆舍面积平均增加700平方米、购书经费平均增加2万元、购书量年均增加400册。相比之下县级市公共图书馆因经济基础较好而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较快,县区公共图书馆因经济基础较薄弱而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非常缓慢。为此县区公共图书馆要加大自身宣传,要自我发展。充分盘活现有固定资产,利用公共图书馆社会职能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启发读者群体的阅读愿望,壮大读者队伍,发展县区公共图书馆事业。

东海县图书馆充分利用馆内的现有固定资产,挖掘潜在的经济价值。因地制宜,根据城区读者的学习需求培养读者群体,利用公共图书馆文化教育品牌开展社会办学,吸引社会资金办起了电脑培训;购置计算机安装了“力博”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软件;建成了电子阅览室,开通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基层点;举办科普知识讲座。本馆还根据读者的阅读愿望成立读者联谊会等,把读者组织起来。经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和创新工作,2000年以来,东海县公共图书馆馆舍面积实际增加3300平方米、文献藏量实际增加2万余册,馆内的读书活动、业务管理、资源共享实现了规范化、电子化、自动化、常规化,各项硬件、软件建设逐渐达到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的标准,2005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称号。

4、县区公共图书馆应重视社区文化,在社区中培养壮大读者群体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这是新时期县区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新支点。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全民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要形成学习型社会,就应提供良好的固定的学习场地、丰富多彩的可读文献。

目前,房地产开发拉动着县区旧城区的改造,使社区生活在县城逐渐形成气候。社区文化离不开图书馆(室),这为县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建设提供新途径。创建学习型社区提高社区文化品位是地方政府的要求。当前,住宅小区里的基础设施缺少的就是文化设施,几百户上千人的活动群体中没有供居民看书、看报进行文化交流的场所,这样的住宅区是不完善的,对知识结构逐渐复杂的居民也是没有购买吸引力的。住宅区不仅要有优美绿化环境,更需要良好的文化氛围。创建"文化品牌"效益也是房产开发商心愿,公共图书馆应当主动与房产开发商联系,与物业管理、居委会相互配合,让房产开发商在住宅小区建设规划中留有图书阅览室、让物业管理和居委会提供部分经费、县区公共图书馆提供优质服务和图书管理,把社区公共图书馆建设纳入县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中来。连云港市少儿公共图书馆与凯捷利房地产开发商共建东方之珠社区少儿公共图书馆,为县区公共图书馆建设开拓了新的发展之路。东海县图书馆也尝试性地与牛山镇和平居委会、东海居委会、县武警部队等部门通力合作,办起了图书流动点。在小区设立公共图书馆书刊流动点对社区整个社会文化氛围的营造,市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良好公民道德、行为规范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县区公共图书馆应抓住机遇发展壮大公共图书馆事业。

5、县区公共图书馆要认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特点,利用文化信息资源补充公共图书馆文献短缺,增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手段,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这是新时期县区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途经。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资源的形成,公共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已突破了传统文献资源范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信息为县区公共图书馆提供了庞大虚拟的可利用文献,提高了县区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占有量,增强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手段和能力,改善了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不足。

我馆于2003年底开始创办电子阅览室,筹资购置了一台主服务器和十台普通计算机,2004年初又引资二十万元购置计算机五十台办起电子阅览室,由于当时资源共享工程文献信息传输性能不稳定,文献信息只能通过在线查询,途径单一文献量又小,检索比较困难;又因为了尽快收回投资成本的迫切心情因而在管理上出现了一点问题。如:大部分读者都以上网查询文献信息为名实际上网聊天玩游戏为实,使公共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与“网吧”相差不大,只是在时间上管理的比较好,不会让读者通宵上网。为此,我馆于2004年底关闭电子阅览室,只保留了主服务器和一台计算机维持特殊读者需求。今年根据读者要求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普及和文献信息储存方式的不断完善,我馆计划在图书馆三楼筹建东海县公共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文献信息传输分中心,目前近百平方米阅览室已经整理完毕,等待文化部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馆)分中心的配制标准。

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践中,我们的体会是:首先文献信息量特大,改善了公共图书馆的“馆藏”,极大的补充了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和文献品种,大量的影视文献丰富了青少年的课外生活,为读者提供了新的文献检索途经。其次具有文献信息检索方便的特点,读者要查询的文献只需敲击文献主题中的一个主题词或著者姓名,所有相关文献都被罗列其中,缩短了读者查询时间,提高文献利用率。第三,具有投资成本大,大家知道主服务器配和几十部供读者使用的计算机一次性投资需要十几万元,相当于县区公共图书馆五、六年的图书专项购置费。虽说此项开支相比与获得庞大文献信息来说是非常经济的,但是获取得到的文献信息是虚拟不是物质的,同时受限于高科技服务手段。而且,公共图书馆很难掌握收费成本,收费多少没有标准,收费读者不高兴而且有背公共图书馆的公益事业的属性,免费公共图书馆没有该项经费支出。(县区公共图书馆往往就有买起马置不起鞍的感觉)。第四,文献查询成本高,平时运行维持费负担过重,一年十几万度的电费和鼠标等材料消耗费就需近十万元,一般县区公共图书馆很难维持。第五,县区公共图书馆缺少计算机方面人才,这也将制约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运行和普及,降低文献信息的利用率。

总之,图书馆的依附性决定图书馆必须依附经济实体才能生存和发展。公共图书馆依附于地方财政,只有地方经济健康地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才有保障。而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要靠自己的努力,想方设法维持和巩固县区图书馆建设,力所能及保障人民群众文献查阅和自我教育学习权力,积极营造学习型社会,发挥好公共图书馆的科学文化教育职能。